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風疽

    作者: 朱梓

    (附論)夫風疽者。本由風濕之氣。入于腠理。流注血脈。凝澀不利。攣曲腫起。發(fā)作瘡疽。

    所以疼痛。經久不瘥者是也。蓋風勝則動。故其疽留止無常。得之醉臥出汗當風。入膚腠。

    客于經絡。與榮衛(wèi)相搏而成也。

    黃丸

    (出圣濟總錄)

    治酒醉汗出。風入經絡。久成風疽。

    黃(銼)犀角黃連(去須)茯神(去木)當歸(切焙)芍藥升麻黃芩(去黑心各五分)木通(八分)甘草(生銼三分)防風(去叉五分)麝香(另研半分)上為末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招纳獪隆J澈笤俜?。即煎麥門冬湯下。

    麻黃湯

    (出圣濟總錄)

    治酒醉汗出。風入經絡成風疽。

    麻黃(去根節(jié)三兩)五加皮(一兩半)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當歸(切皮)芎干姜(炮各二兩)附子(去皮臍一枚)牛膝(二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八十枚)上細銼。以水九升。先煎麻黃。掠去沫入諸藥。煎取三升。絞去滓。每用一盞溫服。

    并三服。溫覆微汗避風。

    防風湯

    (出圣濟總錄)

    治風毒中人。留血脈不散。與榮衛(wèi)相搏。結成風疽。身

    體煩熱。昏冒腫痛。

    防風(去叉)柴胡(去苗)白芷桔梗(炒)木通(銼)當歸(切焙各一兩半)羌活(去蘆頭)麻黃(去根節(jié)煎去沫掠焙)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銼各一兩)上咀如麻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各一。如欲出汗??招牟煞?。

    后以熱姜稀粥投。蓋覆取汗。慎外風。

    海桐皮浸酒方

    (出圣濟總錄)

    治熱毒風結成疽。腫痛行履不得。

    海桐皮(銼)五加皮(銼)獨活(去蘆頭)防風(去叉)干蝎(炒)杜仲(去粗皮)牛膝(去苗酒浸切焙)薏苡仁(炒各一兩)生干地黃(焙三兩)上粗搗篩。生絹袋貯。

    以好酒一斗五升。浸于瓷瓶中。密封。秋夏三日。春冬七日。開取食。煎溫酒合。加至四五合。不拘時。甚者常令酒氣相續(xù)。

    秦艽丸

    (出圣濟總錄)

    治風毒瓦斯客于經絡。成風疽。

    秦艽(去土)苦參升麻黃芩(去黑皮)枳殼(麩炒)防風(去叉)惡實(炒各四分)烏蛇(酒浸去皮骨炙)蒺藜子(炒各五分)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早晚食后。以蒺藜子煎湯下二十丸。

    大豆酒方

    (出圣濟總錄)

    治熱毒風腫成疽。日夜熱痛。

    大豆(緊小者三升)麻子仁(細研二升)烏蛇(一條頭尾皮骨重四兩捶碎)上相和令勻。就甑內蒸令熟。去甑底湯。將好酒一斗五升。就甑中淋候酒熱。又淋。凡七八遍。入瓷甑內。密封候冷。量性飲。常帶酒氣佳。

    大豆汁涂方

    (出千金方)

    治風疽。搔之黃水出。

    (凡腳及曲中癢搔則黃汁出是)大豆(一升)馬屎(二升一作屎尿)白蜜(半斤)上拌令勻。用青竹筒盛屎。筑架在炭火上。當中慢燒。將瓷碗兩頭盛取汁。先用泔清入鹽少許。和溫洗瘡上。拭干后。以藥汁涂。

    日三五度。一方無白蜜。入糠馬屎。

    又方

    (出千金方)用嚼胡麻敷。以綿裹之。至旦易。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