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烏頭湯

    《金匱要略》卷上:烏頭湯處方

    麻黃 芍藥 黃耆 甘草各9克(炙)川烏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烏頭)

    制法

    上五味,哎咀四味。

    功能主治

    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

    用法用量

    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納蜜煎中,更煎之,服140毫升,不知,盡服之。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漢·《金匱要略》:烏頭湯組成

    麻黃、黃芪、芍藥、炙甘草各三兩(各9克)、川烏五枚(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溫經(jīng)散寒,舒筋止痛。

    主治

    主治寒澀痹痛,痛有定處,遇寒則甚,肢節(jié)攣縮,不可屈伸,舌苔薄白,脈弦緊等。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各類疼痛、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等病癥。

    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將70例患者隨機對照組34例予塞來昔布及甲氫蝶呤治療,治療組36例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烏頭湯治療。結(jié)果:治療后治療組晨僵、握力、關(guān)節(jié)疼痛,20米步行時間等癥狀體征均顯著改善,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沉( ESR)、C反應(yīng)蛋白(CRP)、類風(fēng)濕因子(RF)、血小板計數(shù)(BPC)值均有明顯改善,治療生對ESR、BPC的改善較對照組更為顯著。(《新中醫(yī)》2008年第11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療寒澀痹痛。方用川烏、麻黃溫經(jīng)散寒,配以芍藥、甘草緩急止痛。臨床應(yīng)用以關(guān)節(jié)疼痛有定處、筋脈拘急、苔白、脈弦緊為辨證要點。《金匱要略》原方烏頭未提及炮制,但是用蜜同煎以解其毒,今多用制川烏頭有毒,用量宜由小量開始逐步增加,如3~5克增至15克,且應(yīng)久煎,則較為安全,此外,琵伍蜂蜜、甘草等既能止痛,又可制約毒性,可為應(yīng)用時參考。

    現(xiàn)代研究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烏頭湯乙醇提取液對二日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癥和大白鼠塑料肉芽腫均有非常明顯的壓制作用。提示其能抑制炎癥早期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滲出,也能抑制毛細(xì)血管增生和纖維母細(xì)胞增生,延緩肉芽組織生長:此外,還使大白鼠胸腺明顯萎縮而腎上腺重量增加,似有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

    方歌

    寒濕痹證烏頭湯,黃芪草芍配麻黃,益氣蠲痹通關(guān)節(jié),專除少氣寒濕僵。

    摘錄漢·《金匱要略》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大田螺5枚(去殼,線穿曬干)白砒3.6克(面裹煨熟)冰片0.3克 硇砂0.6克制法螺肉切片,同白砒共碾為細(xì)末,加硇砂、冰片再碾,小罐密收。功能主治主瘰疬日久,堅核不消,或服消藥不效者,用本方點落疬核。又治癭瘤患大而蒂小,及諸般高突、異形......
  • 處方田螺1個(去殼曬干),白砒2分(用面裹煨熟),冰片2厘,硇砂4厘。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面上黑痣。用法用量將痣挑損點之,糊紙蓋之,3日自脫。摘錄《嵩崖尊生》卷六......
  • 處方巴豆1粒(去凈油),冰片3厘。制法用飯粘以手捏爛為丸。雄黃少許為衣。功能主治乳癰。用法用量將丸捏扁貼眉心處,用清涼膏如錢大蓋之,夏貼3個時辰,春、秋冬貼1日,去之。摘錄《仙拈集》卷三......
  • 處方糯米不計多少。制法立冬日凈淘,水浸,置北墻陰下,至立春日取以為粉。功能主治解暴暑。主用法用量每服2錢,新汲水調(diào)下。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一......
  • 處方寒水石(生)牡蠣(燒)樸消 青黛各30克 輕粉3克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主燒燙傷,創(chuàng)面破潰疼痛。用法用量新水或油調(diào)搽。摘錄《活法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