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葉子

    拼音注音Dà Yè Zi別名

    山荷葉、佛爺傘。

    英文名Common Astilboides出處

    始載于《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

    來源

    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大葉子的根莖和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tilboides tabularis(Hemsl.)Engl.[Saxifraga tabularis Hemsl.;Rodgersia tabularis Kom.]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林山坡林下山谷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吉林、遼寧等地。

    原形態(tài)

    大葉子 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莖粗壯,暗褐色,長達(dá)35cm,節(jié)上生不定根。莖不分枝,下部流生短硬腺毛?;~單一,盾狀著生;葉柄長30-60cm,基部擴(kuò)大成鞘狀,抱莖,被刺狀硬腺毛;葉片近圓形或卵圓形,直徑18-60(-100)cm,掌狀淺裂,寬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常再淺裂,邊緣具不規(guī)則重鋸齒,兩面被短硬毛;莖生葉較小,掌狀3-5淺裂,基部楔形或截形。圓錐花序頂生,長15-20cm;花小,白色或微帶紫色;萼片4-5,卵形,先端鈍或微凹,背面疏生近無柄之腺毛,5脈與先端匯合;花瓣4-5;雄蕊8;心皮2,下部合生,子房半下位。蒴果。種子狹卵形,具翅?;ㄆ?-7月,果期8-9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莖呈不規(guī)則團(tuán)塊狀,直徑2-3cm。表面黑褐色,節(jié)上有多數(shù)根痕或殘存細(xì)根和芽;上面莖基疏生短硬腺毛。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紅棕色,顯粉性。氣微,味淡。

    全草皺縮,淺棕褐色。莖圓柱形,直徑0.5-2cm,不分枝,中空,下部疏生硬腺毛;易折斷。葉片多皺縮破碎,基生葉1片,盾狀著生,完整葉片近圓形,直徑18-60cm,掌狀淺裂,邊緣具齒狀缺刻和不規(guī)則重鋸齒,葉柄具刺狀硬腺毛;莖生葉較小。圓錐花序,花小,白色或微帶紫色。氣做,味苦。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無色飛燕草素(leucodephninidin),無色矢車菊素(leucocyanidin),槲皮素(quercetin)程并沒食子酸(ellagic acid)。

    歸經(jīng)

    大腸經(jīng)

    性味

    苦;澀;平

    功能主治

    澀腸止瀉。主泄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和全草:有收澀、固腸、止瀉的功能。用于腹瀉。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眼藤拼音注音Bǎi Yǎn Ténɡ別名爬山虎、咸魚頭、五眼子、泥藤草、大甘草、小葉羊角藤來源為茜草科巴戟屬植物百眼藤M(fèi)orinda parvifolia Bartl.,以全株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性味甘,涼。功......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脈根拼音注音Bǎi Mài Gēn別名黃花草、牛角花、黃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鵲、斑鳩窩來源豆科百脈根屬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全草入藥。春夏采集,切碎曬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 《中藥大辭典》:百舌鳥拼音注音Bǎi Shé Niǎo別名反舌、反舌鳥(《易通卦驗(yàn)》),交啄(《春秋保干圖》),牛屎八哥(《綱目》),牛屎了(《本草求原》),烏鶇(《脊椎動物分類學(xué)》),烏鴶(《中國的鳥類》),牛屎八(《四川中藥志》)。出處......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花錦蛇別名金錢白花蛇[廣西]來源游蛇科動物百花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Boettger) 的初生幼蛇加工環(huán)繞成圓盤狀者。注意陰虛血少、內(nèi)熱生風(fēng)者慎用。功能主治搜風(fēng)勝濕,定搐搦,強(qiáng)腰膝。用于半身不......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草霜拼音注音Bǎi Cǎo Shuānɡ別名鍋底灰、鍋煙子來源為雜草經(jīng)燃燒后附于鍋底或煙筒中所存的煙墨。刮下或掃下,過細(xì)篩,除凈雜質(zhì)。性狀為烏黑色粉末或結(jié)成小顆粒,手捻即為細(xì)末。質(zhì)輕細(xì),似霜,隨風(fēng)可以飛揚(yáng),入水則漂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