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周彭 湖北蘄春李時珍文化研究會
李時珍經(jīng)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認識到本草“關(guān)系頗重”,而古代本草中“外璆、差訛、遺漏不可枚數(shù)”,為了糾偏正誤,他不恥下問,虛心向勞動大眾求教;為了考察藥物的形態(tài)、生長、性能,他不惜遠涉千山萬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實踐出真知,李時珍在整理藥物的過程中,以前賢本草為基礎(chǔ),訂證了前人的疑誤,并在《本草綱目》中特設(shè)“集解”、“辨疑”、“正誤”、“校正”等項,糾正歷代本草之錯誤。
李時珍對宋代蘇頌《圖經(jīng)》中的老鴉眼睛草與龍葵龍珠之考證即為一例。李時珍曰:“龍葵、龍珠,一類兩種也,皆處處有之。四月生苗,嫰時可食,柔滑……但生青熟黑者為龍葵,生青熟赤者為龍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遼遠。楊慎丹鉛錄,謂龍葵即吳葵,反指本草為誤,引素問、千金四月吳葵華為證。蓋不知千金方言吳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今并正之?!崩顣r珍的這一段敘述不僅將龍葵、龍珠作了歸并,辨正了《圖經(jīng)》老鴉眼睛草與龍葵各立一條之誤,還辨正了楊慎龍葵即吳葵之失。論述透徹、明確,使龍葵、老鴉眼睛草、龍珠、吳葵、蜀羊泉等之間混亂的名稱得以厘正。
古代本草常將通草與木通相互混淆,或?qū)烧咭暈橐晃?。李時珍以認真負責的科學態(tài)度糾正了前人的這一錯誤?!渡褶r(nóng)本草》之通草,《本草綱目》釋名為五代南唐陳士良《食性本草》之木通。時珍曰:“有細細孔,兩頭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脫木也,宋本混注為一,今分出之”。他在“集解”項作了進一步詳釋,“其枝今人謂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本經(jīng)言味辛,別錄言味甘,是兩者皆通利也?!?/p>
萆薢、菝葜、土茯苓是古今長期混亂品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莼,莖生細點,其葉不對,狀頗類大竹葉而質(zhì)厚滑,如瑞香葉而長五六寸,其根如菝葜而圓,其大如雞鴨子,連綴而生,遠者離尺許,近或數(shù)寸,其肉軟,可生啖。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鄙鷦雍喴孛枋隽送淋蜍咴参锏奶卣鳎很呗?,葉狀如竹葉,大而質(zhì)厚。根狀莖細長,每隔一段間距生一肥厚的塊狀結(jié)節(jié),這與百合科菝葜植物土茯苓(光葉菝葜)的特征完全吻合。特別是說“赤白”二種,真實無誤,因其生長環(huán)境質(zhì)地的差別,雖同種植物,亦有赤白之分。李時珍不但對藥物標本及性狀進行研究,而且還將研究結(jié)果與古文獻進行比照考證。他說:“按中山徑云,鼓鐙之山有本草焉,名曰榮草,其竹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恐即此也?!辈⒄业健笆持扬L”的療效。他還說:“諸醫(yī)無從考證,往往指為萆薢及菝葜,然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參考之。但其功用亦頗為相近,蓋亦萆薢、菝葜之類也?!崩顣r指出古代醫(yī)家對此無從考證和相互混淆的藥物加以訂證和區(qū)分。
李時珍通過漫長實踐與考證,互相比照區(qū)分,才得出以上真知灼見,在消除諸多藥物品種長期混亂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周彭 湖北蘄春李時珍文化研究會
李時珍經(jīng)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認識到本草“關(guān)系頗重”,而古代本草中“外璆、差訛、遺漏不可枚數(shù)”,為了糾偏正誤,他不恥下問,虛心向勞動大眾求教;為了考察藥物的形態(tài)、生長、性能,他不惜遠涉千山萬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實踐出真知,李時珍在整理藥物的過程中,以前賢本草為基礎(chǔ),訂證了前人的疑誤,并在《本草綱目》中特設(shè)“集解”、“辨疑”、“正誤”、“校正”等項,糾正歷代本草之錯誤。
李時珍對宋代蘇頌《圖經(jīng)》中的老鴉眼睛草與龍葵龍珠之考證即為一例。李時珍曰:“龍葵、龍珠,一類兩種也,皆處處有之。四月生苗,嫰時可食,柔滑……但生青熟黑者為龍葵,生青熟赤者為龍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遼遠。楊慎丹鉛錄,謂龍葵即吳葵,反指本草為誤,引素問、千金四月吳葵華為證。蓋不知千金方言吳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今并正之?!崩顣r珍的這一段敘述不僅將龍葵、龍珠作了歸并,辨正了《圖經(jīng)》老鴉眼睛草與龍葵各立一條之誤,還辨正了楊慎龍葵即吳葵之失。論述透徹、明確,使龍葵、老鴉眼睛草、龍珠、吳葵、蜀羊泉等之間混亂的名稱得以厘正。
古代本草常將通草與木通相互混淆,或?qū)烧咭暈橐晃?。李時珍以認真負責的科學態(tài)度糾正了前人的這一錯誤?!渡褶r(nóng)本草》之通草,《本草綱目》釋名為五代南唐陳士良《食性本草》之木通。時珍曰:“有細細孔,兩頭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脫木也,宋本混注為一,今分出之”。他在“集解”項作了進一步詳釋,“其枝今人謂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本經(jīng)言味辛,別錄言味甘,是兩者皆通利也?!?/p>
萆薢、菝葜、土茯苓是古今長期混亂品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莼,莖生細點,其葉不對,狀頗類大竹葉而質(zhì)厚滑,如瑞香葉而長五六寸,其根如菝葜而圓,其大如雞鴨子,連綴而生,遠者離尺許,近或數(shù)寸,其肉軟,可生啖。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鄙鷦雍喴孛枋隽送淋蜍咴参锏奶卣鳎很呗?,葉狀如竹葉,大而質(zhì)厚。根狀莖細長,每隔一段間距生一肥厚的塊狀結(jié)節(jié),這與百合科菝葜植物土茯苓(光葉菝葜)的特征完全吻合。特別是說“赤白”二種,真實無誤,因其生長環(huán)境質(zhì)地的差別,雖同種植物,亦有赤白之分。李時珍不但對藥物標本及性狀進行研究,而且還將研究結(jié)果與古文獻進行比照考證。他說:“按中山徑云,鼓鐙之山有本草焉,名曰榮草,其竹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恐即此也?!辈⒄业健笆持扬L”的療效。他還說:“諸醫(yī)無從考證,往往指為萆薢及菝葜,然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參考之。但其功用亦頗為相近,蓋亦萆薢、菝葜之類也?!崩顣r指出古代醫(yī)家對此無從考證和相互混淆的藥物加以訂證和區(qū)分。
李時珍通過漫長實踐與考證,互相比照區(qū)分,才得出以上真知灼見,在消除諸多藥物品種長期混亂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