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虎湯

    《傷寒論》:白虎湯處方

    石膏30g 知母9g 甘草3g 粳米6g

    功能主治

    陽明氣分熱盛。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shù)。

    用法用量

    水煎至米熟湯成,去滓溫服。

    摘錄《傷寒論》明·方賢著《奇效良方》:白虎湯處方

    知母(三錢) 石膏(五錢) 甘草(一錢) 粳米(半合)

    功能主治

    治傷寒脈浮滑者,表里有熱,若汗下吐后,七八日不解,熱結(jié)在里,大渴,舌上干燥欲飲水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食遠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白虎湯處方

    知母七十五兩,甘草三十七兩半,石膏(洗)十二斤半。

    炮制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傷寒大汗出后,表證已解,心胸大煩,渴欲飲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fēng),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dāng)?shù)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惡寒,身熱而渴。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粳米三十馀粒,煎至一盞,濾去滓,溫服。

    小兒量力少與之。或加人叁少許同煎亦得,食后服。

    注意

    此藥立夏后、立秋前可服。

    春時及立秋后,并亡血虛家,并不可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傷寒論》:白虎湯處方

    知母6兩,石膏1斤(碎),甘草2兩(炙),粳米6合。

    藥理作用

    抗乙腦作用《中華醫(yī)學(xué)雜志》(1964;7:456),用本方煎劑于實驗性小白鼠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的治療中,與大青葉提取物、竹葉石膏湯、安宮牛黃散等對照組相比較,本方能提高小白鼠存活率,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處理,有顯著性差異。

    功能主治

    清熱生津,解暑毒,解內(nèi)外之熱,清肺金,瀉胃火實熱。主陽明氣分盛熱。壯熱面赤,煩渴引飲,大汗出,脈洪大有力或滑數(shù);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里有寒;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fā)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傷寒大汗出后,表證已解,心中大煩,渴欲飲水,及吐或下后7-8日,邪毒不解,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fēng),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dāng)?shù)升者;夏月中暑毒,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一切時氣,瘟疫雜病,胃熱咳嗽、發(fā)斑,小兒瘡皰隱疹伏熱;溫病身熱,自汗口干,脈來洪大,霍亂,傷暑發(fā)痧。

    臨床應(yīng)用

    1.溫?zé)幔和裟衬常校?4歲。患感冒發(fā)熱,入某某醫(yī)院,在治療中身熱逐步上升,曾屢進西藥退熱劑,旋退旋起,8天后仍持續(xù)發(fā)熱達38.8℃,口渴,汗出,咽微痛,脈象浮大,舌苔薄黃。此為溫?zé)嵋讶腙柮?,?nèi)外雖俱大熱,但尚在氣分,以白虎湯加味以治,處方:生石膏60g,知母12g,粳米12g,炙甘草9g,鮮茅根30g(后下),鮮蘆根30g,連翹12g。水煎,米熟湯成,溫服。下午及夜間連進2劑,熱勢下降,體溫38℃,次日原方續(xù)進2劑,熱即下降到37.4℃,后將石膏量減至45g,2劑后體溫已正常。

    2.中暑:某兒,8歲,中暑,身灼熱煩渴,四肢懈惰,一醫(yī)與白虎湯,二旬余日,猶不效,先生曰:某醫(yī)之治,非不當(dāng),然其所不效者,以劑輕故也,即倍前藥與之(貼重10錢),須臾發(fā)汗如流,至明日善食,不日復(fù)故。

    3.三陽合?。耗衬校?0余歲。秋患傷寒證,不治,久而化熱,便難溲赤,頭常暈,漸加劇,不能起坐,坐則房屋旋轉(zhuǎn)。發(fā)熱間或惡寒,繼則昏蝥,發(fā)則口木舌強不能言,手足亦不能動,耳聾,呼之如無所聞,目灼灼直視,約需1小時始復(fù)常態(tài),時譫語。曾數(shù)就醫(yī),均以老年體虛,治當(dāng)滋補,服藥無效,病反日進。其中有認為病有熱象,當(dāng)用清涼者,投之小效。遷延至春不愈,后來我處診治。脈六部洪滑,舌苔黃厚,口渴引飲。與三陽合病相近,治當(dāng)用白虎湯。處方:鮮茅根120g,生石膏60g,知母、花粉各15g,粳米9g,甘草6g。服藥后病人頓覺清爽,眩暈大減,是日昏蝥僅發(fā)2次,但脈之洪滑不減,知其蘊熱尚熾,原方加量,先煎茅根,取湯去滓,再入余藥,煎取清湯3碗,每小時1碗,日盡1劑。2天后身即不重,耳不聾,轉(zhuǎn)側(cè)自如,昏蝥已不發(fā)。又服6-7劑,口亦不渴,舌苔漸薄,大便亦通,更進5劑,頭暈始去。

