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骨關節(jié)結核是由結核桿菌侵入骨或關節(jié)而引起的化膿性、破壞性病變。本病以青少年及10歲以下兒童多見,30歲以下患者占80%。發(fā)病部位多在活動度大、負重多、易損傷部位。發(fā)病部位以脊柱最多見,約占50%,其次為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肘關節(jié)。長管狀骨及脊柱附件少見。
常規(guī)療法
辨證論治
1.陽虛痰凝
治法:補腎溫經(jīng)、散寒化痰。
方藥:陽和湯加減:熟地黃30克,麻黃2克,鹿角膠9克,白芥子(炒研)6克,肉桂(去皮研粉)3克,生甘草3克,炮姜炭2克。
外用回陽玉龍膏、陽和解凝膏,配合隔姜灸。
2.陰虛內熱
治法:養(yǎng)陰清熱托毒。
方藥:六味地黃丸和清骨散、透膿散加減:熟地黃24克,懷山藥12克,茯苓9克,澤瀉9克,山茱萸12克,牡丹皮9克,銀柴胡4.5克,胡黃連3克,秦艽3克,鱉甲(醋炙)3克,地骨皮3克,青蒿3克,知母3克,甘草2克,生黃芪12克,穿山甲片(炒)3克,川芎9克,當歸6克,皂角刺5克。
膿已成可穿刺抽膿,或切開引流。
3.肝腎虧虛
治法:補養(yǎng)肝腎。
方藥:左歸丸:熟地黃240克,山藥(炒)、枸杞、山茱萸各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鹿角膠(敲碎,炒珠)、龜板膠(切碎,炒珠)、菟絲子(制)各120克。若竇道管口凹陷,周圍皮色紫暗,不易收口,可外用貼敷生肌玉紅膏。
抗結核治療
正確使用抗結核藥,嚴格按照“早期、規(guī)律、聯(lián)合、適量、全程”原則用藥。選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以上3種或4種藥同時應用,配合服用復合維生素B以期保肝。服用9個月以上,定期復查肝、腎功能。
手術治療
當藥物治療無效時,應及時采用手術治療。其中病灶清除術適應證為:①病灶內有大塊死骨,或有巨大膿腫不能吸收者;②單純骨結核,有穿破到關節(jié)內可能時;③單純滑膜結核,經(jīng)非手術治療1~2個療程無效者;④全關節(jié)結核久治不愈,或結核病灶穩(wěn)定,遺有畸形,有嚴重功能障礙者;⑤脊柱結核有神經(jīng)刺激癥狀及對脊髓產生壓迫者;⑥竇道或瘺管經(jīng)久不愈者。
禁忌證:①全身中毒癥狀嚴重,不能承受手術;②患者其他臟器有活動性結核或嚴重疾??;③年老體弱或年齡過小不能承受手術者。
適宜技術
外治法
初期:用溫經(jīng)活血,軟堅散結的膏劑或散劑,如陽和解凝膏、回陽玉龍膏加桂麝散、活血散等外敷。
中期:即成膿期,穿刺抽膿。保護針孔,繼續(xù)用上述藥物。
后期:膿潰后或形成竇道,可用五五丹或七三丹藥線引流,膿盡用生肌散收口。對竇道較大的,主張用五五丹或七三丹包在鹽水紗條內作引流,避免丹藥直接與肉接觸形成硬性竇道。竇道亦可用白降丹或三品一條槍腐蝕,待肉芽新鮮后改用五五丹或七三丹引流,對久不愈合的管壁,用白降丹效果不好者,可用手術切除竇道。
抗癆丸(董靜安治療結核病的處方)
組成:黃芪100克,骨碎補100克,制乳香50克,沒藥50克,黃連80克,三七30克,澤漆120克,牡蠣100克,蜈蚣60條,全蝎40克,炮山甲50克,子午蟲40克,鱉甲80克,龜板80克。
功效與適應證:祛邪抗結核。治骨癆。
用法:每次1.5~10克,口服。長期服用至骨癆痊愈為止。
結核丸系列(包括結核丸與生鹿角)
組成:龜甲(醋制)、牡蠣鱉甲(醋制)、生地黃、熟地黃、天冬、百部(蜜炙)、阿膠、北沙參、龍骨、紫石英(煅)、麥冬、熟大黃、白及、川貝母、蜂蠟。
功效與適應證:滋陰降火,補肺止嗽。用于陰虛火旺引起的潮熱盜汗、咳痰咯血、胸脅悶痛、骨蒸癆咳,肺結核,骨結核。
特色:①具有快速激活吞噬細胞的“清解酶”。滋陰降火,快速起效。②阻礙菌體蛋白的合成,殺滅不同酸堿環(huán)境及不同部位的結核菌、縮小空洞,骨結核病灶鈣化,迅速補肺,調節(jié)臟腑功能。③配合生鹿角扶正補虛,標本兼顧。
用法:口服,一次一丸,或每日兩次。骨結核患者每次用生鹿角15克煎湯服藥。適合長期服用。
預防調護
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避免接觸結核病環(huán)境,增強體質,注意飲食營養(yǎng),提高抗病能力。對骨關節(jié)結核患者,注意居住環(huán)境,保持清潔衛(wèi)生,空氣新鮮,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定時足量服用抗結核藥,未遇特殊情況下不要隨意停藥。有竇口經(jīng)常排膿的患者,要及時換藥、更換敷料、更換床單;用石膏保護肢體者,觀察肢體血循環(huán),有無壓瘡;并發(fā)截癱患者要按截癱常規(guī)護理。根據(jù)病情需要給予輸液、輸血。服用利福平后排尿與汗均為棕紅色,服用異煙肼后有些患者會出現(xiàn)不自主的肌肉跳動,需向患者解釋清楚,避免其心理負擔。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骨關節(jié)結核是由結核桿菌侵入骨或關節(jié)而引起的化膿性、破壞性病變。本病以青少年及10歲以下兒童多見,30歲以下患者占80%。發(fā)病部位多在活動度大、負重多、易損傷部位。發(fā)病部位以脊柱最多見,約占50%,其次為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肘關節(jié)。長管狀骨及脊柱附件少見。
