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連 當歸各60克 赤石脂 干姜(炮)各30克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主傷寒熱痢。
每服30丸,米飲吞下,日服三次。
烏頭赤石脂丸、烏頭丸
蜀椒1兩(一法二分),烏頭1分(炮),附子半兩(炮。一法一分),干姜1兩(一法一分),赤石脂1兩(一法二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烏頭赤石脂丸(原書同卷)、烏頭丸(《千金》卷十三)。
①《金鑒》:李(攵彡)曰,心痛在內(nèi)而徹背,則內(nèi)而達于外矣;背痛在外而徹心,則外而入于內(nèi)矣。故既有附子之溫,而復用烏頭之迅,佐干姜行陽,大散其寒,佐蜀椒下氣,大開其郁,恐過于大散大開,故復佐赤石脂入心,以固澀而收陽氣也。②《醫(yī)鈔類編》:蜀椒、烏頭一派辛辣以溫散其陰邪,然恐胸背既亂之氣難安,而即于溫藥隊中取用干姜之泥,赤石脂之澀,以填塞所橫沖之新隧,俾胸之氣自行于胸,背之氣自行于背,各不相犯,其患乃除,此煉石補天之精義也。
赤石脂半兩,白礬半兩(燒令汁盡),訶黎勒皮半兩,白術半兩,黃耆半兩(銼),厚樸半兩(去粗皮,生姜汁炙,銼),醋石榴皮半兩,干木瓜(焙)半兩,肉豆蔻(去殼)1枚,干姜(炮)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小兒赤白痢,腹肚(疒丂)痛,不思飲食,羸瘦。
每服5丸,空心、午后溫米飲送下。
川當歸2兩半(去蘆,酒浸),赤石脂(一色不雜者)1兩半,白茯苓(去皮)1兩,熟干地黃1兩(自蒸者。鋪中者再蒸),鹿角膠1兩(銼碎,炒成珠),吳茱萸(湯泡7次,炒)1兩,宣州大木瓜1個(重半斤以上者,開一蓋子,去瓤,用艾葉填滿,將蓋子蓋定,用小竹針扎定,飯甑內(nèi)蒸熟,取艾,同前藥焙干;木瓜去皮,研成膏子)。
上為細末,木瓜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
男子、婦人大病之后,傷損營衛(wèi),或發(fā)汗吐瀉太過,或失血過多,精氣虧損,心神恍惚,不得眠睡,飲食全減,肌體瘦弱,怠情倦乏,嗜臥無力,四肢酸痛。
每服50丸,空心米飲送下。
赤石脂1兩,人參1兩,干姜(炮)半兩,龍骨3分。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產(chǎn)后久瀉不止。
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赤石脂(細研)2錢,肉豆蔻(燒存性)1枚,橡實5枚,莨菪子(淘去浮者,滿5橡實中)。
將橡實并莨菪子一處,炒令黑色,與赤石脂、豆蔻同為末,入蟾酥少許,用面糊為丸,如黃米大。
小兒胃虛蟲動。
每服5丸,米飲送下。蟲痛,煎苦楝根湯下。小兒泄瀉頻服良。
赤石脂7分,山茱萸7分,防風4分,遠志4分,栝樓根4分,牛膝4分,杜仲4分,薯蕷4分,蛇床仁6分,柏子仁5分,續(xù)斷5分,天雄5分,菖蒲5分,石韋2分,肉蓯蓉2分。
上為末,蜜棗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久服不老。主五勞七傷,每事不如意,男子諸疾。
每空腹服5丸,日3次。10日知。加菟絲子4分佳。
赤石脂、干姜(炮)各等分。
上為末,糊為丸,如麻子大。
泄瀉虛滑無度。
每服10-20丸,空心米飲送下。
半夏1兩6銖,赤石脂1兩6銖,蜀椒1兩,干姜1兩,吳茱萸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丹參1兩,白蘞1兩,防風1兩,雚蘆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
女入腹中十二疾:經(jīng)水不時,經(jīng)如清水,經(jīng)水不通,不周時,生不乳,絕無子,陰陽減少,腹苦痛如刺,陰中冷,子門相引痛,經(jīng)來凍如葵汁,腰急病。凡此十二病得之時,因與夫臥起,月經(jīng)不去;或臥濕冷地,及以冷水浴,當時取快而后生百疾;或瘡痍未愈,便合陰陽,及起早作勞,衣單席薄,寒從下入。
每服10丸,空心酒送下,日3次。不知,稍加丸數(shù),以知為度。
赤石脂3兩,當歸2兩,白術2兩,黃連2兩,干姜2兩,秦皮2兩,甘草2兩,蜀椒1兩,附子1兩。
產(chǎn)后虛冷下痢。
每服20丸,酒送下,日3次。
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
赤石脂1兩半,桑根白皮(銼)1兩半,桔梗(炒)1兩半,訶黎勒皮(煨)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龍骨1兩半,白芷1兩,黃連1兩(去須),地榆1兩,當歸1兩(切,焙),桂(去粗皮)1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木香1兩,黃芩半兩(去黑心),干姜(炮裂)半兩,肉豆蔻1枚(去殼)。
赤白痢。
每服30丸,米飲送下。
赤石脂1兩半,白礬(燒令汁盡)1兩半,龍骨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100枚。
血痔,下血至多。
每服20丸,空心棗湯送下,日2次。以愈為度。
赤石脂1兩半,干姜(炮)2兩,烏頭(炮裂,去皮尖)3分,人參1兩,細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3分,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半兩。
