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甘露飲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甘露飲處方

    枇杷葉(刷去毛)、干熟地黃(去土)、天門冬(去心.焙)、枳殼(去瓤.麩炒)、山茵陳(去梗)、生干地黃、麥門冬(去心.焙)、石斛(去蘆)、甘草(炙)、黃芩,各等分。

    炮制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治丈夫、婦人、小兒胃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時出膿血,目瞼垂重,常欲合閉,或即饑煩,不欲飲食,及赤目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疹已發(fā)、未發(fā),皆可服之。又療脾胃受濕,瘀熱在里,或醉飽房勞,濕熱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黃,肢體微腫,胸滿氣短,大便不調(diào),小便黃澀,或時身熱,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

    小兒一服分兩服,仍量歲數(shù),加減與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甘露飲別名

    甘露飲子(《閻氏小兒方論》)。

    處方

    枇杷葉(刷去毛)干熟地黃(去土)天門冬(去心,焙)枳殼(去瓤,麩炒)山茵陳(去梗)生干地黃 麥門冬(去心,焙)石斛(去蘆)甘草(炙)黃芩各等分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清熱養(yǎng)陰,行氣利濕。治胃中客熱,牙宜口臭,齒齦腫爛,時出膿血;目瞼垂重,常欲合閉;或饑餓心煩,不欲飲食;目赤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疹已發(fā)未發(fā);脾胃受濕,瘀熱在里,或醉飽房勞,濕熱相搏,致生黃疽,身面皆黃,肢體微腫,胸悶氣短,大便不調(diào),小便黃澀,或時身熱?,F(xiàn)用于口腔炎、咽炎、齒齦腫痛,慢性扁桃體炎屬陰虛而有濕熱者;亦用于眼科工業(yè)性眼灼傷、角膜實質(zhì)炎。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O毫升,去滓,食后臨臥時溫服。小兒一服分兩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傷寒心要》:甘露飲處方

    茯苓 澤瀉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60克 白術(shù) 桂枝 豬苓各15克 滑石120克

    制法

    上藥研末。

    功能主治

    治傷寒汗后,煩渴不止;伏暑大渴。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湯調(diào)或新汲水調(diào)服,姜湯尤妙。

    摘錄《傷寒心要》《醫(yī)學(xué)傳燈》卷下:甘露飲處方

    天冬、麥冬、生地、熟地、茵陳、枇杷葉、黃芩、苡仁、石斛、甘草、山梔(一方無茵陳、山梔,用枳殼)。

    功能主治

    三消。

    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下《傷寒大白》卷一:甘露飲處方

    知母、麥冬、連翹、薄荷、桔梗、黃芩、玄參、滑石、石膏、甘草。

    功能主治

    三陽熱毒上沖之咽喉痛。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普濟方》卷二九九引《如宜方》:甘露飲處方

    枇杷葉、石斛、甘草(炙)、生地黃、黃芩、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功能主治

    口舌生瘡,牙宣心熱。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食后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九引《如宜方》《得效》卷十一:甘露飲處方

    寒水石、石膏、郁金、甘草、薄荷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潮熱乍來乍去,心煩面赤,口干如瘧狀。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后薄荷湯調(diào)下。

    摘錄《得效》卷十一《普濟方》卷三九五:甘露飲處方

    石膏1兩,寒水石1兩,甘草3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伏熱吐瀉,兼中暑昏迷,煩渴不止,心燥體熱,頭疼及傷風(fēng)體熱,煩渴嗞煎。

    用法用量

    3歲半錢,燈心湯調(diào)下,暑熱,冷水調(diào)下。

    注意

    立夏后、立秋前宜用,余月不可。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五《醫(yī)學(xué)摘粹》:甘露飲處方

    生地3錢,熟地3錢,天冬3錢,麥冬3錢,石斛3錢,甘草2錢,枳殼2錢,枇杷葉3錢。

    功能主治

    口糜齦爛出血;食亦,善食而瘦。

    用法用量

    水煎大半杯,溫服。

    摘錄《醫(yī)學(xué)摘粹》《痘科金鏡賦集解》卷六:甘露飲處方

    人參、白茯苓、甘草、生地、麥冬、五味子、知母、花粉、葛根。

    功能主治

    喉舌牙疳,痘后牙疳出血,口臭口爛。

    用法用量

    上焦火,加生藕汁,桔梗、山梔;中焦火,加石膏、黃連;下焦火,加黃柏、熟地,去葛根。

    摘錄《痘科金鏡賦集解》卷六《靈驗良方匯編》卷一:甘露飲處方

    枇杷葉(拭去毛)1錢,生地黃1錢,熟地1錢,天冬1錢,黃芩1錢,石斛1錢,山豆根1錢,犀角屑1錢,枳殼1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爛,時出膿血。

