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鼴鼠

    《全國中草藥匯編》:鼴鼠拼音注音Yǎn Shǔ別名

    缺齒鼴

    來源

    食蟲目鼴鼠科缺齒鼴Mogera robusta Nehring,以全體入藥。

    生境分布

    東北。

    功能主治

    解毒,理氣。主治疔腫,痔瘡,淋病,喘息,胃癌等。

    用法用量

    用量3~5分。

    復(fù)方

    惡瘡:鼴鼠1只,燒焦研面,取醋2兩,煎至1兩,加入適量的鼴鼠粉末,搗成膏狀貼患處,用香油調(diào)涂亦可。

    胃癌初起:鼴鼠1只,瓦焙成焦黃色,研成粉末,每次5分,黃酒沖服,日服1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鼴鼠拼音注音Yǎn Shǔ別名

    隱鼠(陶弘景)。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鼴鼠科動物麝鼴缺齒鼴全體。春、夏、秋季挖掘洞道捕捉,或用竹弓、鼠夾等工其捕捉。

    原形態(tài)

    ①麝鼴

    體長100~126毫米,尾長14~23毫米,顱基長27~29毫米。為形體較小的一種鼴鼠。吻部尖長,耳殼缺失。眼退化。尾細(xì)而短,僅被稀疏短毛,末梢有一小束毛。后足被毛亦甚稀少,老獸則近乎光裸。體背毛色深灰棕色,嘴下顏色較淺。腹面毛棕灰色。全身毛色均帶金屬閃光。

    棲于闊葉林帶或森林草原地帶以至半沙漠地區(qū),較喜干燥。終生在地下生活,地下掘有很長隧道,將土推出地面,形成一個(gè)個(gè)小土堆,很少爬出地面。食物以地下昆蟲、蠕蟲為主,也食野生植物。

    分布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等地。

    ②缺齒鼴

    形體較大,長178~220毫米,尾長23毫米,顱基長約44毫米。吻細(xì)長,眼小,耳隱于毛中。下頜犬齒缺失。肢短,足發(fā)達(dá),爪長而有力。毛細(xì)而密,柔軟而帶閃光。四足裸露無毛。體背毛色棕褐,毛尖深灰。腹毛較短,棕灰色。

    棲于闊葉林中潮濕多草之處,在地下挖掘洞道營地下生活。

    分布東北地區(qū)。

    性味

    咸,寒。

    ①《別錄》:"味咸,無毒。"

    ②《食性本草》:"寒。"

    功能主治

    解毒,理氣,殺蟲。治癰疽,疔腫,痔瘡,喘息,淋病,蛔蟲病。

    ①《別錄》:"主癰疽,諸瘺,蝕惡瘡,陰匿爛瘡。"

    ②《本草拾遺》:"肉:主風(fēng),久食主瘡疥痔瘺。膏:堪摩諸惡瘡。"

    ③《本草圖經(jīng)》:"風(fēng)熱久積,血脈不行,結(jié)成瘡疽,食之可消去;小兒食之,亦殺蛔蟲。"

    ④《東北動物藥》:"解毒,理氣。治疔腫,痔瘡,淋病,喘息,胃癌。"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燒存性研末,3~5分;或煮食。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涂。

    復(fù)方

    ①治疔腫惡瘡:鼴鼠一只。燒焦研面,取醋二兩煎至一兩,再加入適量的鼴鼠粉末,攪成膏狀貼患處,用香油調(diào)涂亦可。(《東北動物藥》)

    ②治胃癌:鼴鼠一只。用瓦焙成焦黃色,研成粉末。每次五分,黃酒沖服,日服一次。(《東北動物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鼴鼠拼音注音Yǎn Shǔ別名

    隱鼠、瞎老鼠、地滾子、翻手老鼠、田鼠

    英文名Mole出處

    出自《名醫(yī)別錄》1.《別錄》:鼴鼠在土中行,五月取,令干,燔之。

    2. 陶弘景:鼴鼠,形如鼠,大而無尾,黑色,長鼻甚強(qiáng),恒穿耕地中行,討掘即得。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鼴鼠科動物長吻鼴、白尾鼴、缺齒鼴、麝鼴、華南缺齒鼴等除去內(nèi)臟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alpa longirostris Milne-Edwards2.Parascaptor leucurus Blyth3.Mogera robusta Nehring4.Scaptochirus moschatus Milne-Edwards5.Mogera latouchei(Thomas)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殺后,剖腹,去除內(nèi)臟,鮮用或置瓦上焙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多棲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間盆地、河谷地、丘陵緩坡的常綠闊葉林、稀疏灌叢林、農(nóng)耕地和菜園地附近。營地下洞穴生活,主要以地下昆蟲及其幼蟲為食。

    2.本種為熱帶性種。棲居于海拔1000m以下的熱帶性溝谷地、疏林草坡、次生灌叢、旱地、拋荒和菜園地附近。營地下生活,以昆蟲、蚯蚓、蠕蟲等小型蟲類為食。

    3.棲息于森林草原地帶。營地下生活。

    4.營地下生活,為我國特產(chǎn)的一種鼴鼠。

    5.主要棲居于丘陵地、灌叢、農(nóng)耕地中。營地下生活。

    資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2.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3.分布于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

