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鱈魚骨

    拼音注音Xuě Yú Gǔ來源

    藥材基源:為鱈科動物鱈魚的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dus macrocephalus(Tilesius)

    采收和儲藏:捕獲鱈魚后,除去肉及骨臟,取骨,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冷水性底棲魚類,以無脊椎動物及小型魚類為食。夏、秋季棲息于黃海冷水區(qū),冬季回游于水深50-80m的沿海泥底區(qū)越冬。于黃海生殖期1-2月,懷卵量34萬-83萬粒,沉性卵,徑0.98-1.05mm。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渤海、黃海及東海北部。

    原形態(tài)

    鍤魚,體稍側扁,尾部向后逐渭狹小。體長一般為20-30cm,大者可達50-70cm。頭大,吻長,鈍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大,前位,上頜突出,上頜骨后延達瞳孔前緣下方;下頜略短,下頜前端下方有一觸須。兩鬲與犁骨均具牙群,牙圓錐形,外行牙較大。鰓孔寬大,鰓蓋膜與頰部相連。鰓蓋條6,鰓耙3+18。體被小圓鱗,側線前部高位,漸向下彎,成側中位。側線鱗150(21-40)。背鰭3個,鰭條分別為13-15、16-20、15-21,第2背鰭基較其他兩背鰭基為長。臀鰭2個鰭條分別為17-22、16-20。分別與第2、3背鰭相對。胸鰭短。腹鰭喉倍。尾鰭后緣略凹。體背灰褐色,具很多不規(guī)則棕色和黃色斑紋。各鰭灰色,腹面灰白色。

    功能主治

    。主腳氣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楮樹根拼音注音Chǔ Shù Gēn別名谷樹子根(《本經逢原》),谷木蔃(《生草藥手冊》)。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桑科植物構樹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性味①《重慶草藥》:“味甘,性微寒,無毒?!阿凇稄V西中草藥》:“味微......
  • 《中藥大辭典》:楮樹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別名谷木皮(《吳普本草》),楮樹皮(《別錄》),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濟總錄》),構皮(《草木便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浦参飿嫎錁淦さ捻g皮部。性味①《藥性論》:“......
  • 《中藥大辭典》:楮皮間白汁拼音注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別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樹汁、五金膠漆(《日華子本草》),構膠、楮樹汁(《綱目》)。出處《本草經集注》來源為??浦参飿嫎淝o皮部的乳汁。性味《本草匯言》:“味甘,氣平......
  • 《中藥大辭典》:楮莖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處《別錄》來源為桑種植物構樹的樹枝。功能主治治風疹,目赤腫痛,小便不利。①《別錄》:“主癌疹癢,單煮洗浴?!阿凇毒V目》:“搗濃汁飲半升,治小便不通?!皬头街伪┏嘌弁?,磣澀者:嫩楮枝去葉,放地上火......
  • 《中藥大辭典》:樗葉拼音注音Chū Yè別名樗木葉(《唐本草》)出處《綱目》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綱目》:“苦,溫,有小毒。“功能主治《唐本草》:“主洗瘡疥,風疽。水煮葉汁用之?!罢洝吨兴幋筠o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