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蔓荊子湯

    別名

    人參補(bǔ)胃湯(《東垣試效方》卷五)、人參益胃湯(《醫(yī)方集解》)。

    處方

    蔓荊子7.5克 黃柏(酒拌炒四遍)白芍藥各9克 炙甘草24克 黃耆 人參各30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補(bǔ)氣升陽(yáng),治障明目。治勞役飲食不節(jié),內(nèi)障眼病。

    用法用量

    每服9~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臨臥溫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上
更多中藥材
  • 《雞峰》卷二十三:安中丸處方人參半兩,白術(shù)半兩,木香1分,藿香1分,甘草1分,枇杷葉1分,半夏1分,陳皮1分,丁香1分,檳榔1個(gè),肉豆蔻2個(gè)。制法上為細(xì)末,水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乳食減少。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米飲送下......
  • 處方當(dāng)歸、羌活、獨(dú)活、厚樸、半夏曲、麥芽、蒼術(shù)、陳皮、米殼、甘草、續(xù)斷、桔梗、茴香、川芎、南星、檳榔、芍藥、熟地黃各等分。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元陽(yáng)虛憊,一切遠(yuǎn)近氣疾,上攻頭目及喘息,虛浮腫滿,下注腿腰腹膝浮滿,氣噎心驚,十種水氣......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安中散處方玄胡索(去皮)、良姜(炒)、干姜(炮)、茴香(炒)、肉桂,各五兩。牡蠣(煅)四兩,甘草(炒)十兩。炮制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治遠(yuǎn)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氣留滯于內(nèi),停積不消,胸膈脹滿,攻刺腹脅,惡心嘔......
  • 《千金》卷二:安中湯處方黃芩1兩,當(dāng)歸2兩,芎2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3兩,芍藥3兩,生姜6兩,麥門冬1升,五味子5合,大棗35枚,大麻仁5合。功能主治婦人曾傷五月胎者。用法用量以水7升,清酒5升,煮取3升半,分4服,每日白天3次......
  • 處方廣皮60克 半夏(姜制)30克 白茯神30克 白術(shù)(土炒)60克 枳實(shí)(麩炒)30克 蘇子(炒)18克 川芎15克 當(dāng)歸(酒洗)15克 白芍藥(鹽、酒洗,炒)24克 木香3克 甘草(炙)9克 香附90克 (長(zhǎng)流水浸三日,洗凈,炒黃色)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