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理中丸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理中丸處方

    人參、白術、干姜(炮)、甘草(炙),各二兩。[一方加炮過附子一兩]

    炮制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中寒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八十丸,米飲湯送下,食前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傷寒論》:理中丸別名

    四順理中丸(《備急千金要方》卷三)、白術丸(《圣濟總錄》卷一七一)。

    處方

    人參 干姜 甘草(炙)白術各90克

    制法

    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大。

    功能主治

    溫中祛寒,補氣健脾。治脾胃虛寒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jié)M不食及中寒霍亂,陽虛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虛證,胸痛徹背,倦怠少氣,四肢不溫。

    用法用量

    以沸湯數(shù)合,和1丸,研碎,溫服,日三至四次,夜二次。服后腹中未熱,可加至3~4丸,然不及湯。

    摘錄《傷寒論》《博濟方》卷二:理中丸處方

    阿魏7.5克(白面10克,醋和餅子,炙令黃熟)荊三棱(煨)蓬莪術(煨)甘草(炙)青橘皮(去白)陳皮(去瓤)干姜(炮)官桂(去皮)干木瓜 白術各30克

    制法

    上十味,杵羅為末,用面糊為丸,如櫻桃大,以好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治一切冷氣攻刺疼痛,心腹脹滿,胃冷吐逆,臍腹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嚼破,煎生姜、木瓜、鹽湯下。若婦人血臟氣攻刺,即用炒當歸、生姜湯嚼下1丸。

    摘錄《博濟方》卷二《普濟方》卷二○八引《澹寮方》:理中丸處方

    人參1兩,干姜(煨)1兩,白術(炒)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泄瀉。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姜湯嚼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八引《澹寮方》《古今醫(yī)鑒》卷五:理中丸處方

    人參1錢,干姜(炒)1錢,茯苓1錢,甘草(炙)1錢。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錢。

    功能主治

    轉筋霍亂,上吐下利,心腹疼痛,及干霍亂,并真陰癥,手足厥冷。

    臨床應用

    真陰癥:嘉靖甲子年間,梁宋之地人多患此,自腳心麻至膝,死者不計其數(shù),時大方伯趙公出示此方,患者咸蒙其惠。

    用法用量

    取1丸細嚼,淡姜湯送下。

    注意

    忌食米湯。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五《春腳集》卷四:理中丸處方

    官棟參2錢(去蘆),漂白術2錢(土炒),干姜炭1錢5分,炙甘草1錢。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5分重。

    功能主治

    小兒脾虛,中寒面青,腹痛寒嘔寒瀉,四肢厥冷,一切虛寒者。

    用法用量

    每服或1-3丸,用大紅棗去核、蒂,水煎湯,放涼調服。

    摘錄《春腳集》卷四《育嬰秘訣》卷一:理中丸處方

    山楂肉5錢,神曲(炒)3兩,半夏(湯泡)3兩,白茯苓1兩,陳皮(去白)1兩,萊菔子(炒)1兩,連翹1兩,發(fā)糵面(炒)1兩。

    制法

    上為細末,別用生神曲5兩,入生姜汁1小盞,水調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

    飲食所傷,胸腹飽悶不安,或腹中有食積痞塊。

    用法用量

    每服白湯或清水飲送下。

    注意

    脾胃虛者勿服。

    各家論述

    此方脾胃虛者服之,虛虛之禍,疾如反掌。蓋山楂一味,大能g化食物,若胃中無食,脾虛不運,不思食者服之,則g伐之氣勝,故云然也。

    摘錄《育嬰秘訣》卷一《普濟方》卷三六一:理中丸處方

    人參、干姜(炮)、白術、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溫中止痛。主小兒胎寒,腹痛躽啼。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1盞,加大棗1個(擘破),同煎至半盞,分3次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一《直指》卷八:理中丸處方

    人參、干姜、白術、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補肺,止寒嗽。主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加炒阿膠、五味子煎服。

    摘錄《直指》卷八《圣濟總錄》卷三十八:理中丸處方

    高良姜(銼)1兩,白術1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霍亂吐瀉,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濃煎橘皮湯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外臺》卷六引《延年秘錄》:理中丸處方

