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老鸛嘴、老鴉嘴、貫筋、老貫筋、老牛筋
本品為牻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 、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或野老鸛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習稱“長嘴老鸛草”,后兩者習稱“短嘴老鸛草”,夏、秋二季果實近成熟時采割,捆成把,曬干。
長嘴老鸛草:莖長30~50cm,直徑0.3~0.7cm,多分枝,節(jié)膨大。表面灰綠色或帶紫色,有縱溝紋及稀疏茸毛。質脆,斷面黃白色,有的中空。葉對生,具細長葉柄;葉片卷曲皺縮,質脆易碎,完整者為二回羽狀深裂,裂片披針線形。果實長圓形,長0.5~1cm。宿存花柱長2.5~4cm,形似鸛喙,有的裂成5瓣,呈螺旋形卷曲。無臭,味淡。
短嘴老鸛草:莖較細,略短。葉片圓形,3或5深裂,裂片較寬,邊緣具缺刻。果實球形,長0.3~0.5cm?;ㄖL1~1.5cm,有的5裂向上卷曲呈傘形。
野老鸛草:葉片掌狀5~7深裂,裂片條形,每裂片又3~5深裂。
置陰涼干燥處。
除去殘根及雜質,略洗,切段,曬干。
歸肝、腎、脾經。
辛、苦,平。
祛風濕,通經絡,止瀉利。用于風濕痹痛,麻木拘攣,筋骨酸痛,泄瀉痢疾。
9~15g。
五葉草、老官草(《滇南本草》),五瓣花、老貫草(《滇南本草圖譜》),天罡草(《分類草藥性》),五葉聯、生扯攏、破銅錢(《貴州民間方藥集》),老鴰筋(《東北資源植物手冊》),貫筋(《新疆藥材》),五齒耙、老鴰嘴(《河北藥材》),鵪子嘴(《山東中藥》)。
《綱目拾遺》
為槐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或老鸛草、尼泊爾老鸛草、西伯利亞老鶴草及野老鸛草、塊根者鸛草等帶有果實的全草。夏秋季果實將成熟時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或連根拔起,除去泥土雜質,曬干。
①牻牛兒苗(《救荒本草》),又名:斗牛兒(《救荒本草》),牽巴巴(《植物名實圖考》),太陽花、狼巴巴草、土列列。
一年生草本,長1~1.5米。莖纖弱,平鋪或斜上,淡紫紅色,具鈍棱,有白色開展長毛,節(jié)明顯。葉對生;2回羽狀全裂,裂片5~9,基部下延,再成羽狀分裂,全葉長4~5厘米,寬幾相等,小裂片狹長不整齊,具缺刻狀長齒,上面近于無毛,下面沿葉脈有軟毛;基生葉的柄長達10余厘米,莖生葉的柄較短,均被白色長毛;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達1厘米,質薄有毛?;?~5朵成傘形排列,頂生或腋生,總花梗長6~10厘米,被白手;總苞6~7片,披針形,具緣毛;小花梗長2~3厘米,被毛:花徑約1厘米;花萼5,卵狀橢圓形,先端具長芒,背面被白色長毛;花瓣5,藍紫色,倒卵形;雄蕊10,外輪5枚無藥,內輪5枚具黃色花藥,花絲下部膨大,蜜腺5,顯著;花柱5,均密被短柔毛。蒴果,先端長喙狀,長約3~5厘米,5室,每室具種子1粒,熟時5果瓣與中柱分離,果瓣的喙部螺旋狀卷曲,內側被白毛。種子長倒卵圓錐形,褐色,長2~2.5毫米?;ㄆ?~6月。果期5~7月。
生于山坡、田野間。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四川、貴州、云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
②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莖伏臥或略傾斜,多分枝。葉對生,葉柄長1.5~4厘米,具平伏卷曲的柔毛,葉片3~5深裂,近五角形,基部略呈心形,裂片近菱形,先端鈍或突尖,邊緣具整齊的鋸齒,上面綠色,具伏毛,下面淡綠色,沿葉脈被柔毛?;ㄐ?,徑約1厘米,每1花梗2朵,腋生,花梗細長;花萼5,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疏生長柔毛,先端有芒;花瓣5,倒卵形,白色或淡紅色,具深紅色縱脈;雄蕊10,全具花藥:花柱5裂,延長并與果柄連合成喙。蒴果先端長喙狀,成熟時裂開,喙部由下而上卷曲。種子長圓形,黑褐色?;ㄆ?~6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草地及路旁。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③尼泊爾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形態(tài)與上種相近,但植物較矮小,高30~45厘米,逆生平伏毛。葉3~5深裂,裂片小,卵狀披針形或狹卵形,先端鈍尖,緣具不整齊粗齒。花徑約1厘米,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于山野草叢或路旁。分布福建、廣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④西伯利亞老鸛草又名:鼠掌草。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升,全體被柔毛。葉通常5深裂,裂片菱狀披針形,或近披針形,再2~3中裂,先端鈍尖,邊緣具不整齊鋸齒?;◤郊s0.7~0.8厘米,淡紅色或近白色,每花梗著生1花,花瓣具紫色網紋。花期7~9月。果期10月。
分布我國東北、新疆等地。
此外,尚有同屬植物野老鸛草(江蘇、浙江)、塊根老鸛草及其變種高山塊根老鶴草(東北、西北及四川)等的全草亦同等入藥。
老鶴草的藥材商品,主要可分為長嘴老鸛草和短嘴老鶴草兩類,以長嘴老鸛草應用較廣。
①長嘴老鸛草
為植物牻牛兒苗的干燥全草。多數不帶根,長30~50厘米,或已截成長6~8厘米的小段。莖粗2~5毫米,節(jié)明顯膨大,節(jié)間長5~12厘米,多分枝,表面灰綠色,基部或帶紫紅色,有縱紋,并被稀疏的白毛,質較堅脆,折斷時粗纖維性,有空心。葉對生,有長柄,葉片卷曲皺縮,質脆易碎,潤濕展平后,可見為羽狀深裂,裂片很細。果實長圓形,長約6~10毫米,深黃棕色或暗紫色,有宿存的長花柱,通稱"長嘴",嘴長2.5~4厘米;成熟后5裂,各與1枚種子相連,并向外反卷或卷曲成螺旋形。無臭,味淡。以灰綠色、果實多、無根及泥土者為佳。
主產于河北、山西、山東。此外,河南、陜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亦產。
②短嘴老鸛草
為植物老鸛草、尼泊爾老鸛草、西伯利亞老鸛草等的干燥全草。莖較纖細,長約30厘米,直徑約1~2毫米。節(jié)間短,多在5厘米以下。葉片裂片較寬。果實較小,花長3~5毫米,嘴長1~1.5厘米。其余與長嘴老鸛草同。無臭,味淡。以灰綠色、果實多、無根及泥土者為佳。
主產于云南、四川、湖北。此外,東北及新疆等地亦產。
牻牛兒苗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牻牛兒醇。又含槲皮素及其他色素。
日本產的尼泊爾老鸛草全草含有鞣質、沒食子酸、琥珀酸、槲皮素及其甙類等。其葉中含鞣質最多,且其鞣質的含量能隨季節(jié)變化,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間含量最低,而后逐漸加多,至6~8月間含量最高。葉中尚分離出山柰甙。
①牻牛兒苗
