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麥門冬湯

    《金匱要略》卷上: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60克 半夏9克 人參6克 甘草4克 粳米6克 大棗12枚

    功能主治

    清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治肺痿。肺胃津傷,虛火上炎,咳唾涎沫,氣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紅少苔,脈虛數(shù)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藥,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備注

    方中重用麥門冬滋養(yǎng)肺胃,清降虛火為君;人參益氣生津?yàn)槌迹话胂慕的婊禐樽?;甘草、大棗、粳米益胃氣,生津液為使。諸藥合用,使肺胃氣陰得復(fù),則虛火平,逆氣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自愈。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黃連(去須)冬瓜(干者)各60克

    制法

    上三味藥,粗搗篩。

    功能主治

    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小便即利。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橘皮(去白)半夏(湯泡七次)白茯苓(去白)白術(shù)各30克 人參 甘草(炙)各15克 小麥10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健脾化濕,生津止渴。治霍亂愈后,煩熱不解,多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生姜5片,烏梅少許,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遠(yuǎn)志(甘草煮,去心)人參 黃芩 生地黃(洗)茯神 石膏(煅)各3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益氣養(yǎng)陰,清心瀉火。治虛勞。勞心過度,氣陰兩虛,面色無華,頭發(fā)脫落,性急好怒,唇口赤甚,言語不快,飲食如常,形體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取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金匱》卷上:麥門冬湯別名

    麥冬湯

    處方

    麥門冬7升,半夏1升,人參2兩,甘草2兩,粳米3合,大棗12枚。

    功能主治

    滋養(yǎng)肺胃,降逆和中。止逆下氣。降火利咽。生津救燥。養(yǎng)胃除煩,平逆氣。主肺陰不足,咳逆上氣,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胃陰不足、氣逆嘔吐,口渴咽干?;鹉嫔蠚猓屎聿焕I逆,喘急。肺胃氣壅,風(fēng)熱客搏,咽喉煩悶。胃中津液干枯,虛火上炎之證。燥痰咳嗽。膈食。及沖氣上逆,夾痰血而干肺者?;魜y后,余熱未清,神倦不饑,無苔而渴,或火升氣逆,干咳無痰。肺虛而有熱之痿。

    臨床應(yīng)用

    1.咳嗽:右脈虛大,色奪形瘦,肌燥瘡痍,咳嗽經(jīng)年,曾經(jīng)失血,是津虧氣餒,由精勞內(nèi)損,但理胃陰,不必治咳?!督饏T》麥門冬湯去半夏。

    2.咳血:咳甚血來,是屬動(dòng)象,陰陽失司,陽乃騰越,陽明絡(luò)空,隨陽氣自為升降,擬以柔劑填養(yǎng)胃陰,師《金匱》法,用麥門冬湯加減治之:麥門冬四錢,黃耆二錢(酒炒),人參一錢,生甘草八分,粳米半盞,大棗三枚,水同煎服。

    3.腦膜炎后遺癥:某女,十四歲?;寄X膜炎,經(jīng)西醫(yī)治愈后,經(jīng)??谕孪涯恢?,吃東西時(shí)尤著,且伴有性情煩躁,易怒,舌淡紅,苔薄白,脈平不數(shù)。給理中丸、苓桂術(shù)甘湯治之,效果不顯,故用麥門冬湯治之。方藥:麥冬12g,黨參9g,半夏9g,炙甘草6g,大棗4枚,粳米9g,水煎,分二次服。服三劑后,初見療效,口吐涎沫有所減少,在上方逐漸加重半夏、麥門冬之藥量,半夏加至24g,麥門冬加至60g,每日一劑,連服20余劑,病愈涎止。

    用法用量

    麥冬湯(《蘭臺(tái)軌范》卷五)。

    注意

    肺痿屬于虛寒者不能用本方。

    各家論述

    1.《法律》:此胃中津液干枯,虛火上炎之證,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藥,而火反升;用寒涼之藥,而熱轉(zhuǎn)熾者,徒知與火熱相爭(zhēng),未思及必不可得之?dāng)?shù),不惟無益,而反害之。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孰知仲景有此妙法,于麥冬、人參、甘草、粳米、大棗大補(bǔ)中氣,大生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溫一味,其利咽下氣,非半夏之功,實(shí)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

    2.《千金方衍義》:于竹葉石膏湯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麥門冬數(shù)倍為君,人參、甘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皆得以上注于肺,自然沃澤無虞。當(dāng)知火逆上氣,皆是胃中痰氣不清,上溢肺隧,占據(jù)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用大棗通津滌飲為先,奧義全在乎此。若濁飲不除,津液不致,雖日用潤(rùn)肺生津之劑,烏能建止逆下氣之績(jī)?cè)眨克滓园胂男栽锊挥?,殊失立方之旨?/p>

