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衛(wèi)氣晝行于陽。夜行于陰。陰主夜夜主臥。謂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矣。今熱氣未散。與諸陽并。所以陽獨盛。陰偏虛。今病后不得睡者。陰氣未復故也。榮衛(wèi)之氣。晝行于陽則寤。夜行于陰則寐。傷寒瘥后。臟腑皆虛。榮衛(wèi)出入不能循常。緣熱邪未散。與陽氣并。
衛(wèi)歌曰。不眠腎證利而煩。大熱膀胱胃里干。吐汗出下余懊。熱多熱少數(shù)般看。
經(jīng)云。胃不和。臥不安。不和者。津液干焦。邪熱煩躁。陽獨盛而陰偏虛故爾。蓋夜以陰為主。陰氣則目閉而臥安。惟夫陰為所盛。故終夜煩擾而不得寧。所謂陰虛則夜凈者此也。
若陽虛而陰盛焉。又有夜靜晝煩之證耳。少陰不利而渴。不得眠。豬苓湯。此停水也。若二三日以上。心煩不得眠。黃連阿膠湯主之。甚良。太陽發(fā)汗多?;虼蠛钩?。胃中干。煩熱不得眠。欲飲水者與之。胃和即愈矣。若脈浮。小便不利??士膳c五苓散。吐汗下后。心中懊虛煩。顛倒不得眠。梔子豉湯?;蛩釛棞4鬅岣蓢I。呻吟錯語。不得眠。黃連解毒湯。
凡陽毒熱病。皆不得眠。下后發(fā)汗。無大熱。脈微沉。不嘔渴。無表證。夜靜晝煩而不得眠。
可與干姜附子湯。陽勝陰。則狂眠亂夢。可用梔子豉湯。陰勝陽則驚悸昏沉。宜用酸棗湯。
瘥后不得眠者。熱氣與諸陽相并。陰氣未復故也。宜用梔子烏梅湯。或易簡溫膽湯加竹茹。
此可通用。
又多眠歌。多眠神思若沉昏。自汗風溫默默然。狐惑唇瘡沉細腎。太陽浮細亦癡眠。
陰虛陽盛。人多昏昏閉目者。陰司合也。默默不言者。陰主靜也。多眠四證。二者病在經(jīng)。若太陽惡寒。其脈浮細。是陽氣未盡復也。若狐惑淹沉。素得之下利。則不忌陽可知矣。
此所以為陽盛與風溫證。尺寸俱浮。自汗喘息。體重不收。默默然欲眠。不可發(fā)汗??膳c葳蕤湯。病在少陰、厥陰二經(jīng)。狐惑。覺四肢沉重。咽干聲啞。上下唇瘡。害人甚急。有本條。
少陰證。尺寸俱沉細。目欲寐。急與四逆湯。復其陽氣。又少陰欲吐不吐。煩而多寐。
五六日。自利而渴。張氏無治法。若是小便白者。可用四逆湯甚妙。張氏又云。少陰病。脈微沉變難活。貴乎詳而審之可也。太陽證。頭項痛。惡寒嗜臥。脈浮細。或胸脅滿者。宜用小柴胡湯。脈且浮。宜麻黃湯。胃傷風。發(fā)黃嗜臥。自有本條。
瘥后昏沉歌。差后昏沉似降妖?;驎r寒熱或時潮。語言錯謬精神少。毒在心胸汗未消。
傷寒瘥后。半月以來。終不能惺惺。錯謬言語。精神短少?;蚝驘崴漂??;虺睙?。頰赤色者。若以風魅治之。非也。是由發(fā)汗不盡。余毒在心。熱氣內(nèi)蘊。炮絡開致之然也。瘥后昏沉不醒。可與知母麻黃湯。再取微汗。瘥后勞復食復。見下后有熱條。瘥后胃脘余熱。虛煩而吐。用竹葉湯加生姜瘥后喜睡。膈上有寒。宜用理中丸。瘥后從腰以下有水氣。宜用牡蠣澤瀉散。瘥后日暮微煩。以其病方瘥。強與谷食而不消也。節(jié)食飲則可愈矣。
方
麥門冬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體虛煩熱。不得睡臥。少思飲食。宜服。
麥門冬(去心)黃芩(各三分)茯神熟干地黃人參(去蘆頭)黃(銼各一兩)甘草(炙半兩微赤銼)上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
治傷寒后虛煩。不得眠睡。心中懊。宜服梔子烏梅湯。
(出活人書)甘草(炙微赤)梔子仁黃芩(各半兩)烏梅肉(十四枚微炒)柴胡(一兩去苗)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十七片。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渣。
不
熟干地黃散
治傷寒后體虛心煩。不得眠臥。四肢少力。
熟干地黃(一兩半)白芍藥羚羊角屑茯神黃(銼)麥門冬(去心)酸棗仁(微炒)人參(去蘆頭各一兩)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入雞子清一枚。攪令均。溫服。
又方
(出圣惠方)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白茯苓(一兩半)黃芩(一兩)上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
酸棗仁散
治傷寒后體虛乏力。筋脈拘急。四肢疼痛。不得睡臥。
宜服。
酸棗仁(一兩微炒)麥門冬(去心)防風(去蘆頭)芎(各半兩)當歸(微炒銼)白茯苓羚羊角屑人參(去蘆頭)黃(銼各三兩)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后胃氣虛乏。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心神煩悶。
