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證名。見《育嬰家秘》。為小兒心熱內(nèi)盛而致的啼哭。《幼幼集成》:“心熱煩啼者,面紅色赤,或舌苔白澀,無燈則啼稍息,見燈則啼愈甚。”治宜清心除煩,用導赤散加麥冬、燈心,甚者加黃連、龍膽草。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證名。見《育嬰家秘》。為小兒心熱內(nèi)盛而致的啼哭。《幼幼集成》:“心熱煩啼者,面紅色赤,或舌苔白澀,無燈則啼稍息,見燈則啼愈甚。”治宜清心除煩,用導赤散加麥冬、燈心,甚者加黃連、龍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