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草蓯蓉

    《全國中草藥匯編》:草蓯蓉拼音注音Cǎo Cōnɡ Rónɡ別名

    蓯蓉

    來源

    列當科草蓯蓉屬植物草蓯蓉Boschniakia rossica (Cham. et Schlecht.) B. Fedtsch. et Flerov [B. glabra C. A. Mey.],以全草入藥。春季采挖,曬干切段。

    性味

    甘、咸,溫。

    功能主治

    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用于腎虛陽痿,腰膝冷痛,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

    2~6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草蓯蓉拼音注音Cǎo Cōnɡ Rónɡ出處

    《吉林中草藥》

    來源

    為列當科植物草蓯蓉全草。

    生境分布

    多寄生于樺本科赤楊屬Alnus植物的根上。分布吉林、黑龍江。

    原形態(tài)

    寄生草本,全體無毛。莖單一,直立。肥厚,高15~25厘米,直徑1.5~2厘米,褐紫色。鱗片葉多數(shù),三角狀或卵狀,先端銳尖。穗狀花序長8~14厘米,直徑2~2.5厘米;花萼平滑,杯狀,有不整齊的5齒裂;花冠暗紅紫色,筒部膨大成囊狀,上唇稍凹頭,下唇3裂;雄蕊4枚,2強,與柱頭均挺出花冠筒外。朔果卵球狀?;ㄆ?~8月。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草蓯蓉醛和草蓯蓉內酯。又含C9,C10和C11萜內酯。根莖含甘露醇、生物堿。

    功能主治

    補腎壯陽,潤腸,止血。治腎虛陽痿,腰膝冷痛,老年習慣性便秘,膀胱炎。

    ①《長白山藥用植物調查》:"滋陰補陽,止血。治膀胱炎,膀胱出血及腎臟出血。"

    ②《吉林中草藥》:"補腎壯陽,潤腸通便。治腎虛陽痿,腰膝冷痛,腸燥便秘,膀胱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

    復方

    ①治老年習慣性便秘:草蓯蓉一兩,大麻仁五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②治陽痿:草蓯蓉一兩。菖蒲四錢,菟絲子八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③治不孕癥兼有強心功效:草蓯蓉二兩。白酒一斤,浸泡后服用。(《長白山藥用植物調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草蓯蓉拼音注音Cǎo Cōnɡ Rónɡ別名

    金筍、地精、肉松蓉、蓯蓉、不老草

    英文名Herb of Russian Boschniakia出處

    出自《吉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列當科植物草蓯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schniakia rossica (Cham. Et Schlecht.) Fedtsch. [Orobanche rossica Cham. Et Schlecht.; Boschniakia glabra C. A. Met.]

    采收和儲藏:5-8月采收,曬干或晾干后切段。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1800m的山坡、林下低溫處及河邊,常寄生于榿木屬(Alnus)植物的根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原形態(tài)

    草蓯蓉 一年生寄生草本,高15-35cm。全株近無毛。根狀莖橫走,圓柱狀,通常有2-3條直立的莖,莖不分枝,粗壯,中部直徑1.5-2cm,基部增粗。葉密集生于莖近基部,向上漸稀疏,三角形或寬卵狀三角形,長、寬各為6-8(-10)mm。穗狀花序,圓柱形,長7-22cm,直徑1.5-2.5cm;苞片1枚,寬卵形或近圓形;花梗長1-2mm或幾無梗;花萼杯狀,長5-7mm,先端不整齊地3-5齒裂;花冠寬鐘狀,暗紫色或暗紫紅色,筒膨大成囊狀,上唇直立,近盔狀,下唇極短,3裂,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雄蕊4,稍伸出于花冠之外,花藥卵形,藥隔較寬;心皮2;子房近球形,花柱長5-7mm,柱頭2淺裂。蒴果近球形,長8-10mm,直徑6-8mm,2瓣開裂。種子小,橢圓形,多數(shù)?;ㄆ?-7月,果期7-9月。

    化學成分

    全草含8-表脫氧馬錢子甙酸(8-epideoxyloganic acid)[1],草蓯蓉苯丙烯醇甙(rossicaside)B、C、D、[2,3],草蓯蓉苯丙烯醇甙A,草蓯蓉甙(boschnaside),草蓯蓉醛甙(boschnaloside),松脂酚-β-D-吡喃葡萄糖甙(pinoresinol-β-D-glucopyranoside)[3],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對-香豆酸甲酯(methyl p-coumar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3-表齊墩果酸(3-epioleanolic acid)[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吡喃鼠李糖基-(1→3)-D-(4-O-咖啡酰基)吡喃葡萄糖(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3)-D-(4-O-caffeoyl)-glucopyranose)[3], C9、C10、C11萜內酯(C9、C10、C11terpene lactones)[4]。

    地上部分含草蓯蓉醛堿(boschniakine)和草蓯蓉內酯(boschnialactone)[5]。

    根莖含甘露醇(mannitol),生物堿(alkaloides)[6]。

    性味

    味甘;咸;性溫

    功能主治

    補腎壯陽;潤腸通便;止血。主腎虛陽痿;遺精;腰膝冷痛;小梗遺瀝;尿血;宮冷不孕;帶下;崩漏;腸燥便移民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

    各家論述

    1.《長白山藥用植物調查》:滋陰補陽,止血。治膀胱炎,膀胱出血及腎臟出血。

    2.《吉林中草藥》:補腎壯陽,潤腸通便。治腎虛陽萎,腰膝冷痛,腸燥便秘,膀胱炎。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寸金草拼音注音Cùn Jīn Cǎo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寸金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邊。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33厘米。根叢生,長約10~12厘米。莖......
  • 拼音注音Chónɡ Shù Jué英文名Harland's Chien Fern出處始載于《植物分類學報》。來源藥材基源:為烏毛蕨科植物崇澍蕨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ienioperis harlandii (Hook. ......
  • 拼音注音Chuān Wū別名烏頭、五毒根英文名RADIX ACONITI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須根及泥沙,曬干。性狀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圓錐形,......
  • 《中藥大辭典》:川烏頭拼音注音Chuān Wū Tóu別名川烏(《金匱要略》)出處侯寧極《藥譜》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塊根。夏至至小暑間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莖葉,然后將子根摘下,與母根分開,抖凈泥土,曬干。生境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
  • 拼音注音Chuān Dǎnɡ Shēn別名天寧黨參、巫山黨參、單枝黨參英文名Szechwan Asiabell Root來源為桔梗科植物川黨參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邊或灌叢中。產(chǎn)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