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檳榔

    《中藥大辭典》:山檳榔拼音注音Shān Bīnɡ Lɑnɡ別名

    山蘿卜、化積藥(《云南中草藥》),地葫蘆(《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出處

    《云南中草藥》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雞腳參。夏、秋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曠野、山地林下或草坡上。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粗壯,外皮黃褐色,須根多數(shù)。莖直立,黃褐色,被長柔毛及混生的具腺短柔毛。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13厘米,寬2.2~6.5厘米,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齒,兩面均被柔毛。輪傘花序有花6朵,排列成單一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長4~5毫米;花萼紫紅色,寬筒狀,長7~8毫米,上唇大,圓形,邊緣下延,下唇4齒分離;花冠淺紅色至紫色,長1.8~1.9厘米,花冠簡直,上唇4淺裂,下唇全緣,內(nèi)凹;雄蕊4,2長2短;花柱頂端棒狀。小堅果球形。

    性味

    《云南中草藥》:"辛甘,平。"

    功能主治

    ①《云南中草藥》:"祛風(fēng)除濕,鎮(zhèn)痛化積,接骨生肌。治脈管炎,食積,蛔蟲病,骨折,風(fēng)濕痛。"

    ②《貴州藥植目錄》:"清肺潤燥,益陰斂汗。治虛弱頭暈,虛汗,咳嗽。"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包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山檳榔拼音注音Shān Bīnɡ Lɑnɡ別名

    山蘿卜、化積藥、地葫蘆、土地黃、化蟲消、紅根草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Javatea出處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雞腳參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thosiphon wulfenioides (Diels) Hand.- Mazz.[Coleus wulfenioides Diels]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鎂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900m的疏林下或草坡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醅、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南部、中部及西北部。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粗大,木質(zhì)。莖直立,基部分枝,鈍四棱形,被長柔毛及腺短柔毛。葉基生或1-2對莖生;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4.5-13cm,寬2.2-6.5cm,先端鈍或圓,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近基部幾全緣,兩面被疏柔毛,上面具腺點。輪傘花序6朵花,彼此分離,排列成間斷的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長4-5mm,下面被疏柔毛,具緣毛;花萼紫紅色,寬筒狀,長7-8m,外用被疏長柔毛,上唇寬大,扁圓形,下唇具4齒,前2齒略長,齒端具芒尖,邊緣具小緣毛,果時花萼增大,上唇外反;花冠淺紅至紫色,長1。8-1。9cm,外面被疏短柔毛,上唇4裂,下唇全緣;雄蕊4,前對稍長,內(nèi)藏,花絲分離,花藥匯合成1室;子房4裂,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柱頭頭狀,微凹;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球形,淺褐色,具小疣突。花期3-10月,果期5-11月。

    化學(xué)成分

    性狀鑒別 根呈長圓柱形或長圓錐形,有的有分枝,長5-10cm,直徑0.5-0.8cm,表面棕褐色,具縱紋。質(zhì)堅硬,斷面黃色,木部占大部分。氣微,味微苦。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利濕;活血通絡(luò);殺蟲消積。主風(fēng)濕痹痛;淋證;水腫;跌打損傷;骨折;食積腹脹;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敷。

    各家論述

    1.《云南中草藥》:祛風(fēng)除濕,鎮(zhèn)痛化積,接骨生肌。治脈管炎,食積,蛔蟲病,骨折,風(fēng)濕痛。2.《貴州藥植目錄》:清肺潤燥,益陰斂汗。治虛弱頭暈,虛汗,咳嗽。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Pénɡ Huā別名鐵海棠、番鬼刺、萬年刺、虎刺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鐵海棠Euphorbia milii Ch.des Moulins的莖葉。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圃。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貴州。原形態(tài)多年生肉......
  • 拼音注音Cì Liǎo別名廊茵、急解素、蛇不鉆、貓舌草、紅火老鴉酸草來源蓼科蓼屬植物刺蓼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Franch. et Sav.,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集,除去泥土?xí)窀?。性味酸、微辛,平。功能主?.....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藜拼音注音Cì Lí別名紅小掃帚苗、鐵掃帚苗、雞冠冠草、刺穗藜來源藜科藜屬植物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Teloxys aristata (L.) Moq.],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切段......
  • 拼音注音Cì Mò Línɡ Cǎo別名刺參(《西藏常用中草藥》),降扯(《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出處《新醫(yī)學(xué)雜志》9:31,1973來源為川續(xù)斷科植物刺藦苓草的幼嫩全草。6~7月采收。同屬植物水蘇葉藦苓草的幼嫩全草,亦同等入藥。生境分布......
  • 《中藥大辭典》:刺蜜拼音注音Cì Mì別名羊刺蜜(《北史》),草蜜、給敦羅(《本草拾遺》),刺糖、駱駝刺糖(《新疆藥材》),陽塔克西克爾(維名)。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豆科植物駱駝刺葉中分泌液凝結(jié)而成的糖粒。夏季采收,以布鋪地,敲打枝葉,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