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鼠肉

    拼音注音Zhú Shǔ Ròu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竹鼠科動物竹鼠。

    生境分布

    分布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四川、湖北、陜西、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竹鼠(《說文》),又名:竹豘(《綱目》),籬鼠(《本草求原》)。

    體形粗壯,成獸體長一般小于30厘米,尾長約6~7厘米。頭部鈍圓,吻較大,眼小,耳隱于毛內(nèi)。四肢短粗,有較強的爪。尾上下均被有稀毛。成獸全身為棕灰色,毛基灰色,無白尖的針毛,吻側(cè)毛色較淺。身體腹面毛較稀。幼獸毛色較深,周身均為黑灰色。

    營地下生活,喜棲于山坡竹林或山谷的芒草叢中。夜晚活動。喜食竹的地下莖、竹筍,也食草及其他植物的種子與果實。

    本動物的油(竹鼠子油)、牙(竹鼠子牙)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

    甘,平。

    ①《綱目》:"甘,平,無毒。"

    ②《醫(yī)林纂要》:"甘咸,平。"

    功能主治

    益氣養(yǎng)陰,解毒。治癆瘵,消渴。

    ①《綱目》:"補中益氣,解毒。"

    ②《醫(yī)林纂要》:"養(yǎng)陰除熱,殺疳露,治癆瘵,止消渴。"

    ③《本草求原》:"益肺胃氣,化痰解毒。"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Mù ěr別名白耳子(《貴州民間方藥集》)。出處《本草再新》來源為銀耳科植物銀耳的子實體。4~9月間采收。以5月與8月為盛產(chǎn)期。采時宜在早、晚或陰雨天,用竹刀將銀耳刮入竹籠中;淘凈,揀去雜質(zhì),曬干或烘干。宜冷藏或貯藏于陰涼干......
  • 《中國藥典》:白術拼音注音Bái Zhú別名于術、冬術、浙術、種術英文名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冬......
  • 拼音注音Bái Zhū Shā Lián別名朱砂蓮、一點血、躲蛇生、毒蛇藥、避蛇生。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背蛇生的塊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 tuberosa C.F.Liang et S.M.Hwang采收和......
  • 拼音注音Bái Dù Juān Huā別名白花杜鵑、白映山紅來源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白杜鵑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 Don,以根及花入藥。秋末采根,夏初采花,鮮用或曬干。性味辛、酸,溫。功能主治止咳,固精,止帶。......
  • 《中藥大辭典》:白楊葉拼音注音Bái Yán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葉。功能主治《綱目》:“治齲齒,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發(fā),骨從中出,頻搗敷之。“復方治臆瘡腿:白楊新葉,用手指打數(shù)十下,使葉熟軟,以背面貼患處,每個瘡面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