    白術2兩,干姜2兩(炮),人參2兩,甘草2兩(炙),大麥糵2兩(炒黃)。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霍亂吐利,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飲送下,1日2次,稍加至20丸。

    注意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摘錄《外臺》卷六引《延年秘錄》《千金翼》卷十八:理中丸處方

    人參1兩,白術1兩,干姜1兩,甘草(炙)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霍亂。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婦人良方》引作“加減理中丸”。

    吐多痢少者,取枳實3枚(炙,4破),水3升,煮取1升和1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1累;吐痢干嘔者,取半夏半兩(洗去滑),水2升,煮取1升和1丸服之;若體疼痛不可堪者,水3升,煮大棗3個,取1升和1丸服之;若吐痢大極轉筋者,以韭汁洗腹腎,從胸至足踝,勿逆,即止;若體冷微汗,腹中寒,取附子1枚(炮,去皮,四破),以水2升,煮1升和1丸服。吐痢悉止,脈不出體猶冷者,可服諸湯補之。

    摘錄《千金翼》卷十八《外臺》卷六引《廣濟方》:理中丸處方

    人參8分,白術8分,甘草8分(炙),干姜6分,高良姜8分,桂心6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冷熱不調,霍亂吐痢,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以飲送下,1日2次。漸加至40丸,老小以意加減。

    注意

    忌生冷、油膩、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摘錄《外臺》卷六引《廣濟方》《博濟》卷二:理中丸處方

    阿魏1分(用白面兩匙,醋和作餅子,炙令黃熟),荊三棱(煨)1兩,蓬莪術(煨)1兩,甘草(炙)1兩,青橘皮(去白)1兩,陳皮(去瓤)1兩,干姜(炮)1兩,官桂(去皮)1兩,干木瓜1兩,白術1兩。

    制法

    上為末,用面糊為丸,如櫻桃大,以好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冷氣攻刺疼痛,心腹脹滿,胃冷吐逆,臍腹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嚼破,煎生姜、木瓜鹽湯送下。如婦人血臟氣攻刺,用炒當歸、生姜湯嚼下1丸。

    摘錄《博濟》卷二《圣惠》卷四十七:理中丸處方

    人參1兩(去蘆頭),干姜1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霍亂,或吐或瀉,口干大渴,頭疼體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粥飲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理中丸處方

    人參、甘草、白術(炒)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生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中氣虛熱,口舌生瘡,不喜冷飲,肢體倦怠,飲食少思。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白湯送下。

    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明礬1兩,蜜蠟1兩,牛黃1錢,真珠1錢,乳香1錢,沒藥1錢,朱砂1錢,雄黃5分。制法先將蠟溶化,離火下眾藥和勻,急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托里,護臟腑,止痛消毒。主癰疽。用法用量每服10丸,溫酒送下,日進3服。加至20丸。摘錄《痘疹傳......
  • 處方補骨脂(炒)1兩,巴戟天(去心)1兩,桑螵蛸(炒)1兩,菟絲子(酒浸3日,別搗)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熟干地黃(焙)1兩,干姜(炮)半兩,枳殼(麩炒,去瓤)3分。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便滑數(shù)。用法用量......
  • 《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五:八味還睛散處方白蒺藜(炒、去尖)防風 粉草(炙)木賊 山梔(炒、去殼)各15克 草決明30克 (炒)青葙子0.3克(微炒)蟬蛻0.3克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肝肺風熱所致滑翳,有如水銀珠子,但微含黃色,不疼不痛,無淚,遮......
  • 處方紫丹參30克,懷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丹皮15克,馬兜鈴30克,鉤藤15克,刺蒺藜15克,代赭石30克(碾細)。功能主治清肝熄風,活血散瘀。主肝經(jīng)熱盛,痰濁中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來春茂方......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八味順氣散處方人參(一錢半) 白術(一錢半) 茯苓(去皮.一錢半) 青皮(一錢半) 陳皮(去白.一錢半) 白芷(一錢半) 烏藥(一錢半) 甘草(七分半)功能主治凡有風之人先服此藥順氣,次進風藥。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