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兒童多動綜合征診療技術(shù)

    兒童多動綜合征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癥,亦稱兒童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是兒童較常見的行為障礙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動作過多,情緒不穩(wěn),任性沖動,伴有學(xué)習(xí)困難,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為主要臨床特征。好發(fā)年齡為6~14歲,男孩發(fā)病較多。預(yù)后良好,絕大多數(shù)患兒到青春期逐漸好轉(zhuǎn)而痊愈,僅少數(shù)患兒仍留有輕重不同的多動和注意力渙散等癥狀。

    本病屬中醫(yī)“躁動”、“健忘”、“失聰”等病證范疇。

    辨證論治

    1.腎虛肝亢證

    [證候]多動多語,煩躁易激動,沖動任性,難以自控,神志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動作笨拙不靈,指甲、頭發(fā)不榮,五心煩熱或面頰發(fā)紅。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xì)數(shù)或弦細(xì)而數(shù)。

    [治法]滋養(yǎng)肝腎,平肝潛陽,寧神益智。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主要藥物:枸杞子20克,熟地黃15克,山藥15克,茯苓10克,山茱萸10克,白芍8克,龍骨15克,遠(yuǎn)志6克,石菖蒲6克,炙甘草3克,牡丹皮6克。

    夜寐不寧者,加酸棗仁8克、五味子6克,以養(yǎng)心安神;盜汗者加浮小麥10克、煅牡蠣15克以斂汗固澀,易怒急躁者加石決明15克、鉤藤8克以平肝潛陽;遺尿者加益智仁8克、烏藥6克、桑螵蛸6克以益固澀。

    2.心脾氣虛證

    [證候]神志渙散,乏力,納差,形瘦或虛胖,多動而不暴戾,多語而少激昂,健忘,失眠,多夢,語言遲鈍。苔少或苔薄白,脈虛弱。

    [治法]養(yǎng)心安神,健脾益氣。

    [方藥]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主要藥物:太子參10克,黃芪10克,白術(shù)8克,甘草9克,浮小麥20克,大棗4枚,茯苓10克,遠(yuǎn)志5克,五味子5克,酸棗仁9克。

    思想不集中者,加益智仁8克、龍骨15克以養(yǎng)心斂神;睡眠不佳者,加夜交藤10克以養(yǎng)血安神;記憶力差,動作笨拙,苔厚膩者,加法半夏8克、陳皮3克,石菖薄6克化痰開竅;納差加谷芽15克、麥芽15克開胃消滯。

    3.痰火擾心證

    [證候]多動多語,煩急多怒,沖動任性難以制約,神思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胸悶納呆,痰多口苦,口渴多飲,便干溺赤。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瀉火,化痰寧心,開竅安神。

    [方藥]黃連溫膽湯加味。主要藥物:黃連5克,法半夏7克,陳皮3克,竹茹7克,枳實5克,茯苓10克,郁金6克,遠(yuǎn)志5克,石菖蒲5克,甘草3克。

    熱甚于痰,見煩躁易怒、尿赤便燥者,加梔子5克、淡竹葉8克、鉤藤8克以清熱瀉火;喉中痰鳴較重者,加天竹黃6克、膽南星6克以清熱化痰。

    經(jīng)驗方

    1.益氣寧心湯

    [藥物組成]黃芪10克,黨參10克,懷山藥10克,茯神20克,石菖蒲10克,遠(yuǎn)志6克,酸棗仁20克,鉤藤10克,夜交藤15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15克,炙甘草6克。

    [功效]養(yǎng)心健脾,安神定志。

    [適應(yīng)證]心脾氣虛證。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水煎分早、晚服。

    2.滋腎平肝湯

    [藥物組成]生地黃10克,枸杞子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當(dāng)歸6克,生白芍13克,百合15克,合歡花10克,鉤藤10克,珍珠母15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15克,杭菊花10克。

    [功效]滋養(yǎng)肝腎,平肝潛陽。

    [適應(yīng)證]本病腎虛肝亢證。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水煎分早、晚服。

    3.李少川經(jīng)驗方

    [藥物組成]夜交藤、白芍、浮小麥、太子參,生龍齒、大棗、遠(yuǎn)志、半夏、磁石、甘草。

    [功效]養(yǎng)心健脾,安神定志。

    [適應(yīng)證]心脾氣虛證。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水煎分早、晚服。

    4.滕宣光經(jīng)驗方

    [藥物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白芍、珍珠母各10克,生牡蠣、枸杞子、生鱉甲、阿膠、夜交藤各12克,女貞子15克。

