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傷寒之病。多因發(fā)汗吐下乃解。病雖瘥。然臟腑俱傷。榮衛(wèi)皆耗。谷氣未復(fù)。津液不足。無(wú)以充養(yǎng)。故形體虛羸。內(nèi)經(jīng)所謂必養(yǎng)必和。待其來(lái)復(fù)者此也。若其人本自虛弱。又因大病之后。羸劣不復(fù)者。則易生勞傷諸疾。當(dāng)先以氣味和養(yǎng)。后以藥石療治。曰氣味合而服之。以補(bǔ)精益氣?;蚱淙搜?dú)庀忍摗?fù)為虛邪所中。發(fā)汗吐下之后。經(jīng)絡(luò)俱損傷。陰陽(yáng)竭絕。
熱
方
陳橘皮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虛羸少氣。嘔吐。不納飲食。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一兩)麥門(mén)冬(一兩半去心焙)人參(一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白術(shù)(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茯苓(三分)黃(三分)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稍熱服。
白術(shù)散
治傷寒后虛羸少力。不思飲食。
白術(shù)(一兩)黃(銼一兩)麥門(mén)冬(去心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桂心(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稍熱服。
草豆蔻散
治傷寒后脾胃氣弱。痰逆。不思飲食。四肢虛羸。
草豆蔻(去皮三分)藿香(一兩)桂心(三分)白術(shù)(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黃(銼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人參散
治傷寒重病后。四肢沉困。肢體酸疼。翕翕少氣?;騼擅{
拘急。腰背強(qiáng)人參(去蘆頭一兩)白茯苓黃熟干地黃(各一兩半)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五味子(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半夏(三分湯洗七次去滑)柴胡(一兩去苗)桂心(一兩)白術(shù)(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
以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稍熱服。
桂心散
治傷寒虛羸黃瘦。五臟氣乏。
桂心(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黃(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茯苓(三分)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黃散
治傷寒后虛羸乏力。肢體疼痛。少思飲食。
黃(一兩銼)白芍藥(三分)桂心(三分)人參(去蘆頭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五味子(三分)白術(shù)(半兩)當(dāng)歸(三分銼微炒)牛膝(去苗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附子散
(一名沉香散圣惠方)
治傷寒腎臟虛羸。耳無(wú)所聞。腳膝乏力。
芎(三分)熟干地黃(一兩半)桂心(三分)人參(去蘆頭三分)白茯苓(一兩)桑螵蛸(微炒一兩)當(dāng)歸(銼微炒三分)沉香(一兩)牛膝(一兩去苗)石斛(去根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磁石(二兩搗碎淘去赤汁)肉蓯蓉(酒浸二宿刮去粗皮一兩炙干)上為
治傷寒后虛羸不足。五臟氣乏。
人參(去蘆頭半兩)桂心(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浸七次去滑)黃(銼一兩)白芍藥(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五味子(半兩)熟干地黃(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傷寒后體氣虛羸。四肢黃瘦。不思飲食。
黃(銼一兩)牛膝(去苗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去蘆頭一兩)白茯苓(三分)五味子(三分)木香(半兩)白芍藥(三分)熟干地黃(一兩)桂心(一兩)柴胡(去苗一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半夏(湯洗七次去滑)陳橘皮(各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
去滓。食前稍溫服。
沉香丸
治傷寒后虛氣上沖。心胸滿(mǎn)悶。連背急痛。惡風(fēng)。食少。
漸加虛羸。
沉香(一兩)芎(一兩)茯神(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桂心(三分)當(dāng)歸(一兩銼微炒)枳實(shí)(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白術(shù)(一兩)五味子(三分)訶黎勒皮(一兩半用皮)木香(一兩)上為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姜棗湯下三十丸。食前服。