㈠抗菌作用:全草煎劑在試管內對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桿菌、β-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酸對其抑菌有一定影響。㈡抗病毒作用:全草煎劑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副流感病毒I型仙臺株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通過雞胚,用血球凝集試驗);其葉和莖均對前者作用較強,根部作用較弱;所含鞣酸對其抗病毒作用影響不大。通過雞胚對流感病毒抑制的篩選試驗,老鸛草有一定抑制作用。
②尼泊爾老鸛草
㈠抗菌作用:因含鞣質,故在體外(平碟法)試驗中,25%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的抑菌作用,但對大腸桿菌較差,對綠膿桿菌則幾乎無效。㈡止瀉作用:日本產尼泊爾老鸛草的水溶性提取物,對兔有一定止瀉作用。兔空腹服其煎劑或干燥提取物,都能抑制十二指腸和小腸的活動,并促進盲腸的逆蠕動,因而出現止瀉作用;但劑量過大,則能促進大腸的蠕動而出現瀉下作用。故其作用與阿托品是不同的。止瀉的有效成分除鞣質外,似尚有能使腸粘膜特別是大腸粘膜收斂的物質。㈢其它作用:兔口服水提取物,能增加血液凝固,可能與所含鞣質有關(在腸中轉變成沒食子酸,而后以堿鹽的形式被吸收)。
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用水洗凈,撈出,切段,曬干。
苦辛,平。
①《救荒本草》:"味微苦。"
②《滇南本草》:"性微溫,味苦辛。"
祛風,活血,清熱解毒。治風濕疼痛,拘攣麻木,癰疽,跌打,腸炎,痢疾。
①《滇南本草》:"祛諸風皮膚發(fā)癢。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利小便,瀉膀胱積熱,攻散諸瘡腫毒,退癆熱發(fā)燒,治風火蟲牙,痘疹疥癩等癥。"
②《綱目拾遺》:"去風,疏經活血,健筋骨,通絡脈。治損傷,痹癥,麻木,皮風,浸酒常飲。"
③《現代實用中藥》:"止久痢,厚腸胃,調中健脾。"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跌打損傷,止刀傷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氣。"
⑤《藥材學》:"清熱解毒。治熱病消渴,癰疽瘡腫。"
內服:煎湯,2~5錢;浸酒或熬膏。
①治筋骨癱瘓:老鸛草、筋骨草、舒筋草,燉肉服。(《四川㈡,藥志》)
②治筋骨疼痛,通行經絡,去諸風:新鮮老鸛草洗凈,置一百斤于銅鍋內,加水煎煮二次,過濾,再將濾液濃縮至約三十斤,加飲用酒五兩,煮十分鐘,最后加入熟蜂蜜六斤,混合拌勻,煮二十分鐘,待冷裝罐。(《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老鸛草膏)
③治腰扭傷:老鸛草根一兩,蘇木五錢,煎湯,血余炭三錢沖服,每日一劑,日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④治急慢性腸炎下痢:牻牛兒苗六錢,紅棗四枚。煎濃湯,一日三回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⑤治腸炎,痢疾:老鸛草一兩,鳳尾草一兩,煎成9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連服一至二劑。(《浙江省中草藥抗菌消炎經驗交流會資料選編》)
⑥治婦人經行受寒,月經不調,經行發(fā)熱,腹脹腰痛,不能受胎:五葉草五錢,川芎二錢,大薊二錢,白芷二錢。水酒各一鐘,合煎,臨臥服,服后避風。(《滇南本草》)
①治療泡疹性角膜炎
用西伯利亞老鸛草制成20%眼藥水,每小時滴眼1次,同時用1%阿托品散瞳。臨床觀察盤狀角膜炎相混合型角膜炎25例,顯效15例,有效10例;淺層點狀及樹枝狀角膜炎6例,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2例。用藥后可減少角膜基質層炎癥浸潤,加速愈合。
②治療腸道感染
㈠用野老鶴草制成100%煎劑,每次40毫升,日服2~3次;或用老鸛草2~3兩,每日煎服1劑。治療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腸炎、阿米巴痢疾等114例,結果痊愈84例,好轉20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達91.22%。大多數病人服藥后2~3天,癥狀好轉或消失㈡用老鸛草1兩,水煎2次,3次分服,4~6日為一療程;治療痢疾帶菌者及慢性菌痢共13例,經一個療程后,大便復查皆為陰性,癥狀消失而痊愈。
五葉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貫草、天罡草、五葉聯、破銅錢、老鴰筋、貫筋、五齒粑、老鴰嘴、鵪子嘴。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藥材基源:為牻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老鸛草、西伯利亞老鸛草、尼泊爾老鸛草、塊根老鸛草帶果實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2.Geranium wilfordii Maxim.3.Geranium sibiricum L.4.Geranium nepalense Sweet5.Geranium dahuricum DC.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果實將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或將全株拔起,去凈泥土和雜質,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1. 生于山坡、草地、田埂、路邊及村莊住宅附近。
2.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邊和樹林下。
3.生于河岸、濕地、山林下、林旁、路邊及山地。
4.生于潮濕山坡、路旁、田野、雜草叢中。
5. 生于草甸、林緣、灌叢間。
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及云南西部、西藏等地。
2.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地區(qū)及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3.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4.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西南各地。