    3.《金匱要略心典》:火熱挾飲致逆,為上氣,為咽喉不利,與表寒挾飲上逆者懸殊矣。故以麥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飲氣,人參、甘草之甘以補(bǔ)益中氣。蓋從外來者,其氣多實(shí),故以攻發(fā)為急;從內(nèi)生者,其氣多虛,則以補(bǔ)養(yǎng)為主也。

    4.《古方選注》:麥門冬湯,從胃生津救燥,治虛火上氣之方。用人參、麥門冬、甘草、粳米、大棗大生胃津,救金之母氣,以化兩經(jīng)之燥,獨(dú)復(fù)一味半夏之辛溫,利咽止逆,通達(dá)三焦,則上氣下氣皆得寧謐,徹土綢繆,誠為扼要之法。

    5.《血證論》:參、米、甘、棗四味,大建中氣,大生津液,胃津上輸于肺,肺清而火自平,肺調(diào)而氣自順,然未逆未上之火氣,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上之火氣,又不可任其遲留也,故君麥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氣,火氣降則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氣自降,又并行而不悖也。用治燥痰咳嗽,最為對(duì)癥,以其潤(rùn)利肺胃,故亦治膈食。又有沖氣上逆,挾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

    摘錄《金匱》卷上《千金》卷十:麥門冬湯別名

    麥冬湯

    處方

    麥門冬1兩,京棗20枚,竹葉(切)1升,甘草2兩。

    功能主治

    勞復(fù),氣欲絕。勞復(fù)發(fā)熱。

    用法用量

    麥冬湯(《疫疹一得》卷下)。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勞復(fù)氣欲絕,胃虛火乘肺也,方用麥冬滋肺,竹葉清心,甘草和中,京棗以培脾氣之耗也。

    摘錄《千金》卷十《內(nèi)科摘要》卷下: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2錢,防風(fēng)2錢,白茯苓2錢,人參1錢。

    功能主治

    火熱乘肺,咳唾有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內(nèi)科摘要》卷下《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麥門冬湯處方

    麥冬3錢(去心),人參1錢半,生地5錢,阿膠3錢(糯粉炒),條芩1錢半(酒炒),白芍1錢半(酒炒),地骨皮3錢,甘草8分,大棗3枚。

    功能主治

    懷妊六月,脈大滑疾者。

    用法用量

    水1斗,煮藥取3升,納清酒1升,并膠烊盡,煎取1升,溫服。

    脾虛,加白術(shù)。

    各家論述

    陰陽凝結(jié),胎漸長(zhǎng)成,宜清熱補(bǔ)陰以培養(yǎng)其母氣,麥門冬清心肺以滋津液,人參扶元?dú)庖怨烫ピ刈剃帀阉再Y沖任,阿膠補(bǔ)陰益血以寧胎息,條芩清熱安胎,白芍?jǐn)筷幒脱?,地骨清肌退熱,生草瀉火緩中,大棗以益脾元也。肝虛亦用雞汁煮藥,并佐以清酒,而母氣無傷,胎元無不日安日長(zhǎng)矣。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慈幼新書》卷首:麥門冬湯處方

    麥冬、黃芩、茯苓、淡竹葉。

    功能主治

    妊娠子煩,心常驚悸。

    摘錄《慈幼新書》卷首《簡(jiǎn)明醫(yī)彀》卷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冬1錢,天門冬1錢,遠(yuǎn)志1錢,當(dāng)歸1錢,白芍藥1錢,生地黃1錢,人參1錢,黃耆1錢,牡丹皮1錢,阿膠1錢,藕節(jié)1錢,炙草1錢。

    功能主治

    思慮傷心,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上作1服。用水2鐘,加生姜1片,煎1鐘,不拘時(shí)服。

    摘錄《簡(jiǎn)明醫(yī)彀》卷三《壽世保元》卷三:麥門冬湯處方

    人參2錢,白術(shù)1錢5分,白茯苓(去皮)3錢,陳皮2錢,半夏(姜炒)2錢,麥門冬3錢(去心),甘草8分,小茴香8分,烏梅2錢。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霍亂已愈,煩熱多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瘴瘧指南》卷下:麥門冬湯處方

    麥冬(去心)、人參、白術(shù)、陳皮、川芎、半夏、當(dāng)歸、肉桂、烏梅、大附子、甘草、茯苓(去皮)。

    功能主治

    啞瘴。神清目開,大小便如常,惟全不能出聲,身熱。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3片,水煎,溫調(diào)黑神散服。

