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上焦在心下。其氣起于胃上口并咽貫膈。有熱則喉舌干燥??跉夥x濁面赤。胸膈否滿之病生上目又下焦如瀆。司決壅也。其氣。實(shí)而有熱。則津液內(nèi)燥。傳導(dǎo)不利。由是有氣逆便難。胃脹嘔噦之證。
方
潤(rùn)焦湯(出三因方)治三焦實(shí)熱。目銳急痛。腰脅熱。脊背連膻中煩悶。飲食未定。
頭面地骨皮半夏(湯洗七次)柴胡(去土苗)澤瀉(各五兩)茯苓麥門(mén)冬(去心)甘草(炙)去滓。
犀角丸治三焦邪熱。一切風(fēng)氣。又治風(fēng)盛痰實(shí)。頭目昏重。肢體拘急。腸胃燥
澀。大小便犀角黃連(各一兩)人參黑牽牛(各二兩)大黃(八兩)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
三黃丸
(出三因方)
治丈夫婦人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沖眼目赤腫。頭項(xiàng)腫
痛??谏嗌?/p>
臟俱熱。即生瘍癤
勝冰丹
(出和劑方)
治三焦壅盛。上沖頭。目赤熱疼痛??谏嗌彙Q屎聿?/p>
利。咽物有礙。
白藥子(一兩半)山豆根紅內(nèi)消黃藥子甘草(炙)黃連〔各三(二)兩〕麝香(另研)蜜丸。
三黃湯
(出直指方)
治積熱蘊(yùn)隆。三焦皆熱。大小便閉。
黃連(去須)黃芩大黃(等分濕紙煨)上銼細(xì)。每服三錢(qián)。姜三片。慢火略煎。
食后服。
清氣散
(出本事方)
調(diào)營(yíng)衛(wèi)。順三焦。治風(fēng)壅。消痰涎。退煩熱。
前胡柴胡(去蘆)川芎枳殼白術(shù)青皮羌活獨(dú)活甘草(炙)茯苓(去皮)人參(去桔梗
牛黃散
(出濟(jì)生拔萃)
治上焦熱。臟腑秘結(jié)。
大黃(一兩)白牽牛(頭末五錢(qián))上為細(xì)末。有厥冷用酒下三錢(qián)。無(wú)厥冷而手足煩者。
蜜湯
大三黃丸
(出危氏方)
治上焦壅熱。咽喉腫閉。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口舌生
瘡。目赤睛疼。
大黃黃連皮山豆根黃芩(各四錢(qián))滑石(二錢(qián))黃柏(四錢(qián))硼砂〔三(二)錢(qián)〕腦服一丸
治上焦虛熱口干。頭頂煩熱
(出圣惠方)龍膽(三錢(qián)去蘆頭)茅根(一兩半銼)麥門(mén)冬(去心)玄參梔子仁木通(銼)赤芍藥(半合
治上焦虛熱。咽干口苦。不欲飲食
(出圣惠方)赤茯苓麥門(mén)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生地黃(二兩)上四味。搗三味為散。入
菊花散
(出圣惠方)
治上焦壅滯。頭面風(fēng)熱。
甘菊花(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麥門(mén)冬(半兩去心)犀角屑(半兩)甘屑(半兩)蔓荊子(半兩)川升麻(半兩)上為散。每服四錢(qián)。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澤瀉湯
(出千金方)
治上焦實(shí)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
熱。名曰漏風(fēng)。
澤瀉(二兩)生地骨皮(五兩)甘草(炙一兩)半夏(二兩洗)石膏(八兩碎)柴胡(三兩)心〔一升(斤)〕
大棗湯
療上焦熱。牽肘攣。心痛。喘咳短氣。動(dòng)而好唾。潤(rùn)肺止
心疼。
大棗(三十枚去核)杏仁(三兩去皮尖及雙仁者)人參(三兩)紫菀(二兩)葳蕤(三兩)味子(二兩)去滓。
下半夏
射干散
治上焦虛熱。膈上有痰。氣壅似噎。
射干(一兩)前胡(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款冬花(半兩)人參冬(去心各溫服
天門(mén)冬丸治上焦熱結(jié)。口燥干咽。臟腑秘滯。面赤心煩。
天門(mén)冬(去心皮二兩)地骨皮人參甘草(炙銼)黃(炙銼)枸杞子(焙)甘菊花(揀)末。煉蜜和丸。
烏犀散
治上焦虛熱。睡臥多驚。往往心忪。不欲見(jiàn)人。
烏犀角屑(三分)龍齒(一兩)川升麻(一兩)茯神(一兩半)麥門(mén)冬(一兩半去心)玄參半)上為散。
麥門(mén)冬湯