黃丸
治傷寒后風(fēng)虛氣滿(mǎn)。背膊煩疼。不能飲食。四肢無(wú)力。時(shí)
復(fù)盜汗。日漸黃(一兩)檳榔(三分)桔梗(去蘆頭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三分)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瓤焙)牡蠣(一兩燒為粉)附子(一兩炮去皮臍)濃樸(三炙微赤銼)木香(半兩)薯蕷(三分)白術(shù)(三分)干姜(半兩炮裂銼)龍骨(三分)上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人參湯治傷寒后虛羸少力。嘔噦氣逆。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分)麥門(mén)冬(去心焙)黃(銼各一兩)白術(shù)半夏(湯浸洗七次炒干)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半兩)甘草(炙一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qián)。
水一盞半。入生姜一棗大。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附子湯治傷寒后虛羸少力。補(bǔ)益元臟。
附子(炮裂去皮臍)萆熟干地黃(焙)人參(各一兩)芎半夏(湯洗七次炒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當(dāng)歸芍藥五味子黃(銼各三分)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入生姜一棗大。拍碎。棗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招臏胤?/p>
柴胡知母湯治傷寒后體虛成勞。遍身盜汗。四肢無(wú)力。口苦。憎寒。又多咳嗽。
柴胡知母桔梗(炒)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熟干地黃(焙)白茯苓(去黑皮)山芋黃(銼)紫菀(去土)地骨皮(各一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次炒各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入生姜一棗大。拍碎。
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招臏胤?。日再。
桂心湯治傷寒后虛勞。羸瘦乏力。
桂(去粗皮)人參黃(銼)牛膝(酒浸切焙各一分)甘草(炙銼)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
空心溫服。
黃芍藥湯治傷寒后氣血不復(fù)。虛羸。
黃(銼)人參(各一兩)芍藥桂(去粗皮)五味子(各三分)白術(shù)(半兩)甘草(炙銼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六分。
去滓。
黃姜桂湯治傷寒后臟氣不足。虛乏。
黃(銼一兩)桂(去粗皮)干姜(炮)芍藥(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半夏(三分浸洗七次炒)人參(五錢(qián))上粗搗篩。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二枚。劈破。
同煎至六分。去滓??招臏胤?/p>
黃甘草湯治傷寒后虛勞短氣。小腸急痛。羸劣。
黃白茯苓(去黑皮)芍藥甘草白術(shù)(各半兩)上咀。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半。
入生姜一棗大。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
黃薤白湯治傷寒后臟氣俱虛。羸劣不足。
黃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白術(shù)(各半兩)薤白蔥白粳米芍藥生姜(各半兩)羊腎(一雙去脂膜)上細(xì)銼。分作三分。每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一日服盡。
干地黃湯治傷寒后血?dú)獠蛔?。腳漆無(wú)力。四肢羸劣。
熟干地黃(焙)地骨皮五味子(各一兩)桂(去粗皮半兩)黃(銼一兩半)上粗搗篩。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先將羊腎一只。去筋膜切。煮至一盞。次下藥。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白術(shù)黃湯治傷寒胃氣虛乏。不思飲食。日漸羸瘦。
白術(shù)黃(銼各一兩)山茱萸五味子人參茯神(去木)半夏(湯洗七次炒)前胡(去蘆頭)山芋桔梗(炒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入生姜一棗大。
拍碎
羚羊角湯治傷寒后煩熱憎寒??诳嗖凰硷嬍?。日漸羸瘦。
羚羊角(鎊)柴胡鱉甲(去裙醋炙)人參知母淡竹茹黃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半兩)天門(mén)冬(去心焙一兩)上細(xì)銼如麻豆。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煎至八分。
去滓。食前溫服。日二。
治傷寒后虛羸少氣。嘔吐方。
(出千金方)石膏麥門(mén)冬半夏(各一分)竹葉(二把)人參(一兩)上咀。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湯成。飲一升。日三服。一方加生姜五兩。甘草二兩。
