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山蘿卜、化積藥(《云南中草藥》),地葫蘆(《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云南中草藥》
為唇形科植物雞腳參的根。夏、秋采挖。洗凈曬干。
生于曠野、山地林下或草坡上。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粗壯,外皮黃褐色,須根多數(shù)。莖直立,黃褐色,被長柔毛及混生的具腺短柔毛。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13厘米,寬2.2~6.5厘米,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齒,兩面均被柔毛。輪傘花序有花6朵,排列成單一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長4~5毫米;花萼紫紅色,寬筒狀,長7~8毫米,上唇大,圓形,邊緣下延,下唇4齒分離;花冠淺紅色至紫色,長1.8~1.9厘米,花冠簡直,上唇4淺裂,下唇全緣,內(nèi)凹;雄蕊4,2長2短;花柱頂端棒狀。小堅果球形。
《云南中草藥》:"辛甘,平。"
①《云南中草藥》:"祛風(fēng)除濕,鎮(zhèn)痛化積,接骨生肌。治脈管炎,食積,蛔蟲病,骨折,風(fēng)濕痛。"
②《貴州藥植目錄》:"清肺潤燥,益陰斂汗。治虛弱頭暈,虛汗,咳嗽。"
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包患處。
山蘿卜、化積藥、地葫蘆、土地黃、化蟲消、紅根草
出自《云南中草藥》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雞腳參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thosiphon wulfenioides (Diels) Hand.- Mazz.[Coleus wulfenioides Diels]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鎂用或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900m的疏林下或草坡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醅、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南部、中部及西北部。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粗大,木質(zhì)。莖直立,基部分枝,鈍四棱形,被長柔毛及腺短柔毛。葉基生或1-2對莖生;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4.5-13cm,寬2.2-6.5cm,先端鈍或圓,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近基部幾全緣,兩面被疏柔毛,上面具腺點。輪傘花序6朵花,彼此分離,排列成間斷的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長4-5mm,下面被疏柔毛,具緣毛;花萼紫紅色,寬筒狀,長7-8m,外用被疏長柔毛,上唇寬大,扁圓形,下唇具4齒,前2齒略長,齒端具芒尖,邊緣具小緣毛,果時花萼增大,上唇外反;花冠淺紅至紫色,長1。8-1。9cm,外面被疏短柔毛,上唇4裂,下唇全緣;雄蕊4,前對稍長,內(nèi)藏,花絲分離,花藥匯合成1室;子房4裂,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柱頭頭狀,微凹;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球形,淺褐色,具小疣突。花期3-10月,果期5-11月。
性狀鑒別 根呈長圓柱形或長圓錐形,有的有分枝,長5-10cm,直徑0.5-0.8cm,表面棕褐色,具縱紋。質(zhì)堅硬,斷面黃色,木部占大部分。氣微,味微苦。
味辛;甘;性平
祛風(fēng)利濕;活血通絡(luò);殺蟲消積。主風(fēng)濕痹痛;淋證;水腫;跌打損傷;骨折;食積腹脹;蟲積腹痛
內(nèi)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敷。
1.《云南中草藥》:祛風(fēng)除濕,鎮(zhèn)痛化積,接骨生肌。治脈管炎,食積,蛔蟲病,骨折,風(fēng)濕痛。2.《貴州藥植目錄》:清肺潤燥,益陰斂汗。治虛弱頭暈,虛汗,咳嗽。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山蘿卜、化積藥(《云南中草藥》),地葫蘆(《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出處《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雞腳參的根。夏、秋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生于曠野、山地林下或草坡上。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粗壯,外皮黃褐色,須根多數(shù)。莖直立,黃褐色,被長柔毛及混生的具腺短柔毛。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13厘米,寬2.2~6.5厘米,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齒,兩面均被柔毛。輪傘花序有花6朵,排列成單一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長4~5毫米;花萼紫紅色,寬筒狀,長7~8毫米,上唇大,圓形,邊緣下延,下唇4齒分離;花冠淺紅色至紫色,長1.8~1.9厘米,花冠簡直,上唇4淺裂,下唇全緣,內(nèi)凹;雄蕊4,2長2短;花柱頂端棒狀。小堅果球形。
性味《云南中草藥》:"辛甘,平。"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藥》:"祛風(fēng)除濕,鎮(zhèn)痛化積,接骨生肌。治脈管炎,食積,蛔蟲病,骨折,風(fēng)濕痛。"
②《貴州藥植目錄》:"清肺潤燥,益陰斂汗。治虛弱頭暈,虛汗,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包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山檳榔拼音注音Shān Bīnɡ Lɑnɡ別名山蘿卜、化積藥、地葫蘆、土地黃、化蟲消、紅根草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Javatea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雞腳參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thosiphon wulfenioides (Diels) Hand.- Mazz.[Coleus wulfenioides Diels]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鎂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900m的疏林下或草坡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醅、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南部、中部及西北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粗大,木質(zhì)。莖直立,基部分枝,鈍四棱形,被長柔毛及腺短柔毛。葉基生或1-2對莖生;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4.5-13cm,寬2.2-6.5cm,先端鈍或圓,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近基部幾全緣,兩面被疏柔毛,上面具腺點。輪傘花序6朵花,彼此分離,排列成間斷的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長4-5mm,下面被疏柔毛,具緣毛;花萼紫紅色,寬筒狀,長7-8m,外用被疏長柔毛,上唇寬大,扁圓形,下唇具4齒,前2齒略長,齒端具芒尖,邊緣具小緣毛,果時花萼增大,上唇外反;花冠淺紅至紫色,長1。8-1。9cm,外面被疏短柔毛,上唇4裂,下唇全緣;雄蕊4,前對稍長,內(nèi)藏,花絲分離,花藥匯合成1室;子房4裂,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柱頭頭狀,微凹;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球形,淺褐色,具小疣突。花期3-10月,果期5-11月。
化學(xué)成分性狀鑒別 根呈長圓柱形或長圓錐形,有的有分枝,長5-10cm,直徑0.5-0.8cm,表面棕褐色,具縱紋。質(zhì)堅硬,斷面黃色,木部占大部分。氣微,味微苦。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濕;活血通絡(luò);殺蟲消積。主風(fēng)濕痹痛;淋證;水腫;跌打損傷;骨折;食積腹脹;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敷。
各家論述1.《云南中草藥》:祛風(fēng)除濕,鎮(zhèn)痛化積,接骨生肌。治脈管炎,食積,蛔蟲病,骨折,風(fēng)濕痛。2.《貴州藥植目錄》:清肺潤燥,益陰斂汗。治虛弱頭暈,虛汗,咳嗽。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