治上焦熱結(jié)。腹?jié)M不欲飲食。食則先吐后利。肋脅攣
痛?;蚴橙胛肝贷滈T(mén)冬(去心焙二兩)白術(shù)〔三(二)兩半〕赤茯苓(去黑皮)心(焙干)甘草(炙銼各炒半兩)上服
前胡枳殼湯治上焦熱結(jié)。頭痛昏眩。胸膈煩悶。涕唾稠粘。痰實(shí)惡心。不欲飲
食。
前胡(去蘆頭)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二)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夏(湯洗七遍去冬(去心焙三分
玉螺丸治上焦熱結(jié)。心氣懊。振掉譫語(yǔ)。
甘泉石(研五兩)丹砂(三兩研)鐵精(研)芒硝(研)黃環(huán)(各二兩)大黃(銼炒)黃連豆大。
每
大青湯治上焦氣勝。熱結(jié)頭痛。
大青(三兩)百部根(五兩)紫菀(去苗土)茜根黃芩(去黑心各二兩)生干地黃(焙)七分。
去滓食
仙乳丸治熱結(jié)上焦。晝常多暝。
伏翼(重五兩者一枚連腸胃炙燥)惡實(shí)(微炒五兩)威靈仙(去土三兩)牽牛子(炒)莧實(shí)煉蜜和丸。如
接神散治內(nèi)熱上逆。目睛如脫。
菊花(五兩)秦艽(去土三兩)射干白術(shù)鉛霜(各二兩)樸硝(研)石膏(研)白石英錢(qián)匕。
以
消氣丸治上焦熱結(jié)。脾肺久壅。痰涕喘悶。腦昏背痛。常覺(jué)口干咽澀。飲食無(wú)
味。時(shí)覺(jué)煩皂莢(五梃及尺不蛀者去皮子水煮五七沸取出酥炙)防己人參射干(不蛀者)桑根白皮銼)上為末。
松蘿丸治上焦熱結(jié)。攻注咽頸赤腫。飲食不下。欲成癭氣。
松蘿(生半兩)山豆根(生)防風(fēng)(去叉)海藻(洗去咸炒)連翹木通(銼)檳榔(銼)十丸。
食后溫
水蘇丸治熱結(jié)上焦。致風(fēng)氣上行。痰厥頭痛。
水蘇葉(五兩)皂莢(炙去皮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二兩)上為末。煉蜜和丸。
如梧桐子大
栝蔞根丸治中焦熱結(jié)。腸胃不通。飲食無(wú)度。
栝蔞根(五兩)王瓜根(三兩)鐵粉〔二(一)兩研〕苦參黃連(去須)樸硝(研)芒硝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早晚食前。用溫米湯飲下。稍增三十丸止。以知為度。
射干湯治中焦熱結(jié)。唇腫口生瘡。咽喉壅塞。舌本強(qiáng)硬。煩躁昏倦。
射干升麻枳殼(去瓤麩炒)大黃(銼炒各一兩)羚羊角(鎊)柴胡(去苗)木通(銼)一盞。
入竹葉
大黃瀉熱湯治開(kāi)關(guān)格。通隔絕。治中焦實(shí)熱。閉塞。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腹?jié)M
膨脹喘急蜀大黃(切以水一升浸)黃芩澤瀉升麻芒硝(各三兩)羚羊角梔子(各四兩)生玄黃更煮
白英丸治中焦熱結(jié)。胃氣郁伏。身發(fā)黃膽。
白英(五兩)白蘞(三兩)紫草芒硝(研)大黃(銼各二兩)茵陳蒿葶藶子(紙上炒)每服二十
鼠尾草散治中焦熱結(jié)。下赤白沃。
鼠尾草(五兩)槐花(炒三兩)犀角(鎊)黃連(去須)梔子仁(各二兩)黃芩(去黑心)酒調(diào)下。稍
冬陰散治中焦熱結(jié)。目瞼赤爛。
欒葉(五兩)石膏(碎)莎草根(炒去毛三兩)石決明(各二兩)丹砂(研)白芍藥硝石下一錢(qián)匕
枳殼散治中焦壅閉。關(guān)格不通。吐逆喘急。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黃芩(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半夏(各三分湯洗七遍去滑)每服五錢(qián)。水一
藍(lán)青丸治中焦熱結(jié)。水谷下痢。
藍(lán)青汁(一升)黃連(去須二兩)黃柏(去粗皮)白術(shù)(銼炒)地榆(各三分)地骨皮(半煎為膏。
膚子。
地骨皮湯治中焦熱結(jié)。唇焦面赤?;驎r(shí)煩躁。四肢拘倦解。
地骨皮人參柴胡(去苗)梔子(去皮苗)生甘草(銼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
水一
苧根散治中焦蓄積癉熱。食已如饑。
苧根(細(xì)銼二兩)白芍藥〔(松脂)三分〕地榆甘草(各一兩)槐花(銼半兩)上為散。每
茹散治中焦熱痹。善忘不樂(lè)。
