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查古籍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夫咳逆者。是咳嗽而氣逆上也。氣為陽。流行臟腑。宣發(fā)腠理。肺之所主也。咳病由肺虛感微寒所成。寒搏于氣。氣不得宣。胃氣逆聚上沖。肺腹側(cè)脹滿。氣逆不下。復(fù)搏于胃。
胃口氣弱。脾中伏冷??托爸畾鉀_于胃管。胃不攝。使陰陽氣相擊。故為咳逆。其狀咳而胸滿氣逆。膊背痛及汗出。尻陰股膝足皆痛也。男子婦人咳逆。俗呼曰吃忒。乃陰陽不和之故?;鹩闲?。為寒所抑。寒不勝火。故作凝滯之聲。傷寒亦可有此證。并宜既濟(jì)散治之。
方
游氣湯療厥逆。臟氣有余。寒氣虛勞。憂氣驚氣。其人善悸。胸中或寒。上下無
常。多悲傷。流四肢臍四邊。常有核游腫。大便不利。
濃樸〔四兩(三錢)炙〕人參甘草(炙)牡蠣〔各二(三)兩(錢)熬〕茯苓〔四兩(錢)〕姜〔八兩(分)〕黃芩〔三(五)兩(分)〕上為散。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次服。日三夜再。若腹痛。
去黃芩。加芍
丁香柿蒂散治吐痢。及病后胃中虛寒??饶嬷疗甙耸?。相連收氣不回者。難
治。
人參茯苓橘皮半夏良姜(炒)柿蒂丁香(各一兩)生姜(一兩半)甘草(三分)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乘熱頓服?;蛴么苏{(diào)蘇合香丸亦妙。
五味子湯療咳嗽短氣。不得喘息。時發(fā)寒熱胸苦滿。不得飲食。
五味子〔二(一)兩(錢)〕桂心(五分)甘草(炙一錢)細(xì)辛〔一(四)兩(分)〕干姜〔三分(兩)〕紫菀〔二兩(錢)擘一方一兩〕大棗(三十枚擘)麻黃〔二兩(五分)去節(jié)〕上為
上氣丸療咳逆。
干姜(四兩)桂心款冬花(各一兩)附子(四個炮)五味子(二兩)巴豆(六十枚老者三十枚去心研)上下篩。別搗巴豆如膏。納藥末。以蜜和丸。如麻子大。以一丸著牙上咀。當(dāng)暮臥時服亦可。日三服。忌生蔥豬肉蘆筍。
治久患咳嗽噫。連咳四五十聲者。
(出肘后方)用生姜汁半合。蜜一匙頭。煎令熟溫服。如此三四服立效。
治寒氣攻胃咳。
(出圣惠方)用黑豆二合。于瓶子中以熱醋沃之。紙封開小孔子。令患人以口吸其氣。入咽喉中即定。
橘皮干姜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胃中有寒咳逆。
橘皮通草干姜桂心人參甘草(各等分)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六分。溫服。日三服。
羌活散
(出三因方)
止咳逆。
羌活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各半兩)木香干姜(炮)丁香(各一兩)上為末。
每服二錢。水七分盞。鹽少許。煎數(shù)沸??招姆?。一方無丁香。一方用丁香。不用木香。
羌活附子散
(出醫(yī)方大成)
治吐利后。胃寒咳逆。即前方羌活散。
高良姜散
(出圣惠方)
治胃冷咳噫。氣厥不通。
丁香(一兩)高良姜(一兩銼)干木瓜(半兩)蓮子心(半兩)菖蒲(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白前湯
(出肘后方)
治久咳逆。上氣體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常作
水雞聲。此湯白前〔二(四)兩(錢)〕紫菀(二錢)半夏〔洗各二(三)兩(錢)〕大戟〔七(一)合(錢)〕上切四物。以水一斗漬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餳。大佳。
丁香散
(出醫(yī)方大成)
治咳逆噎汁。
丁香柿蒂(各一錢)甘草(炙)良姜(各半錢)上為末。用熱湯點二錢乘熱。
不拘時候服。
丁香柿蒂散治諸腫吃噫。嘔逆痰涎。
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一兩)上咀。每服二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小胡椒丸
(出十便良方)
療寒冷咳逆。胸中有冷。咽中如有物狀。吐之不出。
并臟腑不和。
胡椒干姜款冬花(各三錢)上為細(xì)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丸。日再服。
以知為度。
橘皮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吐利后。胃中虛。膈上熱。咳逆者。
(方見橘參散)
主氣乏氣咳逆。
(出本草)以肉胞膏。酒和三合服之。日三。
