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銅錢菜

    《中藥大辭典》:大銅錢菜拼音注音Dà Tónɡ Qián Cài出處

    《貴州草藥》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中華天胡荽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溝邊、路旁。分布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中華天胡荽,又名:地彈花。

    多年生草本,高8~37厘米,除托葉、總苞片、花梗無毛外,有反曲卷毛。莖匍匐,節(jié)上生根。單葉互生,圓腎形,長2.5~7厘米,寬3~8厘米,掌狀5~7淺裂,裂片寬卵形或近三角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鋸齒,基部深心形;葉柄長4~23厘米。單傘形花序腋生或和葉對(duì)生,有花25~50朵;總花梗單一,細(xì)長,較葉柄長;總苞片膜質(zhì),卵狀披針形;花白色。雙懸果近圓形,側(cè)扁,側(cè)面2棱明顯隆起。

    性味

    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鎮(zhèn)痛,清熱,利濕。

    復(fù)方

    ①治腹痛:大銅錢菜三錢。煨水服。

    ②治小便不利:大銅錢菜、車前草各三錢。煨水服。

    ③治濕疹:大銅錢菜適量,搗絨搽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大銅錢菜拼音注音Dà Tónɡ Qián Cài別名

    中華天胡荽、地彈花、銅錢草

    英文名all grass of chinese pennywort出處

    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中華天胡荽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Hydrocotyle chinensis(Dunn) Craib [H.jauanica Thunb. Var. chinensis Dunn ex Shan et S.L.Liou]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60-2900m的河溝邊及陰濕路旁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匍匐草本,高8-30cm。除托葉、花柄無毛外,其余部位均疏或密被反曲的柔毛,毛白色或紫色,有時(shí)葉背面有具紫色疣基的毛。葉片質(zhì)薄,圓腎形,長2.5-7cm,寬3-8cm,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以,掌狀5-7汪裂;裂片闊卵形或近三角形,邊緣不規(guī)則的鋸齒,基部心形;托葉膜質(zhì),闊卵形。傘形花序單生于節(jié)上,依生或與葉對(duì)生;小傘形花序有花25-50,花柄長2-7mm;小總苞片膜質(zhì),卵狀披針形,長1.2-1.8mm,頂端尖,邊緣略呈撕裂狀;花白色;花瓣卵圓形,膜質(zhì),長1-1.2mm,有淡黃色至紫褐色腺點(diǎn)。果實(shí)近圓形,兩側(cè)扁壓,基部心形或截形,長1.3-2mm,寬1.5-2.1mm,側(cè)面三棱明顯隆起,黃色或紫紅色。藥果期5-11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多皺縮,不規(guī)則形,莖細(xì)小而彎曲,莖節(jié)著生多數(shù)須根。葉片薄,多皺縮,完整葉呈圓腎形,長2.5-7cm,寬3-8cm,表面綠褐色,5-7掌狀淺裂;列片闊卵形或近三角形,邊級(jí)有不規(guī)則的銳鋸齒或印齒,基部心形,葉柄長4-23cm。莖、葉均被疏或密而反曲的柔毛。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β-胡蘿卜素(β-carotene)[1]。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理氣止痛;利濕解毒。主脘腹痛;肝炎;黃疸;小便不利;濕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3-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石英拼音注音Bái Shí Yīnɡ來源為一種塊狀的二氧化硅礦石。全年可采挖,揀選純白色的供用。性狀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多具棱角,大小不一。全體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微帶黃色。表面不平坦而光滑,有脂肪樣光澤。質(zhì)極堅(jiān)硬,體重,......
  • 《中國藥典》:白礬拼音注音Bái Fán別名明礬、礬石英文名ALUMEN來源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明礬石經(jīng)加工提煉制成。性狀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或粒狀。無色或淡黃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xì)密縱棱,有玻璃樣光澤。質(zhì)硬而脆。氣微,......
  • 拼音注音Bái Lè Yuǎn別名白茨葉(《分類草藥性》),白竻花葉(《福建中草藥》)。出處《生草藥性備要》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嫩枝葉。全年可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刺三甲“條。性味《本草求原》:“苦辛,微寒?!肮δ苤髦沃伟b腫,療瘡,疥癩,......
  • 拼音注音Bái Lè Zhī Yè別名白茨葉、白勒遠(yuǎn)英文名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 拼音注音Bái Fěn Jué別名小蕨萁來源蕨類中國蕨科華北粉背蕨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Ching,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東北、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四川、貴州、云南。性味苦,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