茹(三兩)甘草(炙一兩)硝石(研一兩)上為散。每服一錢(qián)。用溫酒調(diào)下。
于初更時(shí)
五倍子散治中焦熱結(jié)。唇口生瘡。
五倍子羌活(去蘆頭)防風(fēng)(去叉各等分)上并生搗羅為散。每服一錢(qián)。食后蜜湯調(diào)下。
槐花散治膈熱生涎。嘔吐。
槐花(炒黃黑色)皂莢(去皮燒煙絕)白礬(熬汁盡)甘草(炙各等分)上搗研為散。
每服
龍膽丸治解暴熱?;褯鲭?。清頭目。
龍膽白礬(燒汁枯各四兩)天南星半夏(各二兩半水浸切作片用醬水雪水各半同煮三五十丸速
香豉湯治下焦熱結(jié)。嘔吐不止。心腹?jié)M悶。
豉(炒)生干地黃(焙)白術(shù)(銼各二兩)甘草(炙一兩)石膏(碎三兩)赤茯苓(去黑皮服。
治下焦壅熱。氣逆不續(xù)。嘔吐不禁。名曰走哺。
人參(二兩去蘆頭)梔子仁(二兩)麥門(mén)冬(二兩去心)石膏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二
柴胡通塞湯治下焦熱。大小便不通。
柴胡羚羊角黃芩橘皮澤瀉(各一兩)香豉(一升別盛)生地黃(一升)芒硝(二兩)硝。
分三服。
止嘔人參湯治下焦熱結(jié)。氣逆嘔吐不禁。名曰走哺。
人參梔子仁葳蕤黃芩(去黑心)知母(切焙各一兩)赤茯苓(去黑皮)白術(shù)陳橘皮煎至七分
茵陳蒿丸治下焦受病。大腸蒸熱。伏瘕深固。
茵陳蒿(五兩)茹(三兩)威靈仙(去土)太一余糧()柴胡(去苗各二兩)黃芩(桐子大。每
石長(zhǎng)生丸治下焦受熱。大便難。及多瘡瘍。
石長(zhǎng)生(五兩)升麻(三兩)雞舌香水銀粉硝石(另研各二兩)石膏(碎)葛根(銼)前溫服。米飲
酸漿實(shí)丸治下焦腸胃伏熱。婦人胎熱產(chǎn)難。
酸漿實(shí)(五兩)莧實(shí)(三兩)馬藺子(炒焦)大鹽(另研)榆白皮(炒各二兩)柴胡(去苗)子大。
不拘時(shí)
升麻湯治下焦蘊(yùn)熱。結(jié)成毒痢。血如鵝鴨肝。
升麻紫草(去苗一作絳草)黃芩(去黑心)桔梗(炒各三兩)犀角(鎊)地榆(一兩)荷根(銼碎)芭蕉根梔子仁(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半。煎至一盞。
去滓
五味子丸治下焦熱結(jié)。
五味子(五兩)天門(mén)冬(焙去心三兩)白芍藥防風(fēng)車前子(各二兩)檳榔(銼)牽牛(丸。食后
香豉湯治下焦熱結(jié)。毒痢魚(yú)腦。雜痢赤血。臍下小腹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
香豉薤白(各一升)黃連黃柏白術(shù)茜根(各三兩)梔子黃芩地榆(各四兩)上
柴胡湯治下焦熱結(jié)。大小便不通。
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梔子仁石膏(碎)羚羊角(鎊)生干日二
赤石脂湯
治下焦蘊(yùn)熱。痢下膿血。腹痛痞悶。
赤石脂烏梅(炒各一兩)梔子仁(三分)白術(shù)(一兩半)干姜(炮半兩)升麻(一兩)陳
梔子人參散
赤石脂烏梅肉梔子仁人參(去蘆)川升麻(各一兩)甘草(炙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
香豉湯治下焦蘊(yùn)熱毒。變赤血痢。臍腹痛不可忍。
豉(微炒二兩)梔子仁黃柏(去粗皮銼)地榆(銼)白術(shù)茜根(銼各一兩)上為散。每
火府丹
(出旅舍方)
治上焦熱結(jié)。心肺壅滯。面赤心忪。口干頭昏。引化熱
氣。調(diào)順血脈。
生干地黃(焙四兩)黃芩(去黑心)木通(銼各二兩)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一不食者三月。心中煩悶。時(shí)已十月。予謂必心經(jīng)有伏熱。與此藥令服十五粒。溫水下。越二日不料來(lái)謝云。當(dāng)日二服渴止。及次日三服。飲食如故。此本治淋。用以治渴。信知用藥要在變通也。
人參散
治下焦壅熱。氣逆不續(xù)。嘔吐不禁。名曰走哺。宜服。和
氣止嘔。
人參(去蘆頭)蘆根(銼)梔子仁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葳蕤黃芩知母赤茯苓拘時(shí)候
三焦散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三焦不和。營(yíng)衛(wèi)不調(diào)。肢體煩倦。頭目昏疼。飲食