5.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1.牻牛兒苗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根圓柱形。莖平鋪地面或斜升,多分枝,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4-6cm;托葉披針形,長5-10mm,邊緣膜質;葉片長卵形或長圓狀三角形,長4-6cm,寬3-4cm,二回羽狀深裂,羽片5-9對,基部下延,小羽片條形,全緣或有l(wèi)-3粗齒,兩面具柔毛。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梗長5-15cm,通常有2-5花,花梗長1-3cm;萼片長圓形,先端具芒尖,芒長2-3cm;花瓣5,倒卵形,淡紫色或藍紫色,與萼片近等長,先端鈍圓,基部被白毛;雄蕊10,2輪,外輪5枚無藥,內輪5枚具藥,蜜腺5;子房密被白色長柔毛。蒴果,長3-4cm,先端具長喙,成熟時5個果瓣與中軸分離,喙部呈螺旋狀扭曲,其內側有棕色的毛?;ㄆ?-8月,果期6-9月。
2.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莖短而直立,具略增厚的長根。莖直立或下部稍蔓生,有倒生柔毛。葉對生;基生葉和下部葉有長柄,向上漸短;托葉狹披針形,先端漸尖,有毛;葉片腎狀三角形,基部心形,長3-5cm,寬4-6cm,3深裂,中央裂片稍大,卵狀菱形,先端尖,上部有缺刻或粗牙齒,齒頂有短凹尖,下部葉有時近5深裂,上下兩面多少有伏毛?;▎紊~腋,或2-3花成聚傘花序;花梗在花時伸長,果時彎曲下傾;萼片5,卵形或披針形,先端有芒,長5-6mm,被柔毛;花瓣5,淡紅色或粉紅色,與萼片近等長,具5條紫紅色縱脈;雄蕊10,基部連合,花絲基部突然擴大,擴大部分具緣毛;子房上位,5室,花柱5,不明顯或極短。蒴果,有微毛,喙較短,果熟時5個果瓣與中軸分離,喙部由下向上內卷,長約2cm?;ㄆ?-8月,果期8-10月。
3.西伯利亞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直立,分技或不分枝,通常單一,稀2-3。莖細長,伏臥或上部斜向上,多分枝,略有倒生毛。葉對生;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有長柄,頂部的柄短,柄具倒生柔毛或伏毛;托葉披針形,長漸尖;基生葉早枯萎,與莖生葉同形,腎狀五角形,基部寬心形,長3-6cm,寬4-8cm,掌狀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狹倒卵形,基部楔形,上部羽狀分裂或具齒狀深缺刻;上部葉3深裂,上下兩面有疏伏毛,下面沿脈毛較密?;ㄍǔ蝹€腋生;花柄長4-5cm,絲狀,具倒生柔毛或伏毛,近中部具2披針形苞片,有倒生微柔毛,在果期向側彎;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4mm,邊緣膜質;花瓣淡紅色或白色帶紫色脈紋,長近于萼片。蒴果長是1.5-2cm,具微柔毛?;ㄆ?-7月,果期7-9月。
4.尼泊爾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或更高,有時很矮小。根細長,斜生。莖細弱,蔓延于地面,斜上升,近方形,常有倒生疏柔毛。葉對生;下部莖生葉的柄長過于葉片;托葉狹披針形至披針形,長0.4-1cm,先端漸尖;葉片腎狀五角形,長2-5cm,寬3-5cm;3-5深裂不達基部,裂片寬卵形,邊緣具齒狀缺刻或淺裂,上面有疏伏毛,下面有疏柔毛。聚傘花序數個,腋生,各有2花,有時1花;花序梗長2-8cm。無苞片,有倒生柔毛,在果期向側彎;萼片披針形,長約0.6cm,先端具芒尖,邊緣膜質,背面有3脈,沿脈具白色長毛;花瓣小,紫紅色,稍長于萼片;花絲下部卵形,花藥近圓形,紫紅色;子房綠色,柱頭紫紅色,均被白毛。蒴果長約1.7cm,有柔毛?;ㄆ?-7月,果期7-8月。
5.塊根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莖短,直立,下部生有一簇長紡錘形的肉質塊根。莖直立,近無毛,常二歧分枝。葉對生;下部莖生葉具長柄,長達10-15cm,向上漸短,頂部葉無柄;托葉披針形或卵形,先端漸尖,長5-10mm;葉片腎狀圓形,長3-4cm,寬5-7cm,掌狀7深裂幾達基部,裂片菱狀卵形或披針形,不規(guī)則羽裂;小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橢圓形,寬2-3mm,銳尖頭,上面及邊緣密生稍貼伏的白毛,下面疏生長狀毛?;ㄐ蛞干蝽斏?,柄長3-6cm,纖細,通常具2花;花柄絲狀,長2-3cm,有倒生疏微柔毛,在果期頂部彎向上;苞片披針形,長漸尖;萼片卵形,近無毛;花瓣淡紫色,長約7-12mm;花絲基部擴大部分具緣毛。蒴果有毛,長1.2-2cm?;ㄆ?-7月,果期8-9月。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濕。喜陽光充足。以疏松肥沃、濕潤的壤土栽種為宜。
栽培技術 用分根繁殖。冬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老根,分切數塊,每塊具有芽。按行株距25cm×25cm開穴,每穴栽種1塊,覆土壓實,澆水。
田間管理 出苗后要中耕除草、追施人糞尿,冬季倒苗后,清除枯株殘葉,培土,施廄肥、堆肥等。
性狀鑒別 (1)牻牛兒苗全株被白色柔毛。莖類圓形,長30-50cm或更長,直徑1-7mm,表面灰綠色帶帶紫色,有分枝,節(jié)明顯而稍膨大,具縱溝及稀疏茸毛,質脆折斷后纖維性。葉片卷曲皺縮,質脆易碎,完整者為二回羽狀深裂,裂片狹線形,全緣或具1-3粗齒。蒴果長橢圓形,長約4cm,宿存花柱長2.5-3cm,形似鸛喙,成熟時5裂,向上卷曲呈螺旋。氣微,味淡。
(2)老鸛草莖較細,直徑1-3mm,具縱溝,表面微紫色或灰褐色,有倒伏毛。葉腎狀三角形,3-5深裂,裂片近菱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具伏毛。葫果長約2cm,宿存花柱長1-2cm,成熟時5裂,向上卷曲呈傘形。(3)西伯利亞老鸛草莖多分枝,略有倒生毛。葉腎狀五角形,掌狀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羽狀深裂或齒狀深缺刻,有毛。蒴果長1.5-2cm,宿存花柱成熟時5裂,向上卷曲呈傘形。(4)尼泊爾老鸛草莖直徑l-3mm,表面灰綠色或紫紅色,有縱溝及稀疏毛。葉腎狀五角形,掌狀3-5深裂,邊緣有缺刻,被毛。蒴果長約1.7cm,宿存花柱熟時5裂,向上反卷。(5)塊根老鸛草根莖短,下部簇生近紡錘形的粗根。莖常二歧分枝,近無毛。葉腎狀圓形,掌狀7深裂幾達基部,裂片不規(guī)則羽狀分裂。蒴果長1.2-2cm,余同上種。均以色深綠、花果多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l)牻牛兒苗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與毛基相連的表皮細胞具角質紋理。非腺毛較多,單細胞,長76-612μm,直徑約22μm,壁具細小疣狀突起。腺毛頭部單細胞,類圓形或扁圓形,直徑13-16μm;柄部1-4細胞,基部細胞常較長。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wèi)細胞4-6個。葉肉中草酸鈣簇晶較多,也有圓簇狀結晶,直徑11-34μm。(2)老鸛草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彎曲,有時呈連珠狀增厚。非腺毛多為單細胞,少數為2-3細胞,長65-450μm,直徑13-25μm,壁具疣狀突起。腺毛多見,頭部單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直徑9-20μm;柄部1-3細胞。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wèi)細胞4-6個。草酸鈣簇晶圓簇狀,直徑7-30μm。
