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喘滿

    作者: 朱梓

    (附論)岐伯曰。夜行則喘。出于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于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

    喘出為病陽出湯肢上氣喘促。或咽喉不利者。此是本氣極虛。內(nèi)外挾寒冷所致。使陰寒內(nèi)消。陽氣得復(fù)。則愈。宜返陰丹主之。大概諸臟同乘而喘者。以杏子散。如感寒伏熱而喘者。以華蓋散、九寶湯。若暴寒覆衣被過當(dāng)復(fù)熱。肺實而喘促者。其狀似有熱證。宜洗心散。冷水調(diào)服。若因氣血不調(diào)。痰盛喘促者。宜四七湯。無官局桔梗湯姜煎服。若涎多而喘者。宜千緡湯、橘皮半夏湯。若不臥。臥即喘者。此由水氣逆行。上乘于胸膈。結(jié)在右脅。下大如杯。令人灑淅寒熱、喘。發(fā)癰疽。宜棗膏丸。若于肺。肺得水則浮而開。使氣不得通流六脈。大宜神秘湯。肺之積。名上氣喘者。宜神授湯。若上盛下弱而喘促者。宜蘇子降氣湯。吞黑錫丹。若尊年之人。素來稟賦大濃。不任熱藥者。不可輕投丹劑。乃諸熱藥。但以秘傳降氣湯、分心湯。氣飲論之梗概。不出于此。若素有香港腳而喘者。當(dāng)作香港腳治之。又有骨蒸勞喘治之。別有法。

    夫促者。腳病者。肺為之主。五臟六腑皆稟氣于人。喜怒太過不節(jié)。肺氣實則上喘。虛則氣短。然有娠者。經(jīng)水不通。上榮于乳。下養(yǎng)于胎。若宿有停飲。與血搏后。冷熱不調(diào)。動其血。飲上達。故胸膈悶而嗽。產(chǎn)后喘者。榮血暴竭。衛(wèi)氣無主。攻肺。故喘促。過在產(chǎn)時。

    滿下太過。此名有陽絕患。難以喘論。宜作六合湯。若因去惡露發(fā)喘。先與琥珀散。后與喘藥服之。

    九寶湯

    (出圣惠方)

    治感風(fēng)伏熱。一切咳嗽喘急。不問高年小兒。婦人室

    女。

    產(chǎn)前產(chǎn)后。皆薄荷葉紫蘇大腹皮(洗)麻黃(去根節(jié)各四錢)桑白皮桂心杏仁(去皮尖)陳橘皮滓溫服可坐永不

    神秘湯

    (出大全良方)

    治水氣乘肺而喘。兼療支飲而喘。

    陳橘皮(洗去白)紫蘇葉人參桑白皮生姜(各等分)上咀。每服半兩。水煎去滓溫

    神授湯

    (出大全良方)

    治上氣喘急不得臥。

    橘皮苦梗紫蘇人參北五味子上各等分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

    去滓

    千緡湯

    (出大全良方)

    治痰喘。

    齊川半夏(七個炮制四片炒之)皂角(去皮尖一寸)甘草(炙一寸)生姜(如指大)上藥以我曾如

    棗膏丸

    (出大全良方)

    療息賁。

    葶藶(研細)陳皮苦梗上后二味為末。入葶藶令煨煮肥棗內(nèi)研為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良驗。

    杏子散

    (出大全良方)

    治諸臟相乘喘急。

    杏子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細研如膏)麻黃根(為細末等分)上和前橘皮湯調(diào)下二錢。

    無時

    治婦人喘促虛腫。快利小便即瘥。

    用生姜二兩取汁。白面三兩。以姜汁搜作小劑。大半夏十個打研入面中。作為餅。炙熟令黃

    天門冬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婦人喘。手足煩熱。骨蒸寢汗??诟娠嬎?。面

    浮腫。

    天門冬(十兩去心秤)麥門冬(八兩去心)生地黃(三斤取汁為膏子)上二味為末。膏子和參荊去大治其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