無(wú)味。多困少前胡(去苗蘆)柴胡(去苗)桔梗羌活獨(dú)活人參枳殼(去瓤麩炒)鱉甲(去裙醋為細(xì)末。每末。如
人參荊芥散
治上焦壅滯。頭目昏眩。涕唾稠粘。心胸?zé)M。
人參柴胡羌活荊芥旋復(fù)花甘菊桑白皮(各等分)上七味為末。每服二錢(qián)。
利膈散
治上焦風(fēng)壅。多患咽喉胸膈不利。
荊芥穗(四兩青干好者)鼠粘子(四兩)白牽牛(二兩炒令香熟為度)甘草(炙三分)上為吐
白蒺藜散
治上焦虛熱。頭目昏疼。或眼赤腫。心胸?zé)灐?/p>
地骨皮(去土)白蒺藜(去刺)旋復(fù)花山茵陳白菊花(各半兩)鼠粘子石膏(各二兩)
麥門(mén)冬飲
治三焦不利。心肺多壅。痰涎并積??谏喔稍铩Q?/p>
嗌腫痛。肌體麥門(mén)冬(去心半兩)桔梗半夏(各一分)赤芍藥(半兩)菊花(一分)甘草(半兩)蔓荊味子(一分)杵羅為末。食后益心肺。
木通川芎丸
(出家藏經(jīng)驗(yàn)方)
治上焦熱壅??谏嗌彙B曕难蹪?。祛風(fēng)避毒。
老幼皆可服。
木通(八錢(qián))川芎〔三(二)錢(qián)半〕白術(shù)(一兩七錢(qián))杏仁(二兩半)桔?!捕ㄈ﹥伞除埬X〔二(三)錢(qián)〕薄荷葉(十二兩)官桂〔四兩(錢(qián))〕縮砂(四錢(qián))附子(七錢(qián)生去皮臍薄片密炙黃色)上九味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細(xì)嚼。溫熟水送下。
食后服。臨臥服亦得。都下潘防御家。貨此方藥。先公晚年常服有效。
桔梗湯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中上焦不和。氣道隘塞。水飲不利。楊吉老傳。
前胡(去蘆)赤茯苓人參(去蘆)枳殼(炒去瓤)甘草(炙以上各一兩)半夏(切作片子水一大盞
加味神功丸
(出余居士選奇方)
治三焦氣壅。心腹痞悶。六腑風(fēng)熱。大便不
通。腰腿疼痛。
素有風(fēng)人。大便結(jié)燥木香(一兩)人參(二兩去蘆頭)大麻仁(二兩別研如膏)枳實(shí)桃仁(各二兩)訶黎勒皮桐子大。
度。
神功丸
(出活人書(shū))
治三焦熱壅。心腹痞悶。六腑風(fēng)熱。大便不通。津液內(nèi)
枯。大腸干澀。里急后重。或下鮮血。痰唾稠粘。風(fēng)氣下流。腰疼腳重。臍下脹痛。溺
赤如金。
大黃(三兩)人參(半兩)麻子仁(五兩另研)訶子皮(炮取二兩)上杵研為細(xì)末。煉蜜丸大三脘散(出活人書(shū))治三焦氣逆。胸膈虛痞。兩脅氣痛。面手浮腫。大便秘澀。兼治腳氣。
獨(dú)活(一兩)白術(shù)〔三兩(分)〕干木瓜(切焙一兩)沉香(一兩)木香(三分)陳橘皮(三分)川芎(三分)檳榔(三分面裹煨熟)甘草(微炙三分)紫蘇(一兩)大腹皮(一兩)上十一味。同一處杵為粗散。每服秤一錢(qián)。水二盞。同煎至一盞。去滓分二(三)服徐徐溫服取便利為度。如能臨晚常進(jìn)半劑。根據(jù)法煎服。即腹臟調(diào)和。風(fēng)氣人多秘澀。宜服之。未通不利者。根據(jù)法煎再服。此藥極不虛人氣。經(jīng)驗(yàn)多矣。香港腳心腹氣悶。大便秘澀者最良。
利膈丸(出本草)治三焦氣不順。胸膈壅塞。頭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用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不蛀皂莢。涂酥炙二兩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十丸。荊芥湯送下。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guó)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shū)的成書(shū)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shū)中個(gè)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shuō)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jiàn)。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上焦在心下。其氣起于胃上口并咽貫膈。有熱則喉舌干燥??跉夥x濁面赤。胸膈否滿之病生上目又下焦如瀆。司決壅也。其氣。實(shí)而有熱。則津液內(nèi)燥。傳導(dǎo)不利。由是有氣逆便難。胃脹嘔噦之證。