    各家論述

    啞瘴若神昏直視,不知人事,痰響者屬痰;神昏不知人事,不痰響,能飲食,惟不能出聲,此邪熱涌沸其血,上塞心肺之竅,故不能言也。是方用六君子緩火邪以補(bǔ)脾救元?dú)猓婚T冬解心肺之熱;烏梅生津,以收外泄陽氣;歸、芎行散上竅之血;血得熱則行,故用桂、附之熱以行之,且能引上焦之陽下入陰分;再調(diào)黑神散以驅(qū)逐其血,血散則心肺之竅開,而聲音出矣。

    摘錄《瘴瘧指南》卷下《準(zhǔn)繩·幼科》卷五: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1錢,人參1錢,甘菊1錢,赤芍藥1錢,赤茯苓1錢,升麻1錢,甘草5分,石膏3錢。

    功能主治

    小兒癍疹,煩渴吐瀉,及痂后余熱。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五《痘疹傳心錄》卷十五:麥門冬湯別名

    麥冬湯

    處方

    當(dāng)歸、芍藥、麥門冬、生地黃。

    功能主治

    痘疹。便實(shí)燥渴,津液不足,血枯不榮。

    用法用量

    麥冬湯(《麻科活人》卷四)。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五《圣濟(jì)總錄》卷一○五:麥門冬湯別名

    瀉肝散、麥門冬散、玄參瀉肝散、麥冬湯

    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兩,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桔梗(銼,炒)1兩,玄參1兩,細(xì)辛(去苗葉)半兩,芒消(研)半兩。

    制法

    上藥除芒消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

    血灌瞳人,昏澀疼痛。轆轤轉(zhuǎn)關(guān)外障。

    用法用量

    瀉肝散(《得效》卷十六)、麥門冬散(《銀海精微》卷下)、玄參瀉肝散(《準(zhǔn)繩·類方》卷七)、麥冬湯(《眼科全書》卷四)。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麥門冬湯處方

    生麥門冬(去心)1兩半,栝樓根3兩,茅根5兩,竹茹5兩,小麥3合,烏梅(去核)7枚。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消渴,舌干引飲。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旋覆花1兩半,木通(銼)1兩半,大青1兩半,茯神(去木)1兩,黃連(去須)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目?jī)?nèi)眥成泡,3-5日間生膿汁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加生地黃汁半合,芒消末半錢匕,更煎2-3沸,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三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八: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半兩(去心),土瓜根1兩,小麥1合,黃芩半兩。

    制法

    上銼細(xì)和勻。

    功能主治

    消渴煩躁,不得眠臥。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竹葉2-7片,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溫服。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八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九:麥門冬湯處方

    黃連半兩(去須)1兩,麥門1兩(去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心脾壅熱,煩渴口干。

    用法用量

    本方改為丸劑,名“麥冬丸”(見《濟(jì)陽綱目》)。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九《普濟(jì)方》卷四十一引《護(hù)命》: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分,知母1分,蒲黃1分,黃芩(去黑心)1分,木通(銼)1分,升麻1分,大黃(銼,炒)3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腸實(shí)熱,脈氣盛實(shí),小便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十一引《護(hù)命》《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麥門冬湯別名

    千金麥門湯、麥冬湯

    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生干地黃1兩,半夏(湯洗7遍,焙干)3分,紫苑(去苗土)3分,桔梗(炒)3分,淡竹茹3分,麻黃(去根節(jié))3分,五味子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后傷肺??韧儆醒?,胸脅脹滿,上氣羸瘦。諸病后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脅脹滿,上氣羸瘦,五心煩熱,渴而煩悶。

    用法用量

    千金麥門冬湯(《玉機(jī)微義》卷十)、麥冬湯(《嵩屋尊生》卷八。

    各家論述

    《醫(yī)鈔類編》:麥冬甘微苦寒,清心潤(rùn)肺,瀉熱除煩,火退金清,痰嗽自止;桑皮甘辛而寒,下氣行水,瀉肺中火邪,火退氣寧,喘滿自除;生地瀉丙火,清燥金,血熱妄行宜涼之;麻黃肺家專藥,去榮中寒邪,風(fēng)中風(fēng)熱;半夏行水潤(rùn)腎,亦能散血,火炎痰升,非此不除;紫苑專治血痰,為血?jiǎng)谑ニ?;桔梗開提氣血,載藥上浮,入肺瀉藥,痰塞喘促,宜辛苦開之,竹葉甘寒,能除上焦風(fēng)邪,煩熱咳逆喘促;五味斂肺,除熱寧嗽定喘,火熱咳嗽必用之藥;甘草入涼劑則瀉邪熱,火熱甚者以此緩之也。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九: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2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壞病,經(jīng)久不愈,潮熱不退,身體沉重,昏憒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烏梅1個(gè),小麥50粒,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九《圣濟(jì)總錄》卷三十: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薺苨1兩,吳藍(lán)1兩,甘草(炙,銼)1兩,黃苓(去黑心)1兩,茅根1兩,生干地黃(焙)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頭疼,手足煩熱,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豉100粒,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八,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1兩,知母1兩,澤瀉1兩,甘草(炙)1兩,粳米5合,竹葉(切)1升,小麥2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兩鼻生瘡熱癢,內(nèi)亦熱,兼頭痛。

