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要點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名霍亂。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邪在上焦。則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則利而不吐。邪在中焦。
則既者揮問曰。病發(fā)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止。
(發(fā)熱頭痛。身疼惡寒者。本是傷寒。因邪入里。傷于脾胃。上吐下利。令為霍亂。利止里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jīng)上轉(zhuǎn)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者。
(微為亡陽。澀為亡血。傷寒脈微澀。則本是霍亂。吐利亡陽亡血。吐利止。傷寒之邪未利若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利為虛。不利為實。欲大便而反失氣。里氣熱也。此屬陽明。便必硬也。十三日愈者。傷寒六日傳過三陰三陽。后六日。再傳經(jīng)盡。則陰陽之氣和。大邪之氣去而愈也。)下利后。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經(jīng)中頗能食。復過一經(jīng)能食。過之一日(下利后。亡津液。當便硬能食。為胃和。必自愈。不能食者。為未和。到后經(jīng)中。為復過一經(jīng)。言七日后再經(jīng)也。頗能食者。胃氣方和。過一日當愈。不愈者。暴熱使之能食。
非陽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而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惡寒脈微而利者。陽虛陰勝也。利止則津液內(nèi)竭。故云亡血。金匱玉函曰。水竭則無血。
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頭痛發(fā)熱。則邪自風寒而來。中焦為寒熱相半之分。邪稍高者。居陽分。則為熱。熱多欲
理中丸方
人參(甘溫)甘草(甘平炙)白術(甘溫)干姜(辛熱以上各三兩)(內(nèi)經(jīng)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甘補之。人參、白術、甘草之甘。以緩脾氣調(diào)中。
寒沸法
加減法
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
(脾虛。腎氣動者。臍上筑動。內(nèi)經(jīng)曰。甘者令人中滿。術甘壅補。桂泄奔豚。是相易也。)吐多者。去術。加生姜三兩。
(嘔家不喜甘。故去術。嘔家多服生姜。以辛散之。)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
(下多者。用術以去濕。悸加茯苓。以導氣。)渴欲得水者。加術足前成四兩半。
(津液不足。則渴。術甘以緩之。)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
(里虛則痛。加人參以補之。)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兩半。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腹?jié)M者。去術。加附子一枚。服湯后。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fā)揭衣被。
(胃虛。則氣壅腹?jié)M。甘令人中滿。是去術也。附子之辛。以補陽散壅。)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吐利止。里和也。身痛不休。表未解也。與桂枝湯小和之。外臺云。里和表病。汗之則愈吐利汗出。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上吐下利。里虛。汗出。發(fā)熱惡寒。表未解也。四肢拘急。手足厥冷。陽虛陰勝也。
與四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nèi)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吐利亡津液。則小盒飯少。小便復利。而大汗出。津液不禁。陽氣大虛也。脈微為亡陽。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吐已下斷。津液內(nèi)竭。則不當汗出。汗出者。不當厥。今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
脈微與曰吐利發(fā)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谷氣故也。
(內(nèi)經(jīng)曰。食入于陰。長氣于陽。新虛不勝谷氣。是生小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