方
潤(rùn)焦湯(出三因方)治三焦實(shí)熱。目銳急痛。腰脅熱。脊背連膻中煩悶。飲食未定。
頭面地骨皮半夏(湯洗七次)柴胡(去土苗)澤瀉(各五兩)茯苓麥門(mén)冬(去心)甘草(炙)去滓。
犀角丸治三焦邪熱。一切風(fēng)氣。又治風(fēng)盛痰實(shí)。頭目昏重。肢體拘急。腸胃燥
澀。大小便犀角黃連(各一兩)人參黑牽牛(各二兩)大黃(八兩)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
三黃丸
(出三因方)
治丈夫婦人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沖眼目赤腫。頭項(xiàng)腫
痛??谏嗌?/p>
臟俱熱。即生瘍癤
勝冰丹
(出和劑方)
治三焦壅盛。上沖頭。目赤熱疼痛??谏嗌彙Q屎聿?/p>
利。咽物有礙。
白藥子(一兩半)山豆根紅內(nèi)消黃藥子甘草(炙)黃連〔各三(二)兩〕麝香(另研)蜜丸。
三黃湯
(出直指方)
治積熱蘊(yùn)隆。三焦皆熱。大小便閉。
黃連(去須)黃芩大黃(等分濕紙煨)上銼細(xì)。每服三錢(qián)。姜三片。慢火略煎。
食后服。
清氣散
(出本事方)
調(diào)營(yíng)衛(wèi)。順三焦。治風(fēng)壅。消痰涎。退煩熱。
前胡柴胡(去蘆)川芎枳殼白術(shù)青皮羌活獨(dú)活甘草(炙)茯苓(去皮)人參(去桔梗
牛黃散
(出濟(jì)生拔萃)
治上焦熱。臟腑秘結(jié)。
大黃(一兩)白牽牛(頭末五錢(qián))上為細(xì)末。有厥冷用酒下三錢(qián)。無(wú)厥冷而手足煩者。
蜜湯
大三黃丸
(出危氏方)
治上焦壅熱。咽喉腫閉。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口舌生
瘡。目赤睛疼。
大黃黃連皮山豆根黃芩(各四錢(qián))滑石(二錢(qián))黃柏(四錢(qián))硼砂〔三(二)錢(qián)〕腦服一丸
治上焦虛熱口干。頭頂煩熱
(出圣惠方)龍膽(三錢(qián)去蘆頭)茅根(一兩半銼)麥門(mén)冬(去心)玄參梔子仁木通(銼)赤芍藥(半合
治上焦虛熱。咽干口苦。不欲飲食
(出圣惠方)赤茯苓麥門(mén)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生地黃(二兩)上四味。搗三味為散。入
菊花散
(出圣惠方)
治上焦壅滯。頭面風(fēng)熱。
甘菊花(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麥門(mén)冬(半兩去心)犀角屑(半兩)甘屑(半兩)蔓荊子(半兩)川升麻(半兩)上為散。每服四錢(qián)。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澤瀉湯
(出千金方)
治上焦實(shí)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
熱。名曰漏風(fēng)。
澤瀉(二兩)生地骨皮(五兩)甘草(炙一兩)半夏(二兩洗)石膏(八兩碎)柴胡(三兩)心〔一升(斤)〕
大棗湯
(出圣惠方)
療上焦熱。牽肘攣。心痛。喘咳短氣。動(dòng)而好唾。潤(rùn)肺止
心疼。
大棗(三十枚去核)杏仁(三兩去皮尖及雙仁者)人參(三兩)紫菀(二兩)葳蕤(三兩)味子(二兩)去滓。
下半夏
射干散
(出圣惠方)
治上焦虛熱。膈上有痰。氣壅似噎。
射干(一兩)前胡(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款冬花(半兩)人參冬(去心各溫服
天門(mén)冬丸治上焦熱結(jié)。口燥干咽。臟腑秘滯。面赤心煩。
天門(mén)冬(去心皮二兩)地骨皮人參甘草(炙銼)黃(炙銼)枸杞子(焙)甘菊花(揀)末。煉蜜和丸。
烏犀散
(出圣惠方)
治上焦虛熱。睡臥多驚。往往心忪。不欲見(jiàn)人。
烏犀角屑(三分)龍齒(一兩)川升麻(一兩)茯神(一兩半)麥門(mén)冬(一兩半去心)玄參半)上為散。
麥門(mén)冬湯
(出千金方)
治上焦熱結(jié)。腹?jié)M不欲飲食。食則先吐后利。肋脅攣
