中醫(yī)古籍
  • “在衛(wèi)汗之可也”探析

    顧偉民 浙江省湖州市中醫(yī)院

    “在衛(wèi)汗之可也”一句,出自《溫熱論》第8條?!稖責嵴摗酚扇~天士口述,其門人顧景文整理,原文為“大凡看法,衛(wèi)之后方言氣,營之后方言血。在衛(wèi)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人營尤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否則前后不循緩急之法,慮其動手便錯,反致慌張矣”。長期以來,該條文對溫病不同階段的治療發(fā)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然而,對“在衛(wèi)汗之可也”,溫病學派爭議卻頗多,筆者通過對該條文的解讀后發(fā)現(xiàn),其中蘊涵著深刻的內容,反映了葉氏對研究溫病之透徹、立法之精當、用心之良苦。

    “衛(wèi)”非等同表證

    《溫熱論》云:“溫邪則熱變最速,未傳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氣,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涼輕劑,挾風則加入薄荷、牛蒡之屬;挾濕加蘆根、滑石之流,或透風于熱外,或滲濕于熱下,不與熱相搏,勢必孤矣”。其中所論“在表初用辛涼輕劑”的“在表”,也是后世普遍認為就是“溫病表證”(衛(wèi)分證),其實是有誤的。從其上下文來看,此處所說的“在表”,是指溫邪熱變在表,只有出現(xiàn)“挾風”或“挾濕”兼證時,才是“表證”,故而“加入薄荷、牛蒡之屬”或“加蘆根、滑石之流”予辛涼散風解表。

    葉氏“肺主氣,其合皮毛,故云在表”的論述,反映出來的病位是在“肺”,而不是在“表”?!霸谛l(wèi)汗之可也”之“在衛(wèi)”的意義,當是指溫熱病中,衛(wèi)氣營血4個階段中的1個階段而已。為此,葉氏只有“在衛(wèi)”和“在表”之說,而從未有“表證”之言,所謂“溫病表證”的提法,在當時是不存在的。

    后世溫病學派把感受溫熱之邪而出現(xiàn)的以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少汗、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等一系列肺衛(wèi)郁熱病變稱為“衛(wèi)分證”,即所謂“溫熱表證”,與葉氏所說的“在表”、“在衛(wèi)”仍是有區(qū)別的。葉氏所謂的“在衛(wèi)”,除此之外還應包括“濕與溫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竅為之壅塞”的發(fā)熱、惡寒、頭痛沉重、無汗等“濕熱表證”及外感暑濕之邪,復為寒涼郁閉的身熱頭暈、惡寒、無汗、惡心欲吐、胸脘滿悶、舌白膩、脈濡滑之“暑濕表證”。

    汗之非等同發(fā)汗

    葉氏認為,“衛(wèi)氣營血”是反映溫熱病中,淺深輕重的4個不同階段。溫熱邪氣“在衛(wèi)”,正氣尚強,正邪交爭于“衛(wèi)”,病勢輕,病位淺,“汗之可也”;此處的“汗之”,并非等同于表證發(fā)汗。眾所周知,明清以前,表證發(fā)汗都遵從《黃帝內經(jīng)》“發(fā)表不遠熱”的宗旨,代表人物張仲景,其做法為辛溫藥加溫覆,代表方如麻黃湯、桂枝湯。至劉河間善用辛涼,其著《素問玄機原病式》,所提出“辛涼”主要還是針對當時醫(yī)者濫用辛甘熱藥治療熱性病而設,并非用于表證階段,更非用于溫熱病之“在衛(wèi)”階段。葉氏根據(jù)溫邪的致病特點,故在《溫熱論》中提出:“辨衛(wèi)氣營血雖與傷寒同,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