竹皮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咳逆下血不息。
生竹皮(三錢)紫菀(二錢)飴糖(一兩)生地黃(切一兩)上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丈夫女子傷中絕脈。筋急痛??饶妗?/p>
(出本草)以鹿髓和酒服之良。
柿錢散
(出濟(jì)生拔粹方)
治吃逆。
柿錢丁香人參(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煎。食后服。
治寒氣攻胃咳(出圣惠方)
草豆蔻(一兩去皮)益智子(一兩去皮)干柿(二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
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治咳
(出肘后方)上以生姜四兩搗爛。入蘭香葉一兩。椒末一錢。鹽和面四兩。裹作燒餅。煨熟空心吃。
不過兩三度效。又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者旋用青梁米煮。以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二味相和。分為三服。
治咳逆
(出直指方)上以蘇合香丸。用丁香柿蒂煎湯調(diào)下。噫逆即咳逆。胃寒所致也。良姜為要藥。人參白術(shù)茯苓佐之。良姜溫胃。能解散胃中風(fēng)邪。
香飲子
(出經(jīng)驗良方)
治咳逆不止。
用干柿蒂十五枚為末。水一盞。加白鹽梅少許。煎至六分服。
蓽澄茄散
(出危氏方)
療噫氣咳逆。亦治傷寒咳逆。日夜不定。
蓽澄茄良姜(各二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沸投醋半盞。取出呷之。
又方
(出圣惠方)胡椒(三十顆)麝香〔一錢(分)細(xì)研〕上搗破胡椒。入麝香。用酒一中盞。煎至半盞。
稍熱服。
治諸吃噫
(出肘后方)用橘皮二兩。湯浸去瓤銼。以水一升。煎至五合。通熱頓服。更加枳殼一兩。去瓤炒。
同煎。去渣服效。
柿蒂湯
(一名順氣湯出濟(jì)生方)
治胸滿咳逆不止。亦治氣不順。傷寒咳逆久
痢。
柿蒂丁香(各一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
熱服。不拘時。一方有甘草良姜。一方人參湯下。一方無姜煎服。
治胃冷咳。氣厥不通。
(出圣惠方)丁香(二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小盞。煎至四分。
去滓。不拘時熱服。
治氣逆咳不止。
(出圣惠方)伏龍肝(一兩)丁香(半兩)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煎桃仁醋湯調(diào)下。不拘時。
治寒氣攻胃咳。
(出圣惠方)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干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上為粗散。每服三錢。
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又方
(出圣惠方)用木瓜汁、生姜汁、等分和勻。溫服一合。各二錢。調(diào)熱水沖服。
又方
(出圣惠方)用薄荷汁一合。生蜜一錢。和調(diào)服之。
桂苓五味甘草湯
(出千金方)
治咳逆氣沖。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
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fù)下流陰股。小腹難時復(fù)冒
者。
茯苓(四兩)桂枝(四兩去皮)甘草(炙三兩)五味子(半升)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溫服。
苓甘五味姜辛湯
(出千金方)
治咳逆胸滿。沖氣即低而反更咳。
茯苓〔四兩(錢)〕甘草干姜細(xì)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茯苓甘草五味子。去桂。
加
法
導(dǎo)引法
(出養(yǎng)生法)先以鼻納氣。乃閉口咳。還復(fù)以鼻納氣??葎t愈。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無息。極脹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背拳。欲自微息。空腹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