    4.熱厥證:史某某,女性,38歲,農(nóng)民。急診時病人已陷入昏迷3小時。發(fā)熱已2日,急性熱性病容,體質(zhì)營養(yǎng)良好,全身多汗,皮膚濕潤,體溫40.5℃,手足微冷,心跳急速,口腔干燥,白色薄苔,脈滑而有力,腹診腹壁緊張度良好,無抵抗,壓痛。來院后靜脈注射25%葡萄糖100毫升,為處白虎湯原方。6小時后病人訴口渴,給飲涼開水少量,次日神志清楚,訴頭痛乏力,體溫38.5℃,續(xù)服前方,病情續(xù)有好轉(zhuǎn),第3日恢復(fù)常溫,又5日痊愈。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1升,日3次。

    注意

    傷寒脈浮,發(fā)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脈浮弦而細者,不可與也;脈沉者,不可與也;不渴者,不可與也;汗不出者不可與也。

    各家論述

    1.《傷寒明理論》:白虎,西方金神也,應(yīng)秋而歸肺;夏熱秋涼,暑暍之氣,得秋而止。秋之令曰處暑,是湯以白虎名之,謂能止熱也。知母味苦寒,《內(nèi)經(jīng)》曰:熱淫所勝,佐以苦甘。又曰:熱淫于內(nèi),以苦發(fā)之。欲徹表寒,必以苦為主,故以知母為君。石膏味甘微寒,熱則傷氣,寒以勝之,甘以緩之,欲除其熱,必以甘寒為助,是以石膏甘寒為臣,甘草味甘平,粳米味甘平,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熱氣內(nèi)蘊,消灼津液,則脾氣燥,必以甘平之物緩其中,故以甘草、粳米為之使,是太陽中暍,得此湯則頓除之,即熱見白虎而盡矣。

    2.《醫(yī)方考》:石膏大寒,用戶以清胃;知母味厚,用之以生津;大寒之性行,恐傷胃氣,故用甘草、粳米以養(yǎng)胃。是方也,惟傷寒內(nèi)有實熱者可用之。若血虛身熱,證象白虎,誤服白虎者死無救,又東垣之所以垂戒矣。

    3.《傷寒來蘇集》:石膏大寒,寒能勝熱,味甘歸脾,質(zhì)剛而主降,備中土生金之體;色白通肺,質(zhì)重而含脂,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為君,知母氣寒主降,苦以泄肺火,辛以潤肺燥,內(nèi)肥白而外皮毛,肺金之象,生水之源也,故以為臣。甘草皮赤中黃,能土中瀉火,為中宮舟楫,寒藥得之緩其寒,用此為佐,沉降之性,亦得留連于脾胃之間矣。粳米稼穡作甘,氣味溫和,稟容平之德,為后天養(yǎng)命之資,得此為佐,陰寒之物,則無傷損脾胃之慮也。煮湯入胃,輸脾歸肺,水精四布,大煩大渴可除矣。

    4.《醫(yī)方集解》:煩出于肺,躁出于腎,石膏清肺而瀉胃火,知母清肺而瀉腎火,甘草和中而瀉心脾之火,或瀉其于,或瀉其母,不專治陽明氣分熱也。

    摘錄《傷寒論》《普濟方》卷一三五引《三因》:白虎湯處方

    知母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麻黃2兩(搗碎),粳米1合。

    制法

    上挫細。

    功能主治

    陽毒傷寒,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渴,煩躁不解,脈洪大者。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盞,煮米熟為度,去滓,分溫3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五引《三因》《圣濟總錄》卷八十六:白虎湯處方

    龍骨(研)1兩,白石英(研)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桑根白皮(銼)1兩,百合1兩,磁石(煅,醋淬10遍)1兩,玄參半兩,大豆1合。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肺氣勞傷。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取6分,更入酒半盞,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六《回春》卷二:白虎湯處方

