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雷蘑

    《全國中草藥匯編》:雷蘑別名

    青腿子、巨陡頭、口蘑

    來源

    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雷蘑Clitocybe gigantea (Sow. ex Fr.) Quel.,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布

    生于草原上。分布于河北、內蒙古、新疆。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宣腸益氣,散血熱,透發(fā)麻疹。主治小兒麻疹欲出不出,煩躁不安。

    用法用量

    1兩,水浸軟后切碎,水煎服,1次服完,日服2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雷蘑拼音注音Léi Mó別名

    雷菌、口蘑、青腿子、巨陡頭、大青蘑

    出處

    始載于《廣菌譜》。

    1.《廣菌譜》:雷蕈出廣西橫州,遇雷過即生,須疾采之,稍遲則腐,或老不堪用矣。作羹甚美,亦如雞縱之屬,其價并珍。

    2.《吳蕈譜》:雷驚蕈一名戴沙,一名石蕈。二月應驚蟄節(jié)候而產,故曰雷驚,時東風解凍,土松氣暖,菌花如蕊,菌質外深褐色如赭,褶白如玉,瑩潔可愛。

    3.《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平。有宣腸益氣、散熱解表,以及抗菌等功能。

    《綱目》雞縱條下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大白樁菇和白樁菇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eucopaxillus giganteus(Sow.ex Fr.)Sing.[Agaricus giganteus Sow.;Clitocybe gigantea(Sow.ex Fr.)Quel.]2.Leucopaxillus candidus(Bres.)Sing.[Clitocybecandida Bres.]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在子實體幼小時采摘,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大白樁菇 生于林中草地上,夏、秋季單生或群生,常形成蘑菇圈,子實體產生在圈帶的外緣,地下形成黃褐色、不規(guī)則的菌核。

    2.白樁菇 生于云杉林中地上。

    資源分布:1.大白樁菇 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河北、新疆、青海、浙江、福建、廣西、云南、西藏等地。

    2.白樁菇 分布于黑龍江、山西、青海等地。

    原形態(tài)

    1.大白樁菇 子實體大型,菌蓋寬7-36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中部下凹至漏斗狀,污白色、青白色或稍帶灰黃色,光滑,邊緣內卷至漸伸展。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至污白色,老后青褐色,延生,稠密,窄,不等長。菌柄較粗,長5-13cm,粗2-6cm,基部膨大,向上較細。白色至青白色,光滑,肉質。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6-8)μm×(4-6)μm。褶緣囊狀體棍棒狀,(30-33)μm×(5.6-7)μm。

    2.白樁菇 子實體較大。菌蓋寬7-15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白色,光滑,邊緣平滑內卷。菌肉白色,較厚。菌褶白色,稠密,窄,近延生,不等長。菌柄近柱狀,白色,長5-7cm,粗2-3cm,光滑,內實。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5-6.3)μm×(3-4)μm。

    性狀

    性狀鑒別 1.大白樁菇 菌蓋扁半球形,或中央下凹呈漏斗形,直徑7-36cm,污白色、青白色或微灰黃色,表面光滑,邊緣內卷或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長,白色、黯污白色或青褐色。菌柄圓柱形,基部膨大。長5-13cm,直徑2-6cm,白色或青白色。氣微,味淡。

    2.白樁菇 菌蓋直徑7-15cm,類白色,表面光滑,邊緣內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長5-7cm,直徑2-3cm,類白色,內實。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含甾體化合物如 5α-膽甾-7-烯-3β-醇(5α-cholest-7-en-3β-ol),麥角甾醇(ergosterol),5,7-麥角甾二烯-3β-醇(ergosta-5,7-dien-3β-ol)。 其培養(yǎng)液中含聚乙炔(polyacetylene)等化合物。

    歸經

    肺經

    性味

    甘;性平

    功能主治

    解表清熱;透疹;消食;抗癆。主感冒咳嗽;麻疹透發(fā)不暢;食積停滯;脘腹脹滿;肺結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菠菜子拼音注音Bō Cài Zǐ別名刺蒺藜(《滇南本草》)出處《滇南本草》來源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實?;瘜W成分含蔗糖、棉子糖,水蘇糖。歸經入脾、肺二經。性味性微溫,味微辛甜。功能主治祛風明目,開通關竅,利腸胃。(性味以下出《滇......
  • 拼音注音Bō Luó Gēn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鳳梨科植物鳳梨的根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anas comosus(L.)Merr.[Bromeliaco-mosa L.;A.sativus Schult.et Schult.f]采......
  • 拼音注音Bō Luó Pí別名波羅、番婁子、露兜子、地菠蘿、草菠蘿出處本品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以露兜子為名。云:“露兜子產廣東,一名波羅,生山野間,實如蘿卜,上生葉一簇,尖長深齒,味、色、香具佳……又名番婁子,形如蘭,葉密長大,抽莖結子......
  • 《中藥大辭典》:萆薢拼音注音Bì Xiè別名百枝(《吳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論》),赤節(jié)(《別錄》),白菝葜(《日華子本草》),粉萆薢(《本草從新》),金剛、硬飯團(《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山田薯、土薯蕷(《泉州本草》),麻甲頭(《廣......
  • 《中國藥典》: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別名扁蓄、大萹蓄、鳥蓼、扁竹、竹節(jié)草、豬牙草、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