常規(guī)療法
辨證論治
1.陽虛痰凝
治法:補腎溫經(jīng)、散寒化痰。
方藥:陽和湯加減:熟地黃30克,麻黃2克,鹿角膠9克,白芥子(炒研)6克,肉桂(去皮研粉)3克,生甘草3克,炮姜炭2克。
外用回陽玉龍膏、陽和解凝膏,配合隔姜灸。
2.陰虛內熱
治法:養(yǎng)陰清熱托毒。
方藥:六味地黃丸和清骨散、透膿散加減:熟地黃24克,懷山藥12克,茯苓9克,澤瀉9克,山茱萸12克,牡丹皮9克,銀柴胡4.5克,胡黃連3克,秦艽3克,鱉甲(醋炙)3克,地骨皮3克,青蒿3克,知母3克,甘草2克,生黃芪12克,穿山甲片(炒)3克,川芎9克,當歸6克,皂角刺5克。
膿已成可穿刺抽膿,或切開引流。
3.肝腎虧虛
治法:補養(yǎng)肝腎。
方藥:左歸丸:熟地黃240克,山藥(炒)、枸杞、山茱萸各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鹿角膠(敲碎,炒珠)、龜板膠(切碎,炒珠)、菟絲子(制)各120克。若竇道管口凹陷,周圍皮色紫暗,不易收口,可外用貼敷生肌玉紅膏。
抗結核治療
正確使用抗結核藥,嚴格按照“早期、規(guī)律、聯(lián)合、適量、全程”原則用藥。選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以上3種或4種藥同時應用,配合服用復合維生素B以期保肝。服用9個月以上,定期復查肝、腎功能。
手術治療
當藥物治療無效時,應及時采用手術治療。其中病灶清除術適應證為:①病灶內有大塊死骨,或有巨大膿腫不能吸收者;②單純骨結核,有穿破到關節(jié)內可能時;③單純滑膜結核,經(jīng)非手術治療1~2個療程無效者;④全關節(jié)結核久治不愈,或結核病灶穩(wěn)定,遺有畸形,有嚴重功能障礙者;⑤脊柱結核有神經(jīng)刺激癥狀及對脊髓產生壓迫者;⑥竇道或瘺管經(jīng)久不愈者。
禁忌證:①全身中毒癥狀嚴重,不能承受手術;②患者其他臟器有活動性結核或嚴重疾??;③年老體弱或年齡過小不能承受手術者。
適宜技術
外治法
初期:用溫經(jīng)活血,軟堅散結的膏劑或散劑,如陽和解凝膏、回陽玉龍膏加桂麝散、活血散等外敷。
中期:即成膿期,穿刺抽膿。保護針孔,繼續(xù)用上述藥物。
后期:膿潰后或形成竇道,可用五五丹或七三丹藥線引流,膿盡用生肌散收口。對竇道較大的,主張用五五丹或七三丹包在鹽水紗條內作引流,避免丹藥直接與肉接觸形成硬性竇道。竇道亦可用白降丹或三品一條槍腐蝕,待肉芽新鮮后改用五五丹或七三丹引流,對久不愈合的管壁,用白降丹效果不好者,可用手術切除竇道。
抗癆丸(董靜安治療結核病的處方)
組成:黃芪100克,骨碎補100克,制乳香50克,沒藥50克,黃連80克,三七30克,澤漆120克,牡蠣100克,蜈蚣60條,全蝎40克,炮山甲50克,子午蟲40克,鱉甲80克,龜板80克。
功效與適應證:祛邪抗結核。治骨癆。
用法:每次1.5~10克,口服。長期服用至骨癆痊愈為止。
結核丸系列(包括結核丸與生鹿角)
組成:龜甲(醋制)、牡蠣鱉甲(醋制)、生地黃、熟地黃、天冬、百部(蜜炙)、阿膠、北沙參、龍骨、紫石英(煅)、麥冬、熟大黃、白及、川貝母、蜂蠟。
功效與適應證:滋陰降火,補肺止嗽。用于陰虛火旺引起的潮熱盜汗、咳痰咯血、胸脅悶痛、骨蒸癆咳,肺結核,骨結核。
特色:①具有快速激活吞噬細胞的“清解酶”。滋陰降火,快速起效。②阻礙菌體蛋白的合成,殺滅不同酸堿環(huán)境及不同部位的結核菌、縮小空洞,骨結核病灶鈣化,迅速補肺,調節(jié)臟腑功能。③配合生鹿角扶正補虛,標本兼顧。
用法:口服,一次一丸,或每日兩次。骨結核患者每次用生鹿角15克煎湯服藥。適合長期服用。
預防調護
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避免接觸結核病環(huán)境,增強體質,注意飲食營養(yǎng),提高抗病能力。對骨關節(jié)結核患者,注意居住環(huán)境,保持清潔衛(wèi)生,空氣新鮮,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定時足量服用抗結核藥,未遇特殊情況下不要隨意停藥。有竇口經(jīng)常排膿的患者,要及時換藥、更換敷料、更換床單;用石膏保護肢體者,觀察肢體血循環(huán),有無壓瘡;并發(fā)截癱患者要按截癱常規(guī)護理。根據(jù)病情需要給予輸液、輸血。服用利福平后排尿與汗均為棕紅色,服用異煙肼后有些患者會出現(xiàn)不自主的肌肉跳動,需向患者解釋清楚,避免其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