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育嬰家秘》 胎養(yǎng)以保其真二

    娠子論云:夫至精才化,一氣方凝,始受胞胎,漸成形質(zhì),于在腹中,隨母聽聞。

    自妊娠之后,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令人講讀詩書,陳說禮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觀惡事,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賢明。不然則生男女多鄙賤不壽而愚頑,此所謂因外象而內(nèi)感也。昔太妊懷文王,耳不聽惡聲,目不視惡色,口不出惡言,世傳胎教之道,此之謂也。

    妊娠三月,名胎始,當此之時,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須知端正嚴莊,當令母見貴人,不可見狀貌丑惡人也。欲生男,宜操弓矢,乘牡馬;欲生女,宜著珥珰,施環(huán)佩;欲子美好,宜玩白璧,視孔雀;欲子賢能,宜看詩書,務(wù)和雅。吾見鄙俗婦人懷胎時,看搬傀儡,裝神像,舞猴戲者,后來生子,貌多肖之。

    胎養(yǎng)之法,有所謂轉(zhuǎn)女成愶者,亦皆理之自然也。如食雄雞,取陽精之全于天產(chǎn)者;帶雄黃,取陽物之見于人事者。氣類潛通,造化秘密,必于三月兆形之先,儀象未具,陽可以勝用①,變女為男,理固然也。

    氣質(zhì)生成章云:具天地之勝,集萬物之靈,陰陽平均,氣質(zhì)完備,成具自爾,然而奇偶異常,有衍有耗,剛?cè)岙愑?,有強有羸,血榮氣衛(wèi),不能逃于消息盈虛之理,則稟賦之初,詎可一概而論。是以附贅垂疣,駢母枝指,侏儒跛躄,形氣所賦,有如此者;瘡瘍癰腫,瞳聾喑啞,瘦瘠[疒支]瘵,形氣之疾,有如此者。然則胚胎造化之始,精通氣變之后,保衛(wèi)輔翼,固有道矣。按此條稟賦之癥,陳瘡瘍屬胎毒,皆稟賦之偏,不可治矣。

    天有五氣,各有所湊,地有五味,各有所入。所湊有節(jié)適,所入有度量,凡所畏忌,悉當戒懼,慎物以為養(yǎng)者,理固然也。以致調(diào)喜怒,節(jié)嗜欲,作勞不妄,而氣血從之。皆所以保攝妊娠,使諸邪不得干焉。茍為不然,方稟受之時,一失調(diào)養(yǎng),則內(nèi)不足以為守中,外不足以為強身,氣形弗充,而疾病因之。如食兔唇缺,食犬無聲,食雜魚而疥癬之囑,皆以食物不戒之故也。心氣被②驚而顛疾,腎氣不足而解囟,脾胃不和而羸瘦,心氣虛乏而神不足之類,皆以氣血不調(diào)之故也。

    全嘗由此推廣之。兒在母腹中,借母五臟之氣以為養(yǎng)也。茍一臟受傷,則一臟之氣失養(yǎng)而不足矣。如風則傷肝,熱則傷心與肺,濕則傷脾,寒則傷腎,此天之四氣所傷也。酸多則傷肝,苦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脾,辛多則傷肺,咸多則傷腎,此五味所傷也。怒則傷肝,喜則傷心,思則傷脾,憂則傷肺,恐則傷腎,此人之七情所傷也。是以風寒暑濕則避之,五味之食則節(jié)之,七情之感則絕之,皆胎養(yǎng)之道也。若夫勿登高,勿臨險,勿獨處暗室,勿入廟社,勿恣肥甘之味,勿啖瓜果之物,勿犯禁③忌之方,所以調(diào)護輔翼者,各有道也。

    ①用:疑為“陰”之誤。

    ②被:原作“火”,據(jù)忠信堂本改。

    ③犯字下原脫“禁”,據(jù)忠信堂本改。

    如不利嗣息,惑驕倨太甚者,動必成咎。雖鄰家有所興修,亦犯其胎氣,令兒破形殞命。如刀犯者,形必傷;泥犯者,竅必塞;打驚者,色青黯;系縛者,相拘攣。如此諸例,驗于形影,可不慎哉!

    妊婦有疾,不可妄投藥餌。必在醫(yī)者審度病勢之輕重,藥性之上下,處以中庸,不必多品。視其病勢已衰,藥宜便止,則病去于母,而子亦無殞矣。

    全嘗集女科,凡孕婦無疾,不可服藥同。設(shè)有疾,只以和胎為主,其疾以末治之。中病即已,勿過用劑也。故孕婦之病,宜柴胡和胎飲主之。

    柴胡和胎飲:柴胡、黃芩,君,條實沉水者佳。白術(shù),君,無油者佳。二味乃安胎之圣藥。當歸身,酒洗。白芍,臣。陳皮、甘草。紫蘇,莖葉,佐。

    挾傷風者,加葛根、蔥白;挾傷食者,加枳殼、神曲;挾傷熱①者,加知母、石膏;胸滿者,加枳殼、桔梗;腹?jié)M者,加大腹皮;胎中痛者,加枳殼、砂仁;漏下血者,加阿膠、陳艾葉。如方加減,不可輕忽。水煎,食前服。

    ①傷字下原脫“熱”,據(jù)忠信堂本補

    婦人有孕,至八九月間,宜服丹溪達生散,庶免難產(chǎn)之癥。

    丹溪達生散:大腹皮(酒洗)一錢。人參、陳皮,各五分。白芍、白術(shù)、當歸,各一錢。甘草(炙)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入姜七片,蔥五葉,水煎服。

    春加防風、川芎,夏加黃芩、黃連、五味子,秋加澤瀉,冬加砂仁。

    臨產(chǎn)之時,胞漿已破,急進秘傳催生如圣散,以免難產(chǎn),即五苓散加車前子,順取長流水,煎服。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
  • 作者:
  • 作者:
    羅浮山人
  • 作者:
    汪宏