    [功效]滋養(yǎng)肝腎,平肝潛陽。

    [適應(yīng)證]本病腎虛肝亢證。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水煎分早、晚服。

    5.生脈飲

    [藥物組成]紅參3克,麥冬、北五味子各6克。

    [功效]益氣養(yǎng)陰,安神定志。

    [適應(yīng)證]氣陰兩虛證。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水煎代茶頻服。

    適宜技術(shù)

    1.針灸法

    體針:主穴取內(nèi)關(guān)、太沖、大椎、曲池,配穴取百會、四神聰、隱白、神庭、心俞。捻轉(zhuǎn)進(jìn)針,用瀉法,不留針,每日一次。

    耳針:取心、神門、交感、腦點。淺刺不留針,每日一次?;蛴猛醪涣粜凶褖貉?,取穴同上。

    梅花針:用梅花針叩打夾脊、督脈經(jīng)穴,重點叩打心俞、腎俞、大椎穴。

    2.推拿法

    補(bǔ)脾經(jīng),揉內(nèi)關(guān)、神門,按揉百會、足三里,揉心俞、腎俞、命門,捏脊,擦督脈、膀胱經(jīng)側(cè)線。

    3.食療法

    方法一:龍眼肉干品500克(鮮品更佳),白糖50克,將龍眼肉放碗中加白糖,反復(fù)蒸晾3次,使色澤變黑,將龍眼肉再拌以少許白糖裝瓶備用。每次4~5顆,每日兩次,連服7~8日。用于各證。

    方法二:豬脊髓適量,淡鹽蒸服。久服益腎精,補(bǔ)腦髓。用于肝腎陰虛證。

    方法三:黑大豆、酸棗仁、茯苓、海帶、金針菜、胡蘿卜加工為散劑,4~6歲每次l0克,每日兩次;7~12歲每次15~20克,每日兩次,3月為一療程。

    4.中成藥

    靜靈口服液:用于肝腎陰虛證。每次10毫升,每日兩次,口服。

    人參歸脾丸:用于心脾兩虛證。每次3~5克,每日兩次,口服。

    知柏地黃丸:用于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每次3克,每日2~3次,口服。

更多中藥材
  • 脾胃護(hù)理。中醫(yī)認(rèn)為,脾胃是后天的基礎(chǔ),是氣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主要運(yùn)輸水液。水分的產(chǎn)生不僅與脾胃密切相關(guān),而且最容易對脾胃功能造成損害。因此,風(fēng)濕病患者必須照顧好自己的脾胃,平時要避免暴飲暴食、嗜酒、吃辛辣、油膩、刺激等食物,尤其是貪涼喜冷。......
  • 夏天屬于火,與心相對應(yīng),所以夏天要注意心靈的調(diào)理。《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中指出:“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yīng),養(yǎng)長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氣和,保持快樂快樂的心情,讓胸懷寬廣,精神飽滿。對待外界的東西要像含苞待......
  • 第一個提倡早上脈搏的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脈要精微”篇,其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jìn),經(jīng)脈未盛,絡(luò)脈調(diào)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边@段話的翻譯是:脈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時人們沒有工作,陰氣沒有干擾,陽氣沒有消散,飲食......
  • 如果白天經(jīng)常出汗,稍有活動就會加重,稱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氣虛引起的。常表現(xiàn)為氣短乏力、身體疲勞、易感冒、面白少華,或伴有畏寒等癥狀。如果你在睡覺時出汗,醒來后停止,甚至弄濕衣服和被子,這被稱為盜汗,主要是由陰虛引起的。常伴有手腳熱、口干咽......
  • 68歲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癥。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嚴(yán)重影響了他的夜間睡眠,白天沒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園,他也只敢在公共廁所周圍活動,嚴(yán)重影響了他的生活質(zhì)量。和大多數(shù)病人一樣,老李一開始只認(rèn)為這是由于老年腎缺乏癥,這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