上為粗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心中寒,心背徹痛。
每服5丸,食前米飲送下,日2次。未效漸加丸數(shù),以知為度。
赤石脂1兩,石斛1兩(去根,銼),肉桂1兩(去皺皮),鐘乳粉1兩,肉豆蔻1兩(去殼),干姜1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白龍骨1兩,人參1兩(去蘆頭),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白茯苓1兩,訶黎勒1兩(煨,去皮)。
上為末,以神曲酒煮,為丸如梧桐子大。
虛勞泄痢,腸胃虛冷,飲食不消,腹內(nèi)雷鳴,(疒丂)痛。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赤石脂3兩,龍骨2兩,艾葉1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豆蔻1兩(去殼),縮砂1兩(去皮),高良姜1兩(銼),干姜1兩(炮裂,銼),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水瀉,心腹(疒丂)痛,四肢逆冷,不納飲食。
赤石脂1兩,桂心1兩,白礬2兩(燒令汁盡),干姜1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水谷痢,積久不愈,下腸垢。
赤石脂(好膩無沙者)。
反胃病。
每日10丸,加至20丸,空腹、以生姜湯送下。一法,水飛為丸,如綠豆大,令干,以布揩令光凈,空腹津吞10丸,仍先以巴豆1枚去皮,勿令破,津吞之后服藥。
赤石脂1兩,干姜(炮裂)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細辛(去苗葉)1兩,真珠(研細)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積冷在心腹,腹痛短氣,胸背痛,脅下有冷氣,不能食,如錐刀刺或如蟲食,針灸不愈,狀如鬼神往來。
每服7丸,加至10丸,米飲送下,日2次。
赤石脂1兩,艾葉(炒)1兩,干姜(炮)3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去汗)300粒,烏梅肉(炒)5兩。
遠年冷痢,食物不化,或青或黃,四肢沉重,起即目眩,兩足逆冷,時苦轉筋。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日3次。
赤石脂2兩,龍骨2兩,白礬灰2兩,胡粉(研)1兩,蜜陀僧(研)半兩,阿膠1兩(炙令燥),烏賊魚骨1兩。
上為末,令勻,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氣虛冷熱不調(diào),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日夜頻滑,四肢少力,里急后重,不進飲食。
每服20-3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連 當歸各60克 赤石脂 干姜(炮)各30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傷寒熱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吞下,日服三次。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八《金匱》卷上:赤石脂丸別名烏頭赤石脂丸、烏頭丸
處方蜀椒1兩(一法二分),烏頭1分(炮),附子半兩(炮。一法一分),干姜1兩(一法一分),赤石脂1兩(一法二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用法用量烏頭赤石脂丸(原書同卷)、烏頭丸(《千金》卷十三)。
各家論述①《金鑒》:李(攵彡)曰,心痛在內(nèi)而徹背,則內(nèi)而達于外矣;背痛在外而徹心,則外而入于內(nèi)矣。故既有附子之溫,而復用烏頭之迅,佐干姜行陽,大散其寒,佐蜀椒下氣,大開其郁,恐過于大散大開,故復佐赤石脂入心,以固澀而收陽氣也。②《醫(yī)鈔類編》:蜀椒、烏頭一派辛辣以溫散其陰邪,然恐胸背既亂之氣難安,而即于溫藥隊中取用干姜之泥,赤石脂之澀,以填塞所橫沖之新隧,俾胸之氣自行于胸,背之氣自行于背,各不相犯,其患乃除,此煉石補天之精義也。
摘錄《金匱》卷上《圣濟總錄》卷一七八: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半兩,白礬半兩(燒令汁盡),訶黎勒皮半兩,白術半兩,黃耆半兩(銼),厚樸半兩(去粗皮,生姜汁炙,銼),醋石榴皮半兩,干木瓜(焙)半兩,肉豆蔻(去殼)1枚,干姜(炮)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赤白痢,腹肚(疒丂)痛,不思飲食,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午后溫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八《魏氏家藏方》卷六:赤石脂丸處方川當歸2兩半(去蘆,酒浸),赤石脂(一色不雜者)1兩半,白茯苓(去皮)1兩,熟干地黃1兩(自蒸者。鋪中者再蒸),鹿角膠1兩(銼碎,炒成珠),吳茱萸(湯泡7次,炒)1兩,宣州大木瓜1個(重半斤以上者,開一蓋子,去瓤,用艾葉填滿,將蓋子蓋定,用小竹針扎定,飯甑內(nèi)蒸熟,取艾,同前藥焙干;木瓜去皮,研成膏子)。