痛?;蚴橙胛肝贷滈T(mén)冬(去心焙二兩)白術(shù)〔三(二)兩半〕赤茯苓(去黑皮)心(焙干)甘草(炙銼各炒半兩)上服
前胡枳殼湯治上焦熱結(jié)。頭痛昏眩。胸膈煩悶。涕唾稠粘。痰實(shí)惡心。不欲飲
食。
前胡(去蘆頭)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二)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夏(湯洗七遍去冬(去心焙三分
玉螺丸治上焦熱結(jié)。心氣懊。振掉譫語(yǔ)。
甘泉石(研五兩)丹砂(三兩研)鐵精(研)芒硝(研)黃環(huán)(各二兩)大黃(銼炒)黃連豆大。
每
大青湯治上焦氣勝。熱結(jié)頭痛。
大青(三兩)百部根(五兩)紫菀(去苗土)茜根黃芩(去黑心各二兩)生干地黃(焙)七分。
去滓食
仙乳丸治熱結(jié)上焦。晝常多暝。
伏翼(重五兩者一枚連腸胃炙燥)惡實(shí)(微炒五兩)威靈仙(去土三兩)牽牛子(炒)莧實(shí)煉蜜和丸。如
接神散治內(nèi)熱上逆。目睛如脫。
菊花(五兩)秦艽(去土三兩)射干白術(shù)鉛霜(各二兩)樸硝(研)石膏(研)白石英錢(qián)匕。
以
消氣丸治上焦熱結(jié)。脾肺久壅。痰涕喘悶。腦昏背痛。常覺(jué)口干咽澀。飲食無(wú)
味。時(shí)覺(jué)煩皂莢(五梃及尺不蛀者去皮子水煮五七沸取出酥炙)防己人參射干(不蛀者)桑根白皮銼)上為末。
松蘿丸治上焦熱結(jié)。攻注咽頸赤腫。飲食不下。欲成癭氣。
松蘿(生半兩)山豆根(生)防風(fēng)(去叉)海藻(洗去咸炒)連翹木通(銼)檳榔(銼)十丸。
食后溫
水蘇丸治熱結(jié)上焦。致風(fēng)氣上行。痰厥頭痛。
水蘇葉(五兩)皂莢(炙去皮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二兩)上為末。煉蜜和丸。
如梧桐子大
栝蔞根丸治中焦熱結(jié)。腸胃不通。飲食無(wú)度。
栝蔞根(五兩)王瓜根(三兩)鐵粉〔二(一)兩研〕苦參黃連(去須)樸硝(研)芒硝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早晚食前。用溫米湯飲下。稍增三十丸止。以知為度。
射干湯治中焦熱結(jié)。唇腫口生瘡。咽喉壅塞。舌本強(qiáng)硬。煩躁昏倦。
射干升麻枳殼(去瓤麩炒)大黃(銼炒各一兩)羚羊角(鎊)柴胡(去苗)木通(銼)一盞。
入竹葉
大黃瀉熱湯治開(kāi)關(guān)格。通隔絕。治中焦實(shí)熱。閉塞。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腹?jié)M
膨脹喘急蜀大黃(切以水一升浸)黃芩澤瀉升麻芒硝(各三兩)羚羊角梔子(各四兩)生玄黃更煮
白英丸治中焦熱結(jié)。胃氣郁伏。身發(fā)黃膽。
白英(五兩)白蘞(三兩)紫草芒硝(研)大黃(銼各二兩)茵陳蒿葶藶子(紙上炒)每服二十
鼠尾草散治中焦熱結(jié)。下赤白沃。
鼠尾草(五兩)槐花(炒三兩)犀角(鎊)黃連(去須)梔子仁(各二兩)黃芩(去黑心)酒調(diào)下。稍
冬陰散治中焦熱結(jié)。目瞼赤爛。
欒葉(五兩)石膏(碎)莎草根(炒去毛三兩)石決明(各二兩)丹砂(研)白芍藥硝石下一錢(qián)匕
枳殼散治中焦壅閉。關(guān)格不通。吐逆喘急。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黃芩(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半夏(各三分湯洗七遍去滑)每服五錢(qián)。水一
藍(lán)青丸治中焦熱結(jié)。水谷下痢。
藍(lán)青汁(一升)黃連(去須二兩)黃柏(去粗皮)白術(shù)(銼炒)地榆(各三分)地骨皮(半煎為膏。
膚子。
地骨皮湯治中焦熱結(jié)。唇焦面赤?;驎r(shí)煩躁。四肢拘倦解。
地骨皮人參柴胡(去苗)梔子(去皮苗)生甘草(銼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
水一
苧根散治中焦蓄積癉熱。食已如饑。
苧根(細(xì)銼二兩)白芍藥〔(松脂)三分〕地榆甘草(各一兩)槐花(銼半兩)上為散。每
茹散治中焦熱痹。善忘不樂(lè)。
茹(三兩)甘草(炙一兩)硝石(研一兩)上為散。每服一錢(qián)。用溫酒調(diào)下。