不得睡臥。
麥門冬(去心)黃(銼)人參(去蘆頭各三分)白術(shù)白茯苓(各一兩)酸棗仁甘草(炙微赤銼)芎桂心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各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七片。棗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茵陳散
治傷寒后伏熱在心中?;秀倍囿@。不得睡臥。宜服。
茵陳犀角屑赤芍藥麥門冬黃芩梔子仁甘草(各半兩炙微赤銼)柴胡(去苗)茯神(各一兩)上搗篩為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十七片。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梔子豉湯
(出德生堂方)
治傷寒汗后虛煩。不得眠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
懊。感冒發(fā)為寒熱。頭疼體痛。并皆治之。
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合)上咀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
溫服。一二服得吐。止后服。一方有薤白一握。一方黑砂糖一小塊。嚼下。用服以漿水投之即吐。
酸棗仁湯
(出活人書)
治傷寒吐下后。心煩氣乏。晝夜不得眠。
酸棗仁(炒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合)甘草(一分炙)知母(切焙)白茯苓(去黑皮)芎干姜(各半兩)上咀如麻豆大。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酸棗仁甘草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寒后勞損。煩躁不得眠。
酸棗仁(微炒四兩)甘草(炙銼)當歸(切焙)桂枝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石膏(碎)芎(各三兩)遠志(去心一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
去滓。
溫服。不拘時。
治傷寒汗后。不得眠睡。
酸棗仁(微炒二兩)人參(一兩)石膏(碎)桂枝知母(切焙)甘草(炙各半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酸棗仁黃芩湯
治傷寒余熱未散。不得眠睡。
酸棗仁(微炒一兩)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各半兩)遠志(去心)萆(各一兩)人參(切)茯神(去木各一兩)桂枝(去粗皮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日再。
梔子仁湯
治傷寒后虛煩。不得眠睡。吐逆。
梔子仁豉(炒各一兩)酸棗仁(炒一兩)芎陳橘皮(去白焙)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再。
人參湯
治傷寒后虛勞。不得眠。煩悶。四肢乏力。
柴胡湯
治傷寒后虛煩熱驚悸。不得眠睡。
麥門冬茯苓飲
治傷寒后煩滿。心神恍惚。不得眠睡。
(方見麥門冬飲)
地骨皮飲
治傷寒后虛煩客熱。累夜不得眠。頭疼眼疼。迷悶。
地骨皮(洗)麥門冬(去心各二兩)酸棗仁(炒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
入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梅實丸
治傷寒后膽冷。不得睡。
梅實肉大棗肉酸棗仁(炒等分)上同搗成膏。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臥含化服。
治大病后。及虛勞不得眠。
酸棗仁(炒)榆皮(切各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
溫服。
黃連阿膠湯
(出肘后方)
治傷寒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者。心中煩。不得臥
。
黃連(一兩)阿膠(三分)雞子黃(半個)黃芩(一分)芍藥(半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納膠消盡。雞子黃攪令和。溫服。日二服。
半夏茯苓湯
治差后虛煩不得眠。眼中疼痛。懊。
