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椒術(shù)養(yǎng)脾丸

    《明醫(yī)指掌》卷五:椒術(shù)養(yǎng)脾丸處方

    麥芽(炒)120克 白茯苓120克 人參(去蘆)60克 蒼術(shù)(米泔水浸,曬干,炒燥)60克 白術(shù)(土炒)60克 干姜(炮)15克 砂仁15克 川椒(去目)9克 甘草(炙)12克

    制法

    上為末,煉蜜和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

    治脾胃虛冷,心腹脹悶,嘔逆泄瀉。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xì)嚼,用姜湯送下。

    摘錄《明醫(yī)指掌》卷五《醫(yī)略六書》卷十九:椒術(shù)養(yǎng)脾丸處方

    人參1兩半,白術(shù)2兩(炒),炙草5錢,蒼術(shù)1兩(炒),川椒2兩(炒),木香1兩,茯苓3兩,砂仁1兩(炒),干姜1兩(炒)。

    制法

    上為末,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

    益脾養(yǎng)胃,補火溫中。主胃虛寒濕,腹痛泄瀉,脈沉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煎化,溫下。

    各家論述

    脾虛胃弱,寒濕內(nèi)滯而不能健運,故腹痛不止,泄瀉不已焉。川椒補火溫中,白術(shù)健脾燥濕,人參扶元補胃氣,蒼術(shù)燥濕強脾土,干姜暖胃祛寒,茯苓和脾滲濕,木香調(diào)氣化,砂仁醒脾胃,炙草緩中益胃也。丸以米粥,下以米飲,總?cè)∫嫫B(yǎng)胃之功,洵為補火溫中之劑。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十九《保命歌括》卷十九:椒術(shù)養(yǎng)脾丸處方

    平胃散1斤,川椒(去目及閉口,微炒出汗,為末)4兩。

    制法

    上用蒜、棗2味搗成膏,和平胃散、椒末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扶脾壯胃,順氣溫中。主臟寒脾泄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空心酒或米飲、鹽湯送下。

    注意

    忌食生冷、腌藏陰物。

    摘錄《保命歌括》卷十九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干姜末、熟艾各等分。制法以白面作餛飩,如酸棗大。功能主治脾虛有寒,瀉痢。用法用量每服40-50個,煮熟,空心服;腹脹者,炒厚樸煮汁熟,即煮餛飩食之。摘錄《雞峰》卷十四......
  • 處方艾葉(糯米糊蘸過,大火焙干)、麥糵(炒)各等分。制法上為細(xì)末,米醋打糯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虛羸,久不進食,臟腑不固,小便常多。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醋湯、溫酒或米飲送下。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 處方紫檀5兩,小柏5兩,茜根5兩,郁金5兩,胡椒5兩。制法上為末,水和,入臼中,更搗一萬杵為丸,陰干。功能主治久服益人神色,無諸病。主諸種病。先吐血,后嗽血。臨床應(yīng)用諸咽喉口中熱瘡者,以水煮升麻,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旦服之,二服止......
  • 組成陳阿膠(烊沖)二錢(6克)、生白芍三錢(9克)、杵石決明五錢(15克)、雙鉤藤二錢(6克)、大生地黃四錢(12克)、清炙草六分(2克)、杵生牡蠣四錢(12克)、絡(luò)石藤三錢(9克)、茯神木四錢(12克)、雞子黃(先煎代水)兩枚(2個)。用......
  • 處方白姜(鹽、酒或米醋炒)8錢,香附子(童便浸,炒)1兩,玄胡索(炒)8錢,真阿膠(炒成珠)1兩,艾葉1兩(制成炙艾,用糯米糊作餅,瓦上炕干,勿令焦,研為細(xì)末)。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血崩,老婦尤效。用法用量每服30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