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在中醫(yī)典籍《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清濁是經(jīng)常被使用的詞語,幾乎與寒熱、氣血、陰陽一樣屬于基本概念,是含義十分豐富的“元概念”。但過去并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清濁是《內(nèi)經(jīng)》的基本概念
曹東義 河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劉啟泉 河北省中醫(yī)院
在《內(nèi)經(jīng)》中,清濁用來表示不同的生理現(xiàn)象,書中也常以此形象地闡述各種病因和病機。
用清濁表示生理物質的稀稠
《內(nèi)經(jīng)》說“濁氣出于胃”,又說“濁氣歸心”,認為十二經(jīng)脈有清濁不同的屬性,是因為其中的血之清濁不一樣。生理狀態(tài)下,清者為營,濁者為衛(wèi)。
《內(nèi)經(jīng)》作者認為,血液的清濁是可以通過實驗檢驗的,并不是理論推測?!鹅`樞·經(jīng)水》說:“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人體五藏的堅脆,六腑的大小,儲存多少水谷,以及“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甚至十二經(jīng)之中,各條經(jīng)脈血與氣的比例,孰多孰少,“皆有大數(shù)”,都可通過一定手段檢測獲得。文中提到的“血之清濁”,是《內(nèi)經(jīng)》作者經(jīng)常使用的學術語言。
《素問·五臟別論》說六腑“受五藏濁氣,名曰傳化之府”。六腑里的“水谷濁物”就像泥沙俱下的江河一樣渾濁不清,與五臟儲存精微物質明顯不同。
用清濁說明體液的陰陽升降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不能上升,就會出現(xiàn)泄瀉;濁氣在上,不能下降,就會出現(xiàn)脹滿。這是因為“陽升陰降”受阻而出現(xiàn)的病證。因為正常的情況下,“清陽為天,濁陰為地”,人體與之相應,也應該“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fā)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這里把清濁與陰陽相聯(lián)系,說明生理代謝時“升降出入”的原理。
《靈樞·陰陽清濁》論述氣的清濁,說“濁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濁者,則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其中“濁而清”與“清而濁”,指的是清與濁之間的轉化,與陰陽之間的轉化一樣,清濁也可以互化,“濁中有清,清中有濁”,二者是變動不居的。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多處說“清陽”、“濁陰”,而《靈樞·陰陽清濁》卻說“陰清而陽濁”,二者似乎矛盾,其實不然。前者的清濁,是根據(jù)精微物質的稀稠、升降而定的,所以說“清陽濁陰”;后者是按照精微物質的運動狀態(tài)劃分的,“陰靜陽躁”,因此說“陰清而陽濁”。運用的標準不一樣,形成的概念也不同。
用清濁說明病因病證的寒熱
清濁的本意從水的清澈程度而來,由清淡、清凈的基本含義,引申出清冷、清虛、清靜、清貧等含義,由渾濁也可引申出渾厚、濁流滾滾,象征著力量無窮。
《靈樞·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jié)則傷臟,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蔽闹械摹扒鍧瘛保褪侵负涑睗?。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于熱;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于寒?!边@段“病機十九條”中,關于清稀的體液屬寒性,濁稠的體液屬于熱性的論述,一直指導著中醫(yī)臨床辨證。
《素問·氣厥論》:“鼻淵者,濁涕不下止也?!贝颂幍摹皾崽椤保頍嵝员翘?。
《內(nèi)經(jīng)》說青脈主“腰痛,足清,頭痛?!弊闱寰褪悄_涼。真心痛、厥氣病,都有“手足清”的證候,指的都是手腳涼。腎虛時出現(xiàn)清厥,也是寒涼之意。血枯的病人“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后血”。出清液,就是吐清水;四肢清,則是四肢涼。
用清濁說明病機
清濁是人體內(nèi)液體的一個屬性,在病理狀態(tài)下就可以表示病機逆亂的原因?!鹅`樞·五亂》說人在患病的時候,只要“清濁不相干,如是則順之而治。”清升而濁降,各順其道,這樣的病證就容易治療。如果出現(xiàn)清氣在陰(下),濁氣在陽(上),“清濁相干,亂于胸中”,病人就會出現(xiàn)嚴重的胸悶。由于“清濁相干”的病證,可以發(fā)生于許多部位,如心、肺、胃腸、四肢和頭顱,因此由“清濁相干”產(chǎn)生的病證是廣泛存在的。