    用法用量

    以水1斗半,煮竹葉、小麥,取9升去之,納諸藥,煮取4升,去滓分服,日3夜1。

    摘錄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八,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桂(去粗皮)半兩,陳橘皮(去白,炒)1兩,甘草(炙)半兩,地骨皮(洗,焙)1兩,黃耆(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后不解,或寒或熱,四肢瘦弱,飲食不能,胸中煩滿虛躁。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八,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麥門冬湯處方

    生麥門冬(去心)8分,生地黃24分(碎),甘草4分(炙),薺苨6分,干姜6分,茅根10分,香豉5合(以綿裹)。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動(dòng),心悶吐血。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分服之。空心、日午各1服。

    摘錄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八,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烏梅(去核取肉,炒)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消渴。喉干不可忍,飲水不止,腹?jié)M急脹。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食后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4兩,知母(焙)3兩,凝水石1兩半,青竹茹(揉如雞子大)兩塊(碎、切)。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暴渴,煩躁飲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黃連(去須)2兩,冬瓜(干者)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消渴。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小便即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4兩,白茯苓(去黑皮)4兩,栝樓根5兩,地骨皮5兩,甘草(炙)3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渴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先以水2盞,加小麥1匙,竹葉2-7片,生姜1棗大(切),大棗2枚(劈破),同煎至1盞半,去滓下藥末,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栝樓實(shí)(焙)2兩,地骨皮(洗,切)2兩,甘草(炙,銼)3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消渴后,熱毒結(jié)成癰疽。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四: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兩,葛根1兩,人參1兩,前胡(去蘆頭)1兩,犀角(鎊)1兩,桔梗半兩,蘆根2兩。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拌令勻。

    功能主治

    胸間熱痰,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四《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1兩半,烏梅(碎)7枚。

    功能主治

    痢兼渴。

    用法用量

    用水2盞,煎取1盞,去滓,空心、晚食前分2次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三十: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大黃(銼,焙)半兩,防己半兩,玄參半兩,葛根半兩,木通半兩,青竹茹半兩,滑石(碎)半兩,甘草(炙,銼)1分,木香1分半。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咽喉壅塞,小便不通;氣脹,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蔥白5寸(切),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圣濟(jì)總錄》卷五十: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桔梗(去聲頭)5兩,甘草(炙,銼)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肺癰涕唾涎沫,吐膿如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青蒿心葉10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稍輕者,粥飲調(diào)下亦得,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兩,茯神(去木)1兩,菊花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后心虛忪悸。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1兩半,升麻1兩,知母(銼,焙)1兩,甘草(炙,銼)1兩,鱉甲(醋炙,去裙襕)1兩,柴胡(去苗)1兩,前胡(去蘆頭)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梔子(去皮)半兩,蘆根(銼)半兩,烏梅肉(炒)半兩,人參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兼補(bǔ)心氣。主肺瘧。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桃枝5寸,柳枝5寸(銼),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入石膏末半錢匕,更煎沸,未發(fā)前1-2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七: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犀角屑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兩,常山(銼)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糯米81粒。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瘧病,發(fā)熱煩躁,體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以水5盞,煎至3盞,去滓,分為5服,于發(fā)時(shí)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七《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栝樓仁半兩,人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亂吐利不止,渴甚。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石膏2兩,地骨皮2兩,桅子仁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心臟實(shí)熱,煩躁喘急,欲吐不出,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小麥50粒,竹葉7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三《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龍齒半兩,玄參(洗,切)1兩,梔子仁1兩,茅根1兩,木通2兩(銼),赤芍藥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心煩躁,口干舌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三《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生用)3兩,芍藥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梔子仁5枚,石膏(碎)3兩,犀角(鎊屑)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脾癉發(fā)黃,口甘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加樸消半錢匕,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八,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麥門冬湯處方

    甘草(炙)2兩,黃芩2兩,大黃(別浸)2兩,麥門冬(去心)2兩,芒消2兩,梔子30枚。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石發(fā),腹脹頭痛,眼眶疼,先有癖實(shí)不消,或飲消下食內(nèi)熱,或時(shí)時(shí)心急痛。諸石毒,眼睛疼,寒熱時(shí)作。

