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查古籍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臨床治療學的基本讀物,歷來稱為經(jīng)典著作,所以書內(nèi)所用方劑又稱為經(jīng)方。近代著名中醫(yī)曹穎甫,名 家達,號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醫(yī)專宗張仲景,深研這二部書,以善用經(jīng)方聞于時。生平醫(yī)案,曾由其門人姜佐齡輯錄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門的個別治驗,搜集見聞,發(fā)揮心得,逐案說解、闡發(fā),以佐證曹氏辨證施治的確切。通過曹氏審閱后,復逐案加以評語,師生商討,從實踐到理論,相互琢磨,名其書曰《經(jīng)方實驗錄》,由千頃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來,讀者對本書的需要仍繁,我們現(xiàn)在重加整理,刪去其說解蕪冗者,修飾其詞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計九十二案,內(nèi)有十六案,標明為附列門人醫(yī)案?!耖g中醫(yī)志愿編撰組
氣味苦平,無毒。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饑。
(天門冬,一名天棘,又名顛棘。始出奉高山谷,此山最高,上奉于天,故名曰天、曰顛。藤引蔓延,莖稍有刺,故名曰棘。其根白色或黃紫色,柔潤多汁,長二三寸,一科一二十枚,與百部相類。)
天門冬,《本經(jīng)》言∶氣味苦平?!秳e錄》言∶甘寒。新出土時,其味微苦,曝干則微甘也。性寒無毒,體質(zhì)多脂,始生高山,蓋稟寒水之氣,而上通于天,故有天冬之名。主治諸暴風濕偏痹者,言風濕之邪,暴中于身,而成半身不遂之偏痹,天冬稟水天之氣,環(huán)轉(zhuǎn)營運,故可治也。強骨髓者,得寒水之精也。殺三蟲、去伏尸者,水陰之氣,上通于天也,水氣通天,則天氣下降,故土中之三蟲,泉下之伏尸,皆殺去也。太陽為諸陽主氣,故久服輕身益氣,天氣通貫于地中,故延年不饑。
伏尸者,傳尸鬼疰,泉下尸鬼,陰而為病也。天門冬能啟水中之生陽,上通于天,故去伏尸天、麥門冬,皆稟少陰水精之氣。麥門冬稟水精而上通于陽明。天門冬稟水精而上通于太陽。夫冬主閉藏,門主開轉(zhuǎn),咸名門冬者,咸能開轉(zhuǎn)閉藏而上達也。后人有天門冬補中有瀉,麥門冬瀉中有補之說,不知從何處引來,良可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