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高建忠 山西中醫(yī)學院第二中醫(yī)院 余暉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案 例
閻某,男,52歲。2010年4月9日初診。
患者因出差勞累后又吹空調,于1天前突發(fā)左側面癱,左耳疼痛、聽力減退。診見:左側面癱,左耳疼痛、蒙堵感,左耳聽力減退,口舌干燥,咽干咽痛,口苦口干。伸舌居中,舌苔白膩,脈弦細。辨六經(jīng)屬少陽、陽明合病,辨方證屬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湯證。處方:柴胡24克,黃芩10克,清半夏15克,黨參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桔梗10克,生姜15克,大棗4枚。1劑,水煎服。
上方服1劑,次日見病情平穩(wěn),咽痛尚明顯。治療加重清瀉陽明力量,上方加生薏苡仁18克,敗醬草18克,連服8劑,面癱完全恢復,咽痛已,無口干口苦,惟余左耳聽力減退、蒙堵感,耳微痛。藥后正值馮世綸外出講學,無法診治,遂就診耳鼻喉專科醫(yī)生,診為“左耳感音神經(jīng)性聾”,告知聽力恢復難度較大,需治療3個月至半年以觀察療效。給予中藥治療,處方為龍膽瀉肝湯加減,其中用到了牛黃、麝香等。不料服藥后腹痛較甚,當晚去醫(yī)院急診,查尿常規(guī)中潛血陽性,但其余相關檢查未見異常,肌注“阿托品”后腹痛止。遂停服上方,于2010年4月20日再次請馮世綸診治。診見:面癱恢復,尚有左耳微痛,耳堵,聽力欠佳,微咳,口不干。舌苔白膩,脈弦細。辨六經(jīng)仍屬少陽、陽明合病,辨方證仍屬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薏苡仁、敗醬草證。處方:柴胡15克,黃芩10克,清半夏15克,黨參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細辛10克,夏枯草10克,生薏苡仁18克,敗醬草18克,生姜15克,大棗4枚。3劑,水煎服。
上方服3劑,諸癥俱失,左耳聽力恢復,痊愈。
體 會
經(jīng)方“治人”不“治病”
醫(yī),為病而設。沒有疾病、病人,也就不存在醫(yī)藥、醫(yī)生、醫(yī)事。于是,醫(yī)生所用的藥物、技術都是為治病而設的,這一認識似乎也是必然的正確。西醫(yī)常用的抗生素、手術,確實都是針對疾病使用的。但馮世綸老師在臨證中反復強調,中醫(yī)是一門“治人”醫(yī)學,經(jīng)方重在“治人”而不是“治病”,經(jīng)方治療的是“患病的人”,而不是“人患的病”。馮世綸在《中國湯液經(jīng)方》中指出:“患病人體之所以有六經(jīng)八綱這樣一般的規(guī)律反應,其主要原因,當亦不是由于疾病的外在刺激,而是由于人體抗御疾病機制的內在作用?!蓖瑫r指出:“中醫(yī)的辨證論治,其主要精神,是于患病人體一般的規(guī)律反應的基礎上,講求疾病的通治方法?!笔恰斑m應人體抗病機制的一種原因療法”,對疾病的認識上,重視患病機體的內在作用;在疾病的治療上,重視患病機體的抗病作用,亦即自我康復能力。馮世綸臨證中始終體現(xiàn)著這種經(jīng)方“治人”的理念。
耳竅疾病多見少陽病
對于耳竅病變,以《黃帝內經(jīng)》為奠基的“醫(yī)經(jīng)派”多從臟腑、經(jīng)絡角度認識,認為其急性病證多與肝膽病有關,治療也常取用治療少陽病的柴胡劑。而以《傷寒雜病論》為集大成的“經(jīng)方派”是以八綱、六經(jīng)為認識工具的,認為耳竅病變多屬于半表半里證,實證多為少陽病?!逗K≈v傷寒雜病論》在講解263條時指出:“少陽病,就是半表半里之陽證,陽熱在胸腹腔間,半表半里之處,既不可入里,又不可出表,只可向上行于孔竅之間?!薄秱摗吩?63條中提到“口苦”、“咽干”、“目眩”,在264條中提到“兩耳無所聞”、“目赤”等,皆屬于孔竅病變。對耳病的治療,不考慮神經(jīng)、病毒,不考慮內耳、外耳,從半表半里之少陽病入手,治療采用柴胡劑之和法,順應人體療病的自然良能,此即經(jīng)方的治病之道。
對小柴胡湯的再認識