制法上為細末,木瓜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大病之后,傷損營衛(wèi),或發(fā)汗吐瀉太過,或失血過多,精氣虧損,心神恍惚,不得眠睡,飲食全減,肌體瘦弱,怠情倦乏,嗜臥無力,四肢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六《圣濟總錄》卷一六四: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1兩,人參1兩,干姜(炮)半兩,龍骨3分。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久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四《圣濟總錄》卷一七九: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細研)2錢,肉豆蔻(燒存性)1枚,橡實5枚,莨菪子(淘去浮者,滿5橡實中)。
制法將橡實并莨菪子一處,炒令黑色,與赤石脂、豆蔻同為末,入蟾酥少許,用面糊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胃虛蟲動。
用法用量每服5丸,米飲送下。蟲痛,煎苦楝根湯下。小兒泄瀉頻服良。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九《千金》卷十九: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7分,山茱萸7分,防風4分,遠志4分,栝樓根4分,牛膝4分,杜仲4分,薯蕷4分,蛇床仁6分,柏子仁5分,續(xù)斷5分,天雄5分,菖蒲5分,石韋2分,肉蓯蓉2分。
制法上為末,蜜棗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服不老。主五勞七傷,每事不如意,男子諸疾。
用法用量每空腹服5丸,日3次。10日知。加菟絲子4分佳。
摘錄《千金》卷十九《衛(wèi)生總微》卷十: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干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泄瀉虛滑無度。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方出《千金》卷四,名見《女科指掌》卷一:赤石脂丸處方半夏1兩6銖,赤石脂1兩6銖,蜀椒1兩,干姜1兩,吳茱萸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丹參1兩,白蘞1兩,防風1兩,雚蘆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女入腹中十二疾:經(jīng)水不時,經(jīng)如清水,經(jīng)水不通,不周時,生不乳,絕無子,陰陽減少,腹苦痛如刺,陰中冷,子門相引痛,經(jīng)來凍如葵汁,腰急病。凡此十二病得之時,因與夫臥起,月經(jīng)不去;或臥濕冷地,及以冷水浴,當時取快而后生百疾;或瘡痍未愈,便合陰陽,及起早作勞,衣單席薄,寒從下入。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酒送下,日3次。不知,稍加丸數(shù),以知為度。
摘錄方出《千金》卷四,名見《女科指掌》卷一《千金》卷三: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3兩,當歸2兩,白術2兩,黃連2兩,干姜2兩,秦皮2兩,甘草2兩,蜀椒1兩,附子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冷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日3次。
注意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
摘錄《千金》卷三《圣濟總錄》卷七十六: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1兩半,桑根白皮(銼)1兩半,桔梗(炒)1兩半,訶黎勒皮(煨)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龍骨1兩半,白芷1兩,黃連1兩(去須),地榆1兩,當歸1兩(切,焙),桂(去粗皮)1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木香1兩,黃芩半兩(去黑心),干姜(炮裂)半兩,肉豆蔻1枚(去殼)。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六《圣濟總錄》卷一四二: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1兩半,白礬(燒令汁盡)1兩半,龍骨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100枚。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痔,下血至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棗湯送下,日2次。