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心脈.浮大而散.
心合血脈.故心脈循血脈而行.持脈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粗者為大.又稍加力.脈道闊軟者為散.余仿此.機(jī)按.菽.豆也.指按如六豆之重也.
肺脈.浮澀而短.
肺合皮毛.故脈循皮毛而行.持脈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為?。陨约恿Γ}道不利為澀.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
肝脈.弦而長.
肝合筋.故肝脈循筋而行.持脈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脈道與箏弦相似為弦.次稍加力.脈道迢迢者為長.
脾脈.緩而大.
脾合肌肉.故脾脈循肌肉而行.持脈指法.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如微風(fēng)輕 柳梢之狀.為緩.次稍加力.脈道敦實(shí)者為大.
腎脈.沉而軟滑.
腎合骨.故腎脈循骨而行.持脈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為沉.次重按之.脈道無力為軟.
舉指來疾.脈道流利者為滑.凡此五臟平脈.須要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脈.自然可曉.經(jīng)曰.先識(shí)經(jīng)脈.而后識(shí)病脈.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