    溫邪犯人,由口鼻而人,始于手太陰,病位在肺。由于“肺主氣屬衛(wèi)”,肺、衛(wèi)氣、皮毛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lián)系,奠定了其互為影響的基礎。在生理情況下,肺主宣發(fā),衛(wèi)氣布散于體表,以發(fā)揮溫分肉、肥腠理、充皮膚、司開合、衛(wèi)體表、御外邪之功能;《靈樞·本藏》云:“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肥腠理,充皮膚,司開闔者也”。其中司開闔,強調的是衛(wèi)氣對皮膚、汗孔、毫毛的調控作用,即衛(wèi)氣具有調節(jié)體溫,控制汗液排泄的作用。

    汗為津液所化生,《素問·陰陽別論》云:“陽加于陰謂之汗”,可見汗是衛(wèi)陽蒸發(fā)津液的結果,出汗是津液排泄的途徑之—,也是機體散熱的一種方式;在病理情況下,溫熱之邪犯肺,由肺及衛(wèi),肺衛(wèi)氣郁,不能向上、向表宣發(fā),從而出現(xiàn)肺失宣發(fā),衛(wèi)氣開闔不得,體表調節(jié)功能失常,體溫、汗出失調等病理反應。

    因此,葉氏提出“在表初用辛涼輕劑,挾風則加入薄荷、牛蒡之屬”的“汗之”方法,以解溫熱“在衛(wèi)”之證?!靶翛鲚p劑”,并非是直接發(fā)汗劑,其實質是通過辛能宣郁,涼可清熱,以清解肺衛(wèi)熱邪。另從古漢語語法上分析,“汗之”之“汗”,為名詞使動用法,即“使之自然微微汗出”的意思。葉氏又用“可也”2字,進一步強調了,只要通過“辛涼輕劑”對“在衛(wèi)”階段的溫熱之邪的治療,“使之自然微微汗出”就可以了。葉氏為了避免后者對其論點的誤解,用古漢語語法進行修飾,真可謂是用心良苦。

    “汗之”具體運用

    對于“在衛(wèi)”的治療,葉氏認為:“在表初用辛涼輕劑,挾風則加入薄荷、牛蒡之屬;挾濕加蘆根、滑石之流,或透風于熱外,或滲濕于熱下,不與熱相搏,勢必孤矣”。又說:“黃苔不甚厚而滑者,熱未傷津,猶可清熱透表”??梢钥闯?,“汗之”即辛涼開肺、宣透郁熱,以達到肺衛(wèi)開達,氣機暢通,郁熱透散,溫熱之邪隨汗而解的“清熱透表”法。

    具體運用如下:溫熱“在衛(wèi)”表證,癥見: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少汗,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方用銀翹散加減,取其辛散、宣肺退熱,“透風于熱外”。濕熱“在衛(wèi)”表證,癥見:身熱不揚,午后熱甚,惡寒身重肢倦,頭痛沉重,少汗,口不渴,耳聾,鼻塞,舌苔白膩或苔薄黃而滑,脈濡。方用三仁湯,藿香正氣散加減,宣化上焦,苦泄中焦,通利下焦,“滲濕于熱下”。暑濕“在衛(wèi)”表證,身熱頭暈,惡寒,無汗,惡心欲吐,胸脘滿悶,舌白膩,脈濡滑。方用新加香薷飲加減;辛香宣透,“不與熱相搏”。若遇初秋,天氣偏熱或久晴無雨,天氣偏燥而感受溫熱之邪時,尚需用清燥救肺湯加減,潤燥疏化。

    “在衛(wèi)汗之可也”給臨床的啟示

    葉氏勤奮好學,虛心求師,10年之內先后從師17位老師學醫(yī),一生從事臨床實踐。從其流傳下來的名句可以看出,葉氏對溫病研究相當深刻,才有精練的口授語言,僅僅只用了“可也”、“才可”、“尤可”、“直須”4個詞匯,就把衛(wèi)氣營血不同的4個階段的治療法度,刻畫的淋漓盡致。