傳統(tǒng)認為,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經(jīng)腑受邪、樞機不利的主方,是體現(xiàn)“和法”的代表方劑。臨床廣泛用于外感、內傷諸病證,廣泛用于多種發(fā)熱性病證、消化系統(tǒng)病證、精神情志類病證,以及呼吸系統(tǒng)病證、婦科病證等等。馮世綸認為,如此認識、解讀、使用小柴胡湯,似乎也符合臨床。但從方證對應角度來看,則有掌握較難、療效不確之弊。馮世綸主張以八綱解讀六經(jīng),辨方證以處方,執(zhí)簡馭繁,療效確切。
所有病變都有病情反應的病位,根據(jù)病位辨出表證、里證或半表半里證。所有病變都有正邪相爭,根據(jù)這種相爭中正氣所表現(xiàn)的太過與不及而辨出陽證或陰證。根據(jù)病位與陰、陽的組合即可辨出太陽、陽明、少陽、少陰、太陰、厥陰六經(jīng)。再根據(jù)寒、熱、虛、實及相應癥狀,進一步可辨出方證。小柴胡湯適用于小柴胡湯方證,小柴胡湯方證屬于少陽病方證,臨證當首辨少陽病。少陽病即半表半里陽證,對其辨識,馮世綸在《解讀張仲景醫(yī)學》一書中提出兩個要點:一是“熱郁于半表半里,既不得出表,又不得入里,勢必上迫頭腦,則口苦、咽干、目眩,乃是自然的反應,故凡病見有口苦、咽干、目眩者,即可判定為少陽病。”二是“故少陽病之辨,與其求之于正面,還不如求之于側面,更較正確。即要輔以排除法,因為表里易知,陰陽易判,凡陽性證除外表里者,當然即寓半表半里陽證,也即少陽病?!倍鴮π〔窈鷾阶C,馮世綸也指出其辨證要點:“半表半里熱證或見口苦、咽干、目眩、胸脅苦滿、納差者。”
本案中,口苦、咽干、耳痛、耳聾,顯為熱郁于半表半里而上迫所致,結合脈象弦細,辨為少陽病小柴胡湯方證無疑。同時,患者又有明顯口干、咽痛,考慮有陽明內熱,故進一步辨為少陽、陽明合病之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湯方證。柴胡用24克,乃從“方中柴胡用半斤,分三服,每服相當于八錢”(《胡希恕講傷寒雜病論》)而來。次日加生薏苡仁、敗醬草,為增強清瀉陽明之力。末次處方加細辛意在“振郁滯之氣”以開清竅。方證相合,而收全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高建忠 山西中醫(yī)學院第二中醫(yī)院 余暉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案 例
閻某,男,52歲。2010年4月9日初診。
患者因出差勞累后又吹空調,于1天前突發(fā)左側面癱,左耳疼痛、聽力減退。診見:左側面癱,左耳疼痛、蒙堵感,左耳聽力減退,口舌干燥,咽干咽痛,口苦口干。伸舌居中,舌苔白膩,脈弦細。辨六經(jīng)屬少陽、陽明合病,辨方證屬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湯證。處方:柴胡24克,黃芩10克,清半夏15克,黨參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桔梗10克,生姜15克,大棗4枚。1劑,水煎服。
上方服1劑,次日見病情平穩(wěn),咽痛尚明顯。治療加重清瀉陽明力量,上方加生薏苡仁18克,敗醬草18克,連服8劑,面癱完全恢復,咽痛已,無口干口苦,惟余左耳聽力減退、蒙堵感,耳微痛。藥后正值馮世綸外出講學,無法診治,遂就診耳鼻喉專科醫(yī)生,診為“左耳感音神經(jīng)性聾”,告知聽力恢復難度較大,需治療3個月至半年以觀察療效。給予中藥治療,處方為龍膽瀉肝湯加減,其中用到了牛黃、麝香等。不料服藥后腹痛較甚,當晚去醫(yī)院急診,查尿常規(guī)中潛血陽性,但其余相關檢查未見異常,肌注“阿托品”后腹痛止。遂停服上方,于2010年4月20日再次請馮世綸診治。診見:面癱恢復,尚有左耳微痛,耳堵,聽力欠佳,微咳,口不干。舌苔白膩,脈弦細。辨六經(jīng)仍屬少陽、陽明合病,辨方證仍屬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薏苡仁、敗醬草證。處方:柴胡15克,黃芩10克,清半夏15克,黨參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細辛10克,夏枯草10克,生薏苡仁18克,敗醬草18克,生姜15克,大棗4枚。3劑,水煎服。
