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凡病只服煎藥而愈者,惟外感之癥為然,其余諸癥,則必然丸、散、膏、丹、針、灸、砭、鐮,浸洗、熨、 ,蒸、提、按摩等法,因病施治。乃今之醫(yī)者,既乏資本,又惜功夫,古方不考,手法無傳,寫一通治煎方,其技已畢。而病家不辭遠涉,不惜重聘,亦只求得一煎方,已大滿其愿。古昔圣人窮思極想,制造治病諸法,全不一問,如此而欲愈大癥痼疾,無是理也。所以今人患輕淺之病,猶有服煎藥而愈者,若久病大癥,不過遷延歲月,必無愈理也。故為醫(yī)者,必廣求治法,以應病者之求。至常用之藥,一時不能即合者,亦當預為修制,以待急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奈何欲施救人之術,而全無救人之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