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孟慶云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美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中國文化是陰陽五行文化。”五行以五方、五季、五事、五色、五音等,與陰陽系列性地浸滲到民族的科技文化中。陰陽五行以感應論和推論模式相結合建立了經學的方法論,也見諸于藝術、體育之中。
“五行”觀念出于原始社會的五星圖騰,其后又結合了殷人對“五”的數(shù)字崇拜而形成。數(shù)字如“地有五方、手有五指,足有五趾”等。最早明確提出“五行”的是《尚書·洪范》篇。西周末年,史伯在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同時,又以“先王以土和金木水火雜,以成五物”(《國語·鄭語》)為說。春秋末年,五行相克(相勝)的觀念開始出現(xiàn)并流行,如《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記有“火勝金,故弗克”,《左傳·哀公九年》記有“水克火,伐姜即可”等。當時已有五行循環(huán)相克的看法,所以《孫子兵法·虛實篇》說:“五行無常勝”。降及戰(zhàn)國初年,又出現(xiàn)了五行相生的思想?!豆茏印に臅r》、《禮記·月令》等篇不但有五行相生之說,而且開始與陰陽結合,構筑一個陰陽五行的思想系統(tǒng)。歷代以來,對于五行思想系統(tǒng)的形成,除五星、五材說之外,尚有五歷說、五災害說和五德五性說等?!稘h書·藝文志》對五行的定義是:“五行者,五常之形氣也。”五行遂成為中國古代思想、術數(shù)、文化、乃至科技的基始與構架。自戰(zhàn)國以后,五行有多家流派,如持生克常勝觀念的就有五行災異派、五德終始派、今文五行派、天文歷法派、道家五行派等。持五行無常勝派者,如墨家、兵家;還有五行江湖派,如相術派、風水派、命理派和丹家五行派等等。對江湖派之五行,宋人陸象山予以嚴厲的批判,他還引證沙隨先生程迴的話予以互證(見王士禛《池北偶談·五行》)。
美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中國文化是陰陽五行文化。”五行以五方、五季、五事、五色、五音等,與陰陽系列性地浸滲到民族的科技文化中。陰陽五行以感應論和推論模式相結合建立了經學的方法論,也見諸于藝術、體育之中。秦始皇二十六年,將周代大武舞更名為五行舞。漢初稱文始舞,以后定名為武德舞。在武術上,形意派以擘拳、鉆拳、崩拳、炮拳和橫拳等基本拳法和五行原理結合,配五臟創(chuàng)立了“五行拳”,又稱“形意母拳”。后又衍為五行生克拳、五行連環(huán)拳、五行通臂拳及五行八法拳等。
《史記·日者列傳》說:“人取義于五行者也?!鼻貪h時代陰陽五行大興以后,人們的生活總與五行相聯(lián)系。《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和《漢書·百官公卿表》都記載,上古有五行之官,春官稱木正,夏官稱火正,長夏稱土正,秋官為金正,冬官稱水正。五官“以民師而命以民事”(《漢書》注引應劭說)。明代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五行生克》中,以生克喻家族,說“公孫不相見,子母不相離。”國人取名稱字,以五行為偏旁者甚多。明太祖朱元璋,為其子孫命名定一規(guī)則,其子孫輩以下,名字中依次依木、火、土、金、水之序循環(huán)。其子朱標木旁,其孫建文帝朱允炆火旁,成祖永樂帝朱棣是其四子也木旁,永樂子朱高熾火旁,再下朱瞻基土旁。再下朱祁鎮(zhèn)金旁,再下朱見深水旁,再下朱祐樘木旁……
五行既有文字符號,就不乏以文學之用見諸詩和楹聯(lián),寄意抒懷、述志自警、譏誚壯物、奇巧諧謔。清代李伯元在《南亭四話》中,記載甲戌狀元陸潤庠(水旁),連同其前后五個狀元之名,偏旁皆適合五行偏旁,另四人是:戊辰狀元洪鈞(金旁),辛未狀元梁耀樞(木旁),丙子狀元曹鴻勛(勛的繁體字火旁),丁丑狀元王仁堪(土旁),于是有人作聯(lián)曰:
五科五狀元,金木水火土。
后有人對:
四川四等位,公侯伯子男。
四川舊有公侯伯之爵,鮑武襄超始封男爵,又封子爵,以一人而兼兩爵,以四人應五爵之封。同書還有五方對五行之聯(lián):昔尚書金某在北京造一華屋,時正寇患未平之際,同平章事某公嘲以一上聯(lián)曰:
火熱水深,金司徒大興土木。
這位金尚書應口而對曰:
南腔北調,中書令什么東西?