    石膏5錢,知母2錢,粳米1勺,甘草7分,人參1錢,五味子10粒,麥門冬(去心)1錢,山梔1錢。

    制法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陽明經(jīng)汗后脈洪大而渴,或身熱有汗不解。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秋感熱之疫癘,或陽明下后,大便不固,熱不退者,或濕溫證熱不退而大便溏者,依本方加蒼術(shù);若傷寒汗下后,自汗虛熱不退,加蒼術(shù)、人參。

    注意

    無汗脈浮,表未解而陰氣盛,雖渴不可用白虎湯;里有熱者方可用。

    摘錄《回春》卷二《顧氏醫(yī)徑》卷五:白虎湯處方

    熟石膏、金斛、知母、連翹、竹葉、粳米、玄參、山梔、淡芩、生甘草。

    功能主治

    疹已出而煩渴者。

    摘錄《顧氏醫(yī)徑》卷五《校注婦人良方》卷七:白虎湯處方

    知母2錢,石膏2錢,粳米半合。

    功能主治

    胃熱作渴,暑熱尤效;又治熱厥腹?jié)M,身難轉(zhuǎn)側(cè),面垢譫語,不時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浮滑。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七《女科萬金方》:白虎湯別名

    知母石膏湯

    處方

    知母、石膏、甘草、糯米1合。

    功能主治

    :男子婦人感冒風(fēng)寒,表里俱熱,狂言妄語,后結(jié)不解,大熱大渴;及暑熱發(fā)渴;婦人身熱如蒸而渴者。

    用法用量

    知母石膏湯(《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方中知母、石膏、甘草用量原缺。

    摘錄《女科萬金方》《普濟方》卷四○三:白虎湯處方

    石膏4兩,知母1兩半,人參4兩,甘草(炙)2兩。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溫?zé)峒爸惺顭┛剩徊⒅涡憾话?、麩疹、癍瘡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熱?/p>用法用量

    糯米煎,米熟為度,子母同服,但加生姜、大棗煎??适⒄?,更加干葛,春冬秋寒有證亦服,但加棗煎。小兒減半。

    摘錄《普濟方》卷四○三漢·《傷寒論》:白虎湯組成

    石膏一斤,碎(30克)、知母六兩(9克)、甘草二兩,炙(3克)、粳米六合(9克)。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清熱生津。

    主治

    陽明氣分熱盛,癥見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shù)。

    方解

    本方證是由于傷寒化熱內(nèi)傳陽明之經(jīng),或溫病邪傳氣分所致,即陽明氣分熱盛證。里熱熾盛,向外熏蒸,迫津外泄,故見壯熱面赤,汗出惡熱;熱灼津傷,則煩渴引飲;脈洪大為里熱熾盛之象。治宜直清里熱,除煩生津。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于清解陽明經(jīng)熱邪,透熱出表,除煩止渴,故重用為君藥。知母苦寒質(zhì)潤,苦寒可助石膏清泄肺胃實熱,質(zhì)潤能滋陰潤燥以救陰,為臣藥。君臣相須為用,既可大清氣分之熱,又能滋陰生津,功效倍增。炙甘草、粳米益胃和中,并防石膏、知母大寒傷胃,為佐使藥。四藥合用,使熱邪得清,津液得復(fù),諸證自愈。白虎為西方金神,用以名湯,比喻其清熱之力浩大。

    白虎湯中為何配伍粳米?本方主治陽明胃經(jīng)熱盛,粳米為谷物,具有甘緩留中之能,使方中石膏、知母寒涼苦降之力“不速下行”而“留連于胃中”,以保證藥力留駐中焦,以最大限度發(fā)揮本方的“清中”的作用?,F(xiàn)代研究及臨床實踐證明,本方中粳米可使藥液質(zhì)地黏稠,濃度增大,有利于方中石膏等有效微細顆粒盡可能懸浮于藥液中,從而大大地提高方中藥物的溶解度,以增強本方的退熱效應(yīng)。

    臨床應(yīng)用

    1.用方要點:白虎湯為治療陽明氣分熱盛證的代表方。臨床以大熱、大渴、大汗、脈洪大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白虎湯常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牙齦炎,以及小兒夏季熱、糖尿病等屬氣分熱盛者。

    3.病毒性感冒高熱:以白虎湯加黃芩隨證加減治療43例,更昔洛韋治療43例為對照,療程均為14日??傮w療效評價標(biāo)準(zhǔn)以患者癥狀明顯緩解且體溫恢復(fù)為顯效。結(jié)果:治療組顯效38例,有效5例,無效0例;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19例,無效8例,兩組有顯著差別。(《云南中醫(yī)中藥》2014年第6期)