    用法用量

    按:《圣濟(jì)總錄》本方用麥門冬(去心,焙)二兩,甘草(炙,銼)、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桅子仁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下芒消一錢匕,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八,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人參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肺熱氣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次,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圣濟(jì)總錄》卷九十: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干姜(炮裂)半兩,甘草(炙,銼)3分,阿膠(炙令燥)3分,人參3分,生干地黃(焙)1兩。

    制法

    上為粉末。

    功能主治

    虛勞不足,內(nèi)傷嘔血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日午、夜臥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外臺(tái)》卷三十六引《小品方》: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4分,甘草(炙)4分,枳實(shí)(炙)3分,黃苓3分,人參3分,龍骨6分。

    功能主治

    少小夏月藥大下后,胃中虛熱渴。小兒夏月伏暑,吐痢過后,胃中虛熱,渴唯飲水。

    用法用量

    《幼幼新書》引《嬰孺方》有茯苓三分。

    摘錄《外臺(tái)》卷三十六引《小品方》《千金》卷二: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1升,人參2兩,甘草2兩,黃芩2兩,干地黃3兩,阿膠4兩,生姜6兩,大棗15枚。

    功能主治

    妊娠六月,卒有所動(dòng)不安,寒熱往來,腹內(nèi)脹滿,身體腫,驚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產(chǎn),手足煩疼。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外臺(tái)》引作“麥冬湯”;本方用烏雌雞煎藥,名“人參雌雞湯”(見《圣惠》)。

    注意

    忌海藻、菘菜、蕪荑。

    摘錄《千金》卷二《千金》卷十二: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4兩,白術(shù)4兩,甘草1兩,牡蠣3兩,芍藥3兩,阿膠3兩,大棗20枚。

    功能主治

    下血虛極。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分2次服。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下血虛極不用參、耆,而用牡蠣以固下焦之虛脫,并用白術(shù)以培中氣之內(nèi)陷,膠、芍養(yǎng)血,麥門冬滋津,甘草、大棗、白術(shù)之匡佐耳。

    摘錄《千金》卷十二《千金翼》卷二十二: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2兩,升麻3兩,葛根3兩,丁香1兩半,零陵香1兩,藿香1兩。

    功能主治

    癰腫始覺,其腫五色,并為發(fā)背,痛欲死,腫上加灸不愈,腹內(nèi)虛悶。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3服,1日令盡。

    摘錄《千金翼》卷二十二《外臺(tái)》卷六引《廣濟(jì)方》:麥門冬湯處方

    生麥門各3兩(去心),青竹茹3兩,茅根5兩,甘草1兩(炙),生姜5兩,人參1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煩熱,嘔逆不下食,食則吐出?;魜y逆滿,煩躁,眠臥不安。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去滓,分3次溫服,如人行6-7里,進(jìn)1服。不吐利。

    注意

    忌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tái)》卷六引《廣濟(jì)方》《外臺(tái)》卷十一引《廣濟(jì)方》:麥門冬湯處方

    蘆根(切)2升,苧根(切)2升,石膏6分(碎),生姜5兩,栝樓5兩,小麥2升,生麥門冬2升(去心)。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消渴。

    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煮取6升,去滓,每服1升,渴即任意飲,未愈再作。

    摘錄《外臺(tái)》卷十一引《廣濟(jì)方》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八,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麥門冬湯處方

    生麥門冬(去心)3兩,萎蕤3兩,石膏(碎)3兩,生地黃汁7合,蔥白1握(和須),干葛4兩,豉心3合。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熱沖頭面,兼口干嗽。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摘錄方出《外臺(tái)》卷三十八,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甘草(炙,銼)2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旋覆花1兩,玄參1兩,白術(shù)1兩,芍藥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升麻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桑根白皮(銼)1兩,胡黃連1分,熟干地黃(焙)1兩半,木香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胃熱腸寒,善食數(shù)饑,少腹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入甘草1寸,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三因》卷十一:麥門冬湯別名

    麥冬湯

    處方

    麥門冬(去心)5兩,生蘆根5兩,竹茹5兩,白術(shù)5兩,甘草(炙)2兩,茯苓2兩,橘皮3兩,人參3兩,萎蕤3兩。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上焦伏熱,腹?jié)M不欲食,食入胃未定,汗出,身背皆熱,或食入先吐而后下,名曰漏氣。

    用法用量

    麥冬湯(《赤水玄珠》卷十六)。

    摘錄《三因》卷十一《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甘草(炙,銼)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煩悶,或血?dú)獠豢臁?/p>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7分,入竹瀝半合,再煎數(shù)沸,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熟干地黃(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芍藥(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心虛驚悸,恍惚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大棗1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六: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黃芩(去黑心)2兩,黃耆(銼)2兩,芍藥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甘草2兩,木通(銼)2兩,桑寄生3兩,防風(fēng)(去叉)3兩,人參3兩。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乳結(jié)核,及初結(jié)作癰。

