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duì)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méi)有偏見(jiàn)。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查古籍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duì)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méi)有偏見(jiàn)。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duì)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méi)有偏見(jiàn)。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夫氣之在人。得溫則舒。遇寒則澀。肺主氣者也。若為寒邪所傷。則澀而不通。故氣逆上行。發(fā)為咳嗽。肺乃虛弱。呼吸之間。不能報(bào)息。故謂之咳逆短氣。
方
人參丸治年深喘嗽。春秋發(fā)動(dòng)。痞滿短氣。痰涕如膠。睡臥不寧。
人參(一兩)蛤蚧(一對(duì)全者凈洗酥炙)百部(切)紫菀(去苗土一兩)大黃(銼炒半兩)葶藶(隔紙炒一兩)款冬花百合貝母(去心)知母(焙)白前(各半兩)半夏(湯洗十次焙)桑根白皮(炙黃銼)五味子〔炒各三兩(錢)〕山芋(三分)上為末。
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糯米飲下。橘皮湯亦可。
阿膠散治肺臟虛。胸中短氣??人月曃ⅰK闹珶o(wú)力。
阿膠(炒令燥)山芋甘草(炙銼)麥門冬(去心焙)五味子(炒)人參(各一兩)干姜(半兩炮)白術(shù)(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桂(去粗皮各三兩)上為散。
每服二錢。用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shí)服。
前胡湯治逆氣咳嗽。胸中寒熱。短氣不足。
前胡(去蘆頭)陳橘皮(去白炒)桂(去粗皮)甘草(炙銼)人參紫菀(去苗土)五味子(炒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生姜二片。大棗一枚。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日
潤(rùn)肺湯治咳逆短氣。
人參生姜(切與半夏同炒各一兩)甘草(三兩炙銼)竹葉(二兩切)陳橘皮(去白焙二兩)半夏(湯浸七次炒切同生姜炒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
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又方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亦治霍亂。忌羊肉、菘菜。
玉液飲治咳逆。短氣喘息。氣不相續(xù)。
甘草(炙銼)杏仁(去皮尖雙仁研)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炒)人參(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二盞。生姜三片。大棗一枚。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羌活煮散止咳逆短氣。
羌活(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香子(微炒各半兩)木香干姜(炮各一錢)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鹽一捻。同煎一二十沸。乘熱服。一服止。
款肺湯治咳逆短氣。
人參半夏(湯洗七次去滑炒干各半兩)陳橘皮(去白焙二兩)甘草(炙銼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紫蘇湯治咳逆短氣。
紫蘇莖葉(銼一兩)人參(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日再。
治大人小兒咳逆短氣。胸中吸吸??瘸鎏橥?。
用淡竹瀝一合。日三五服。大人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