醇沉煎劑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99.02±7.66g/kg。香葉醇大鼠poLD50為4.8g/kg,兔iv為50mg/kg。
1.牻牛兒苗全草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牻牛兒醇(geraniol),又含槲皮素(quercetin)及其他色素。
2.老鸛草全草含老鸛草鞣質(geraniin)2.2%,干葉含老鸛草鞣質9.5%,金絲挑甙(hyperin)0.21%。
3.西伯利亞老鸛草全草含青蟹肌醇(scyllo-inositol,scyllitol),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原地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山柰酚-7-a-L-鼠李精甙(kaempferol-7-a-L-rhamnoside),并沒食子酸(ellagic acid),山柰酚-3,7-a-L-二鼠李糖甙即山柰甙(kaempferol-3,7-a-L-dirhamnoside,kaempferitrin),短葉老鸛草素(brevifolin)及鞣云實精(cori-lagin)及一種新成分短葉老鸛草酸乙酯(ethyl brevifolincarboxylate)。
4.尼泊爾老鸛草全草含老鸛草鞣質,另含山柰酚-7-鼠李糖甙和山奈甙,新鮮葉富含并沒食子酸(ellagic acid)。
1.牻牛兒苗:1.1.抗菌作用:全草煎劑在試管內對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桿菌、B一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酸對其抑菌有一定影響。
1.2.抗病毒作用:全草煎劑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一1株和副流感病毒I型仙臺株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通過雞胚,用血球凝集試驗);其葉和莖均對前者作用較強,根部作用較弱;所含鞣酸對其抗病毒作用影響不大。通過雞胚對流感病毒抑制的篩選試驗,老鸛草有一定抑制作用。
2.尼泊爾老鸛草:2.1.抗菌作用:因含鞣質,故在體外(平碟法)試驗中,25%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的抑菌作用,但對大腸桿菌較差,對綠膿桿菌則幾乎無效。
2.2.止瀉作用:日本產尼泊爾老鸛草的水溶性提取物,對兔有一定止瀉作用。兔空腹服其煎劑或干燥提取物,都能抑制十二指腸和小腸的活動,并促進盲腸的逆蠕動,因而出現止瀉作用;但劑量過大,則能促進大腸的蠕動而出現瀉下作用。故其作用與阿托品是不同的。止瀉的有效成分除鞣質外,似尚有能使腸粘膜特別是大腸粘膜收斂的物質。
2.3.其它作用:2.3.1.凝血作用:兔口服水提取物,能增加血液凝固,可能與所含鞣質有關(在腸中轉變成沒食子酸,而后以堿鹽的形式被吸收)。鎮(zhèn)咳:醇沉煎劑11.6g/kg灌胃,對氨霧引咳小鼠有鎮(zhèn)咳作用,7、20g/kg灌胃,對電刺激麻醉貓喉上神經引咳嗽法有鎮(zhèn)咳作用。
2.3.2.祛痰:醇沉煎劑30、50g/kg灌胃,對小鼠酚紅排泌法,無祛痰作用。
3.野老鸛草:3.1.抑菌作用: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256對金黃色葡萄球菌,1:32對福氏痢疾桿菌,1:16對宋氏痢疾桿菌,1:8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4.長嘴老鸛草:4.1.抑菌作用:長嘴老鸛草全草煎劑在試管內對人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乙型鏈球菌、肺尖球菌等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質對其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影響,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副流感病毒Ⅰ型仙臺株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香葉醇對發(fā)須癬菌和奧杜安氏小抱子菌的MIC為0.39ml/ml。
4.2.其它作用:4.2.1.驅蟲作用:香葉醇有驅鼠蛔蟲作用;4.2.2.對胃腸道作用:小劑量能抑制大鼠的自發(fā)活動。大鼠po,能抑制胃腸運動,但對大腸運動影響不大。
4.2.3.瀉下作用:接近致死量時有瀉下作用。
4.2.4.利尿作用:小劑量po對大鼠有輕度利尿作用。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于水浴上溫浸30min,濾過,濾液加濃鹽酸數滴,再加鎂粉少許,老鸛草溶液變成紅棕色至紅色,而牻牛兒苗為微紅色。(檢查黃酮)
脾;膀胱經
味苦;微辛;性平
祛風通絡;活血;清熱利濕。主風濕痹痛;肌膚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損傷;泄瀉痢疾;瘡毒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或熬膏。外用:適量,搗爛加酒炒熱外敷或制成軟膏涂敷。
1.《滇南本草》:祛諸風皮膚發(fā)癢。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利小便,瀉膀胱積熱,攻散諸瘡腫毒,退癆熱發(fā)燒,治風火蟲牙,痘疹疥癩等癥。
2.《綱目拾遺》:去風,疏經活血,健筋骨,通絡脈。治損傷,痹癥,麻木,皮風,浸酒常飲。3.《現代實用中藥》:止久痢,厚腸胃,調中健脾。
4.《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跌打損傷,止刀傷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氣。
5.《藥材學》:清熱解毒。治熱病消渴,癰疽瘡腫。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老鸛嘴、老鴉嘴、貫筋、老貫筋、老牛筋
英文名HERBA ERODII/HERBA GERANII來源本品為牻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 、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或野老鸛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習稱“長嘴老鸛草”,后兩者習稱“短嘴老鸛草”,夏、秋二季果實近成熟時采割,捆成把,曬干。