    用法用量

    水2鐘,煎7分,食后服。

    摘錄《靈驗良方匯編》卷一《瘍醫(yī)大全》卷十四:甘露飲處方

    犀角1錢,生甘草1錢,生地1錢,銀柴胡1錢,枳殼1錢,麥門冬1錢,知母1錢,枇杷葉1錢,黃芩1錢,釵石斛1錢,茵陳1錢。

    功能主治

    繭唇。

    用法用量

    用淡竹葉7片,燈心10很為引,水煎服。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十四《玉鑰·續(xù)編》:甘露飲處方

    大熟地3錢,大生地2錢,玉竹3錢,大麥冬(去心)2錢,天門冬(去心)1錢,馬料豆2錢,炙甘草4分。

    功能主治

    喉白,咽干不潤,咳嗽,唇燥舌干。

    用法用量

    是方得人參更妙。

    摘錄《玉鑰·續(xù)編》《白喉全生集》:甘露飲處方

    生地黃4錢,熟地3分,麥冬(去心)3錢,僵蠶2錢(姜汁炒),銀花1錢5分,天冬1錢5分,石斛1錢,枳殼1錢,粉草1錢。

    功能主治

    白喉虛熱癥,白見于關(guān)內(nèi)外,色稍不潤,喉內(nèi)紅腫,下午痛甚,口干不渴,舌苔雖黃而滑,小便略赤而長,飲食稍礙,心煩不眠。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白喉全生集》《醫(yī)方簡義》卷二:甘露飲處方

    大生地5錢,鮮生地6錢,天冬3錢,麥冬(去心)3錢,鮮石斛4錢,黃芩(炒)1錢,銀花3錢,川貝母1錢,生甘草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存陰清邪,以復(fù)胃中津液。主溫?zé)岵 ?/p>用法用量

    加竹茹1團,姜汁炒。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二《準(zhǔn)繩·幼科》卷六:甘露飲處方

    麥門冬(去心)1兩,天門冬(去心)2兩,生地黃4分,熟地黃6分,石斛(去根)5分,枇杷葉5分,山茵陳6分,枳殼6分,黃芩6分,犀角屑6分,甘草1字。

    功能主治

    小兒牙疳。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六《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一:甘露飲處方

    黃芩、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枇杷葉、茵陳、石斛、桔梗、甘草、枳殼各等分。

    功能主治

    痘瘡,熱毒攻牙,口腫。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注意

    不可吃熱物。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一
更多中藥材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挨積丸處方京三棱(炮)90克 丁香皮(不見火)90克 丁香(不見火)青皮(去白)各30克 干姜(炮)巴豆(去皮、膜、油,研)各7.5克制法上藥為細(xì)末,入巴豆拌勻,面、醋和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溫中消積。小兒脾胃不......
  • 處方京三棱(炮)、丁香皮(不見火),各三兩;丁香(不見火)、青皮(去白),各一兩;干姜(炮)、巴豆(去皮.膜.油),各二錢半。炮制上件為細(xì)末,入巴豆拌勻,面醋糊為圓,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兒脾胃不和,宿滯不化,腹脹腸鳴,嘔逆惡心,便利不調(diào),......
  • 《洞天奧旨》卷十二:暗治飲處方黃柏3錢,茯苓5錢,蒲公英3錢,柴胡1錢,白芍5錢,生甘草5錢,龍膽草1錢,豨薟草2錢。功能主治袖手疳。生龜頭之頸上,皮包于內(nèi)而外不顯。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洞天奧旨》卷十二《外科醫(yī)鏡》:暗治飲處方當(dāng)歸5錢,白......
  • 《醫(yī)統(tǒng)》卷九十八:暗香湯處方梅花。制法梅花將開時,清旦摘取半開花蕊連蒂置瓶內(nèi),每1兩用炒鹽1兩灑之,不可以手觸壞,用厚紙數(shù)重封固置陰處。次年取時,先置蜜于盞內(nèi),然后取花頭二三個內(nèi)于中,滾湯一泡,自開如新。功能主治調(diào)脾胃。主摘錄《醫(yī)統(tǒng)》卷九十......
  • 處方好漆半升,醇酒半升,白蜜半升。制法上三味于銅器中和勻,微火熬令可丸。如雞頭大。功能主治蟯蟲在胃,令人漸羸。用法用量每服1丸,宿勿食,空腹溫酒送下,蟲未下再服。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