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和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和中散處方

    厚樸(去皮.姜炙)六兩,白術(shù)三兩,干姜(炮)、甘草(炙),各二兩。

    炮制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治小兒脾胃不和,嘔逆惡心,冷熱不調(diào),減食泄瀉,腹痛腸鳴,少力嗜臥。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水八分盞,生姜二片,煎六分,去滓,稍熱服,乳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和中散處方

    附子(炮7度,水淬,去皮臍,為末)1兩,黃連(去須,為末)1兩,乳香(研)1分。

    功能主治

    冷熱痢,腹痛里急。

    用法用量

    上3味,如患冷熱痢,取黃連半錢,附子半錢、乳香1字,以陳米飲調(diào)下,未止再服,以青橘皮湯調(diào)下;如患赤痢,附子末半錢、黃連末1錢、乳香1字;如患白痢,黃連末半錢、附子末1錢、乳香1字,米飲調(diào)下,未止以黑豆7粒煎湯止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衛(wèi)生總微》卷十:和中散處方

    白術(shù)、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生姜制)、甘草(炙)各等分(一方有藿香葉減半)。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小兒痰逆胃虛泄瀉。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生姜3片,大棗1個(gè),同煎至6分,溫服。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閻氏小兒方論》:和中散處方

    人參(切,去須,焙)、白茯苓、白術(shù)、甘草(銼,炒)、干葛(銼)、黃耆(切,焙)、白扁豆(炒)、藿香葉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和胃氣,止吐瀉,定煩渴。主小兒腹痛吐瀉,煩渴厭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干棗2個(gè)(去核),生姜5片,煎8分,食前溫服。

    摘錄《閻氏小兒方論》《局方》卷十:和中散別名

    和中湯

    處方

    厚樸(去皮,姜炙)6兩,白術(shù)3兩,干姜(炮)2兩,甘草(炙)2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脾胃不和,嘔逆惡心,冷熱不調(diào),減食泄瀉,腹痛腸鳴,少力嗜臥。

    用法用量

    和中湯(《醫(yī)統(tǒng)》卷八十九)。

    摘錄《局方》卷十《活幼心書》卷下:和中散處方

    人參(去蘆)1兩,白扁豆(炒,去殼)1兩,白茯苓(去皮)1兩,川芎1兩,縮砂仁1兩,香附子1兩,半夏(湯浸,煮透,銼,焙干)1兩,甘草1兩,肉豆蔻7錢,訶子(去核)7錢。

    功能主治

    和胃氣,進(jìn)飲食,悅顏色,理風(fēng)痰。主小兒久病才愈,面黃清瘦,神昏氣弱,脾胃未實(shí),食物過傷,停飲生痰,留滯中脘,耗虛真氣,或成吐瀉。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2片,大棗1個(gè),煎7分,空心溫服,或不拘時(shí)候。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衛(wèi)生總微》卷十:和中散處方

    藿香(去土)1兩,白豆蔻1兩,人參(去蘆)1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干姜(炮)半兩,厚樸(去皮,生姜制)半兩,甘草1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小兒三焦不調(diào),停寒膈上,吐瀉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小盞,入生姜3片,煎至6分,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直指小兒》卷一:和中散別名

    和中湯

    處方

    茯苓1分,石蓮肉1分,藿香半分,人參半分,天麻半分,白扁豆(制)半分,木香半分,白術(shù)半分,甘草(炒)半分。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和胃氣,止吐瀉。主

    用法用量

    和中湯(《袖珍小兒》卷二)?!缎湔湫骸繁痉接梅ǎ荷箱S散。每服二錢,加生姜、大棗煎服。

    摘錄《直指小兒》卷一《普濟(jì)方》卷三九五:和中散處方

    干姜1兩,厚樸(去皮,炙制)1兩,甘草(炙)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陰陽不和,清濁相干,霍亂吐利,壯熱煩渴,胸膈痞悶,腹脹滿,面色青白,手足厥冷,困頓多睡,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水8分,生姜3片,同煎至3分,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五《袖珍小兒》卷九:和中散處方

