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桂枝15克 石膏 知母各45克 黃葦30克
上為粗末。
治瘧無他證,隔日發(fā),先寒后熱,寒少熱多者。
分作三服。每服用水150毫升煎服。
桂枝5錢,石膏1兩半,知母1兩半,黃芩1兩。
上為粗末,分作3次服。
瘧無它證,邪氣所舍深,隔日發(fā),先寒后熱,寒少熱多。
每次以水1盞煎,迎發(fā)而服之。
桂枝湯加石膏1兩3錢1字半。
熱病。
桂枝2兩,黃芩2兩,甘草2兩,升麻3兩,葛根3兩,生姜3兩,芍藥6兩,石膏8兩,梔子2-7枚。
傷寒忽發(fā)腫,或著四肢,或在胸背,虛腫浮如吹狀,亦著頭面唇口頸項,劇者偏著腳脛外如軸大而不痛不赤,著四肢者乃硬不遂,與五香麻黃湯不愈,陽氣猶在經絡,未入臟腑,脈勢仍數(shù)者。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2升7合,分2次服,相去十里久。若前2服訖,即得汗后,服即停;不得汗,更進1服,得汗即止。不得汗者,明日去梔子,加麻黃2兩,足水2升,再依方服。
《千金方衍義》:傷寒身發(fā)浮腫,服五香麻黃,脈數(shù)不除,陽邪猶在經絡,故于桂枝湯中除去大棗之滯膈,加升麻、葛根以透表,石膏、梔子以化熱,黃芩專散在表之標熱也。倘服之不應,更進1服,仍不得汗,恐升、葛、桂枝力綿,不能勝芩、梔、石膏之過涼,于中裁去梔子,易入麻黃,便合大料桂枝二越婢一湯之法,以服前藥,身腫尚未全愈,故大棗終非所宜,升、葛尚不可缺也。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桂枝15克 石膏 知母各45克 黃葦30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瘧無他證,隔日發(fā),先寒后熱,寒少熱多者。
用法用量分作三服。每服用水150毫升煎服。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保命集》卷中:桂枝石膏湯處方桂枝5錢,石膏1兩半,知母1兩半,黃芩1兩。
制法上為粗末,分作3次服。
功能主治瘧無它證,邪氣所舍深,隔日發(fā),先寒后熱,寒少熱多。
用法用量每次以水1盞煎,迎發(fā)而服之。
摘錄《保命集》卷中《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桂枝石膏湯處方桂枝湯加石膏1兩3錢1字半。
功能主治熱病。
摘錄《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方出《千金》卷九,名見《活人書》卷十七:桂枝石膏湯拼音注音guizhishigaotang處方桂枝2兩,黃芩2兩,甘草2兩,升麻3兩,葛根3兩,生姜3兩,芍藥6兩,石膏8兩,梔子2-7枚。
功能主治傷寒忽發(fā)腫,或著四肢,或在胸背,虛腫浮如吹狀,亦著頭面唇口頸項,劇者偏著腳脛外如軸大而不痛不赤,著四肢者乃硬不遂,與五香麻黃湯不愈,陽氣猶在經絡,未入臟腑,脈勢仍數(shù)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2升7合,分2次服,相去十里久。若前2服訖,即得汗后,服即停;不得汗,更進1服,得汗即止。不得汗者,明日去梔子,加麻黃2兩,足水2升,再依方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傷寒身發(fā)浮腫,服五香麻黃,脈數(shù)不除,陽邪猶在經絡,故于桂枝湯中除去大棗之滯膈,加升麻、葛根以透表,石膏、梔子以化熱,黃芩專散在表之標熱也。倘服之不應,更進1服,仍不得汗,恐升、葛、桂枝力綿,不能勝芩、梔、石膏之過涼,于中裁去梔子,易入麻黃,便合大料桂枝二越婢一湯之法,以服前藥,身腫尚未全愈,故大棗終非所宜,升、葛尚不可缺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九,名見《活人書》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