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烏龍須
《貴州草藥》
為薔薇科植物紅鐵泡刺的根。全年可采。
生于山野路旁或疏林中。分布貴州等地。
攀援灌木。枝和葉柄被淡褐色絨毛并具散生鉤狀的皮刺。單葉互生,有柄,闊卵圓形,5裂,長(zhǎng)6.5~7.5厘米,寬7~9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有柔毛,上面脈上有較多柔毛,下面淡褐色,密被銹色絨毛,脈上毛色較深,毛較長(zhǎng),裂片邊緣有小圓鈍的鋸齒。花白色,具極短的梗,團(tuán)聚生在葉腋內(nèi)或成總狀生于枝頂;萼片密被淡褐色長(zhǎng)柔毛。
甘微澀,涼。
清熱利濕,涼血,止痛。治吐血,全身出血斑,腹瀉,勞傷疼痛。
①治吐血:紅鐵泡刺一兩。煨水服。
②治全身出血斑:紅鐵泡刺二兩。煨水服。
③治腹瀉:紅鐵泡刺五錢,委陵菜根三錢。煨水服。
④治勞傷疼痛:紅鐵泡刺五錢,白龍須一錢,小血藤、水黃連、黑骨頭各三錢。浸酒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烏龍須
出處《貴州草藥》
來(lái)源為薔薇科植物紅鐵泡刺的根。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旁或疏林中。分布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攀援灌木。枝和葉柄被淡褐色絨毛并具散生鉤狀的皮刺。單葉互生,有柄,闊卵圓形,5裂,長(zhǎng)6.5~7.5厘米,寬7~9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有柔毛,上面脈上有較多柔毛,下面淡褐色,密被銹色絨毛,脈上毛色較深,毛較長(zhǎng),裂片邊緣有小圓鈍的鋸齒。花白色,具極短的梗,團(tuán)聚生在葉腋內(nèi)或成總狀生于枝頂;萼片密被淡褐色長(zhǎng)柔毛。
性味甘微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痛。治吐血,全身出血斑,腹瀉,勞傷疼痛。
復(fù)方①治吐血:紅鐵泡刺一兩。煨水服。
②治全身出血斑:紅鐵泡刺二兩。煨水服。
③治腹瀉:紅鐵泡刺五錢,委陵菜根三錢。煨水服。
④治勞傷疼痛:紅鐵泡刺五錢,白龍須一錢,小血藤、水黃連、黑骨頭各三錢。浸酒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