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名蛄 ,俗名 毛
甘平小毒。
《本經(jīng)》主寒熱結(jié)氣,蠱毒鬼疰,小兒驚癇。
發(fā)明雀甕,蛄 殼也。其蟲夏生葉上,背上有刺螫人,故名 毛。秋深葉盡欲老,口吐白沫,凝聚漸硬,在中成蛹如蠶,至夏羽化而出,其形有似蜻蜒而翅黑稍闊,放子葉上而生蛄 。謂雀甕者,以雀好食其蛹也。入藥惟取石榴樹上者,連蛹炙焙用之。蘇頌曰∶今醫(yī)家治小兒驚癇,用雀甕子連蟲同白僵蠶、全蝎各三枚,微炒搗末,煎麻黃湯調(diào)服一字,日三服大效。藏器治小兒撮口不得飲乳,但先 口傍見血,以雀甕打破取汁涂之。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一卷。主張人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闡明補陰療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名蛄 ,俗名 毛
甘平小毒。
《本經(jīng)》主寒熱結(jié)氣,蠱毒鬼疰,小兒驚癇。
發(fā)明雀甕,蛄 殼也。其蟲夏生葉上,背上有刺螫人,故名 毛。秋深葉盡欲老,口吐白沫,凝聚漸硬,在中成蛹如蠶,至夏羽化而出,其形有似蜻蜒而翅黑稍闊,放子葉上而生蛄 。謂雀甕者,以雀好食其蛹也。入藥惟取石榴樹上者,連蛹炙焙用之。蘇頌曰∶今醫(yī)家治小兒驚癇,用雀甕子連蟲同白僵蠶、全蝎各三枚,微炒搗末,煎麻黃湯調(diào)服一字,日三服大效。藏器治小兒撮口不得飲乳,但先 口傍見血,以雀甕打破取汁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