以愈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二《圣濟總錄》卷四十三: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1兩半,干姜(炮)2兩,烏頭(炮裂,去皮尖)3分,人參1兩,細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3分,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中寒,心背徹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前米飲送下,日2次。未效漸加丸數(shù),以知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三《圣惠》卷二十八: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1兩,石斛1兩(去根,銼),肉桂1兩(去皺皮),鐘乳粉1兩,肉豆蔻1兩(去殼),干姜1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白龍骨1兩,人參1兩(去蘆頭),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白茯苓1兩,訶黎勒1兩(煨,去皮)。
制法上為末,以神曲酒煮,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泄痢,腸胃虛冷,飲食不消,腹內(nèi)雷鳴,(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圣惠》卷五十九: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3兩,龍骨2兩,艾葉1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豆蔻1兩(去殼),縮砂1兩(去皮),高良姜1兩(銼),干姜1兩(炮裂,銼),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瀉,心腹(疒丂)痛,四肢逆冷,不納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圣惠》卷五十九: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1兩,桂心1兩,白礬2兩(燒令汁盡),干姜1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谷痢,積久不愈,下腸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活人書》卷十八。為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外臺》卷二引崔氏方“黃連丸”之異名:赤石脂丸摘錄《活人書》卷十八。為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外臺》卷二引崔氏方“黃連丸”之異名《圣惠》卷四十七: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好膩無沙者)。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反胃病。
用法用量每日10丸,加至20丸,空腹、以生姜湯送下。一法,水飛為丸,如綠豆大,令干,以布揩令光凈,空腹津吞10丸,仍先以巴豆1枚去皮,勿令破,津吞之后服藥。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圣濟總錄》卷五十七: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1兩,干姜(炮裂)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細辛(去苗葉)1兩,真珠(研細)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積冷在心腹,腹痛短氣,胸背痛,脅下有冷氣,不能食,如錐刀刺或如蟲食,針灸不愈,狀如鬼神往來。
用法用量每服7丸,加至10丸,米飲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圣濟總錄》卷七十五: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1兩,艾葉(炒)1兩,干姜(炮)3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去汗)300粒,烏梅肉(炒)5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遠年冷痢,食物不化,或青或黃,四肢沉重,起即目眩,兩足逆冷,時苦轉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五《圣濟總錄》卷七十六:赤石脂丸處方赤石脂2兩,龍骨2兩,白礬灰2兩,胡粉(研)1兩,蜜陀僧(研)半兩,阿膠1兩(炙令燥),烏賊魚骨1兩。
制法上為末,令勻,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虛冷熱不調(diào),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日夜頻滑,四肢少力,里急后重,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