生地黃湯
(出千金方)
治傷寒有熱。虛羸少氣。心下滿(mǎn)。胃中有宿食。大便不
利。
生地黃(三斤)大黃(四兩)大棗(二枚)甘草(一兩炙)芒硝(二合)上合搗成泥后。蒸在五升米下。熟絞取汁。分再服。
雞子豉湯治吐下以后。虛羸欲死。
雞子(一十枚)豉(四合綿裹)上以水五升。先煮雞子。取二升。納豉。又煮三四沸。
去滓。分再服。
補(bǔ)虛。大病后不足。萬(wàn)病虛勞。同此。
(出千金方)上以取五歲以上七歲以下黃牛。新生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饑。稍稍飲之。不得過(guò)多。十日不住服。佳。
羌活附子湯
(出鮑氏方)
治傷寒汗下后。虛中為冷藥所寒。中焦痞滿(mǎn)。而嘔。
羌活附子茴香(各半兩)木香干姜(各一棗大)上為末。每服二錢(qián)。少鹽煎。
食前。
羊肉湯方。
(出拔萃方)
內(nèi)感傷寒。勞役形體。飲食失節(jié)。中州變寒之病。生
黃非壞之而得。用建中、理中、大建中足矣。不足用茵陳也。男黃小便自利。當(dāng)與虛勞
小建中湯。若黃膽色不變。欲自利。腹?jié)M而喘。不可除熱。除熱必噦。小半夏湯。韓氏
曰。產(chǎn)脫血虛者。宜用羊肉湯。傷寒汗下太過(guò)。亡陽(yáng)失血。則用救逆。效必遲矣。與羊
肉湯。為效神速。病患面色雖見(jiàn)陽(yáng)。是客熱上焦。中下二焦陰氣已盛。若調(diào)得下焦有
陽(yáng)。上焦陽(yáng)氣下降丹田。知所歸宿矣。氣有高下。病有遠(yuǎn)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各
適其所為。病八九日。汗下太過(guò)。二脈沉細(xì)無(wú)力。多蜷足臥。惡聞得人聲。皮有粒。時(shí)
戰(zhàn)如瘧。宜羊肉湯主之。
當(dāng)歸白芍藥(各一兩)黑附子(四錢(qián)炮裂去皮臍)龍骨(半兩燒通赤)生姜(二兩)牡蠣(一兩燒赤)桂枝(七錢(qián)半)上為粗末。每服二兩。羊肉四兩。蔥白五寸。去黃心。
同銼爛。以水五升。一升今之大盞也。熬至一半。以絹濾。絞去滓。分三服飲之。海藏云。陽(yáng)證大汗大下后。亡陽(yáng)于外。亡血于內(nèi)。上而津脫。下而液脫。津液兩亡。宜以此湯補(bǔ)之。矧陰證者。豈可不溫補(bǔ)哉。此與傷寒太陽(yáng)證。振搖與真武湯一例。外之陽(yáng)病。至此尚溫。況內(nèi)之陰候。豈得不補(bǔ)耶。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mén)、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lè)ā?/p>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夫傷寒之病。多因發(fā)汗吐下乃解。病雖瘥。然臟腑俱傷。榮衛(wèi)皆耗。谷氣未復(fù)。津液不足。無(wú)以充養(yǎng)。故形體虛羸。內(nèi)經(jīng)所謂必養(yǎng)必和。待其來(lái)復(fù)者此也。若其人本自虛弱。又因大病之后。羸劣不復(fù)者。則易生勞傷諸疾。當(dāng)先以氣味和養(yǎng)。后以藥石療治。曰氣味合而服之。以補(bǔ)精益氣?;蚱淙搜?dú)庀忍摗?fù)為虛邪所中。發(fā)汗吐下之后。經(jīng)絡(luò)俱損傷。陰陽(yáng)竭絕。
熱
方
陳橘皮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虛羸少氣。嘔吐。不納飲食。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一兩)麥門(mén)冬(一兩半去心焙)人參(一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白術(shù)(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茯苓(三分)黃(三分)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稍熱服。
白術(shù)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虛羸少力。不思飲食。
白術(shù)(一兩)黃(銼一兩)麥門(mén)冬(去心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桂心(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稍熱服。
草豆蔻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脾胃氣弱。痰逆。不思飲食。四肢虛羸。
草豆蔻(去皮三分)藿香(一兩)桂心(三分)白術(shù)(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黃(銼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重病后。四肢沉困。肢體酸疼。翕翕少氣?;騼擅{
拘急。腰背強(qiáng)人參(去蘆頭一兩)白茯苓黃熟干地黃(各一兩半)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五味子(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半夏(三分湯洗七次去滑)柴胡(一兩去苗)桂心(一兩)白術(shù)(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
以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稍熱服。