    藿香5錢,枳殼(麩炒)5錢,陳皮5錢,甘草5錢,厚樸(姜制)3錢5分。

    制法

    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

    小兒五色瀉痢。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紅棗煎湯調(diào)服。

    摘錄《袖珍小兒》卷九《慎齋遺書》卷五:和中散處方

    炮姜4兩,肉桂2兩,吳茱萸2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上通下達(dá),安胃和中。主中寒腹痛,或寒瀉清水,或飲食傷,噯麩氣,或久痢虛寒。臌脹屬虛寒者。

    用法用量

    本方改為丸劑,名“和中丸”(見《風(fēng)勞臌膈》),方用干姜四兩(切片,分四份:一份用人參一兩煎湯拌炒汁盡,一份用青皮煎汁拌炒,一份用紫蘇煎湯拌炒,一份用陳皮煎湯拌炒,各炒焦黑)、肉桂二兩(分三份:一份用益智仁三錢煎湯拌炒,一份用小茴香二錢同煎,一份用破故紙同煎)、吳萸一兩(分二份:一份用苡仁一兩煎湯炒,一份用鹽三錢同浸炒),共為末,蘇葉煎湯,打神曲糊丸。隨癥輕重,作湯送下;虛者人參湯下。《慎柔五書》本方用法:每服五分,用苦烈好大酒一杯,燉半熱調(diào)下。

    摘錄《慎齋遺書》卷五《準(zhǔn)繩·幼科》卷四:和中散處方

    厚樸(姜汁制炒)1錢半,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干姜(炮)6分,甘草(炙)6分。

    功能主治

    小兒中焦停寒或夾宿食,痘瘡欲出來出而吐利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四《普濟(jì)方》卷二十五引《衛(wèi)生家寶》:和中散處方

    人參1兩(去蘆),白茯苓1兩(去皮),白術(shù)1兩,黃耆1兩(去蘆),甘草半兩(微炒),白扁豆半兩(姜汁浸1宿,蒸過,去皮,焙干,微炒),木香1分(煨),藿香葉半兩(去梗),縮砂仁半兩,半夏1兩(湯泡洗7次)。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補(bǔ)脾胃,解勞倦,退熱止嘔,消痰進(jìn)食,輕健四肢。主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錢,用水1盞,加生姜5片,大棗1個(gè)(去核),煎至6分,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五引《衛(wèi)生家寶》
更多中藥材
  • 《丹臺(tái)玉案》卷四:保肺飲處方知母 天門冬 五味子 川貝母 杏仁各3克 天花粉 麥門冬 紫菀茸 款冬花 百合 桔梗 蘇子 阿膠各2.5克功能主治主久患咳嗽,肺金衰弱,上氣喘急,口干喉啞,痰中帶血絲,或咯出鮮血,或痰如灰色,將成肺痿。用法用量水......
  • 處方郁金3錢,延胡索4錢,紫蔻仁2錢,枳實(shí)3錢,香附米3錢,牽牛2錢,毛蒼術(shù)4錢,茯苓3錢,甘草2錢。功能主治黃疸。因內(nèi)積郁悶之氣,客于脾胃,使脾胃之氣不得自知,久之其脾胃虛衰,其敗壞之色先染脾胃臟腑,久之隨血絡(luò)液絡(luò)將其黃色散布于周身,甚者......
  • 處方天南星(生)、半夏(生)、橘紅、寒水石(煅通赤)、白礬(枯)、川烏(炮,去皮臍)、白附子(生)、干姜(炮)、赤茯苓各等分。制法上為末,用生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肺氣咳嗽,痰厥頭暈,嘔吐涎沫,喘滿氣急。用法用量每服30丸,濃生......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保胎丸處方當(dāng)歸5兩,生白芍5兩,川貝5兩,枳殼(麩炒)4兩,白術(shù)(麩炒)4兩,生地4兩,川芎4兩,荊芥穗3兩,生黃耆3兩,甘草3兩,艾炭2兩5錢,砂仁2兩5錢,菟絲子4兩,羌活1兩5錢,黃芩3兩,厚樸(姜制......
  • 《濟(jì)陰綱目》卷八:保胎和氣飲處方枳殼4錢,厚樸3錢,香附子3錢,砂仁2錢,蒼術(shù)2錢,橘紅2錢,蘇葉1錢,甘草9分,小茴香1錢半。制法上銼,分作3服。功能主治胎前四五個(gè)月,身體困倦,氣急發(fā)熱,飲食無味,貪睡頭暈等癥。妊娠脹滿發(fā)熱,脈弦滯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