于初更時(shí)
五倍子散治中焦熱結(jié)。唇口生瘡。
五倍子羌活(去蘆頭)防風(fēng)(去叉各等分)上并生搗羅為散。每服一錢(qián)。食后蜜湯調(diào)下。
槐花散治膈熱生涎。嘔吐。
槐花(炒黃黑色)皂莢(去皮燒煙絕)白礬(熬汁盡)甘草(炙各等分)上搗研為散。
每服
龍膽丸治解暴熱?;褯鲭?。清頭目。
龍膽白礬(燒汁枯各四兩)天南星半夏(各二兩半水浸切作片用醬水雪水各半同煮三五十丸速
香豉湯治下焦熱結(jié)。嘔吐不止。心腹?jié)M悶。
豉(炒)生干地黃(焙)白術(shù)(銼各二兩)甘草(炙一兩)石膏(碎三兩)赤茯苓(去黑皮服。
治下焦壅熱。氣逆不續(xù)。嘔吐不禁。名曰走哺。
人參(二兩去蘆頭)梔子仁(二兩)麥門(mén)冬(二兩去心)石膏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二
柴胡通塞湯治下焦熱。大小便不通。
柴胡羚羊角黃芩橘皮澤瀉(各一兩)香豉(一升別盛)生地黃(一升)芒硝(二兩)硝。
分三服。
止嘔人參湯治下焦熱結(jié)。氣逆嘔吐不禁。名曰走哺。
人參梔子仁葳蕤黃芩(去黑心)知母(切焙各一兩)赤茯苓(去黑皮)白術(shù)陳橘皮煎至七分
茵陳蒿丸治下焦受病。大腸蒸熱。伏瘕深固。
茵陳蒿(五兩)茹(三兩)威靈仙(去土)太一余糧()柴胡(去苗各二兩)黃芩(桐子大。每
石長(zhǎng)生丸治下焦受熱。大便難。及多瘡瘍。
石長(zhǎng)生(五兩)升麻(三兩)雞舌香水銀粉硝石(另研各二兩)石膏(碎)葛根(銼)前溫服。米飲
酸漿實(shí)丸治下焦腸胃伏熱。婦人胎熱產(chǎn)難。
酸漿實(shí)(五兩)莧實(shí)(三兩)馬藺子(炒焦)大鹽(另研)榆白皮(炒各二兩)柴胡(去苗)子大。
不拘時(shí)
升麻湯治下焦蘊(yùn)熱。結(jié)成毒痢。血如鵝鴨肝。
升麻紫草(去苗一作絳草)黃芩(去黑心)桔梗(炒各三兩)犀角(鎊)地榆(一兩)荷根(銼碎)芭蕉根梔子仁(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半。煎至一盞。
去滓
五味子丸治下焦熱結(jié)。
五味子(五兩)天門(mén)冬(焙去心三兩)白芍藥防風(fēng)車前子(各二兩)檳榔(銼)牽牛(丸。食后
香豉湯治下焦熱結(jié)。毒痢魚(yú)腦。雜痢赤血。臍下小腹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
香豉薤白(各一升)黃連黃柏白術(shù)茜根(各三兩)梔子黃芩地榆(各四兩)上
柴胡湯治下焦熱結(jié)。大小便不通。
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梔子仁石膏(碎)羚羊角(鎊)生干日二
赤石脂湯
(出千金方)
治下焦蘊(yùn)熱。痢下膿血。腹痛痞悶。
赤石脂烏梅(炒各一兩)梔子仁(三分)白術(shù)(一兩半)干姜(炮半兩)升麻(一兩)陳
梔子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下焦壅熱。氣逆不續(xù)。嘔吐不禁。名曰走哺。
赤石脂烏梅肉梔子仁人參(去蘆)川升麻(各一兩)甘草(炙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
香豉湯治下焦蘊(yùn)熱毒。變赤血痢。臍腹痛不可忍。
豉(微炒二兩)梔子仁黃柏(去粗皮銼)地榆(銼)白術(shù)茜根(銼各一兩)上為散。每
火府丹
(出旅舍方)
治上焦熱結(jié)。心肺壅滯。面赤心忪。口干頭昏。引化熱
氣。調(diào)順血脈。
生干地黃(焙四兩)黃芩(去黑心)木通(銼各二兩)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一不食者三月。心中煩悶。時(shí)已十月。予謂必心經(jīng)有伏熱。與此藥令服十五粒。溫水下。越二日不料來(lái)謝云。當(dāng)日二服渴止。及次日三服。飲食如故。此本治淋。用以治渴。信知用藥要在變通也。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下焦壅熱。氣逆不續(xù)。嘔吐不禁。名曰走哺。宜服。和
氣止嘔。
人參(去蘆頭)蘆根(銼)梔子仁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葳蕤黃芩知母赤茯苓拘時(shí)候
