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甘草散

    《千金》卷二:甘草散別名

    神效方

    處方

    甘草1兩,通草30銖,石鐘乳30銖,云母2兩半,屋上散草2把(燒成灰)。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婦人乳無(wú)汁。

    用法用量

    神效方(《普濟(jì)方》卷三四六)。

    摘錄《千金》卷二《外臺(tái)》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yàn)》:甘草散處方

    甘草(炙)3分,螻蛄(熬)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風(fēng)臍汁出。

    用法用量

    以安臍中。

    摘錄《外臺(tái)》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yàn)》《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小品方》:甘草散別名

    預(yù)服散

    處方

    甘草8分(炙),黃芩2分,大豆黃卷梗米2分,麻子仁2分,干姜2分,桂心2分,吳茱萸2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令易生,母無(wú)疾病,未生1月,日前預(yù)服,過30日,行步動(dòng)作如故,兒生墜地,皆不自覺。主

    用法用量

    預(yù)服散《圣濟(jì)總錄》“大豆卷散”,即本方去梗米,加大麥

    摘錄《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小品方》《圣惠》卷四十四:甘草散處方

    甘草1兩(炙微赤,銼),干姜1兩(炮裂,銼),白術(shù)3兩,白茯苓3兩,當(dāng)歸2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腎著之為病,身體冷,從腰以下痛重。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圣惠》卷三十一:甘草散處方

    甘草1兩(炙微黃,銼),黃芩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骨蒸肺痿,心中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一《簡(jiǎn)明醫(yī)彀》卷六:甘草散處方

    大甘草(炙)。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預(yù)服消毒。主痘出不太盛。

    用法用量

    每服5分,食后白湯調(diào)下。人中黃尤佳。

    摘錄《簡(jiǎn)明醫(yī)彀》卷六《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三:甘草散處方

    甘草(末)1兩,青蛙(自死者,燒作灰)1兩,母豬蹄甲(燒作灰)1兩,救月杖(燒灰)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拌勻。

    功能主治

    月蝕瘡。

    用法用量

    以蜜涂敷瘡上,日3-5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三《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甘草散處方

    甘草(炙,銼)1分(為末),油麻半升。

    功能主治

    小兒丹毒,防入腹。

    用法用量

    上2味,先取油麻去皮,研細(xì),絞取汁1合,調(diào)甘草末半錢匕服,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直指小兒》卷五:甘草散別名

    甘草湯

    處方

    粉甘草(微炙)、栝樓根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瘡痘略出,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

    甘草湯(《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摘錄《直指小兒》卷五《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疹痘論》:甘草散處方

    大甘草不以多少(炙過)。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瘡未出及雖出躁渴者。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或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呷之,不拘時(shí)候。以少解利熱毒即住。若瘡出遲,當(dāng)服紫草飲子(紫草2兩)。大人當(dāng)針2腕硯子骨間,男左女右取之?;蚓?壯,亦助發(fā)出。疹痘毒氣已發(fā),不必用之。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疹痘論》《三因》卷十五:甘草散處方

    甘草半兩,滑石半兩,山豆根1兩(生),大黃1分(生)。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大風(fēng)。

    用法用量

    每服1錢,蜜熟水調(diào)下,日2服。次服解毒丸。

    摘錄《三因》卷十五方出《圣惠》卷九十,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文瑞樓本):甘草散別名

    芍藥散

    處方

    甘草3分(銼),赤芍藥3分,白蘞3分,黃芩3分,黃連半兩(去須),黃柏半兩(銼)。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惡瘡,一身如麻豆帶膿,乍痛乍癢,煩熱。

    用法用量

    芍藥散(《普濟(jì)方》卷四○八)。

    摘錄方出《圣惠》卷九十,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文瑞樓本)《圣惠》卷九十三:甘草散處方

    甘草3分(炙微赤,銼),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黃熟),人參半兩(去蘆頭),黃連半兩(去須,微炒),龍骨1兩,白茯苓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暴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服。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圣惠》卷十:甘草散處方

    甘草1兩(生用),川升麻半兩,射干半兩。

    制法

    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

    傷寒2-3日,毒氣攻咽喉痛腫。

    用法用量

    都以水3大盞,煎至2盞,去滓,分為4服,日3服,夜1服。

    摘錄《圣惠》卷十《圣惠》卷八十四:甘草散處方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粉半兩,黃芩半兩,赤芍藥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傷寒熱渴,而下后覺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4分。去滓,取雞子清1枚,投入散中,熟攪掠去沫,徐徐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甘草散處方

    甘草(半生半炙)2兩,黃連(去須,炒)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下痢赤白,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漿水調(diào),食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圣惠》卷九十三:甘草散處方

    甘草1分(炙微赤,銼),烏梅肉1分(微炒),訶黎勒2枚(煨,用皮)。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痢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圣惠》卷八十八:甘草散處方