    4.急性腦出血:以本方隨證加減治療60例,對癥常規(guī)治療20例為對照,均以15日為1個療程。以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標(biāo)準(zhǔn)進行神經(jīng)功能缺損及療效評定。結(jié)果:治療組基本痊愈13例,進步37例,無效6例,惡化4例,優(yōu)于對照組的基本痊愈3例,進步9例,無效5例,惡化3例。(《中國中醫(yī)急癥》2008年第5期)

    5.糖尿病急性高血糖:以白虎湯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26例,與胰島素治療26例對照,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積分減少>80%為顯效;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積分減少>30%為有效。結(jié)果:治療后治療組TNF-α、IL-6、HS-CRP變化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組Leptin、APN變化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組中醫(yī)臨床癥狀積分改善情況明顯。(《河南中醫(yī)》2014年第2期)

    6.老年性癡呆:以白虎湯加減治療23例,與阿米三嗪-蘿巴新治療20例對照。將癥狀嚴重程度分為4個等級:0分表示無該項癥狀,1分表示癥狀輕微,Ⅲ分表示癥狀嚴重,Ⅱ分癥狀嚴重程度介于1分Ⅲ分之間。每次復(fù)診詳細記錄分數(shù)等級。治療前后計算累積積分。結(jié)果:該方能改善老年性癡呆的癥狀,在失語失認、閱讀書寫障礙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陜西中醫(yī)》2003年第8期)

    7.腎移植術(shù)后感染高熱:以白虎湯加減聯(lián)合激素、抗病毒、抗細菌等治療15例,與單純激素、抗病毒、抗細菌等治療17例對照。結(jié)果:治療組痊愈14例,好轉(zhuǎn)1例,治愈率為93%;對照組痊愈9例,好轉(zhuǎn)1例,死亡7例,治愈率為53%。(《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急救雜志》2004年第3期)

    8.癌性發(fā)熱:以白虎湯為主治療癌性發(fā)熱42例,療效評定以服藥1個療程內(nèi)體溫降至正常范圍,停藥后體溫不再上升為顯效。結(jié)果:顯效27例,有效12侈ij,無效3例??傆行蕿?2.8%。(《廣東醫(yī)學(xué)》2004年第11期)

    現(xiàn)代研究

    經(jīng)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白虎湯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能增強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同時能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促進淋巴細胞轉(zhuǎn)化。

    注意

    凡表證未解的無汗發(fā)熱,口不渴者;血虛發(fā)熱,脈洪而重按無力者;真寒假熱的陰盛格陽證等均不可誤用。

    方歌

    (一)白虎湯用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熬,汗出身熱又煩躁,清陽明熱功勞髙。(二)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摘錄漢·《傷寒論》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北梗、天花粉、干葛、川升麻、川芎、赤芍藥、獨活、柴胡、甘草。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熱毒與血相擊,而風(fēng)乘之,而致赤游腫者。用法用量每用1錢,加生姜2片,井水煎服。摘錄《普濟方》卷四○六......
  • 處方北艾1把。功能主治癰疽,瘡口冷滯,膿血少,肉色白,久不合。用法用量煎湯,密室中洗,仍以白膠燒煙熏之,續(xù)貼膏藥。仍多服排膿內(nèi)補散、加味不換金正氣散。摘錄《直指》卷二十二......
  • 處方北芪30克 杞子30克 乳鴿1只制法先將乳鴿去毛及內(nèi)臟與北芪、杞子同放燉盅內(nèi),加水適量,隔水燉熟。功能主治補心益脾,固攝精氣。用于早泄、陽痿、體倦乏力、自汗、心悸。用法用量飲湯吃肉,一般3天燉1次,3~5天為一療程。一療程即愈。摘錄《飲......
  • 來源本品為北豆根中提取的總生物堿片。性狀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黑棕色;味苦。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火毒內(nèi)結(jié)所致的咽喉腫痛;急性咽炎、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0mg,一日3次。規(guī)格(1)15mg(2)30mg貯藏密......
  • 處方半夏(半服者)半兩(湯洗7次,為末)、丁香1錢(重碾碎)。制法上將半夏末水搜作劑,包丁香,再以面裹煨令熟,去面為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嬰孩小兒風(fēng)痰在膈,痰盛咳嗽,作熱煩悶,神不安穩(wěn),睡眠不寧,可進飲食或欲飲食,食之即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