半夏(三兩洗)秫米(一升)茯苓(四兩)上切。以千里流水一石。揚之萬遍。
澄取二斗。合煮諸藥。得五升。去滓。溫分五服。忌羊肉、餳、酢、等物。
治差后虛煩不得眠。眼中痛疼。懊。
(出肘后方)豉(七合)烏梅(十七枚)上以水四升。先煮梅。取二升半。納豉。取一升半。分再服。
無烏梅。用梔子十四枚亦得。
溫膽湯
(出易簡方)
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兼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驂?/p>
寐不祥?;虍愊笱;?。遂致心驚膽懾。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蚨虤饧路?。或
復自汗?;蛩闹“胂蔫讓崳ǜ饕粌桑╅偌t(一兩半)甘草(四錢)茯苓(三分)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七枚。竹茹一塊如錢大。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熱服。竹茹即刮竹青也。此藥大治傷寒后。及一切病后虛煩。夜睡不寧者。并宜用之。若傷寒后尚有余熱。并熱在上焦。兼汗下后。表里俱虛。不可攻者。宜用竹葉石膏湯。下利發(fā)熱。竹葉湯中去石膏。
加熟附子。名既濟湯。嘔者二陳湯。一法治傷寒壞證。時或發(fā)消渴。燥煩。用新羅參不拘多少。煎湯。浸令水冷后。盛渴之時與之。頓服。熱則隨去。大抵傷寒渴者。不可多與之水。
水積胸中。便為結(jié)胸。然亦須濡沫之可也。結(jié)胸治法。見于理中湯方中。傷寒后咳逆。其證最為危。當用半夏一兩。生姜一兩半。白水煎服。其他病亦惡咳逆。當用丁香十粒。干柿蒂一十五枚。煎湯半盞。乘熱頓服。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衛(wèi)氣晝行于陽。夜行于陰。陰主夜夜主臥。謂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矣。今熱氣未散。與諸陽并。所以陽獨盛。陰偏虛。今病后不得睡者。陰氣未復故也。榮衛(wèi)之氣。晝行于陽則寤。夜行于陰則寐。傷寒瘥后。臟腑皆虛。榮衛(wèi)出入不能循常。緣熱邪未散。與陽氣并。
衛(wèi)歌曰。不眠腎證利而煩。大熱膀胱胃里干。吐汗出下余懊。熱多熱少數(shù)般看。
經(jīng)云。胃不和。臥不安。不和者。津液干焦。邪熱煩躁。陽獨盛而陰偏虛故爾。蓋夜以陰為主。陰氣則目閉而臥安。惟夫陰為所盛。故終夜煩擾而不得寧。所謂陰虛則夜凈者此也。
若陽虛而陰盛焉。又有夜靜晝煩之證耳。少陰不利而渴。不得眠。豬苓湯。此停水也。若二三日以上。心煩不得眠。黃連阿膠湯主之。甚良。太陽發(fā)汗多?;虼蠛钩?。胃中干。煩熱不得眠。欲飲水者與之。胃和即愈矣。若脈浮。小便不利??士膳c五苓散。吐汗下后。心中懊虛煩。顛倒不得眠。梔子豉湯?;蛩釛棞4鬅岣蓢I。呻吟錯語。不得眠。黃連解毒湯。
凡陽毒熱病。皆不得眠。下后發(fā)汗。無大熱。脈微沉。不嘔渴。無表證。夜靜晝煩而不得眠。
可與干姜附子湯。陽勝陰。則狂眠亂夢。可用梔子豉湯。陰勝陽則驚悸昏沉。宜用酸棗湯。
瘥后不得眠者。熱氣與諸陽相并。陰氣未復故也。宜用梔子烏梅湯。或易簡溫膽湯加竹茹。
此可通用。
又多眠歌。多眠神思若沉昏。自汗風溫默默然。狐惑唇瘡沉細腎。太陽浮細亦癡眠。
陰虛陽盛。人多昏昏閉目者。陰司合也。默默不言者。陰主靜也。多眠四證。二者病在經(jīng)。若太陽惡寒。其脈浮細。是陽氣未盡復也。若狐惑淹沉。素得之下利。則不忌陽可知矣。
此所以為陽盛與風溫證。尺寸俱浮。自汗喘息。體重不收。默默然欲眠。不可發(fā)汗??膳c葳蕤湯。病在少陰、厥陰二經(jīng)。狐惑。覺四肢沉重。咽干聲啞。上下唇瘡。害人甚急。有本條。
少陰證。尺寸俱沉細。目欲寐。急與四逆湯。復其陽氣。又少陰欲吐不吐。煩而多寐。
五六日。自利而渴。張氏無治法。若是小便白者。可用四逆湯甚妙。張氏又云。少陰病。脈微沉變難活。貴乎詳而審之可也。太陽證。頭項痛。惡寒嗜臥。脈浮細。或胸脅滿者。宜用小柴胡湯。脈且浮。宜麻黃湯。胃傷風。發(fā)黃嗜臥。自有本條。
瘥后昏沉歌。差后昏沉似降妖?;驎r寒熱或時潮。語言錯謬精神少。毒在心胸汗未消。
傷寒瘥后。半月以來。終不能惺惺。錯謬言語。精神短少?;蚝驘崴漂??;虺睙?。頰赤色者。若以風魅治之。非也。是由發(fā)汗不盡。余毒在心。熱氣內(nèi)蘊。炮絡開致之然也。瘥后昏沉不醒。可與知母麻黃湯。再取微汗。瘥后勞復食復。見下后有熱條。瘥后胃脘余熱。虛煩而吐。用竹葉湯加生姜瘥后喜睡。膈上有寒。宜用理中丸。瘥后從腰以下有水氣。宜用牡蠣澤瀉散。瘥后日暮微煩。以其病方瘥。強與谷食而不消也。節(jié)食飲則可愈矣。
方