    甘草1分(炙微赤,銼),龍骨1分,赤茯苓1分,牡蠣1分(燒為灰粉),生干地黃1分,黃芩1分,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桂心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中魃。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入淡竹葉7片,煎至5分,去滓,入白蜜1錢,更煎1兩沸,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圣惠》卷八十七:甘草散處方

    甘草1分(炙微赤,銼),地榆1分(銼),蚺蛇膽1錢(細(xì)研),蝸牛殼1兩(炒令微黃),麝香1錢(細(xì)研),蘭香根灰1分,人糞灰1分,龍腦半錢(細(xì)研)。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鼻疳生瘡,痛癢不止。

    用法用量

    入龍、麝等,研令勻,每服半錢,以粥飲調(diào)下。亦可吹于鼻中,3歲以下可服1字。

    摘錄《圣惠》卷八十七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三七:甘草散處方

    甘草1兩,干姜1兩,干地黃1兩,茯苓1兩,羊脂1兩,當(dāng)歸1兩,細(xì)辛1兩,芍藥2兩,吳茱萸2兩,桂心2兩,梔子仁15枚。

    功能主治

    卒中惡,賊風(fēng)寒冷入腹便絞痛,或飛尸遁尸發(fā)作無(wú)時(shí),搶心胸滿,脅痛如刀刺,口噤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脂烊盡,分3服。

    欲利者,加大黃2兩。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三七《圣惠》卷五十六:甘草散處方

    甘草1兩(炙微赤,銼),生干地黃1兩,干姜1兩(炮裂,銼),當(dāng)歸1兩(挫,微炒),赤茯苓1兩,細(xì)辛1兩,桂心1兩,赤芍藥1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梔子15枚,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風(fēng)尸及中惡賊風(fēng),寒氣入腹(疒丂)痛,飛尸遁尸,發(fā)作無(wú)時(shí),搶心脅如刀刺,口噤。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六《圣惠》卷七十六:甘草散別名

    甘草湯

    處方

    甘草1兩(炙微赤,銼),黑豆1兩(炒熟),干姜半兩(炮裂,銼),糯米1兩,大麻子1兩,白茯苓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妊娠10月滿足,入月預(yù)服易生。主

    用法用量

    甘草湯(《普濟(jì)方》卷三三七)。

    摘錄《圣惠》卷七十六方出《圣惠》卷三十九,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甘草散處方

    甘草(生,銼)1兩,貝齒1兩,胡粉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食諸菜中毒。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調(diào)下。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九,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圣惠》卷三十七:甘草散處方

    甘草(銼,生用)1兩,白術(shù)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干姜(炮裂,銼)1兩,黃芩1兩,伏龍肝1合。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七《圣惠》卷三十二:甘草散處方

    甘草(炙微赤,銼)半兩,葛根(銼)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玄參半兩,車前子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貝母(煨令微黃)半兩,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毒攻眼,胸膈壅悶,煩喘。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二《圣惠》卷十一:甘草散處方

    甘草(炙微赤,銼)1兩,茯神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蒼術(shù)1兩,枳實(shí)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脈結(jié)代,心下悸。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圣惠》卷十一:甘草散處方

    甘草(炙微赤,銼)1兩,桂心1兩,茯神1兩,人參(去蘆頭)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生干地黃2兩,麻黃2兩(去根節(ji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陽(yáng)毒傷寒,脈洪大,心中悸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
更多中藥材
  • 《脾胃論》卷下: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處方黃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蒼術(shù) 白茯苓 黃耆 澤瀉 人參各1.5克 白術(shù)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湯洗七次)大麥蘗面 橘皮各1.5克制法上藥哎咀。功能主治補(bǔ)脾胃,化痰濕,定虛風(fēng)。主脾胃虛弱,痰濕......
  • 《脾胃論》卷下: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處方黃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蒼術(shù) 白茯苓 黃耆 澤瀉 人參各1.5克 白術(shù)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湯洗七次)大麥蘗面 橘皮各1.5克制法上藥哎咀。功能主治補(bǔ)脾胃,化痰濕,定虛風(fēng)。主脾胃虛弱,痰濕......
  • 處方半夏(湯洗7遍)半兩,白芷半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諸鯁。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調(diào)下。即嘔出。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四......
  • 處方半夏40枚(湯浸7遍),巴豆40粒(去皮心膜),杏仁(去皮尖雙仁)40枚,豬牙皂莢(去皮)40挺(4味用好醋浸7日取出,以布絞取汁熬成膏,入眾藥),礞石(研細(xì),炒)5錢,丁香2錢,木香2錢,沉香2錢,檳榔半兩,膩粉1分,硇砂1分,粉霜1......
  • 處方陳皮1錢,白術(shù)1錢5分,半夏1錢2分,干姜(炒)8分,神曲(炒)1錢,三棱(醋炒)1錢,莪術(shù)(醋炒)1錢,白茯苓(去皮)1錢,山楂(去核)1錢,枳實(shí)(炒)1錢,砂仁7分(炒),麥芽(炒)8分。功能主治過食寒冷硬物及生瓜果,致傷太陰,厥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