桂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虛羸黃瘦。五臟氣乏。
桂心(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黃(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茯苓(三分)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虛羸乏力。肢體疼痛。少思飲食。
黃(一兩銼)白芍藥(三分)桂心(三分)人參(去蘆頭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五味子(三分)白術(shù)(半兩)當(dāng)歸(三分銼微炒)牛膝(去苗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附子散
(一名沉香散圣惠方)
治傷寒腎臟虛羸。耳無(wú)所聞。腳膝乏力。
芎(三分)熟干地黃(一兩半)桂心(三分)人參(去蘆頭三分)白茯苓(一兩)桑螵蛸(微炒一兩)當(dāng)歸(銼微炒三分)沉香(一兩)牛膝(一兩去苗)石斛(去根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磁石(二兩搗碎淘去赤汁)肉蓯蓉(酒浸二宿刮去粗皮一兩炙干)上為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虛羸不足。五臟氣乏。
人參(去蘆頭半兩)桂心(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浸七次去滑)黃(銼一兩)白芍藥(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五味子(半兩)熟干地黃(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體氣虛羸。四肢黃瘦。不思飲食。
黃(銼一兩)牛膝(去苗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去蘆頭一兩)白茯苓(三分)五味子(三分)木香(半兩)白芍藥(三分)熟干地黃(一兩)桂心(一兩)柴胡(去苗一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半夏(湯洗七次去滑)陳橘皮(各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
去滓。食前稍溫服。
沉香丸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虛氣上沖。心胸滿(mǎn)悶。連背急痛。惡風(fēng)。食少。
漸加虛羸。
沉香(一兩)芎(一兩)茯神(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桂心(三分)當(dāng)歸(一兩銼微炒)枳實(shí)(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白術(shù)(一兩)五味子(三分)訶黎勒皮(一兩半用皮)木香(一兩)上為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姜棗湯下三十丸。食前服。
黃丸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風(fēng)虛氣滿(mǎn)。背膊煩疼。不能飲食。四肢無(wú)力。時(shí)
復(fù)盜汗。日漸黃(一兩)檳榔(三分)桔梗(去蘆頭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三分)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瓤焙)牡蠣(一兩燒為粉)附子(一兩炮去皮臍)濃樸(三炙微赤銼)木香(半兩)薯蕷(三分)白術(shù)(三分)干姜(半兩炮裂銼)龍骨(三分)上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人參湯治傷寒后虛羸少力。嘔噦氣逆。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分)麥門(mén)冬(去心焙)黃(銼各一兩)白術(shù)半夏(湯浸洗七次炒干)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半兩)甘草(炙一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qián)。
水一盞半。入生姜一棗大。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附子湯治傷寒后虛羸少力。補(bǔ)益元臟。
附子(炮裂去皮臍)萆熟干地黃(焙)人參(各一兩)芎半夏(湯洗七次炒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當(dāng)歸芍藥五味子黃(銼各三分)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入生姜一棗大。拍碎。棗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招臏胤?/p>
柴胡知母湯治傷寒后體虛成勞。遍身盜汗。四肢無(wú)力。口苦。憎寒。又多咳嗽。
柴胡知母桔梗(炒)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熟干地黃(焙)白茯苓(去黑皮)山芋黃(銼)紫菀(去土)地骨皮(各一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次炒各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入生姜一棗大。拍碎。