蓋某公說不好官音京話,時以鄉(xiāng)音土語對人,在京城傳為噱談。金尚書以東南西北中,應對金木水火土,可謂天衣無縫,巧不可階。
橋梁專家茅以升,親手設計施工,和工程人員多年奮戰(zhàn),錢塘江大橋終于1939年底竣工。當年12月23日,在建成不到三個月的時候,為阻滯日本軍隊進攻,茅以升忍痛協(xié)助炸毀大橋,以悲憤的心情寫了《別錢塘》一詩,詩曰:
斗地風云突變色,
炸橋揮淚斷通途;
五行缺火真來火,
不復原橋不丈夫。
橋有“錢塘江橋”四字竚書于橋頭,四字偏旁為金土水木,故云缺火。茅以升先生的這首《別錢塘》,當是諸五行詩中最翹楚者。
2001年4月23日,我參加《中國中醫(yī)年鑒》審稿會之后,赴杭州返京,途中路經桐廬紅燈鄉(xiāng)家園,園區(qū)中有一舊式鐵匠鋪,門前有一楹聯(lián)曰:
五行金當為首,
三司鐵寓其中。
“三司鐵寓其中”者,即俗所謂“鐵打的衙門”寓意者,由是而對江浙文化底蘊欽佩不已,將此聯(lián)默記至今。
寫到此處,我也以五行生成數(shù)簡構兩聯(lián):
金木水火土,四三一二五。
肝心脾肺腎,八七十九六。
兩聯(lián)也可疊合為一首五行詩是也。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孟慶云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美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中國文化是陰陽五行文化。”五行以五方、五季、五事、五色、五音等,與陰陽系列性地浸滲到民族的科技文化中。陰陽五行以感應論和推論模式相結合建立了經學的方法論,也見諸于藝術、體育之中。
“五行”觀念出于原始社會的五星圖騰,其后又結合了殷人對“五”的數(shù)字崇拜而形成。數(shù)字如“地有五方、手有五指,足有五趾”等。最早明確提出“五行”的是《尚書·洪范》篇。西周末年,史伯在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同時,又以“先王以土和金木水火雜,以成五物”(《國語·鄭語》)為說。春秋末年,五行相克(相勝)的觀念開始出現(xiàn)并流行,如《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記有“火勝金,故弗克”,《左傳·哀公九年》記有“水克火,伐姜即可”等。當時已有五行循環(huán)相克的看法,所以《孫子兵法·虛實篇》說:“五行無常勝”。降及戰(zhàn)國初年,又出現(xiàn)了五行相生的思想?!豆茏印に臅r》、《禮記·月令》等篇不但有五行相生之說,而且開始與陰陽結合,構筑一個陰陽五行的思想系統(tǒng)。歷代以來,對于五行思想系統(tǒng)的形成,除五星、五材說之外,尚有五歷說、五災害說和五德五性說等?!稘h書·藝文志》對五行的定義是:“五行者,五常之形氣也。”五行遂成為中國古代思想、術數(shù)、文化、乃至科技的基始與構架。自戰(zhàn)國以后,五行有多家流派,如持生克常勝觀念的就有五行災異派、五德終始派、今文五行派、天文歷法派、道家五行派等。持五行無常勝派者,如墨家、兵家;還有五行江湖派,如相術派、風水派、命理派和丹家五行派等等。對江湖派之五行,宋人陸象山予以嚴厲的批判,他還引證沙隨先生程迴的話予以互證(見王士禛《池北偶談·五行》)。