    葉氏留傳下來的5598個病案,其用仲景方化裁者達70%左右。近代名醫(yī)程門雪評價說:“天士用藥,遍采諸家之長,不偏不倚,而于仲景之法,用之尤熟”。顯然,仲景是運用辛溫解表之典范,但觀《傷寒雜病論》在使用麻黃湯、桂枝湯等辛溫解表方藥時,仲景也表現(xiàn)出了極為謹慎的思想。用辛溫解表方藥治療表證時,只提到“當解表”、“當發(fā)汗”,從不提“當散寒”、“當辛溫”;還嚴立禁忌證和適應癥,法度森嚴;如治陰虛血傷、酒客陽虛諸證,在忌用發(fā)汗之外,還囑以少量多次服用;服藥后要溫覆取汗,啜熱稀粥以助藥力,而不肯多用熱藥,并示意“取微似汗出”,中病即止,不必盡劑,恐傷陽耗陰變生它證等等。葉氏學習仲景謹慎的治學態(tài)度,但不拘泥于仲景對“表證”的治療方法。

    可以看出,葉氏用“可也”、“才可”、“尤可”、“直須”4個詞匯對溫病不同的4個階段的運用,有其獨特的臨床經(jīng)驗,非對溫病研究之深刻,非遍采諸家之長,非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是不可能提得出來的。

    通過對“在衛(wèi)汗之可也”的解讀,我們能否再換個角度思考一下。①當溫邪“在衛(wèi)”時,應該采取辛涼開肺、宣透郁熱的治療方法,以達到肺衛(wèi)開達,氣機暢通,郁熱透散,但未必一定要見“大汗”。若見“微汗”或未見“汗出”而郁熱已解,也是符合葉氏“可也”之宗旨的。②溫病在衛(wèi),應正確使用“汗之”的方法,當機立斷,避免出現(xiàn)誤治,延誤病情。

    鏈接

    葉天士,名桂(1666-1746年),字香巖,晚號上津老人,出生于江蘇吳縣。懸壺濟世50載,名揚大江南北。葉天士的著作,均由其門人顧景文手錄成章?,F(xiàn)所傳本大多出于華岫云、唐大烈等人之手,有《溫熱論》、《臨證指南》、《溫證論治》等。

更多中藥材
  • 痔瘡的形成多因飲食不節(jié),好食肥甘厚膩或煎炒燥熱之物,以致胃腸燥熱,傷津耗液,燥屎內結,長期積聚大腸;或因嗜酒成癮,濕熱下注,蘊聚肛門,致使經(jīng)脈壅阻,筋脈馳縱,從而形成痔瘡,反復發(fā)作?;颊叨啾孀C為實證、熱證。刺絡放血療法就是針對實證、熱證患者......
  • 雷鳴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醫(yī)院患者邵某,男,63歲,農(nóng)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間勞作時突發(fā)呆滯不語,約十分鐘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時而煩躁,時而抑郁,漸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醫(yī)院住院治療,診為“重癥病毒性腦炎”,予抗病毒、抗......
  • 小兒驚厥是腦功能暫時紊亂導致神經(jīng)元導常放電所致,為兒科常見癥。一般以1~5歲小兒為多見。臨床表現(xiàn)現(xiàn)為突然意識喪失,全身痙攣性或強直性、限局性抽搐,發(fā)作時間過久,可因缺氧引起腦組織不可逆性損害。中醫(yī)學稱之為“驚風”,由于發(fā)病有急有緩,證候表現(xiàn)......
  • 王業(yè)龍 安徽省岳西縣王業(yè)龍中醫(yī)診所決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涼。歸肝、腎、大腸經(jīng)。功能清熱明目,潤腸通便?!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將決明子列為上品,謂其“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通、淚。服益精光,輕身”?!度杖A子本草》言其“助肝氣,益精;用水為......
  • 魏文浩 魏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中醫(yī)醫(yī)院倒換法,以金元劉河間(《宣明論方》卷十五)的倒換散為代表方。此方治癃閉不通,小腹急痛,無問久新。亦屬關格之病?!吨T病源候論·關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關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謂之內關,小便不通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