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龍散

    《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八:白龍散處方

    白礬(枯)鉛丹 龍骨各15克 麝香3克

    制法

    上研極細(xì)。

    功能主治

    燥濕斂瘡,消腫止痛。小兒腎熱,上沖于耳,津液結(jié)滯,作痛流膿;或因沐浴水入耳內(nèi),蘊(yùn)積成熱,耳流膿汁。

    用法用量

    先以棉杖子搌盡耳內(nèi)膿水,每次用少許,分摻兩耳,一日二次。

    摘錄《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八《不知醫(yī)必要》卷二:白龍散處方

    枯礬4分,龍骨1錢5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耳有膿水不干。

    用法用量

    先用綿杖攪凈膿水,然后將藥少許吹入,日2-3次。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二《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王兌方:白龍散處方

    烏牛糞不拘多少(曬干,火煅成灰,取心中白者,研令極細(xì)),(一方用黃牛糞)。

    功能主治

    小兒麻痘瘡子,已出太盛,發(fā)潰,膿水粘衣著席不能轉(zhuǎn)動(dòng),疼痛濕爛。

    用法用量

    如用蛤粉相似,用綿撲撲有瘡處,不拘時(shí)候。敷之便干,更不成瘢痕。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八引王兌方《中藏經(jīng)·附錄》卷七:白龍散處方

    寒水石(生)、甘草(半生半炙)、葛粉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消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濃煎麥門冬苗湯調(diào)下。

    摘錄《中藏經(jīng)·附錄》卷七《中藏經(jīng)·附錄》卷七:白龍散處方

    白善粉1兩,銅綠1錢(別研入)。

    制法

    上同再研勻。

    功能主治

    風(fēng)毒赤爛,眼眶倒睫,冷熱淚不止。

    用法用量

    每用半錢,百沸湯化開,以手指洗眼;或滴水為丸,如雞頭子大服亦得。

    摘錄《中藏經(jīng)·附錄》卷七《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七:白龍散處方

    天漿子(有蟲者)1枚,白僵蠶(直者,炒)1枚。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臍風(fēng)。

    用法用量

    加膩粉少許,以薄荷自然汁調(diào)灌之,取下毒物;量兒大小,分作2服,亦得。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七《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五:白龍散處方

    蛤粉2兩,白礬2兩,青鹽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熱腫赤痛。

    用法用量

    用生油調(diào)涂腫處。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五《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二:白龍散處方

    龍腦半錢,馬牙消半錢,綠豆粉1錢。

    制法

    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

    睛漏瘡,目大眥出膿汁,有孔子。

    用法用量

    用燈心蘸藥點(diǎn)之,日4-5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二《證類本草》卷三引《經(jīng)驗(yàn)方》:白龍散處方

    馬牙消(光凈者)。

    制法

    用厚紙裹令按實(shí),按在懷內(nèi)著肉處養(yǎng)120日,取出,研如粉,入少龍腦,同研細(xì)。

    功能主治

    退翳明目。主不計(jì)年歲深遠(yuǎn),眼內(nèi)生翳膜,漸漸昏暗,遠(yuǎn)視不明,但瞳人不破散;目生胬肉,或癢或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用藥末兩米許,點(diǎn)目中。

    摘錄《證類本草》卷三引《經(jīng)驗(yàn)方》《御藥院方》卷九:白龍散處方

    西硼砂1錢,鉛霜1字,腦子1字,寒水石1兩(水飛)。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大人小兒咽喉腫痛,滿口生瘡。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干摻舌上,咽津,不拘時(shí)候。

    摘錄《御藥院方》卷九《仙拈集》卷四:白龍散處方

    白及、水龍骨。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白蛇纏腰。

    用法用量

    無根水調(diào)敷。

    摘錄《仙拈集》卷四《外科精義》卷下:白龍散處方

    寒水石4兩(燒半白,研),烏賊魚骨(研)1兩,滑石(研)1兩,硼砂3錢,輕粉1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生肌止痛。主耳中卒然大痛,聤耳。

    用法用量

    每用干摻。耳中痛者,油調(diào)如糊,滴纴于耳中。

    摘錄《外科精義》卷下《外科大成》卷四:白龍散處方

    枯礬7錢,乳香3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缺唇、自刎,血流如注者。

    用法用量

    本方為原書“二龍散”之第一方。

    摘錄《外科大成》卷四《楊氏家藏方》卷二十:白龍散處方

    柑子皮、白梅、象牙屑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魚骨硬。

    用法用量

    每用1錢,綿裹含化。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十《幼幼新書》卷二十引《張氏家傳》:白龍散處方

    龍骨半兩,麝少許。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盜汗。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冷水調(diào)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引《張氏家傳》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蒲公英2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紅花8克,徐長卿12克,陳皮8克,大貝母12克。功能主治安胃,寧痛、散結(jié)。主氣滯阻絡(luò)。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袁正剛方......
  • 處方延胡索(醋制)63g 白礬(煅)250g 海螵蛸(去殼)187g性狀為類白色至淡黃色的片;氣微,味澀、微苦。炮制上三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加蜂蜜125g與適量的水,制成顆粒,干燥,壓制成1000片,即得。功能主治行氣活血,制酸止痛......
  • 處方白術(shù)2兩,茯苓1兩,藿香1兩,厚樸1兩,半夏1兩,甘草1兩,黃橘皮1兩。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脾胃氣虛,胸膈膨悶,心腹脹滿,嘔逆惡心,噫氣吞酸,口淡無味,四肢倦怠,全不思食。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摘錄《......
  • 處方芎1錢,當(dāng)歸4錢,人參1錢,桃仁10粒,姜炭5分,炙草5分,藿香4分,砂仁4分,姜3片(有汗勿用)。功能主治消塊,溫胃。主產(chǎn)后七日內(nèi)嘔吐不止,全不納谷,血塊未除。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下......
  • 處方白術(shù)1錢,白茯1錢,滑石(水飛)7分,砂仁(炒)7分,木香(煨)5分。功能主治脾胃俱受病,吐瀉兼作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停食,加枳實(shí)、山楂、曲糵;挾驚,加膽星、天麻;風(fēng),加防風(fēng)、干葛;暑,加香薷、扁豆;虛,加人參;內(nèi)有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