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菊苣根

    拼音注音Jú Jù Gēn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菊苣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chorium intybus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

    菊苣 多年生草本,高20-150cm。根肥大。莖直立,有棱,中空,分枝偏斜且先端粗厚,有疏粗毛或絹毛,少有無毛?;~倒向羽狀分裂至不分裂,但有齒,長6-20cm,先端裂片較大,側(cè)裂片三角形,基部漸狹成有翅的葉柄;莖生葉漸小,少數(shù),披針狀卵形至披針形,上部葉小,全緣,全部葉的下面被疏粗毛或絹毛。頭狀花序單生莖和枝端,或2-3個在中上部地腋內(nèi)簇生;總苞圓柱狀,長8-14mm;外層總苞片長短形狀不一,下部軟革質(zhì),有睫毛,外面無毛或有毛;花全部舌狀,花冠藍色。瘦果先端截形,冠毛短,長0.2-0.8,鱗片狀,先端細齒裂?;ㄆ谙募?。

    毒性

    人每日食用60g烤過的菊苣,共6月,對血、尿指標(biāo)、肝功能等無明顯影響。1次給予100g,可引起輕度的心搏緩慢。在慢性毒性試驗早期(60g/天)菊苣也可增加小腸轉(zhuǎn)運時間。菊苣對糖尿病人血糖無明顯影響。有人報道菊苣中含致癌烴,其含量高于其他咖啡類飲料。

    化學(xué)成分

    根含山萵苣素( lactucin),野萵苣甙(cichoriin),山萵苣醇(α-lactucerol)即是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菊苣內(nèi)酯(cichoriolide)A,菊苣萜甙(cichorioside)B、C,8-脫氧山萵苣素(8-deoxylactucin),苦苣菜甙(sonchuside)A、C,假還陽參甙(crepidiaside)B等。

    藥理作用

    1.降脂作用:給地塞米松連續(xù)注射造成肝損傷內(nèi)大鼠喂飼含5%菊苣根粉的飲食,可降低大鼠肝臟總脂質(zhì)、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使組織病理變化有所減輕,血漿脂質(zhì)卻不受影響。根粉給已出現(xiàn)肝病變的大鼠喂飼,可降低肝臟總脂質(zhì)和三酰甘油,使肝組織病理改變恢復(fù)正常。根粉給正常大鼠喂飼5個月,也有降低肝臟總脂質(zhì)等作用。

    2.其他作用:野生菊苣花的浸劑給動物注射,可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增強心臟活動(振幅加大而頻率減慢);煎劑有抗菌、收斂作用。很可提高食欲,改善消化功能;高濃度的浸劑可增進胃分泌,但不增進平滑肌張力。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一種倍半萜。根還有輕瀉作用。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健胃。主消化不良;胞腹脹悶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3-6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à Huā出處貴州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的花。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蠟樹皮“條。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復(fù)方治哮喘咳嗽:白蠟花二錢,枇杷花三錢。米湯泡冰糖煎服。摘錄《中藥大辭典》......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蝶花拼音注音Bái Dié Huā別名和氣草、兔耳草、龍頭蘭來源蘭科白蝶花Pecteilis susannae (L.)Rafin.,以根入藥。生境分布江西、四川、貴州、廣西、廣東、云南。性味甘,微溫。功能主治補腎壯陽......
  • 《中藥大辭典》:白螺螄殼拼音注音Bái Luó Sī Ké別名白螺殼(《肘后方》)。出處《綱目》來源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huán)棱螺或其同屬動物的陳舊螺殼。于破敗的墻壁內(nèi)及螺殼堆積處,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浙江、江蘇等地。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
  • 《中藥大辭典》:白補藥拼音注音Bái Bǔ Yào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花莖狀丹參的全草。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陰濕巖上。分布貴州、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花莖狀丹參,又名:地梗鼠尾。多年生草本?;~6~10枚,葉片長卵形,長3.5~......
  • 拼音注音Bái Dòu別名飯豆(《日用本草》),眉豆、白目豆、甘豆(《廣州植物志》)。出處《孫真入食忌》來源為豆科植物飯豇豆的種子。生境分布我國各省都有栽培。原形態(tài)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3出復(fù)葉,頂生小葉卵狀菱形,兩側(cè)小葉斜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