《素問·風論》說:“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蔽闹邪选皻獠磺濉碑斪雎轱L病的重要原因。《內(nèi)經(jīng)》認為,清氣停留在下部,就會出現(xiàn)腹瀉;濁氣停留在上部,不能下降,就會出現(xiàn)脹滿的病證。
人在患病的時候,“胃氣不清”,就不能輸送精微物質?!皾崃镉谀c胃”時,就會病生于腸胃,也叫“濁氣在中”。
清濁不同 治療有別
《內(nèi)經(jīng)》認為,針刺治療一定要注意氣血清濁的體質差異,也要分清因病而致的病理性清濁?!鹅`樞·陰陽清濁》說:“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澀,此氣之常也。故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shù)調(diào)之也?!?/p>
《靈樞·九針十二原》提出“濁氣在中,清氣在下”的時候,“針陷脈則邪氣出,針中脈則濁氣出,針太深則邪氣反沉、病益?!彼员仨氄莆蘸冕槾痰某叨?。
平素體壯的人,患病后容易已出現(xiàn)“重則氣澀血濁,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shù);勁則氣滑血清,刺此者,淺而疾之?!睘槭裁磿纬蛇@種情況呢?岐伯解釋說:“血清氣濁,疾瀉之則氣竭焉”;“血濁氣澀,疾瀉之則經(jīng)可通也?!闭f明氣血清濁不同,針刺的補瀉手法也不相同。
針刺治療時,有的病人“血少黑而濁”,有的“血出清而半為汁”。需要醫(yī)生認真觀察,才能治療無誤。有瘀滯的患者,應該“兩瀉其血脈,濁氣乃避?!逼渲械摹皾釟狻保褪恰皽狻?。
《靈樞·經(jīng)筋》說:“傷于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清陰氣,就是清陰部的熱氣。后世把“清法”列為八法之一,清肺止咳、清頭明目、清肝瀉火、清心安神、清熱解毒、清熱利濕等等,臨床運用很常見。
清濁概念的其他用法
《內(nèi)經(jīng)》說的“關節(jié)清利”,是指關節(jié)靈活;要求醫(yī)生在診病的時候,應該做到“必清必凈”,其中的“清”是指心情平和。
《素問·刺法論》說醫(yī)生針灸之前要“清靜齋戒”,是指清心寡欲;《素問·五運行大論》說肺配西方,“其德為清”,是用“清”來概括肺的功能特點;《素問·五常政大論》說“肝其畏清”,就是指肝木受肺金的制約;《靈樞·通天》說的“少陰之人,其狀清然竊然”,《靈樞·陰陽二十五人》說金形之人“身清廉”,其中的“清”,指的是“清瘦”的樣子;《靈樞·陰陽應象大論》說診脈時“審清濁而知部分”;《靈樞·五色》的“明堂潤澤以清”,其中的“清”,都是指膚色的淺淡。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在中醫(yī)典籍《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清濁是經(jīng)常被使用的詞語,幾乎與寒熱、氣血、陰陽一樣屬于基本概念,是含義十分豐富的“元概念”。但過去并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清濁是《內(nèi)經(jīng)》的基本概念
曹東義 河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劉啟泉 河北省中醫(yī)院
在《內(nèi)經(jīng)》中,清濁用來表示不同的生理現(xiàn)象,書中也常以此形象地闡述各種病因和病機。
用清濁表示生理物質的稀稠
《內(nèi)經(jīng)》說“濁氣出于胃”,又說“濁氣歸心”,認為十二經(jīng)脈有清濁不同的屬性,是因為其中的血之清濁不一樣。生理狀態(tài)下,清者為營,濁者為衛(wèi)。
《內(nèi)經(jīng)》作者認為,血液的清濁是可以通過實驗檢驗的,并不是理論推測?!鹅`樞·經(jīng)水》說:“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人體五藏的堅脆,六腑的大小,儲存多少水谷,以及“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甚至十二經(jīng)之中,各條經(jīng)脈血與氣的比例,孰多孰少,“皆有大數(shù)”,都可通過一定手段檢測獲得。文中提到的“血之清濁”,是《內(nèi)經(jīng)》作者經(jīng)常使用的學術語言。
《素問·五臟別論》說六腑“受五藏濁氣,名曰傳化之府”。六腑里的“水谷濁物”就像泥沙俱下的江河一樣渾濁不清,與五臟儲存精微物質明顯不同。
用清濁說明體液的陰陽升降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不能上升,就會出現(xiàn)泄瀉;濁氣在上,不能下降,就會出現(xiàn)脹滿。這是因為“陽升陰降”受阻而出現(xiàn)的病證。因為正常的情況下,“清陽為天,濁陰為地”,人體與之相應,也應該“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fā)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這里把清濁與陰陽相聯(lián)系,說明生理代謝時“升降出入”的原理。