性狀長嘴老鸛草:莖長30~50cm,直徑0.3~0.7cm,多分枝,節(jié)膨大。表面灰綠色或帶紫色,有縱溝紋及稀疏茸毛。質脆,斷面黃白色,有的中空。葉對生,具細長葉柄;葉片卷曲皺縮,質脆易碎,完整者為二回羽狀深裂,裂片披針線形。果實長圓形,長0.5~1cm。宿存花柱長2.5~4cm,形似鸛喙,有的裂成5瓣,呈螺旋形卷曲。無臭,味淡。
短嘴老鸛草:莖較細,略短。葉片圓形,3或5深裂,裂片較寬,邊緣具缺刻。果實球形,長0.3~0.5cm?;ㄖL1~1.5cm,有的5裂向上卷曲呈傘形。
野老鸛草:葉片掌狀5~7深裂,裂片條形,每裂片又3~5深裂。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炮制除去殘根及雜質,略洗,切段,曬干。
歸經歸肝、腎、脾經。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經絡,止瀉利。用于風濕痹痛,麻木拘攣,筋骨酸痛,泄瀉痢疾。
用法用量9~15g。
摘錄《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老鸛草拼音注音Lǎo Guàn Cǎo別名五葉草、老官草(《滇南本草》),五瓣花、老貫草(《滇南本草圖譜》),天罡草(《分類草藥性》),五葉聯、生扯攏、破銅錢(《貴州民間方藥集》),老鴰筋(《東北資源植物手冊》),貫筋(《新疆藥材》),五齒耙、老鴰嘴(《河北藥材》),鵪子嘴(《山東中藥》)。
出處《綱目拾遺》
來源為槐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或老鸛草、尼泊爾老鸛草、西伯利亞老鶴草及野老鸛草、塊根者鸛草等帶有果實的全草。夏秋季果實將成熟時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或連根拔起,除去泥土雜質,曬干。
原形態(tài)①牻牛兒苗(《救荒本草》),又名:斗牛兒(《救荒本草》),牽巴巴(《植物名實圖考》),太陽花、狼巴巴草、土列列。
一年生草本,長1~1.5米。莖纖弱,平鋪或斜上,淡紫紅色,具鈍棱,有白色開展長毛,節(jié)明顯。葉對生;2回羽狀全裂,裂片5~9,基部下延,再成羽狀分裂,全葉長4~5厘米,寬幾相等,小裂片狹長不整齊,具缺刻狀長齒,上面近于無毛,下面沿葉脈有軟毛;基生葉的柄長達10余厘米,莖生葉的柄較短,均被白色長毛;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達1厘米,質薄有毛?;?~5朵成傘形排列,頂生或腋生,總花梗長6~10厘米,被白手;總苞6~7片,披針形,具緣毛;小花梗長2~3厘米,被毛:花徑約1厘米;花萼5,卵狀橢圓形,先端具長芒,背面被白色長毛;花瓣5,藍紫色,倒卵形;雄蕊10,外輪5枚無藥,內輪5枚具黃色花藥,花絲下部膨大,蜜腺5,顯著;花柱5,均密被短柔毛。蒴果,先端長喙狀,長約3~5厘米,5室,每室具種子1粒,熟時5果瓣與中柱分離,果瓣的喙部螺旋狀卷曲,內側被白毛。種子長倒卵圓錐形,褐色,長2~2.5毫米?;ㄆ?~6月。果期5~7月。
生于山坡、田野間。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四川、貴州、云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
②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莖伏臥或略傾斜,多分枝。葉對生,葉柄長1.5~4厘米,具平伏卷曲的柔毛,葉片3~5深裂,近五角形,基部略呈心形,裂片近菱形,先端鈍或突尖,邊緣具整齊的鋸齒,上面綠色,具伏毛,下面淡綠色,沿葉脈被柔毛?;ㄐ?,徑約1厘米,每1花梗2朵,腋生,花梗細長;花萼5,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疏生長柔毛,先端有芒;花瓣5,倒卵形,白色或淡紅色,具深紅色縱脈;雄蕊10,全具花藥:花柱5裂,延長并與果柄連合成喙。蒴果先端長喙狀,成熟時裂開,喙部由下而上卷曲。種子長圓形,黑褐色?;ㄆ?~6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草地及路旁。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③尼泊爾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形態(tài)與上種相近,但植物較矮小,高30~45厘米,逆生平伏毛。葉3~5深裂,裂片小,卵狀披針形或狹卵形,先端鈍尖,緣具不整齊粗齒。花徑約1厘米,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于山野草叢或路旁。分布福建、廣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④西伯利亞老鸛草又名:鼠掌草。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升,全體被柔毛。葉通常5深裂,裂片菱狀披針形,或近披針形,再2~3中裂,先端鈍尖,邊緣具不整齊鋸齒?;◤郊s0.7~0.8厘米,淡紅色或近白色,每花梗著生1花,花瓣具紫色網紋。花期7~9月。果期10月。
分布我國東北、新疆等地。
此外,尚有同屬植物野老鸛草(江蘇、浙江)、塊根老鸛草及其變種高山塊根老鶴草(東北、西北及四川)等的全草亦同等入藥。
性狀老鶴草的藥材商品,主要可分為長嘴老鸛草和短嘴老鶴草兩類,以長嘴老鸛草應用較廣。
①長嘴老鸛草
為植物牻牛兒苗的干燥全草。多數不帶根,長30~50厘米,或已截成長6~8厘米的小段。莖粗2~5毫米,節(jié)明顯膨大,節(jié)間長5~12厘米,多分枝,表面灰綠色,基部或帶紫紅色,有縱紋,并被稀疏的白毛,質較堅脆,折斷時粗纖維性,有空心。葉對生,有長柄,葉片卷曲皺縮,質脆易碎,潤濕展平后,可見為羽狀深裂,裂片很細。果實長圓形,長約6~10毫米,深黃棕色或暗紫色,有宿存的長花柱,通稱"長嘴",嘴長2.5~4厘米;成熟后5裂,各與1枚種子相連,并向外反卷或卷曲成螺旋形。無臭,味淡。以灰綠色、果實多、無根及泥土者為佳。
主產于河北、山西、山東。此外,河南、陜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亦產。
②短嘴老鸛草
為植物老鸛草、尼泊爾老鸛草、西伯利亞老鸛草等的干燥全草。莖較纖細,長約30厘米,直徑約1~2毫米。節(jié)間短,多在5厘米以下。葉片裂片較寬。果實較小,花長3~5毫米,嘴長1~1.5厘米。其余與長嘴老鸛草同。無臭,味淡。以灰綠色、果實多、無根及泥土者為佳。
主產于云南、四川、湖北。此外,東北及新疆等地亦產。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化學成分牻牛兒苗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牻牛兒醇。又含槲皮素及其他色素。
日本產的尼泊爾老鸛草全草含有鞣質、沒食子酸、琥珀酸、槲皮素及其甙類等。其葉中含鞣質最多,且其鞣質的含量能隨季節(jié)變化,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間含量最低,而后逐漸加多,至6~8月間含量最高。葉中尚分離出山柰甙。
藥理作用①牻牛兒苗