    用法用量

    乳消減,即服天門冬丸。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六《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六:麥門冬湯處方

    生麥門冬(去心)1兩半,黃耆(銼)1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半,桑寄生1兩半,甘草(炙)3分,木通2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赤芍藥1兩半。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乳腫,初覺有異。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大本2枚,煎至8分,去滓,納乳糖1分,再煎1沸,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六《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3兩,栝樓根知母(焙)1兩,人參1兩,藜蘆(去蘆頭)1兩,龍膽半兩,粟米1合。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風(fēng)熱壅滯,壯熱煩渴時(shí)嘔。

    用法用量

    每用3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分3次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生干地黃(焙)3分,石膏(碎)3分,升麻3分,人參3分,知母(焙)3分,芎3分,山梔子仁3分,小麥半升,黃耆(炙,銼)1兩,甘草(炙)1兩,枳實(shí)(麩炒)1兩,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半,前胡(去蘆頭)1兩半。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乳石發(fā)動(dòng),癰疽發(fā)背熱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姜5片,大棗2枚(擘破),竹葉10片,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幼幼新書》卷十五引《醫(yī)方妙選》: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1兩,款冬花1兩,人參(去蘆頭)1兩,紫菀(洗,焙干)1兩,桂心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傷寒末除,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入杏仁20粒,麩炒,去皮尖,細(xì)研拌勻,每服1錢,水1鐘,加生姜3片,煎至5分,去滓,令時(shí)時(shí)溫服之。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五引《醫(yī)方妙選》《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甘草(炙)2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栝樓根3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服乳石熱悶,腳氣發(fā)動(dòng),氣逆不下,飲食無味。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加生姜1棗大(拍碎),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三因》卷五: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香白芷、半夏(湯洗去滑)、竹葉、甘草(炙)、鐘乳粉、桑白皮、紫苑(取茸)、人參各等分。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肺經(jīng)受熱,上氣咳喘,咯血痰壅,溢干耳聾,泄瀉,胸脅滿痛,連肩背兩臂膊疼,息高。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4片,大棗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三因》卷五《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3分,人參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甘草(炙,銼)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惡阻病。心中憤悶,見食嘔吐,惡聞食氣,肢節(jié)煩疼,身體沉重,多臥黃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生姜1分(拍破),大棗2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濟(jì)生》卷三:麥門冬湯別名

    九君子湯、麥冬湯

    處方

    麥門冬(去心)1兩,橘皮(去白)1兩,半夏(湯泡7次)1兩,白茯苓1兩,白術(shù)1兩,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小麥半合。

    功能主治

    霍亂已愈,煩熱不解,多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九君子湯(《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麥冬湯(《何氏濟(jì)生論》卷三)。

    摘錄《濟(jì)生》卷三《濟(jì)生》卷七:麥門冬湯別名

    竹葉湯、麥冬湯

    處方

    麥冬(去心)1兩,防風(fēng)1兩,茯苓(去皮)1兩,人參半兩。

    功能主治

    子煩。

    用法用量

    竹葉湯(《普濟(jì)方》卷三三八)、麥冬湯(《玉案》卷五)。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麥門冬散”。

    摘錄《濟(jì)生》卷七《醫(y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jì)生》: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1兩,遠(yuǎn)志(去心,甘草煮)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生地黃(洗)1兩,茯神(去木)1兩,石膏(煅)1兩,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

    脈實(shí)極。氣衰血焦發(fā)落,好怒。唇口赤甚,言語不快,色不澤,飲食不為肌膚。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jì)生》《活幼心書》卷下: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3錢,干葛3錢,人參(去蘆)2錢,赤芍藥2錢,升麻2錢,赤茯苓(去皮)2錢,甘草2錢,石膏末5錢。

    功能主治

    斑疹熱毒,頭痛煩悶,狂渴妄語。麻疹內(nèi)外熱盛,色紫黑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煎7分,不拘時(shí)候溫服。

    各家論述

    《痘科類編釋意》:麥門、人參、甘草、干葛生津潤(rùn)煩,升麻清外熱,石膏清內(nèi)熱,赤芍、赤茯苓又能利濕熱,此清邪熱解煩頓之劑也。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脈因證治》卷上:麥門冬湯處方

    半夏、竹茹、陳皮、茯苓、麥門冬參。

    功能主治

    大病后虛煩,則熱不解,不得臥。

    摘錄《脈因證治》卷上《醫(yī)學(xué)正傳》卷二: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7分,桑白皮(蜜炒)7分,生地黃7分,紫菀茸5分,桔梗5分,淡竹葉5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貝母6分,天門冬7分。

