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者】
撫順一童,九歲,因有外感實熱久留不去,變?yōu)樘搫诳人宰C。
【病因】
從前曾受外感,熱入陽明。醫(yī)者純用甘寒之藥清之,致病愈之后,猶有些些余熱留臟腑,久之陰分虧耗,浸成虛勞咳嗽證。
【病候】
心中常常發(fā)熱,有時身亦覺熱,懶于飲食,咳嗽頻吐痰涎,身體瘦弱。屢服清熱寧嗽之藥,即稍效病仍反復(fù),其脈象弦數(shù),右部尤弦而兼硬。
【診斷】
其脈象弦數(shù)者,熱久涸陰血液虧損也。其右部弦而兼硬者,從前外感之余熱,猶留滯于陽明之腑也。至其咳嗽吐痰,亦熱久傷肺之現(xiàn)象也。欲治此癥,當(dāng)以清其陽明余熱為初步,清熱之后,再用藥滋養(yǎng)其真陰,病根自不難除矣。
【處方】
生石膏(半兩、搗細(xì))、大潞參(三錢)、玄參(五錢)、生懷山藥(五錢)、鮮茅根(三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盅半,分兩次溫飲下。若無鮮茅根時,可用鮮蘆根代之。
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鮮茅根也。蓋陽明久郁之邪熱,非白虎加人參湯不能清之,為其病久陰虧,故又將原方少為變通,使之兼能滋陰也。加鮮茅根者,取其具有升發(fā)頭達(dá)之性,與石膏并用,能清熱兼能散熱也。
【復(fù)診】
將藥煎服兩劑,身心之熱大減,咳嗽吐痰已愈強半,脈象較前和平。知外邪之熱已清,宜再用藥專滋其陰分,俾陰分充足自能盡消其余熱也。
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懷地黃(五錢)、玄參(四錢)、沙參(四錢)、生杭芍(三錢)、生遠(yuǎn)志(二錢)、白術(shù)(二錢)、生雞內(nèi)金(二錢、黃色的搗)、甘草(半錢)
共煎湯一盅溫服。
陸九芝謂:“凡外感實熱之證,最忌但用甘寒滯泥之藥治之。其病縱治愈,亦恒稽留余熱,永錮閉于臟腑之中,不能消散,致熱久耗陰,浸成虛勞,不能救藥者多矣。”此誠見道之言也。而愚遇此等證,其虛勞不至過甚,且脈象仍有力者,恒治以白虎加人參湯,復(fù)略為變通,使之退實熱兼能退虛熱,約皆可奏效也。
【效果】
將藥連服三劑,飲食加多,諸病皆愈。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者】
撫順一童,九歲,因有外感實熱久留不去,變?yōu)樘搫诳人宰C。
【病因】
從前曾受外感,熱入陽明。醫(yī)者純用甘寒之藥清之,致病愈之后,猶有些些余熱留臟腑,久之陰分虧耗,浸成虛勞咳嗽證。
【病候】
心中常常發(fā)熱,有時身亦覺熱,懶于飲食,咳嗽頻吐痰涎,身體瘦弱。屢服清熱寧嗽之藥,即稍效病仍反復(fù),其脈象弦數(shù),右部尤弦而兼硬。
【診斷】
其脈象弦數(shù)者,熱久涸陰血液虧損也。其右部弦而兼硬者,從前外感之余熱,猶留滯于陽明之腑也。至其咳嗽吐痰,亦熱久傷肺之現(xiàn)象也。欲治此癥,當(dāng)以清其陽明余熱為初步,清熱之后,再用藥滋養(yǎng)其真陰,病根自不難除矣。
【處方】
生石膏(半兩、搗細(xì))、大潞參(三錢)、玄參(五錢)、生懷山藥(五錢)、鮮茅根(三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盅半,分兩次溫飲下。若無鮮茅根時,可用鮮蘆根代之。
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鮮茅根也。蓋陽明久郁之邪熱,非白虎加人參湯不能清之,為其病久陰虧,故又將原方少為變通,使之兼能滋陰也。加鮮茅根者,取其具有升發(fā)頭達(dá)之性,與石膏并用,能清熱兼能散熱也。
【復(fù)診】
將藥煎服兩劑,身心之熱大減,咳嗽吐痰已愈強半,脈象較前和平。知外邪之熱已清,宜再用藥專滋其陰分,俾陰分充足自能盡消其余熱也。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懷地黃(五錢)、玄參(四錢)、沙參(四錢)、生杭芍(三錢)、生遠(yuǎn)志(二錢)、白術(shù)(二錢)、生雞內(nèi)金(二錢、黃色的搗)、甘草(半錢)
共煎湯一盅溫服。
陸九芝謂:“凡外感實熱之證,最忌但用甘寒滯泥之藥治之。其病縱治愈,亦恒稽留余熱,永錮閉于臟腑之中,不能消散,致熱久耗陰,浸成虛勞,不能救藥者多矣。”此誠見道之言也。而愚遇此等證,其虛勞不至過甚,且脈象仍有力者,恒治以白虎加人參湯,復(fù)略為變通,使之退實熱兼能退虛熱,約皆可奏效也。
【效果】
將藥連服三劑,飲食加多,諸病皆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