麥門冬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體虛煩熱。不得睡臥。少思飲食。宜服。
麥門冬(去心)黃芩(各三分)茯神熟干地黃人參(去蘆頭)黃(銼各一兩)甘草(炙半兩微赤銼)上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
治傷寒后虛煩。不得眠睡。心中懊。宜服梔子烏梅湯。
(出活人書)甘草(炙微赤)梔子仁黃芩(各半兩)烏梅肉(十四枚微炒)柴胡(一兩去苗)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十七片。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渣。
不
熟干地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體虛心煩。不得眠臥。四肢少力。
熟干地黃(一兩半)白芍藥羚羊角屑茯神黃(銼)麥門冬(去心)酸棗仁(微炒)人參(去蘆頭各一兩)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入雞子清一枚。攪令均。溫服。
又方
(出圣惠方)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白茯苓(一兩半)黃芩(一兩)上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
酸棗仁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體虛乏力。筋脈拘急。四肢疼痛。不得睡臥。
宜服。
酸棗仁(一兩微炒)麥門冬(去心)防風(去蘆頭)芎(各半兩)當歸(微炒銼)白茯苓羚羊角屑人參(去蘆頭)黃(銼各三兩)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麥門冬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胃氣虛乏。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心神煩悶。
不得睡臥。
麥門冬(去心)黃(銼)人參(去蘆頭各三分)白術(shù)白茯苓(各一兩)酸棗仁甘草(炙微赤銼)芎桂心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各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七片。棗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茵陳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后伏熱在心中?;秀倍囿@。不得睡臥。宜服。
茵陳犀角屑赤芍藥麥門冬黃芩梔子仁甘草(各半兩炙微赤銼)柴胡(去苗)茯神(各一兩)上搗篩為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十七片。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梔子豉湯
(出德生堂方)
治傷寒汗后虛煩。不得眠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
懊。感冒發(fā)為寒熱。頭疼體痛。并皆治之。
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合)上咀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
溫服。一二服得吐。止后服。一方有薤白一握。一方黑砂糖一小塊。嚼下。用服以漿水投之即吐。
酸棗仁湯
(出活人書)
治傷寒吐下后。心煩氣乏。晝夜不得眠。
酸棗仁(炒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合)甘草(一分炙)知母(切焙)白茯苓(去黑皮)芎干姜(各半兩)上咀如麻豆大。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酸棗仁甘草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寒后勞損。煩躁不得眠。
酸棗仁(微炒四兩)甘草(炙銼)當歸(切焙)桂枝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石膏(碎)芎(各三兩)遠志(去心一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
去滓。
溫服。不拘時。