㈠抗菌作用:全草煎劑在試管內對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桿菌、β-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酸對其抑菌有一定影響。㈡抗病毒作用:全草煎劑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副流感病毒I型仙臺株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通過雞胚,用血球凝集試驗);其葉和莖均對前者作用較強,根部作用較弱;所含鞣酸對其抗病毒作用影響不大。通過雞胚對流感病毒抑制的篩選試驗,老鸛草有一定抑制作用。
②尼泊爾老鸛草
㈠抗菌作用:因含鞣質,故在體外(平碟法)試驗中,25%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的抑菌作用,但對大腸桿菌較差,對綠膿桿菌則幾乎無效。㈡止瀉作用:日本產尼泊爾老鸛草的水溶性提取物,對兔有一定止瀉作用。兔空腹服其煎劑或干燥提取物,都能抑制十二指腸和小腸的活動,并促進盲腸的逆蠕動,因而出現止瀉作用;但劑量過大,則能促進大腸的蠕動而出現瀉下作用。故其作用與阿托品是不同的。止瀉的有效成分除鞣質外,似尚有能使腸粘膜特別是大腸粘膜收斂的物質。㈢其它作用:兔口服水提取物,能增加血液凝固,可能與所含鞣質有關(在腸中轉變成沒食子酸,而后以堿鹽的形式被吸收)。
炮制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用水洗凈,撈出,切段,曬干。
性味苦辛,平。
①《救荒本草》:"味微苦。"
②《滇南本草》:"性微溫,味苦辛。"
功能主治祛風,活血,清熱解毒。治風濕疼痛,拘攣麻木,癰疽,跌打,腸炎,痢疾。
①《滇南本草》:"祛諸風皮膚發(fā)癢。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利小便,瀉膀胱積熱,攻散諸瘡腫毒,退癆熱發(fā)燒,治風火蟲牙,痘疹疥癩等癥。"
②《綱目拾遺》:"去風,疏經活血,健筋骨,通絡脈。治損傷,痹癥,麻木,皮風,浸酒常飲。"
③《現代實用中藥》:"止久痢,厚腸胃,調中健脾。"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跌打損傷,止刀傷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氣。"
⑤《藥材學》:"清熱解毒。治熱病消渴,癰疽瘡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浸酒或熬膏。
復方①治筋骨癱瘓:老鸛草、筋骨草、舒筋草,燉肉服。(《四川㈡,藥志》)
②治筋骨疼痛,通行經絡,去諸風:新鮮老鸛草洗凈,置一百斤于銅鍋內,加水煎煮二次,過濾,再將濾液濃縮至約三十斤,加飲用酒五兩,煮十分鐘,最后加入熟蜂蜜六斤,混合拌勻,煮二十分鐘,待冷裝罐。(《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老鸛草膏)
③治腰扭傷:老鸛草根一兩,蘇木五錢,煎湯,血余炭三錢沖服,每日一劑,日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④治急慢性腸炎下痢:牻牛兒苗六錢,紅棗四枚。煎濃湯,一日三回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⑤治腸炎,痢疾:老鸛草一兩,鳳尾草一兩,煎成9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連服一至二劑。(《浙江省中草藥抗菌消炎經驗交流會資料選編》)
⑥治婦人經行受寒,月經不調,經行發(fā)熱,腹脹腰痛,不能受胎:五葉草五錢,川芎二錢,大薊二錢,白芷二錢。水酒各一鐘,合煎,臨臥服,服后避風。(《滇南本草》)
臨床應用①治療泡疹性角膜炎
用西伯利亞老鸛草制成20%眼藥水,每小時滴眼1次,同時用1%阿托品散瞳。臨床觀察盤狀角膜炎相混合型角膜炎25例,顯效15例,有效10例;淺層點狀及樹枝狀角膜炎6例,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2例。用藥后可減少角膜基質層炎癥浸潤,加速愈合。
②治療腸道感染
㈠用野老鶴草制成100%煎劑,每次40毫升,日服2~3次;或用老鸛草2~3兩,每日煎服1劑。治療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腸炎、阿米巴痢疾等114例,結果痊愈84例,好轉20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達91.22%。大多數病人服藥后2~3天,癥狀好轉或消失㈡用老鸛草1兩,水煎2次,3次分服,4~6日為一療程;治療痢疾帶菌者及慢性菌痢共13例,經一個療程后,大便復查皆為陰性,癥狀消失而痊愈。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老鸛草拼音注音Lǎo Guàn Cǎo別名五葉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貫草、天罡草、五葉聯、破銅錢、老鴰筋、貫筋、五齒粑、老鴰嘴、鵪子嘴。
英文名Carolina Cranesbill Herb, Common Heronsbill Herb,Granesbill Herb, Herb of Common Heronsbill, Herb of Wilford Cranesbill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藥材基源:為牻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老鸛草、西伯利亞老鸛草、尼泊爾老鸛草、塊根老鸛草帶果實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2.Geranium wilfordii Maxim.3.Geranium sibiricum L.4.Geranium nepalense Sweet5.Geranium dahuricum DC.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果實將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或將全株拔起,去凈泥土和雜質,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 生于山坡、草地、田埂、路邊及村莊住宅附近。
2.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邊和樹林下。
3.生于河岸、濕地、山林下、林旁、路邊及山地。
4.生于潮濕山坡、路旁、田野、雜草叢中。
5. 生于草甸、林緣、灌叢間。
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及云南西部、西藏等地。
2.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地區(qū)及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3.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4.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西南各地。