    制法

    上細(xì)切,作1服。

    功能主治

    諸病后,火熱乘肺,咳唾有血,胸脅脹滿,上氣喘急,羸瘦,五心煩熱,渴而煩悶。上焦熱甚而聲瘖者。

    用法用量

    方中貝母、天門冬用量原缺,據(jù)《景岳全書》補(bǔ)。

    各家論述

    《證因方論集要》:天冬、麥冬能清肺熱,桑皮、紫菀能瀉肺火,生地、貝母能潤(rùn)肺燥,五味能收肺氣,淡竹葉功專清心,甘、桔除熱利膈,火清而閉開矣。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二《景岳全書》卷六十三引萬氏方: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1錢,葛根(去皮)1錢,升麻(去須)4分,赤芍藥(酒炒)6分,茯苓6分,炙甘草4分,石膏(煅)1錢半。

    功能主治

    表邪內(nèi)熱,咳嗽甚者。麻疹咳嗽。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三引萬氏方《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1兩,紫苑(去蘆)3分,甘草2錢半,桂枝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初生兒10日至50日,卒得謦咳,吐乳嘔逆,暴嗽晝夜不息。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以綿蘸滴兒口中,晝夜4-5遍。仍節(jié)乳哺。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圣濟(jì)總錄》卷一○二:麥門冬湯處方

    生麥門冬(去心)1兩半,萎蕤1兩半,秦皮(去粗皮)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大黃(生用)1兩,升麻1兩。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肝實(shí)熱,毒氣上熏,目赤痛癢。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片,煎至8分,去滓,下樸消末1錢匕,更煎令沸,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扶壽精方》:麥門冬湯處方

    黃芩、黃連。

    功能主治

    咳嗽。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2盞,熬熟。外用生麥門冬3兩,去心搗爛,取自然汁半盞;將柏葉1大把,茅根1大把,搗汁拌前藥,共服1碗。又將麥門冬、柏葉、茅根滓,與前藥滓共用水3碗煎,傾出滓,將瓦罐裝此藥,時(shí)時(shí)溫服。

    摘錄《扶壽精方》《圣濟(jì)總錄》卷九十: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人參半兩,黃耆(銼,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粉末。

    功能主治

    虛勞煩躁,夜不得眠,少氣,翕翕微熱,口干減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小麥半合,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圣濟(jì)總錄》卷九十: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榆白皮(銼)1兩,苦參1兩,黃連(去須)1兩,地骨皮1兩,黃芩(去黑心)1兩,龍膽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虛勞,熱氣乘心,憂懼不安,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加地黃汁半合,食后頓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淡竹葉(洗,切)1握,半夏(湯洗7遍,焙)2兩,甘草(炙,銼)1兩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虛勞頓熱,口干舌燥,欲得飲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切碎),大棗2枚(擘破),粳米半合,同煎取1盞,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3兩,茯神(去木)3兩,防風(fēng)(去叉)3兩,地骨皮(去土)3兩,人參2兩,龍齒2兩,遠(yuǎn)志(去心)2兩,甘草(炙黃)2兩,羚羊角(屑)2兩,石膏2兩,紫石英1兩。

    制法

    上藥各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心中煩熱,唯欲露體,復(fù)之即悶煩,驚悸心忪,面無顏色,忘前失后,婦人患血風(fēng)氣者,多成此疾,乃心蒸之狀。

    用法用量

    曾經(jīng)吐血者,服尤佳。若畏石藥,不用紫石英亦佳。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黃芩(去黑心)1兩,柴胡(去苗)1兩,升麻1兩,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骨蒸疼煩,翕翕發(fā)熱,骨節(jié)酸痛,口干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苦竹葉3片,煎至1盞,去滓,分2次溫,空腹、食后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3兩,甘草(炙,銼)2兩,半夏(湯洗去滑,炒干)3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止渴。主骨蒸,唇干口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棗3個(gè)(去核),竹葉3片,粳米49粒,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圣濟(jì)總錄》卷一六○: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2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赤芍藥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心虛,言語謬誤,恍惚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銼,炒)半兩,赤芍藥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虛熱痰實(shí),三焦痞結(jié),煩悶壯熱,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片,生姜1棗大(拍破),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麥門冬湯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半夏(生姜自然汁浸1宿,切炒)半兩,貝母(炮)半兩,青橘皮(去白,焙)1分,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止煩渴,定咳嗽。主妊娠痰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加生姜3片,水1盞,慢火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通口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圣濟(jì)總錄》卷一○六:麥門冬湯別名

