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消毒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消毒散處方

    牛蒡子六兩,荊芥穗一兩,甘草(炙)二兩。

    炮制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小兒瘡疹已出,未能勻透,及毒氣壅遏,雖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及治大人、小兒上膈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用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后,小兒量力,少少與之。

    注意

    如治瘡疹,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消毒散別名

    消毒飲(《活幼心書(shū)》卷下)。

    處方

    牛蒡子(爁)180克 荊芥穗30克 甘草(炙)60克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疏風(fēng)透疹,解毒利咽。治小兒瘡疹已出,未能勻透,及毒氣壅遏,雖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及治大人、小兒上膈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溫服,食后。小兒量力,少少與之。

    注意

    瘡疹大便利者,不宜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外科經(jīng)驗(yàn)方》:消毒散處方

    青皮(去白)銀花 天花粉 柴胡 僵蠶 貝母 當(dāng)歸(酒拌)白芷各6克

    功能主治

    理氣活血,解毒消腫。治吹乳,乳癰,便毒。

    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時(shí)服。

    摘錄《外科經(jīng)驗(yàn)方》《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五:消毒散處方

    金銀花 連翹 白蒺藜 荊芥 白芷 牛蒡子 防風(fēng) 白鮮皮 赤芍藥 甘草

    功能主治

    疏風(fēng)祛濕,清熱解毒。治風(fēng)濕熱毒,侵襲肌膚,致生疥瘡,瘙癢不已。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日久不愈,加何首烏;干燥,加當(dāng)歸;有熱,加黃芩;下部多,加黃柏;小便澀,加木通。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五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北艾1把。功能主治癰疽,瘡口冷滯,膿血少,肉色白,久不合。用法用量煎湯,密室中洗,仍以白膠燒煙熏之,續(xù)貼膏藥。仍多服排膿內(nèi)補(bǔ)散、加味不換金正氣散。摘錄《直指》卷二十二......
  • 處方北芪30克 杞子30克 乳鴿1只制法先將乳鴿去毛及內(nèi)臟與北芪、杞子同放燉盅內(nèi),加水適量,隔水燉熟。功能主治補(bǔ)心益脾,固攝精氣。用于早泄、陽(yáng)痿、體倦乏力、自汗、心悸。用法用量飲湯吃肉,一般3天燉1次,3~5天為一療程。一療程即愈。摘錄《飲......
  • 來(lái)源本品為北豆根中提取的總生物堿片。性狀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黑棕色;味苦。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火毒內(nèi)結(jié)所致的咽喉腫痛;急性咽炎、扁桃體炎見(jiàn)上述證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0mg,一日3次。規(guī)格(1)15mg(2)30mg貯藏密......
  • 處方半夏(半服者)半兩(湯洗7次,為末)、丁香1錢(重碾碎)。制法上將半夏末水搜作劑,包丁香,再以面裹煨令熟,去面為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嬰孩小兒風(fēng)痰在膈,痰盛咳嗽,作熱煩悶,神不安穩(wěn),睡眠不寧,可進(jìn)飲食或欲飲食,食之即嘔。......
  • 處方巴豆(去皮)半兩,大戟(銼碎)半兩。制法上藥同入銚內(nèi),油炒焦黃,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五積六聚。用法用量每服3丸,乳食前、臨臥米飲送下。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