美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中國文化是陰陽五行文化。”五行以五方、五季、五事、五色、五音等,與陰陽系列性地浸滲到民族的科技文化中。陰陽五行以感應論和推論模式相結合建立了經學的方法論,也見諸于藝術、體育之中。秦始皇二十六年,將周代大武舞更名為五行舞。漢初稱文始舞,以后定名為武德舞。在武術上,形意派以擘拳、鉆拳、崩拳、炮拳和橫拳等基本拳法和五行原理結合,配五臟創(chuàng)立了“五行拳”,又稱“形意母拳”。后又衍為五行生克拳、五行連環(huán)拳、五行通臂拳及五行八法拳等。
《史記·日者列傳》說:“人取義于五行者也?!鼻貪h時代陰陽五行大興以后,人們的生活總與五行相聯(lián)系。《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和《漢書·百官公卿表》都記載,上古有五行之官,春官稱木正,夏官稱火正,長夏稱土正,秋官為金正,冬官稱水正。五官“以民師而命以民事”(《漢書》注引應劭說)。明代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五行生克》中,以生克喻家族,說“公孫不相見,子母不相離。”國人取名稱字,以五行為偏旁者甚多。明太祖朱元璋,為其子孫命名定一規(guī)則,其子孫輩以下,名字中依次依木、火、土、金、水之序循環(huán)。其子朱標木旁,其孫建文帝朱允炆火旁,成祖永樂帝朱棣是其四子也木旁,永樂子朱高熾火旁,再下朱瞻基土旁。再下朱祁鎮(zhèn)金旁,再下朱見深水旁,再下朱祐樘木旁……
五行既有文字符號,就不乏以文學之用見諸詩和楹聯(lián),寄意抒懷、述志自警、譏誚壯物、奇巧諧謔。清代李伯元在《南亭四話》中,記載甲戌狀元陸潤庠(水旁),連同其前后五個狀元之名,偏旁皆適合五行偏旁,另四人是:戊辰狀元洪鈞(金旁),辛未狀元梁耀樞(木旁),丙子狀元曹鴻勛(勛的繁體字火旁),丁丑狀元王仁堪(土旁),于是有人作聯(lián)曰:
五科五狀元,金木水火土。
后有人對:
四川四等位,公侯伯子男。
四川舊有公侯伯之爵,鮑武襄超始封男爵,又封子爵,以一人而兼兩爵,以四人應五爵之封。同書還有五方對五行之聯(lián):昔尚書金某在北京造一華屋,時正寇患未平之際,同平章事某公嘲以一上聯(lián)曰:
火熱水深,金司徒大興土木。
這位金尚書應口而對曰:
南腔北調,中書令什么東西?
蓋某公說不好官音京話,時以鄉(xiāng)音土語對人,在京城傳為噱談。金尚書以東南西北中,應對金木水火土,可謂天衣無縫,巧不可階。
橋梁專家茅以升,親手設計施工,和工程人員多年奮戰(zhàn),錢塘江大橋終于1939年底竣工。當年12月23日,在建成不到三個月的時候,為阻滯日本軍隊進攻,茅以升忍痛協(xié)助炸毀大橋,以悲憤的心情寫了《別錢塘》一詩,詩曰:
斗地風云突變色,
炸橋揮淚斷通途;
五行缺火真來火,
不復原橋不丈夫。
橋有“錢塘江橋”四字竚書于橋頭,四字偏旁為金土水木,故云缺火。茅以升先生的這首《別錢塘》,當是諸五行詩中最翹楚者。
2001年4月23日,我參加《中國中醫(yī)年鑒》審稿會之后,赴杭州返京,途中路經桐廬紅燈鄉(xiāng)家園,園區(qū)中有一舊式鐵匠鋪,門前有一楹聯(lián)曰:
五行金當為首,
三司鐵寓其中。
“三司鐵寓其中”者,即俗所謂“鐵打的衙門”寓意者,由是而對江浙文化底蘊欽佩不已,將此聯(lián)默記至今。
寫到此處,我也以五行生成數(shù)簡構兩聯(lián):
金木水火土,四三一二五。
肝心脾肺腎,八七十九六。
兩聯(lián)也可疊合為一首五行詩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