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胡椒

    《中藥大辭典》:山胡椒拼音注音Shān Hú Jiāo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樟科植物牛筋樹果實。秋季果熟時采取。

    生境分布

    生長于丘陵、山坡的灌木叢或疏林中。分布江蘇、山東、浙江、江西、河南、陜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牛筋樹,又名:牛荊條(《分類草藥性》),油金楠、假死柴、臭枳柴、勾樟、假干柴、雞米風(fēng)、牛筋條、詐死楓、白葉楓、老來紅。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8米。樹皮平滑,灰白色。冬芽外部鱗片紅色;嫩枝初被褐色毛,后期脫落。單葉互生或近對生,闊橢圓形至倒卵形,長4~9厘米,寬2~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僅脈間存有細(xì)毛,下面粉白色,密生灰色細(xì)毛,葉脈羽狀;葉柄長約2毫米,有細(xì)毛?;▎涡?,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有毛,具明顯的總梗,花梗長1.5厘米;花被黃色,6片;雄花有雄蕊9,排成3輪,內(nèi)輪基部具腺體,花藥2室,內(nèi)向瓣裂;雌花的蜂蕊單1,柱頭頭狀,子房橢圓形。核果球形,直徑約7毫米,有香氣?;ㄆ?~4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山胡椒根)、葉(山胡椒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

    辛,溫。

    ①《唐本草》:"味辛,大熱,無毒。"

    ②《陜西中草藥》:"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治中風(fēng)不語,心腹冷痛。

    《唐本草》:"主心腹痛,中冷。破滯。"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①治中風(fēng)不語:山胡椒干果、黃荊子各一錢。共搗碎,開水泡服。(《陜西中草藥》)

    ②治氣喘:山胡椒果實二兩,豬肺一付。加黃酒,淡味或加糖燉服。一、二次吃完。(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山胡椒拼音注音Shān Hú Jiāo別名

    山花椒、山龍蒼、雷公尖、野胡椒、香葉子、楂子紅、臭樟子

    英文名Fruit of Greyblue Spicebush出處

    出自《唐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山胡椒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a glauca (Sieb.et Zucc.) Bl.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熟時采取。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丘陵的灌叢中和疏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山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牛筋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8米。樹皮平滑成灰白色。冬芽外部鱗片紅色;嫩枝初被褐色毛,后期脫落。單葉互生或近對生,闊橢圓形至倒卵形,長4-9cm,寬2-4cm,先端短尖,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僅脈間存有細(xì)毛,下面粉白色,密生灰色細(xì)毛,葉脈羽狀;葉柄長約2mm,有細(xì)毛?;▎涡?,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有毛,具明顯的總梗,花梗長1.5cm;花被黃色,6片;雄花有雄蕊9,排成3輪,內(nèi)輪基部具腺體,花藥2室,內(nèi)向瓣裂;雌花的雌蕊單1,柱頭頭狀,子房橢圓形。核果球形,直徑約7mm,有香氣?;ㄆ?-4月。果期9-10月。

    化學(xué)成分

    果實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羅勒烯(ocimene)約占77.99%,此外還含α-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壬醛(nonaylaldehyde),癸醛(capricaldhyde),1,8-桉葉素(1,8-cineole),檸檬醛(citral),對-聚傘花素(p-cymene),黃樟醚(safrole),龍腦(borneol),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γ-廣蕾香烯(γ-patchoullene)等成分。

    種子中含脂肪酸,其中癸酸55.27%,月桂酸(lauric acid)占32.21%,還含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

    藥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體外試驗山胡椒揮發(fā)油對常見的14種革蘭陽性和陰性細(xì)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對卡他奈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的抗菌作用最強(qiáng)(抗菌效價在1:1000以上)。此外,該揮發(fā)油對新型隱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兩種真菌也表現(xiàn)明顯的抑菌作用。

    歸經(jīng)

    肺;胃經(jīng)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平喘。主脘腹冷痛;胸滿痞悶;哮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5g。

    各家論述

    《唐本草》:主心腹痛,中冷。破滯。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遍地金拼音注音Biàn Dì Jīn別名小疳藥、雀舌草、痧子草、青魚膽、肝炎草、螞蟻草來源金絲桃科遍地金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廣西。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 《中藥大辭典》:遍山紅拼音注音Biàn Shān Hónɡ別名暴牙郎、秤桿菜(《貴州民間藥物》),滿山紅、三葉藤(《廣西藥植名錄》)。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尖子木的全株或根。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叢林。分布我國西南部......
  • 拼音注音Bì Qiào Jiānɡ別名樟柳頭、廣東商陸、白石筍、山冬筍、水蕉花、象甘蔗來源姜科閉鞘姜屬植物閉鞘姜Costus speciosus (Koenig)Smith,以根狀莖入藥。四季可采,以秋末為宜,洗凈切片,蒸熟曬干。性味辛、酸......
  • 《中藥大辭典》:霸王七拼音注音Bà Wánɡ Qī別名萬年炦、炦七。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風(fēng)仙花的塊根。9~12月間采挖,除去須根,曬干。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野鳳仙花“條。性狀干燥塊根呈紡錘形或長橢圓形,長約2~4厘米,相約1......
  • 《中藥大辭典》:霸王根拼音注音Bà Wánɡ Gēn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蒺藜科植物霸王的根。春、秋采挖,曬干。用時切段。生境分布生于荒漠地帶砂礫質(zhì)河流階地、低山山坡、碎石低丘和干河床。分布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