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膀胱者津液之腑。與腎為表里號(hào)曰水曹掾。又名玉海。足太陽(yáng)是其經(jīng)也??偼ㄓ谖甯?。所以五腑有疾。即應(yīng)膀胱。膀胱有疾。即應(yīng)胞囊也。傷熱。則小便不利。熱入膀胱。則其氣急。而苦小便黃澀也。膀胱寒則小便數(shù)而清也。又石水發(fā)。則其根在膀胱。四肢瘦小。其腹脹大者是也。又膀胱??染貌灰?。則傳入三焦。腸滿而不欲飲食也。然上焦主心肺之病。人有熱則食不入胃。寒則精神不守。泄利不止。語(yǔ)聲不出也。實(shí)則上絕于心氣不行也。虛則引起氣之于肺也。其三焦之氣和。則五臟六腑皆和。逆則皆逆。膀胱中有厥陰氣則夢(mèng)行不快。滿脹。則小便不下。臍下重悶?;蚣缤匆病=^則三日氣。死時(shí)雞鳴也。其三焦之論。備云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