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草果藥

    《中藥大辭典》:草果藥拼音注音Cǎo Guǒ Yào別名

    野姜、獨(dú)葉臺(tái)、四合紅、草果(《云南中草藥》)。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姜科植物草果藥果實(shí)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陰濕處。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草果藥,又名:良姜花(《滇南本草圖譜》),野姜花。

    多年生草本。高至1米以上。根莖塊狀。莖直立,粗壯。葉2列,無柄。葉鞘管狀,長(zhǎng)達(dá)15厘米;葉舌長(zhǎng)2.5厘米,卵狀三角形,邊緣紅色;葉片長(zhǎng)橢圓狀披針形,長(zhǎng)約30厘米,寬約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略呈波狀。穗狀花序頂生,長(zhǎng)10~20厘米;苞片長(zhǎng)橢圓形,長(zhǎng)約2.5厘米,鈍頭,兩側(cè)內(nèi)卷,淡綠黃色;小苞片1枚,形同苞片;萼筒管狀,長(zhǎng)3.5厘米;花冠管長(zhǎng)約為萼筒之2倍或不及,裂片瓦覆,反折,線狀倒披針形,淡黃白色;側(cè)生退化雄蕊狹長(zhǎng)。花瓣?duì)?,長(zhǎng)約3.5厘米;唇瓣與兩側(cè)者等長(zhǎng),匙狀倒卵形,深2裂,有瓣爪,白色,基部染紅色;花絲管狀,橙紅色?;ㄋ帾M長(zhǎng),橙紅色,背著;子房下位,花柱從二藥間穿過,柱頭膨大。蒴果扁球形,徑約2.5厘米,具不明顯的3棱。種子卵形,紅色,長(zhǎng)約4毫米。花期6~7月。果實(shí)10~11月成熟。

    性味

    《滇南本草》:"性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溫胃,燥濕,理氣,消食。治胃寒疼痛,食積腹脹,寒疝,瘧疾。

    ①《滇南本草》:"寬中理氣,消胸膈膨脹,開胃消宿食。"

    ②《云南中草藥》:"溫胃散寒,燥濕,治胃寒痛,消化不良,瘧疾。"

    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散寒止痛,寬中理氣。治胃寒疼痛,嘔吐,寒疝氣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

    復(fù)方

    治九種胃氣疼痛,面寒疼,痞塊疼痛:草果藥(新瓦焙)二兩,木香三錢。共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熱燒酒服。(《滇南本草》)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草果藥拼音注音Cǎo Guǒ Yào別名

    豆蔻、小草果、草果子

    英文名Fruit of Spiked Gingerlily出處

    出自《滇南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草果藥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Hedychium spicatum Ham. Ex Smith

    采收和儲(chǔ)藏:林果實(shí)將熟時(shí)采收,烘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900m的山地密林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草果藥,多年生草本,高至1m。根莖塊狀。葉無柄或具長(zhǎng)1-1.5cm的柄;葉舌長(zhǎng)1.5-2.5cm,膜質(zhì),全緣;葉片長(zhǎng)圓形或長(zhǎng)圓狀披針形,長(zhǎng)10-40cm,寬4-12cm,上下兩面無毛或下面被極稀疏的長(zhǎng)柔毛。穗狀花序長(zhǎng)約20cm;苞片長(zhǎng)圓形,長(zhǎng)約2.5cm,每一苞片內(nèi)有花1朵;花萼管長(zhǎng)3-3.5cm;花冠黃色,管長(zhǎng)5-6.5cm,裂片線形,長(zhǎng)2.5cm;側(cè)生退化雄蕊匙形,白色,較花冠裂片稍長(zhǎng);唇瓣倒卵形,長(zhǎng)2.5-3cm,深2裂,白色或變黃,花絲淡紅色,較唇瓣為短。蒴果球形,直徑約1.5cm。熟時(shí)開裂為3瓣?;ㄆ?-7月。果期10-11月。

    歸經(jīng)

    肝;胃經(jīng)

    性味

    味辛;微苦;性溫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理氣消食。主胃寒脘腹疼痛;食積腹脹;寒疝腹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寬中理氣,消胸膈膨脹,開胃消宿食。

    2.《云南中草藥》:溫胃散寒,燥濕,治胃寒痛,消化不良,瘧疾。

    3.《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散寒止痛,寬中理氣。治胃寒疼痛,嘔吐,寒疝氣痛。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茅針拼音注音Bái Máo Zhēn別名茅苗(《本經(jīng)》),茅筍、茅針(《本草拾遺》),茅錐(劉禹錫《傳信方》),茅蜜(《醫(yī)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實(shí)圖考》),茅芽(《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禾本科......
  • 拼音注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別名豬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筆管草、水風(fēng)、茅草細(xì)辛、獨(dú)腳茅草來源菊科鴉蔥屬植物白莖鴉蔥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以根入藥。秋季采收,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蒸后曬干。性味甘、......
  • 拼音注音Bái Cǎo別名倒生草、白花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Pen-nisetum ongolicum Franch.;P.flacci......
  • 別名倒生草來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以根狀莖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主治急性腎炎尿血,鼻衄,肺熱咳嗽,胃熱煩渴。用法用量5~8錢。摘錄《全國中......
  • 《中藥大辭典》:白草莓拼音注音Bái Cǎo Méi別名三匹風(fēng)、野楊莓、草莓(《西藏常用中草藥》),白泡兒、白藨、白蒲草(《云南中草藥選》),只大薩曾(藏名)。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白草莓的全草。5~10月采集全草,洗凈,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