酸棗仁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寒汗后。不得眠睡。
酸棗仁(微炒二兩)人參(一兩)石膏(碎)桂枝知母(切焙)甘草(炙各半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酸棗仁黃芩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寒余熱未散。不得眠睡。
酸棗仁(微炒一兩)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各半兩)遠志(去心)萆(各一兩)人參(切)茯神(去木各一兩)桂枝(去粗皮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日再。
梔子仁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寒后虛煩。不得眠睡。吐逆。
梔子仁豉(炒各一兩)酸棗仁(炒一兩)芎陳橘皮(去白焙)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再。
人參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寒后虛勞。不得眠。煩悶。四肢乏力。
柴胡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寒后虛煩熱驚悸。不得眠睡。
麥門冬茯苓飲
(出圣濟總錄)
治傷寒后煩滿。心神恍惚。不得眠睡。
(方見麥門冬飲)
地骨皮飲
(出圣濟總錄)
治傷寒后虛煩客熱。累夜不得眠。頭疼眼疼。迷悶。
地骨皮(洗)麥門冬(去心各二兩)酸棗仁(炒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
入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梅實丸
(出圣濟總錄)
治傷寒后膽冷。不得睡。
梅實肉大棗肉酸棗仁(炒等分)上同搗成膏。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臥含化服。
酸棗仁湯
(出圣濟總錄)
治大病后。及虛勞不得眠。
酸棗仁(炒)榆皮(切各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
溫服。
黃連阿膠湯
(出肘后方)
治傷寒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者。心中煩。不得臥
。
黃連(一兩)阿膠(三分)雞子黃(半個)黃芩(一分)芍藥(半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納膠消盡。雞子黃攪令和。溫服。日二服。
半夏茯苓湯
(出肘后方)
治差后虛煩不得眠。眼中疼痛。懊。
半夏(三兩洗)秫米(一升)茯苓(四兩)上切。以千里流水一石。揚之萬遍。
澄取二斗。合煮諸藥。得五升。去滓。溫分五服。忌羊肉、餳、酢、等物。
治差后虛煩不得眠。眼中痛疼。懊。
(出肘后方)豉(七合)烏梅(十七枚)上以水四升。先煮梅。取二升半。納豉。取一升半。分再服。
無烏梅。用梔子十四枚亦得。
溫膽湯
(出易簡方)
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兼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驂?/p>
寐不祥?;虍愊笱;?。遂致心驚膽懾。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蚨虤饧路?。或
復自汗?;蛩闹“胂蔫讓崳ǜ饕粌桑╅偌t(一兩半)甘草(四錢)茯苓(三分)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七枚。竹茹一塊如錢大。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熱服。竹茹即刮竹青也。此藥大治傷寒后。及一切病后虛煩。夜睡不寧者。并宜用之。若傷寒后尚有余熱。并熱在上焦。兼汗下后。表里俱虛。不可攻者。宜用竹葉石膏湯。下利發(fā)熱。竹葉湯中去石膏。
加熟附子。名既濟湯。嘔者二陳湯。一法治傷寒壞證。時或發(fā)消渴。燥煩。用新羅參不拘多少。煎湯。浸令水冷后。盛渴之時與之。頓服。熱則隨去。大抵傷寒渴者。不可多與之水。
水積胸中。便為結(jié)胸。然亦須濡沫之可也。結(jié)胸治法。見于理中湯方中。傷寒后咳逆。其證最為危。當用半夏一兩。生姜一兩半。白水煎服。其他病亦惡咳逆。當用丁香十粒。干柿蒂一十五枚。煎湯半盞。乘熱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