    4.廣泛分布于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等地。

    5.分布于我國東部及長法流域以南地區(qū),包括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和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1.長吻鼴,體長約11cm,體重30g左右。比白尾鼴多1枚上前臼齒(每側(cè)上頜具4枚上前臼齒)。體形粗圓。吻尖而向前突出,吻端裸露無毛。吻背中央具有凹槽。眼小。外耳隱于被毛之中四肢粗短。前足掌部異常寬大并向外翻折。爪較白尾鼴更為粗短強(qiáng)壯,中指爪一般短于5mm,尾短,短于或等于后足長,呈球棒狀,尾末端粗圓渾厚。毛被短而細(xì)密,略具絲光光澤。通體巧克力褐色或暗褐色。下體略比上體淺淡,顯灰色。尾毛暗褐色,絕無白色。

    2.白尾鼴,體長8-11cm,體重20-40g。體呈圓筒形。吻部削尖并向前突出,吻背中央具溝槽,眼極小。外耳退化,頸短。前肢粗短,掌部特別擴(kuò)大而寬扁,掌心向外翻折,帶有強(qiáng)壯的鏟狀爪。后足較前足細(xì)弱,尾短,略長于后足,球棒狀,基部短細(xì)。毛被柔軟、細(xì)密,呈天鵝絨狀。有絲光光澤。通體黑褐色或黑灰色,唯吻、尾部和前肢下部毛淺灰色或黃白色,足和尾的皮膚肉黃色。

    3.缺齒鼴,體形較大,呈長圓筒形,體長17-22cm,體重達(dá)200g左右。尾長約2cm。頭吻部尖而長,鼻部尖而長,鼻部延伸,突出于嘴前。眼小,耳隱于毛中。前肢短粗,掌寬扁,具強(qiáng)大的爪,掌心向外翻折。后肢細(xì),不發(fā)達(dá)。四足裸露,尾粗短。頭及背部毛為深褐色而略帶灰色。下頜、頸部、前胸、腹部呈灰棕色,腹部中央有一道較寬的金黃色紋,但有個(gè)體差異。

    4.麝鼢體形與缺齒鼴相似,但身體較小,體長10-13cm。體重40-100g 。吻部細(xì)長,無外耳殼,眼退化,足背上僅有細(xì)短的毛,幾近裸露。尾細(xì)而短,被有稀疏的短毛,身體背面灰棕色,帶絲狀光澤。腹面毛色稍淺為棕灰色。

    5.華南缺齒鼴,最小的一種缺齒鼴。大小、形態(tài)與白尾鼴相似,但缺乏下犬齒。體長約10cm,體重約40g。裸露吻部較白尾鼴更為尖長。眼、耳均極退化。尾略長于后足,并被稀疏的長毛。足背、吻鼻的稀毛甚短。軀體其余部分的毛被柔軟、細(xì)密,呈天鵝絨狀。體背茶褐色或棕褐色。下體比體背多灰黑色,頦、喉和胸灰色較多。

    歸經(jīng)

    心;肺經(jīng)

    性味

    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

    解毒;殺蟲。主癰疽疔毒;痔瘺;淋??;蛔蟲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燒存性,研末,2-4g;或煮食。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diào)涂。

    復(fù)方

    ①治疔腫惡瘡:鼴鼠一只。燒焦研面,取醋二兩煎至一兩,再加入適量的鼴鼠粉末,攪成膏狀貼患處,用香油調(diào)涂亦可。(《東北動物藥》)②治胃癌:鼴鼠一只,用瓦焙成焦黃色,研成粉末。每次五分,黃酒沖服,日服一次。(《東北動物藥》)

    各家論述

    1.《別錄》:主癰疽,諸瘺,蝕惡瘡,陰NI爛瘡。

    2.《本草拾遺》:肉:主風(fēng),久食主瘡疥痔凄。膏:堪摩諸惡瘡。

    3.《本草圖經(jīng)》:風(fēng)熱久積,血脈不行,結(jié)成瘡疽,食之可消去;小兒食之,亦殺蛔蟲。

    4.《東北動物藥》:解毒,理氣。治疔腫,痔瘡,淋病,喘息,胃癌。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ónɡ Tou出處《南京民間藥草》來源為菊科植物山萵苣的根。春、夏采。生境分布產(chǎn)江蘇、河南。原形態(tài)原植物詳“山萵苣“條。性狀幼苗時(shí),根呈塊狀,簇生。卵圓形,肉質(zhì),表面黃褐色,平滑;老時(shí)伸延呈圓錐形而細(xì)長,側(cè)生支根。纖細(xì),干......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龍穿彩別名白龍串彩、白龍蒼、白龍昌菜、白花益母草、膿瘡草來源唇形科盤澤草屬植物白龍穿彩Panzeria alashanica Kupr.,以全草入藥。夏季花未開或初開時(shí)割取全草,曬干。性味辛、微苦,平。注意孕婦及無瘀者......
  • 《中藥大辭典》:百兩金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別名八爪龍、八爪金龍(《草木便方》),開喉劍、葉下藏珠、狀元紅(《天寶本草》),山豆根、鐵雨傘、真珠涼傘(《福建中草藥》),野猴棗、珍珠傘(江西《草藥手冊》)。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紫......
  • 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 Yè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紫金??浦参锇賰山鸬娜~片?;瘜W(xué)成分莖、葉含紫金牛酸、巖白菜素。性味《福建中草藥》:“微咸,涼?!肮δ苤髦巍斗诸惒菟幮浴罚骸鞍鼡p傷,涂諸瘡,通淋。“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國藥典》:百合拼音注音Bǎi Hé別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藥百合、家百合英文名BULBUS LILII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