5.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1.牻牛兒苗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根圓柱形。莖平鋪地面或斜升,多分枝,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4-6cm;托葉披針形,長5-10mm,邊緣膜質;葉片長卵形或長圓狀三角形,長4-6cm,寬3-4cm,二回羽狀深裂,羽片5-9對,基部下延,小羽片條形,全緣或有l(wèi)-3粗齒,兩面具柔毛。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梗長5-15cm,通常有2-5花,花梗長1-3cm;萼片長圓形,先端具芒尖,芒長2-3cm;花瓣5,倒卵形,淡紫色或藍紫色,與萼片近等長,先端鈍圓,基部被白毛;雄蕊10,2輪,外輪5枚無藥,內輪5枚具藥,蜜腺5;子房密被白色長柔毛。蒴果,長3-4cm,先端具長喙,成熟時5個果瓣與中軸分離,喙部呈螺旋狀扭曲,其內側有棕色的毛?;ㄆ?-8月,果期6-9月。
2.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莖短而直立,具略增厚的長根。莖直立或下部稍蔓生,有倒生柔毛。葉對生;基生葉和下部葉有長柄,向上漸短;托葉狹披針形,先端漸尖,有毛;葉片腎狀三角形,基部心形,長3-5cm,寬4-6cm,3深裂,中央裂片稍大,卵狀菱形,先端尖,上部有缺刻或粗牙齒,齒頂有短凹尖,下部葉有時近5深裂,上下兩面多少有伏毛?;▎紊~腋,或2-3花成聚傘花序;花梗在花時伸長,果時彎曲下傾;萼片5,卵形或披針形,先端有芒,長5-6mm,被柔毛;花瓣5,淡紅色或粉紅色,與萼片近等長,具5條紫紅色縱脈;雄蕊10,基部連合,花絲基部突然擴大,擴大部分具緣毛;子房上位,5室,花柱5,不明顯或極短。蒴果,有微毛,喙較短,果熟時5個果瓣與中軸分離,喙部由下向上內卷,長約2cm?;ㄆ?-8月,果期8-10月。
3.西伯利亞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直立,分技或不分枝,通常單一,稀2-3。莖細長,伏臥或上部斜向上,多分枝,略有倒生毛。葉對生;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有長柄,頂部的柄短,柄具倒生柔毛或伏毛;托葉披針形,長漸尖;基生葉早枯萎,與莖生葉同形,腎狀五角形,基部寬心形,長3-6cm,寬4-8cm,掌狀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狹倒卵形,基部楔形,上部羽狀分裂或具齒狀深缺刻;上部葉3深裂,上下兩面有疏伏毛,下面沿脈毛較密?;ㄍǔ蝹€腋生;花柄長4-5cm,絲狀,具倒生柔毛或伏毛,近中部具2披針形苞片,有倒生微柔毛,在果期向側彎;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4mm,邊緣膜質;花瓣淡紅色或白色帶紫色脈紋,長近于萼片。蒴果長是1.5-2cm,具微柔毛?;ㄆ?-7月,果期7-9月。
4.尼泊爾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或更高,有時很矮小。根細長,斜生。莖細弱,蔓延于地面,斜上升,近方形,常有倒生疏柔毛。葉對生;下部莖生葉的柄長過于葉片;托葉狹披針形至披針形,長0.4-1cm,先端漸尖;葉片腎狀五角形,長2-5cm,寬3-5cm;3-5深裂不達基部,裂片寬卵形,邊緣具齒狀缺刻或淺裂,上面有疏伏毛,下面有疏柔毛。聚傘花序數個,腋生,各有2花,有時1花;花序梗長2-8cm。無苞片,有倒生柔毛,在果期向側彎;萼片披針形,長約0.6cm,先端具芒尖,邊緣膜質,背面有3脈,沿脈具白色長毛;花瓣小,紫紅色,稍長于萼片;花絲下部卵形,花藥近圓形,紫紅色;子房綠色,柱頭紫紅色,均被白毛。蒴果長約1.7cm,有柔毛?;ㄆ?-7月,果期7-8月。
5.塊根老鸛草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莖短,直立,下部生有一簇長紡錘形的肉質塊根。莖直立,近無毛,常二歧分枝。葉對生;下部莖生葉具長柄,長達10-15cm,向上漸短,頂部葉無柄;托葉披針形或卵形,先端漸尖,長5-10mm;葉片腎狀圓形,長3-4cm,寬5-7cm,掌狀7深裂幾達基部,裂片菱狀卵形或披針形,不規(guī)則羽裂;小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橢圓形,寬2-3mm,銳尖頭,上面及邊緣密生稍貼伏的白毛,下面疏生長狀毛?;ㄐ蛞干蝽斏?,柄長3-6cm,纖細,通常具2花;花柄絲狀,長2-3cm,有倒生疏微柔毛,在果期頂部彎向上;苞片披針形,長漸尖;萼片卵形,近無毛;花瓣淡紫色,長約7-12mm;花絲基部擴大部分具緣毛。蒴果有毛,長1.2-2cm?;ㄆ?-7月,果期8-9月。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濕。喜陽光充足。以疏松肥沃、濕潤的壤土栽種為宜。
栽培技術 用分根繁殖。冬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老根,分切數塊,每塊具有芽。按行株距25cm×25cm開穴,每穴栽種1塊,覆土壓實,澆水。
田間管理 出苗后要中耕除草、追施人糞尿,冬季倒苗后,清除枯株殘葉,培土,施廄肥、堆肥等。
性狀性狀鑒別 (1)牻牛兒苗全株被白色柔毛。莖類圓形,長30-50cm或更長,直徑1-7mm,表面灰綠色帶帶紫色,有分枝,節(jié)明顯而稍膨大,具縱溝及稀疏茸毛,質脆折斷后纖維性。葉片卷曲皺縮,質脆易碎,完整者為二回羽狀深裂,裂片狹線形,全緣或具1-3粗齒。蒴果長橢圓形,長約4cm,宿存花柱長2.5-3cm,形似鸛喙,成熟時5裂,向上卷曲呈螺旋。氣微,味淡。
(2)老鸛草莖較細,直徑1-3mm,具縱溝,表面微紫色或灰褐色,有倒伏毛。葉腎狀三角形,3-5深裂,裂片近菱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具伏毛。葫果長約2cm,宿存花柱長1-2cm,成熟時5裂,向上卷曲呈傘形。(3)西伯利亞老鸛草莖多分枝,略有倒生毛。葉腎狀五角形,掌狀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羽狀深裂或齒狀深缺刻,有毛。蒴果長1.5-2cm,宿存花柱成熟時5裂,向上卷曲呈傘形。(4)尼泊爾老鸛草莖直徑l-3mm,表面灰綠色或紫紅色,有縱溝及稀疏毛。葉腎狀五角形,掌狀3-5深裂,邊緣有缺刻,被毛。蒴果長約1.7cm,宿存花柱熟時5裂,向上反卷。(5)塊根老鸛草根莖短,下部簇生近紡錘形的粗根。莖常二歧分枝,近無毛。葉腎狀圓形,掌狀7深裂幾達基部,裂片不規(guī)則羽狀分裂。蒴果長1.2-2cm,余同上種。均以色深綠、花果多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l)牻牛兒苗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與毛基相連的表皮細胞具角質紋理。非腺毛較多,單細胞,長76-612μm,直徑約22μm,壁具細小疣狀突起。腺毛頭部單細胞,類圓形或扁圓形,直徑13-16μm;柄部1-4細胞,基部細胞常較長。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wèi)細胞4-6個。葉肉中草酸鈣簇晶較多,也有圓簇狀結晶,直徑11-34μm。(2)老鸛草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彎曲,有時呈連珠狀增厚。非腺毛多為單細胞,少數為2-3細胞,長65-450μm,直徑13-25μm,壁具疣狀突起。腺毛多見,頭部單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直徑9-20μm;柄部1-3細胞。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wèi)細胞4-6個。草酸鈣簇晶圓簇狀,直徑7-30μm。