三焦散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三焦不和。營(yíng)衛(wèi)不調(diào)。肢體煩倦。頭目昏疼。飲食
無(wú)味。多困少前胡(去苗蘆)柴胡(去苗)桔梗羌活獨(dú)活人參枳殼(去瓤麩炒)鱉甲(去裙醋為細(xì)末。每末。如
人參荊芥散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上焦壅滯。頭目昏眩。涕唾稠粘。心胸?zé)M。
人參柴胡羌活荊芥旋復(fù)花甘菊桑白皮(各等分)上七味為末。每服二錢(qián)。
水一
利膈散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上焦風(fēng)壅。多患咽喉胸膈不利。
荊芥穗(四兩青干好者)鼠粘子(四兩)白牽牛(二兩炒令香熟為度)甘草(炙三分)上為吐
白蒺藜散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上焦虛熱。頭目昏疼。或眼赤腫。心胸?zé)灐?/p>
地骨皮(去土)白蒺藜(去刺)旋復(fù)花山茵陳白菊花(各半兩)鼠粘子石膏(各二兩)
麥門(mén)冬飲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三焦不利。心肺多壅。痰涎并積??谏喔稍铩Q?/p>
嗌腫痛。肌體麥門(mén)冬(去心半兩)桔梗半夏(各一分)赤芍藥(半兩)菊花(一分)甘草(半兩)蔓荊味子(一分)杵羅為末。食后益心肺。
木通川芎丸
(出家藏經(jīng)驗(yàn)方)
治上焦熱壅??谏嗌彙B曕难蹪?。祛風(fēng)避毒。
老幼皆可服。
木通(八錢(qián))川芎〔三(二)錢(qián)半〕白術(shù)(一兩七錢(qián))杏仁(二兩半)桔?!捕ㄈ﹥伞除埬X〔二(三)錢(qián)〕薄荷葉(十二兩)官桂〔四兩(錢(qián))〕縮砂(四錢(qián))附子(七錢(qián)生去皮臍薄片密炙黃色)上九味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細(xì)嚼。溫熟水送下。
食后服。臨臥服亦得。都下潘防御家。貨此方藥。先公晚年常服有效。
桔梗湯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中上焦不和。氣道隘塞。水飲不利。楊吉老傳。
前胡(去蘆)赤茯苓人參(去蘆)枳殼(炒去瓤)甘草(炙以上各一兩)半夏(切作片子水一大盞
加味神功丸
(出余居士選奇方)
治三焦氣壅。心腹痞悶。六腑風(fēng)熱。大便不
通。腰腿疼痛。
素有風(fēng)人。大便結(jié)燥木香(一兩)人參(二兩去蘆頭)大麻仁(二兩別研如膏)枳實(shí)桃仁(各二兩)訶黎勒皮桐子大。
度。
神功丸
(出活人書(shū))
治三焦熱壅。心腹痞悶。六腑風(fēng)熱。大便不通。津液內(nèi)
枯。大腸干澀。里急后重。或下鮮血。痰唾稠粘。風(fēng)氣下流。腰疼腳重。臍下脹痛。溺
赤如金。
大黃(三兩)人參(半兩)麻子仁(五兩另研)訶子皮(炮取二兩)上杵研為細(xì)末。煉蜜丸大三脘散(出活人書(shū))治三焦氣逆。胸膈虛痞。兩脅氣痛。面手浮腫。大便秘澀。兼治腳氣。
獨(dú)活(一兩)白術(shù)〔三兩(分)〕干木瓜(切焙一兩)沉香(一兩)木香(三分)陳橘皮(三分)川芎(三分)檳榔(三分面裹煨熟)甘草(微炙三分)紫蘇(一兩)大腹皮(一兩)上十一味。同一處杵為粗散。每服秤一錢(qián)。水二盞。同煎至一盞。去滓分二(三)服徐徐溫服取便利為度。如能臨晚常進(jìn)半劑。根據(jù)法煎服。即腹臟調(diào)和。風(fēng)氣人多秘澀。宜服之。未通不利者。根據(jù)法煎再服。此藥極不虛人氣。經(jīng)驗(yàn)多矣。香港腳心腹氣悶。大便秘澀者最良。
利膈丸(出本草)治三焦氣不順。胸膈壅塞。頭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用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不蛀皂莢。涂酥炙二兩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十丸。荊芥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