《靈樞·陰陽清濁》論述氣的清濁,說“濁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濁者,則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其中“濁而清”與“清而濁”,指的是清與濁之間的轉化,與陰陽之間的轉化一樣,清濁也可以互化,“濁中有清,清中有濁”,二者是變動不居的。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多處說“清陽”、“濁陰”,而《靈樞·陰陽清濁》卻說“陰清而陽濁”,二者似乎矛盾,其實不然。前者的清濁,是根據(jù)精微物質的稀稠、升降而定的,所以說“清陽濁陰”;后者是按照精微物質的運動狀態(tài)劃分的,“陰靜陽躁”,因此說“陰清而陽濁”。運用的標準不一樣,形成的概念也不同。
用清濁說明病因病證的寒熱
清濁的本意從水的清澈程度而來,由清淡、清凈的基本含義,引申出清冷、清虛、清靜、清貧等含義,由渾濁也可引申出渾厚、濁流滾滾,象征著力量無窮。
《靈樞·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jié)則傷臟,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蔽闹械摹扒鍧瘛保褪侵负涑睗?。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于熱;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于寒?!边@段“病機十九條”中,關于清稀的體液屬寒性,濁稠的體液屬于熱性的論述,一直指導著中醫(yī)臨床辨證。
《素問·氣厥論》:“鼻淵者,濁涕不下止也?!贝颂幍摹皾崽椤保頍嵝员翘?。
《內(nèi)經(jīng)》說青脈主“腰痛,足清,頭痛?!弊闱寰褪悄_涼。真心痛、厥氣病,都有“手足清”的證候,指的都是手腳涼。腎虛時出現(xiàn)清厥,也是寒涼之意。血枯的病人“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后血”。出清液,就是吐清水;四肢清,則是四肢涼。
用清濁說明病機
清濁是人體內(nèi)液體的一個屬性,在病理狀態(tài)下就可以表示病機逆亂的原因?!鹅`樞·五亂》說人在患病的時候,只要“清濁不相干,如是則順之而治。”清升而濁降,各順其道,這樣的病證就容易治療。如果出現(xiàn)清氣在陰(下),濁氣在陽(上),“清濁相干,亂于胸中”,病人就會出現(xiàn)嚴重的胸悶。由于“清濁相干”的病證,可以發(fā)生于許多部位,如心、肺、胃腸、四肢和頭顱,因此由“清濁相干”產(chǎn)生的病證是廣泛存在的。
《素問·風論》說:“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蔽闹邪选皻獠磺濉碑斪雎轱L病的重要原因。《內(nèi)經(jīng)》認為,清氣停留在下部,就會出現(xiàn)腹瀉;濁氣停留在上部,不能下降,就會出現(xiàn)脹滿的病證。
人在患病的時候,“胃氣不清”,就不能輸送精微物質?!皾崃镉谀c胃”時,就會病生于腸胃,也叫“濁氣在中”。
清濁不同 治療有別
《內(nèi)經(jīng)》認為,針刺治療一定要注意氣血清濁的體質差異,也要分清因病而致的病理性清濁?!鹅`樞·陰陽清濁》說:“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澀,此氣之常也。故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shù)調(diào)之也?!?/p>
《靈樞·九針十二原》提出“濁氣在中,清氣在下”的時候,“針陷脈則邪氣出,針中脈則濁氣出,針太深則邪氣反沉、病益?!彼员仨氄莆蘸冕槾痰某叨?。
平素體壯的人,患病后容易已出現(xiàn)“重則氣澀血濁,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shù);勁則氣滑血清,刺此者,淺而疾之?!睘槭裁磿纬蛇@種情況呢?岐伯解釋說:“血清氣濁,疾瀉之則氣竭焉”;“血濁氣澀,疾瀉之則經(jīng)可通也?!闭f明氣血清濁不同,針刺的補瀉手法也不相同。
針刺治療時,有的病人“血少黑而濁”,有的“血出清而半為汁”。需要醫(yī)生認真觀察,才能治療無誤。有瘀滯的患者,應該“兩瀉其血脈,濁氣乃避?!逼渲械摹皾釟狻保褪恰皽狻?。
《靈樞·經(jīng)筋》說:“傷于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清陰氣,就是清陰部的熱氣。后世把“清法”列為八法之一,清肺止咳、清頭明目、清肝瀉火、清心安神、清熱解毒、清熱利濕等等,臨床運用很常見。
清濁概念的其他用法
《內(nèi)經(jīng)》說的“關節(jié)清利”,是指關節(jié)靈活;要求醫(yī)生在診病的時候,應該做到“必清必凈”,其中的“清”是指心情平和。
《素問·刺法論》說醫(yī)生針灸之前要“清靜齋戒”,是指清心寡欲;《素問·五運行大論》說肺配西方,“其德為清”,是用“清”來概括肺的功能特點;《素問·五常政大論》說“肝其畏清”,就是指肝木受肺金的制約;《靈樞·通天》說的“少陰之人,其狀清然竊然”,《靈樞·陰陽二十五人》說金形之人“身清廉”,其中的“清”,指的是“清瘦”的樣子;《靈樞·陰陽應象大論》說診脈時“審清濁而知部分”;《靈樞·五色》的“明堂潤澤以清”,其中的“清”,都是指膚色的淺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