毒性醇沉煎劑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99.02±7.66g/kg。香葉醇大鼠poLD50為4.8g/kg,兔iv為50mg/kg。
化學成分1.牻牛兒苗全草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牻牛兒醇(geraniol),又含槲皮素(quercetin)及其他色素。
2.老鸛草全草含老鸛草鞣質(geraniin)2.2%,干葉含老鸛草鞣質9.5%,金絲挑甙(hyperin)0.21%。
3.西伯利亞老鸛草全草含青蟹肌醇(scyllo-inositol,scyllitol),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原地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山柰酚-7-a-L-鼠李精甙(kaempferol-7-a-L-rhamnoside),并沒食子酸(ellagic acid),山柰酚-3,7-a-L-二鼠李糖甙即山柰甙(kaempferol-3,7-a-L-dirhamnoside,kaempferitrin),短葉老鸛草素(brevifolin)及鞣云實精(cori-lagin)及一種新成分短葉老鸛草酸乙酯(ethyl brevifolincarboxylate)。
4.尼泊爾老鸛草全草含老鸛草鞣質,另含山柰酚-7-鼠李糖甙和山奈甙,新鮮葉富含并沒食子酸(ellagic acid)。
藥理作用1.牻牛兒苗:1.1.抗菌作用:全草煎劑在試管內對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桿菌、B一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酸對其抑菌有一定影響。
1.2.抗病毒作用:全草煎劑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一1株和副流感病毒I型仙臺株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通過雞胚,用血球凝集試驗);其葉和莖均對前者作用較強,根部作用較弱;所含鞣酸對其抗病毒作用影響不大。通過雞胚對流感病毒抑制的篩選試驗,老鸛草有一定抑制作用。
2.尼泊爾老鸛草:2.1.抗菌作用:因含鞣質,故在體外(平碟法)試驗中,25%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的抑菌作用,但對大腸桿菌較差,對綠膿桿菌則幾乎無效。
2.2.止瀉作用:日本產尼泊爾老鸛草的水溶性提取物,對兔有一定止瀉作用。兔空腹服其煎劑或干燥提取物,都能抑制十二指腸和小腸的活動,并促進盲腸的逆蠕動,因而出現止瀉作用;但劑量過大,則能促進大腸的蠕動而出現瀉下作用。故其作用與阿托品是不同的。止瀉的有效成分除鞣質外,似尚有能使腸粘膜特別是大腸粘膜收斂的物質。
2.3.其它作用:2.3.1.凝血作用:兔口服水提取物,能增加血液凝固,可能與所含鞣質有關(在腸中轉變成沒食子酸,而后以堿鹽的形式被吸收)。鎮(zhèn)咳:醇沉煎劑11.6g/kg灌胃,對氨霧引咳小鼠有鎮(zhèn)咳作用,7、20g/kg灌胃,對電刺激麻醉貓喉上神經引咳嗽法有鎮(zhèn)咳作用。
2.3.2.祛痰:醇沉煎劑30、50g/kg灌胃,對小鼠酚紅排泌法,無祛痰作用。
3.野老鸛草:3.1.抑菌作用: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256對金黃色葡萄球菌,1:32對福氏痢疾桿菌,1:16對宋氏痢疾桿菌,1:8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4.長嘴老鸛草:4.1.抑菌作用:長嘴老鸛草全草煎劑在試管內對人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乙型鏈球菌、肺尖球菌等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質對其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影響,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副流感病毒Ⅰ型仙臺株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香葉醇對發(fā)須癬菌和奧杜安氏小抱子菌的MIC為0.39ml/ml。
4.2.其它作用:4.2.1.驅蟲作用:香葉醇有驅鼠蛔蟲作用;4.2.2.對胃腸道作用:小劑量能抑制大鼠的自發(fā)活動。大鼠po,能抑制胃腸運動,但對大腸運動影響不大。
4.2.3.瀉下作用:接近致死量時有瀉下作用。
4.2.4.利尿作用:小劑量po對大鼠有輕度利尿作用。
炮制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用水洗凈,撈出,切段,曬干。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于水浴上溫浸30min,濾過,濾液加濃鹽酸數滴,再加鎂粉少許,老鸛草溶液變成紅棕色至紅色,而牻牛兒苗為微紅色。(檢查黃酮)
歸經脾;膀胱經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活血;清熱利濕。主風濕痹痛;肌膚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損傷;泄瀉痢疾;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或熬膏。外用:適量,搗爛加酒炒熱外敷或制成軟膏涂敷。
各家論述1.《滇南本草》:祛諸風皮膚發(fā)癢。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利小便,瀉膀胱積熱,攻散諸瘡腫毒,退癆熱發(fā)燒,治風火蟲牙,痘疹疥癩等癥。
2.《綱目拾遺》:去風,疏經活血,健筋骨,通絡脈。治損傷,痹癥,麻木,皮風,浸酒常飲。3.《現代實用中藥》:止久痢,厚腸胃,調中健脾。
4.《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跌打損傷,止刀傷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氣。
5.《藥材學》:清熱解毒。治熱病消渴,癰疽瘡腫。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