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葉黃楊葉

    拼音注音Dà Yè Huánɡ Yánɡ Yè來源

    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zcus Thunb.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japonzcus Thunb.

    采收和儲藏:春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土壤濕潤的向陽地或庭園栽培。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多栽培作綠籬。

    原形態(tài)

    大葉黃楊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株高3-8m。小枝近四棱形。單葉對生;葉柄長約1m;葉片厚革質(zhì),倒卵形,長圓形至長橢圓形,長3-6cm,寬2-3cm,先端鈍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2.5-3.5cm,一至二回二歧分枝,每分歧有花5-12朵,花白綠色,4數(shù);花盤肥大。蒴果扁球形,徑約1cm,淡紅色,具4淺溝;果梗四棱形。種子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化學(xué)成分

    葉含三萜類無羈萜(friedelin),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anol)和無羈萜醇(friedelanol)。又含槲皮素-3-β-D-葡萄糖-7-α-L-鼠李糖甙和山柰酚-3-β-D-葡萄糖-7-β-L-鼠李糖甙等黃酮類;葉子黃色部分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較綠色部分為多。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主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木拼音注音Bái Mù別名野黃皮、雞卵黃(《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小柑、小郎傘、搽散、野辣椒(《廣西藥植名錄》)。出處《陸川本草》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大管的根或根皮。生境分布生于曠野,叢林。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小......
  • 拼音注音Bái Mù ěr別名白耳子(《貴州民間方藥集》)。出處《本草再新》來源為銀耳科植物銀耳的子實體。4~9月間采收。以5月與8月為盛產(chǎn)期。采時宜在早、晚或陰雨天,用竹刀將銀耳刮入竹籠中;淘凈,揀去雜質(zhì),曬干或烘干。宜冷藏或貯藏于陰涼干......
  • 《中國藥典》:白術(shù)拼音注音Bái Zhú別名于術(shù)、冬術(shù)、浙術(shù)、種術(shù)英文名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shù)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冬......
  • 拼音注音Bái Zhū Shā Lián別名朱砂蓮、一點血、躲蛇生、毒蛇藥、避蛇生。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背蛇生的塊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 tuberosa C.F.Liang et S.M.Hwang采收和......
  • 拼音注音Bái Dù Juān Huā別名白花杜鵑、白映山紅來源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白杜鵑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 Don,以根及花入藥。秋末采根,夏初采花,鮮用或曬干。性味辛、酸,溫。功能主治止咳,固精,止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