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招臏胤?。日再。
桂心湯治傷寒后虛勞。羸瘦乏力。
桂(去粗皮)人參黃(銼)牛膝(酒浸切焙各一分)甘草(炙銼)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
空心溫服。
黃芍藥湯治傷寒后氣血不復(fù)。虛羸。
黃(銼)人參(各一兩)芍藥桂(去粗皮)五味子(各三分)白術(shù)(半兩)甘草(炙銼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六分。
去滓。
黃姜桂湯治傷寒后臟氣不足。虛乏。
黃(銼一兩)桂(去粗皮)干姜(炮)芍藥(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半夏(三分浸洗七次炒)人參(五錢(qián))上粗搗篩。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二枚。劈破。
同煎至六分。去滓??招臏胤?/p>
黃甘草湯治傷寒后虛勞短氣。小腸急痛。羸劣。
黃白茯苓(去黑皮)芍藥甘草白術(shù)(各半兩)上咀。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半。
入生姜一棗大。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
黃薤白湯治傷寒后臟氣俱虛。羸劣不足。
黃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白術(shù)(各半兩)薤白蔥白粳米芍藥生姜(各半兩)羊腎(一雙去脂膜)上細(xì)銼。分作三分。每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一日服盡。
干地黃湯治傷寒后血?dú)獠蛔?。腳漆無(wú)力。四肢羸劣。
熟干地黃(焙)地骨皮五味子(各一兩)桂(去粗皮半兩)黃(銼一兩半)上粗搗篩。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先將羊腎一只。去筋膜切。煮至一盞。次下藥。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白術(shù)黃湯治傷寒胃氣虛乏。不思飲食。日漸羸瘦。
白術(shù)黃(銼各一兩)山茱萸五味子人參茯神(去木)半夏(湯洗七次炒)前胡(去蘆頭)山芋桔梗(炒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入生姜一棗大。
拍碎
羚羊角湯治傷寒后煩熱憎寒??诳嗖凰硷嬍?。日漸羸瘦。
羚羊角(鎊)柴胡鱉甲(去裙醋炙)人參知母淡竹茹黃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半兩)天門(mén)冬(去心焙一兩)上細(xì)銼如麻豆。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煎至八分。
去滓。食前溫服。日二。
治傷寒后虛羸少氣。嘔吐方。
(出千金方)石膏麥門(mén)冬半夏(各一分)竹葉(二把)人參(一兩)上咀。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湯成。飲一升。日三服。一方加生姜五兩。甘草二兩。
生地黃湯
(出千金方)
治傷寒有熱。虛羸少氣。心下滿(mǎn)。胃中有宿食。大便不
利。
生地黃(三斤)大黃(四兩)大棗(二枚)甘草(一兩炙)芒硝(二合)上合搗成泥后。蒸在五升米下。熟絞取汁。分再服。
雞子豉湯治吐下以后。虛羸欲死。
雞子(一十枚)豉(四合綿裹)上以水五升。先煮雞子。取二升。納豉。又煮三四沸。
去滓。分再服。
補(bǔ)虛。大病后不足。萬(wàn)病虛勞。同此。
(出千金方)上以取五歲以上七歲以下黃牛。新生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饑。稍稍飲之。不得過(guò)多。十日不住服。佳。
羌活附子湯
(出鮑氏方)
治傷寒汗下后。虛中為冷藥所寒。中焦痞滿(mǎn)。而嘔。
羌活附子茴香(各半兩)木香干姜(各一棗大)上為末。每服二錢(qián)。少鹽煎。
食前。
羊肉湯方。
(出拔萃方)
內(nèi)感傷寒。勞役形體。飲食失節(jié)。中州變寒之病。生
黃非壞之而得。用建中、理中、大建中足矣。不足用茵陳也。男黃小便自利。當(dāng)與虛勞
小建中湯。若黃膽色不變。欲自利。腹?jié)M而喘。不可除熱。除熱必噦。小半夏湯。韓氏
曰。產(chǎn)脫血虛者。宜用羊肉湯。傷寒汗下太過(guò)。亡陽(yáng)失血。則用救逆。效必遲矣。與羊
肉湯。為效神速。病患面色雖見(jiàn)陽(yáng)。是客熱上焦。中下二焦陰氣已盛。若調(diào)得下焦有
陽(yáng)。上焦陽(yáng)氣下降丹田。知所歸宿矣。氣有高下。病有遠(yuǎn)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各
適其所為。病八九日。汗下太過(guò)。二脈沉細(xì)無(wú)力。多蜷足臥。惡聞得人聲。皮有粒。時(shí)
戰(zhàn)如瘧。宜羊肉湯主之。
當(dāng)歸白芍藥(各一兩)黑附子(四錢(qián)炮裂去皮臍)龍骨(半兩燒通赤)生姜(二兩)牡蠣(一兩燒赤)桂枝(七錢(qián)半)上為粗末。每服二兩。羊肉四兩。蔥白五寸。去黃心。
同銼爛。以水五升。一升今之大盞也。熬至一半。以絹濾。絞去滓。分三服飲之。海藏云。陽(yáng)證大汗大下后。亡陽(yáng)于外。亡血于內(nèi)。上而津脫。下而液脫。津液兩亡。宜以此湯補(bǔ)之。矧陰證者。豈可不溫補(bǔ)哉。此與傷寒太陽(yáng)證。振搖與真武湯一例。外之陽(yáng)病。至此尚溫。況內(nèi)之陰候。豈得不補(bǔ)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