    木通湯

    處方

    麥門冬(去心,焙)1兩,旋覆花1兩,木通(銼)1兩,黃芩(去黑心)1兩,茯神(去木)1兩,大黃(銼,炒)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目睛如針刺疼痛,目系急,磣澀疼痛;倒睫拳攣,多生眵淚。

    用法用量

    木通湯(原書卷一一○)。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金匱要略》:麥門冬湯組成

    麥門冬七升(70g)、半夏一升(10g) 、人參三兩(9g)、 甘草二兩(6g)、粳米三合(3g)、大棗十二枚(4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潤(rùn)肺益胃,降逆下氣。

    主治

    肺痿。咳唾涎沫,短氣喘促,咽喉干燥,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方解

    本方所治之肺痿,是由肺胃陰虛,虛火上炎,氣逆不降所致。其病在肺,其源在胃,《醫(yī)門法律·;肺痿肺癰門》“總由胃中津液不輸于肺,肺失所養(yǎng),轉(zhuǎn)枯轉(zhuǎn)燥”。胃津不足,不能上輸養(yǎng)肺,肺傷津液不布,而聚生濁唾涎沫,并隨肺氣上逆而咳出,故咳唾涎沫;燥勝則干,故咽喉干燥;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均為肺胃陰虛有熱,熱灼津枯之象。治宜潤(rùn)肺蓋胃,降逆下氣。方中重用麥門冬甘寒清潤(rùn),滋潤(rùn)肺胃之陰而清虛熱,為君藥。臣以人參、甘草益氣生津,補(bǔ)益脾肺;佐以粳米、大棗益胃氣,養(yǎng)胃陰,胃津充足,則津液自能上歸于肺;肺胃氣逆,配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氣,化其痰涎,其性雖溫燥,但與大量麥門冬配伍則其燥性被制,降逆化痰之功猶存,且麥門冬得半夏之伍則滋而不膩,起到相反相成的效果。其中,甘草又能潤(rùn)肺利咽,調(diào)和諸藥,兼以為使。本方六味,健脾胃補(bǔ)肺,以補(bǔ)土生金,益母而實(shí)子,主從有序,潤(rùn)降得宜,生胃陰而潤(rùn)肺燥,下逆氣而止?jié)嵬佟?/p>臨床應(yīng)用

    1.用方要點(diǎn)本方為治虛熱肺痿的常用方,以咳唾涎沫,短氣喘促,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為辨證要點(diǎn)。

    2.現(xiàn)代運(yùn)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kuò)張、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結(jié)核等屬肺胃陰虛,氣火上逆者。

    注意

    肺痿屬于虛寒證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歌

    麥門冬湯麥冬多,參草棗米半夏合,益胃生津此方珍,肺瘺咳逆因虛火。

    摘錄《金匱要略》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黃連2兩,黃柏2兩,黃藥子2兩,苦參2兩,樸消2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惡眼暴發(fā),眼赤腫,內(nèi)生翳膜。用法用量用茶芽水調(diào),貼太陽穴上,干則再潤(rùn)之,每日2-3次。摘錄《普濟(jì)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 處方鵝管蘆甘石(敲碎,浸童便7日,取起洗凈,人傾銀罐,煅,浸,煅3-5次)、冰片。制法每甘石粉1兩,入冰片1錢,為極細(xì)末,以無聲為度,入人乳粉3錢,研勻收貯,勿令泄氣。功能主治目赤腫痛,及一切星障。用法用量日用茶清調(diào)些少點(diǎn)眼角內(nèi),少瞑即爽。......
  • 處方爐甘石(火煅)2兩(為末),冰片2分。制法上藥以豬棕油搗成膏。功能主治臁瘡,及諸瘡久遠(yuǎn)不收口者。用法用量先以茶汁加鹽少許洗凈瘡口,敷藥,以膏蓋之。摘錄《惠直堂方》卷三......
  • 處方冰片1錢,莧菜根(煅灰)1錢,薄荷1錢,黃柏1錢,月石1錢5分,兒茶1錢5分,人中白2錢,山豆根2錢,胡黃連2錢,枯礬5分,青黛5分,龍骨5分,烏海肉5分。制法上藥各為末,和勻。功能主治喉癬。用法用量吹用。楊梅喉癬,加輕粉1錢,柿霜1錢......
  • 處方龍骨1兩,蛤粉1兩,梅片5分。制法將龍骨、蛤粉先研為細(xì)面,然后再入海片研均。功能主治燥濕解毒。主濕熱流竄,皮膚糜爛。及鼻生粟米瘡,兒童鼻瘡,黃水瘡,禿瘡,腳氣。用法用量干敷或用香油調(diào)敷于患處。注意忌食辛辣、酒等物。摘錄《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