上方服3劑,諸癥俱失,左耳聽力恢復,痊愈。
體 會
經(jīng)方“治人”不“治病”
醫(yī),為病而設。沒有疾病、病人,也就不存在醫(yī)藥、醫(yī)生、醫(yī)事。于是,醫(yī)生所用的藥物、技術都是為治病而設的,這一認識似乎也是必然的正確。西醫(yī)常用的抗生素、手術,確實都是針對疾病使用的。但馮世綸老師在臨證中反復強調,中醫(yī)是一門“治人”醫(yī)學,經(jīng)方重在“治人”而不是“治病”,經(jīng)方治療的是“患病的人”,而不是“人患的病”。馮世綸在《中國湯液經(jīng)方》中指出:“患病人體之所以有六經(jīng)八綱這樣一般的規(guī)律反應,其主要原因,當亦不是由于疾病的外在刺激,而是由于人體抗御疾病機制的內在作用?!蓖瑫r指出:“中醫(yī)的辨證論治,其主要精神,是于患病人體一般的規(guī)律反應的基礎上,講求疾病的通治方法?!笔恰斑m應人體抗病機制的一種原因療法”,對疾病的認識上,重視患病機體的內在作用;在疾病的治療上,重視患病機體的抗病作用,亦即自我康復能力。馮世綸臨證中始終體現(xiàn)著這種經(jīng)方“治人”的理念。
耳竅疾病多見少陽病
對于耳竅病變,以《黃帝內經(jīng)》為奠基的“醫(yī)經(jīng)派”多從臟腑、經(jīng)絡角度認識,認為其急性病證多與肝膽病有關,治療也常取用治療少陽病的柴胡劑。而以《傷寒雜病論》為集大成的“經(jīng)方派”是以八綱、六經(jīng)為認識工具的,認為耳竅病變多屬于半表半里證,實證多為少陽病?!逗K≈v傷寒雜病論》在講解263條時指出:“少陽病,就是半表半里之陽證,陽熱在胸腹腔間,半表半里之處,既不可入里,又不可出表,只可向上行于孔竅之間?!薄秱摗吩?63條中提到“口苦”、“咽干”、“目眩”,在264條中提到“兩耳無所聞”、“目赤”等,皆屬于孔竅病變。對耳病的治療,不考慮神經(jīng)、病毒,不考慮內耳、外耳,從半表半里之少陽病入手,治療采用柴胡劑之和法,順應人體療病的自然良能,此即經(jīng)方的治病之道。
對小柴胡湯的再認識
傳統(tǒng)認為,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經(jīng)腑受邪、樞機不利的主方,是體現(xiàn)“和法”的代表方劑。臨床廣泛用于外感、內傷諸病證,廣泛用于多種發(fā)熱性病證、消化系統(tǒng)病證、精神情志類病證,以及呼吸系統(tǒng)病證、婦科病證等等。馮世綸認為,如此認識、解讀、使用小柴胡湯,似乎也符合臨床。但從方證對應角度來看,則有掌握較難、療效不確之弊。馮世綸主張以八綱解讀六經(jīng),辨方證以處方,執(zhí)簡馭繁,療效確切。
所有病變都有病情反應的病位,根據(jù)病位辨出表證、里證或半表半里證。所有病變都有正邪相爭,根據(jù)這種相爭中正氣所表現(xiàn)的太過與不及而辨出陽證或陰證。根據(jù)病位與陰、陽的組合即可辨出太陽、陽明、少陽、少陰、太陰、厥陰六經(jīng)。再根據(jù)寒、熱、虛、實及相應癥狀,進一步可辨出方證。小柴胡湯適用于小柴胡湯方證,小柴胡湯方證屬于少陽病方證,臨證當首辨少陽病。少陽病即半表半里陽證,對其辨識,馮世綸在《解讀張仲景醫(yī)學》一書中提出兩個要點:一是“熱郁于半表半里,既不得出表,又不得入里,勢必上迫頭腦,則口苦、咽干、目眩,乃是自然的反應,故凡病見有口苦、咽干、目眩者,即可判定為少陽病。”二是“故少陽病之辨,與其求之于正面,還不如求之于側面,更較正確。即要輔以排除法,因為表里易知,陰陽易判,凡陽性證除外表里者,當然即寓半表半里陽證,也即少陽病?!倍鴮π〔窈鷾阶C,馮世綸也指出其辨證要點:“半表半里熱證或見口苦、咽干、目眩、胸脅苦滿、納差者。”
本案中,口苦、咽干、耳痛、耳聾,顯為熱郁于半表半里而上迫所致,結合脈象弦細,辨為少陽病小柴胡湯方證無疑。同時,患者又有明顯口干、咽痛,考慮有陽明內熱,故進一步辨為少陽、陽明合病之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湯方證。柴胡用24克,乃從“方中柴胡用半斤,分三服,每服相當于八錢”(《胡希恕講傷寒雜病論》)而來。次日加生薏苡仁、敗醬草,為增強清瀉陽明之力。末次處方加細辛意在“振郁滯之氣”以開清竅。方證相合,而收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